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黄昏,朱隶追上了车队。
“什么都别问我,我什么也不会说。”将马交给朱能,朱隶转身上了沈洁和小芸马车,“你们两个暂时到别的车里坐一会。”
看着被赶下车的沈洁和小芸以及跟过来的朱能面面相觑的神色,朱隶拉上了车窗的小帘。
他先在最需要的,就是什么也不想,一个人静静地躺一会……
傍晚,车队来到预先定好的驿馆休息,朱隶将燕王在城墙上的一段对话告诉了王妃,王妃对燕王那句“你不跟在王妃身边,本王又怎能放心王妃。”颇为感动,当说到燕王为了让朱隶放心陪同王妃回京城,自愿囚禁燕王府时,王妃潸然泪下。
“本宫实在太任性了,不该非要回京城,你放心不下燕王爷,本宫何尝放心得下,不如我们明天启程回北平吧。”
“王妃不可,四爷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王妃母女相聚,王妃且不可辜负了四爷的一片心意。”朱隶连忙劝道。
“若不是想到母亲的年寿已高,本宫也不会……”王妃说着又流下了泪。
“王妃请放心,四爷不出燕王府安全是没有问题的,房宽是个细心的人,王府的禁卫也都个个武艺高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全地到达京城,再安全地返回来。”
离开王妃,朱隶回到自己的房间,回想着城墙上燕王的一番话,忽然想到,不出燕王府,苏蕊怎么办?燕王是将她娶进府中,还是……
朱隶没想到逼燕王做出的这个决定,竟然也改变了苏蕊的命运,甚至改变了燕王的命运,以致中国几十年的历史。
也许历史本来就是那样的,冥冥之中,自然安排了朱隶说那些话,做那些事。
此次南行,朱隶在禁卫军中挑选了一百名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禁卫随行,其中就有北征回来后,被朱隶点名要到禁卫军的冯三虎,那个在白毛风的夜里,曾经跟朱隶一起,与大部队走失的长的虎头虎脑的汉子。
冯三虎调到禁卫军后,表现还真不错,几个月下来,混了个小小的头目,当然,房宽升的他的职,多少也有些看在朱隶的面子。
但真让冯三虎骄傲的,并不是小小的军职,而是在禁卫军中响亮的名声。
冯三虎到禁卫军短短几个月,提起他的名头几乎无人不知,倒不是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冯三虎的口才不错,只要一空下来,就给大家将朱隶怎样在白毛风中救了他们几个人的性命,怎样大义凛然地一个人独闯万人大军的乃儿不花大营招降,至于招降的过程,冯三虎也是听来的,他当然不知道朱隶耍的小把戏,自然也就把他神话了,反正以前朱隶的武功本就威震明营,大家听了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到后来,讲诉朱隶的那些“英雄事迹”几乎成了冯三虎的主要工作,一天不讲两遍日子都过不去,怪的是大家听得都能背下来了,还要他讲,那气氛,就像听经典的相声段子。
由此可见没有电视广播的军营生活,确实相当单调无聊。
冯三虎对朱隶的故事不光是讲,他是真正从内心敬佩朱隶。并落实在行动上,平时训练、当值都走在面前,所以此次南行朱隶特别把他要了出来,还给他升了职,把冯三虎兴奋的一个晚上没睡觉。
朱隶将一百名禁卫军分为两部分,五十名由朱能带领着打前站,探路,安排食宿。另外五十名朱隶就交给了冯三虎。
临行前朱隶把冯三虎叫过来:“此去南行责任重大,我拨给你五十人,你带这五十人负责殿后,有问题吗?”
冯三虎精神异常亢奋:“没问题!”
朱隶点点头:“知道我最看重你什么?认真!做安全保卫事务,最重要的就是认真,一点点的大意,都可能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你