俗话说:不想开金手指的穿越者不是好的现代人。所以是勋既然穿回了古代,当然也想过一把发明创造、造枪造炮的瘾啦,可问题是他既不学理更不学工,就连初中化学都基本上还给老师了,又打小缺乏动手能力,就真他喵的给穿越人士丢脸。
他唯一的长处,就是对文史有所爱好,大致翻读过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实话说,说中国古人不重视科技,那是扯淡,古代中国的科学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技术方面也有很多丰硕成果——要不“四大发明”是从哪儿来的?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很好的科技传承体系,再加上周期性改朝换代的动乱,导致很多科技成果也周期性地失传。打个比方来说,传说中黄帝时代就发明过指南车——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终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可是到了三国时代,马钧就要重新发明,然后经过南北朝的一乱,就连马钧的发明也再次失传了。
在这儿简单解释一下,马钧发明的指南车,跟磁铁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其实是靠多组齿轮驱动的一整套系统,可以使得只要设定好一个方向,即便上山下河,东拐西绕,车上小人儿所指的方向都不会改变,比指南针还好使——当然啦,笨重是笨重了一……不止一点儿。
这说明古人并不缺乏聪明才智,只是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正确的理论指导。所以是勋就打算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来,找点儿当时的民科过来,他给指指方向,给提供点儿资金,让他们自己造枪造炮去。
当然啦,搞科研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搞科研的花费也挺惊人,所以他从前压根儿就没做过什么计划,只是空想而已。直到在兖州安下了家,曹操也给提供了一些金钱财帛,这才挽起袖子来准备大干一场。只可惜理想是很丰满的,现实是很骨感的,好不容易逮着个烧炼士吧,还是个二把刀加胆小鬼,火药的研发且见不到成果哪。至于想先改良纸张再研究印刷术吧,竟然连个造纸工都找不着,从根儿上就把他的憧憬给掐断了。
所以他无奈之下,只好仰天长叹,壮怀激烈,然后踏下心来帮曹操办事——主要是整理文书和草拟公文。
是勋在前一世就颇有古文功底,来到这个时代以后,又跟孙乾孙公祐学了三个多月,说不上文采斐然,普通公文文通字顺、四平八稳,他还是能够办得到的。其实他最头疼的,不是怎么把文章写漂亮喽,把典故用活喽,恰恰相反,是经常写完了一篇文章得反复检查,生怕用错了某些太漂亮的词汇。
因为后世很多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搁在这时代偏偏就不能用。打个比方说,你写“水滴石穿”、“口蜜腹剑”、“东山再起”,虽然这年月还没有,但读者琢磨琢磨,也基本上都能理解,可你要是写了“闻鸡起舞”、“天方夜谭”、“请君入瓮”、“世外桃源”之类的,谁他喵的知道是啥意思啊?平常说话偶尔带出几个后世的词汇和成语出来,别人问起来了都好糊弄,都好找补——哪怕假称是方言呢——但要是落在简牍上,解释起来麻烦可就太大啦。
不过好在曹营中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这时候真正招揽到的之士还不太多,曹操二十五名假佐都没凑齐,勉强拉来的几个笔头上还不及是勋呢,所以他也就放心大胆地滥竽充数了。究其原因,就是曹操既非兖州本地人,入主的时间又不长,还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所以州内很多世家大族要么瞧他不大起,要么对他缺乏信心,不肯放自家子弟出来应聘。这些世家大族都掌握了强大的师资力量,还有世代积攒下来的丰富典籍,家中子弟或许没什么定国安邦之才,但寻章摘句那是绝不后人的。曹操得不到这些家族的拥戴,所以文书班子就总是无法扩大。
打个比方来说,陈留郡有一个边家,家主边让字文礼,曾作《章华赋》享誉天下,又官至九江太守,家中子弟也大多精修文艺,名重一时。曹操一把青州黄巾的事儿给了结了,立刻就派人去征辟边让,但是边让不但自己不肯出山,还阻止自家的子弟出仕,甚至撇着嘴跟曹操派来的人说:“赘阉遗丑,安能屈我之志乎?!”
所谓“赘阉遗丑”,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狗太监的混蛋后代”。这话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当场就蹿儿了,拔出剑来恨不能立刻冲上门去把边让削成人棍。陈宫和许汜赶紧拦着,说边让确实不该口出恶言,但他名声太响了,孟德你可别犯混,杀了他恐怕兖州就要大乱。是勋正好跟在旁边儿,见陈宫给使了个眼色,就只好也站出来解劝,说:“边文礼此言谬矣,英雄不问出身,想当年高祖皇帝不也只是个小小的亭长吗?”
陈宫朝他一瞪眼:“宏辅失言了,岂能妄比高祖?”是勋说好啊,那咱换俩人来打比方:“萧相国为沛县小吏,樊武侯不过狗屠,就高贵到哪儿去了?”
听着拿自己比刘邦……好吧,比萧何、樊哙,曹操的脸色略微好看了一点儿。是勋接着说:“再说了,主公昔日曾经杖毙蹇硕的叔父,又上书请赦党人,你早就跟宦官划清界限了嘛。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边文礼指着污泥骂莲花肮脏,那是他自己目光短浅,主公又何必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呢?”
“当啷”一声,曹操把佩剑扔地上了,转身就去找笔墨:“宏辅总有妙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好啊,我这就记下来,哪天有空去铺陈一篇《莲赋》出来。”
是勋抹了把额头热汗,心说周敦颐啊,对不住了,你老兄《爱莲说》里最赞的两句话,从此版权就归了别人了。
这几个月呆下来,是勋发现曹操这人其实挺好相处的,比他上一世跟过的几位领导就要强上一万倍。首先是不摆架子,其次是不好虚礼,再加上是勋算是对曹家有恩,还有亲,所以曹操平常对他那是相当的客气,对于公文中写错了的地方,从来耐心指出却不责罚。终究这位是宏辅年纪还轻嘛,谁年轻的时候不犯点儿错呢?
当然啦,倘若据此以为曹操没有脾气,那就太浮于表面化了,身为一代枭雄,曹操的心思绝不简单,绝不会轻易就暴露在旁人面前。比方说,关于边让的事儿,曹操表面上是暂时消了气,可是是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耐心观察和四处八卦,就知道他其实一直记恨着呢。而且曹操还专门派人盯着边家,想逮个错处就好好收拾收拾那个敢骂自己“赘阉遗丑”的混蛋。
是勋隐约记得,原本的历史上陈宫、张邈等人叛曹操而迎吕布,有人就分析说是因为曹操杀害了边让,使兖州士人寒心的缘故。但他觉得问题不会那么简单,边让再有名,光杀他一个,只要罪名属实,证据确凿,那谁都说不出什么话来,兖州士人不喜欢曹操,那是原本就不信任,再加上日积月累的恶感,边让之死,顶多也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再说了,还有史料记载,边让是在建安年间被杀的,根本就在曹、吕大战之后哪。
有人说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里明白写了曹操因杀边让,而导致“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陈琳就是当时代的人,应该不会说假话吧。这就胡扯得没边儿了,陈琳在这篇文章里的假话还少吗?檄文这玩意儿就是得搅和各类污水往讨伐对象身上泼啊,檄文也能信?
是勋有时候也想,在原本的历史上,张邈、陈宫将来会叛迎吕布,自己是不是先给曹操提个醒儿?后来一琢磨,一来因为自己小翅膀的扇动,曹操不会去讨伐陶谦了,所以未来也肯定有所改变,二来张邈是曹操可以“托妻献子”的铁哥儿们,陈宫又是曹操的谋主,自己无凭无据地说他们坏话,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让曹操疑心自己是在进谗言,得不偿失啊。还是算了吧。
是勋在观察着曹操,曹操也在观察着是勋,越观察就越觉得这小年轻还真是瞧不透。曹操私下里也跟荀彧、夏侯惇他们提过自己对是勋的评价——首先,这位是宏辅论胆量和嘴皮子,那是没说的,真正的“口吐莲花”啊(当然曹操不会用这个词儿);其次诗也写得不错,虽然数量不多,但往往有惊人妙语;至于他的文章,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虽然现在也就平平,但假以时日,不难成为一代的文豪。曹操最搞不懂的,就是是勋的见识。
此前在遂乡大营里,是勋口若悬河,分析周边形势一套一套的,可是后来笼到自己手下再往深里一问,他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干脆缄口不言。比方说,他究竟是从哪儿知道袁绍“好谋无断”的?他又从来没见过袁绍啊!
所以很有可能,那些对局势的分析,是勋全都是听来的,甚至可能是徐州是、麋、曹、陈四家才杰之士智谋的汇总,只是借着他的嘴巴说出来罢了。说破大天儿去,他一个才刚弱冠的小年轻,此前又没当过官,做过吏,交游也不广阔,就真的能看待天下英雄如同掌上观文吗?他是天才还是妖怪?
荀彧对曹操说,徐州能有这般见识的,估计只有陈登,或许还加上半个曹宏,至于是勋,肯定是因为他是曹家的准女婿,再加上辩才无双,所以那四大家族才选了他来出使,并且事先跟他仔细研究过怎样说辞。当然啦,能够综合自己的见闻,或者综合徐州各家的智慧,用自己的语言有系统地表述出来,那就已经很了不起啦,对于年轻人你不能要求太高。假以时日,多加历练,说不定是勋就真能成为人中龙凤,也成为主公你有力的臂助呢。
曹操连连点头,然后就瞇着眼睛做白日梦:“若异日真能兵不血刃而得徐州,得陈元龙为辅,则天下不足定也!”
他唯一的长处,就是对文史有所爱好,大致翻读过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史。实话说,说中国古人不重视科技,那是扯淡,古代中国的科学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技术方面也有很多丰硕成果——要不“四大发明”是从哪儿来的?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很好的科技传承体系,再加上周期性改朝换代的动乱,导致很多科技成果也周期性地失传。打个比方来说,传说中黄帝时代就发明过指南车——虽然只是神话传说,但终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可是到了三国时代,马钧就要重新发明,然后经过南北朝的一乱,就连马钧的发明也再次失传了。
在这儿简单解释一下,马钧发明的指南车,跟磁铁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其实是靠多组齿轮驱动的一整套系统,可以使得只要设定好一个方向,即便上山下河,东拐西绕,车上小人儿所指的方向都不会改变,比指南针还好使——当然啦,笨重是笨重了一……不止一点儿。
这说明古人并不缺乏聪明才智,只是缺乏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正确的理论指导。所以是勋就打算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来,找点儿当时的民科过来,他给指指方向,给提供点儿资金,让他们自己造枪造炮去。
当然啦,搞科研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搞科研的花费也挺惊人,所以他从前压根儿就没做过什么计划,只是空想而已。直到在兖州安下了家,曹操也给提供了一些金钱财帛,这才挽起袖子来准备大干一场。只可惜理想是很丰满的,现实是很骨感的,好不容易逮着个烧炼士吧,还是个二把刀加胆小鬼,火药的研发且见不到成果哪。至于想先改良纸张再研究印刷术吧,竟然连个造纸工都找不着,从根儿上就把他的憧憬给掐断了。
所以他无奈之下,只好仰天长叹,壮怀激烈,然后踏下心来帮曹操办事——主要是整理文书和草拟公文。
是勋在前一世就颇有古文功底,来到这个时代以后,又跟孙乾孙公祐学了三个多月,说不上文采斐然,普通公文文通字顺、四平八稳,他还是能够办得到的。其实他最头疼的,不是怎么把文章写漂亮喽,把典故用活喽,恰恰相反,是经常写完了一篇文章得反复检查,生怕用错了某些太漂亮的词汇。
因为后世很多小学生都知道的成语,搁在这时代偏偏就不能用。打个比方说,你写“水滴石穿”、“口蜜腹剑”、“东山再起”,虽然这年月还没有,但读者琢磨琢磨,也基本上都能理解,可你要是写了“闻鸡起舞”、“天方夜谭”、“请君入瓮”、“世外桃源”之类的,谁他喵的知道是啥意思啊?平常说话偶尔带出几个后世的词汇和成语出来,别人问起来了都好糊弄,都好找补——哪怕假称是方言呢——但要是落在简牍上,解释起来麻烦可就太大啦。
不过好在曹营中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这时候真正招揽到的之士还不太多,曹操二十五名假佐都没凑齐,勉强拉来的几个笔头上还不及是勋呢,所以他也就放心大胆地滥竽充数了。究其原因,就是曹操既非兖州本地人,入主的时间又不长,还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所以州内很多世家大族要么瞧他不大起,要么对他缺乏信心,不肯放自家子弟出来应聘。这些世家大族都掌握了强大的师资力量,还有世代积攒下来的丰富典籍,家中子弟或许没什么定国安邦之才,但寻章摘句那是绝不后人的。曹操得不到这些家族的拥戴,所以文书班子就总是无法扩大。
打个比方来说,陈留郡有一个边家,家主边让字文礼,曾作《章华赋》享誉天下,又官至九江太守,家中子弟也大多精修文艺,名重一时。曹操一把青州黄巾的事儿给了结了,立刻就派人去征辟边让,但是边让不但自己不肯出山,还阻止自家的子弟出仕,甚至撇着嘴跟曹操派来的人说:“赘阉遗丑,安能屈我之志乎?!”
所谓“赘阉遗丑”,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狗太监的混蛋后代”。这话传到曹操耳朵里,曹操当场就蹿儿了,拔出剑来恨不能立刻冲上门去把边让削成人棍。陈宫和许汜赶紧拦着,说边让确实不该口出恶言,但他名声太响了,孟德你可别犯混,杀了他恐怕兖州就要大乱。是勋正好跟在旁边儿,见陈宫给使了个眼色,就只好也站出来解劝,说:“边文礼此言谬矣,英雄不问出身,想当年高祖皇帝不也只是个小小的亭长吗?”
陈宫朝他一瞪眼:“宏辅失言了,岂能妄比高祖?”是勋说好啊,那咱换俩人来打比方:“萧相国为沛县小吏,樊武侯不过狗屠,就高贵到哪儿去了?”
听着拿自己比刘邦……好吧,比萧何、樊哙,曹操的脸色略微好看了一点儿。是勋接着说:“再说了,主公昔日曾经杖毙蹇硕的叔父,又上书请赦党人,你早就跟宦官划清界限了嘛。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边文礼指着污泥骂莲花肮脏,那是他自己目光短浅,主公又何必跟这种人一般见识呢?”
“当啷”一声,曹操把佩剑扔地上了,转身就去找笔墨:“宏辅总有妙语。‘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好啊,我这就记下来,哪天有空去铺陈一篇《莲赋》出来。”
是勋抹了把额头热汗,心说周敦颐啊,对不住了,你老兄《爱莲说》里最赞的两句话,从此版权就归了别人了。
这几个月呆下来,是勋发现曹操这人其实挺好相处的,比他上一世跟过的几位领导就要强上一万倍。首先是不摆架子,其次是不好虚礼,再加上是勋算是对曹家有恩,还有亲,所以曹操平常对他那是相当的客气,对于公文中写错了的地方,从来耐心指出却不责罚。终究这位是宏辅年纪还轻嘛,谁年轻的时候不犯点儿错呢?
当然啦,倘若据此以为曹操没有脾气,那就太浮于表面化了,身为一代枭雄,曹操的心思绝不简单,绝不会轻易就暴露在旁人面前。比方说,关于边让的事儿,曹操表面上是暂时消了气,可是是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耐心观察和四处八卦,就知道他其实一直记恨着呢。而且曹操还专门派人盯着边家,想逮个错处就好好收拾收拾那个敢骂自己“赘阉遗丑”的混蛋。
是勋隐约记得,原本的历史上陈宫、张邈等人叛曹操而迎吕布,有人就分析说是因为曹操杀害了边让,使兖州士人寒心的缘故。但他觉得问题不会那么简单,边让再有名,光杀他一个,只要罪名属实,证据确凿,那谁都说不出什么话来,兖州士人不喜欢曹操,那是原本就不信任,再加上日积月累的恶感,边让之死,顶多也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再说了,还有史料记载,边让是在建安年间被杀的,根本就在曹、吕大战之后哪。
有人说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里明白写了曹操因杀边让,而导致“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陈琳就是当时代的人,应该不会说假话吧。这就胡扯得没边儿了,陈琳在这篇文章里的假话还少吗?檄文这玩意儿就是得搅和各类污水往讨伐对象身上泼啊,檄文也能信?
是勋有时候也想,在原本的历史上,张邈、陈宫将来会叛迎吕布,自己是不是先给曹操提个醒儿?后来一琢磨,一来因为自己小翅膀的扇动,曹操不会去讨伐陶谦了,所以未来也肯定有所改变,二来张邈是曹操可以“托妻献子”的铁哥儿们,陈宫又是曹操的谋主,自己无凭无据地说他们坏话,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让曹操疑心自己是在进谗言,得不偿失啊。还是算了吧。
是勋在观察着曹操,曹操也在观察着是勋,越观察就越觉得这小年轻还真是瞧不透。曹操私下里也跟荀彧、夏侯惇他们提过自己对是勋的评价——首先,这位是宏辅论胆量和嘴皮子,那是没说的,真正的“口吐莲花”啊(当然曹操不会用这个词儿);其次诗也写得不错,虽然数量不多,但往往有惊人妙语;至于他的文章,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虽然现在也就平平,但假以时日,不难成为一代的文豪。曹操最搞不懂的,就是是勋的见识。
此前在遂乡大营里,是勋口若悬河,分析周边形势一套一套的,可是后来笼到自己手下再往深里一问,他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干脆缄口不言。比方说,他究竟是从哪儿知道袁绍“好谋无断”的?他又从来没见过袁绍啊!
所以很有可能,那些对局势的分析,是勋全都是听来的,甚至可能是徐州是、麋、曹、陈四家才杰之士智谋的汇总,只是借着他的嘴巴说出来罢了。说破大天儿去,他一个才刚弱冠的小年轻,此前又没当过官,做过吏,交游也不广阔,就真的能看待天下英雄如同掌上观文吗?他是天才还是妖怪?
荀彧对曹操说,徐州能有这般见识的,估计只有陈登,或许还加上半个曹宏,至于是勋,肯定是因为他是曹家的准女婿,再加上辩才无双,所以那四大家族才选了他来出使,并且事先跟他仔细研究过怎样说辞。当然啦,能够综合自己的见闻,或者综合徐州各家的智慧,用自己的语言有系统地表述出来,那就已经很了不起啦,对于年轻人你不能要求太高。假以时日,多加历练,说不定是勋就真能成为人中龙凤,也成为主公你有力的臂助呢。
曹操连连点头,然后就瞇着眼睛做白日梦:“若异日真能兵不血刃而得徐州,得陈元龙为辅,则天下不足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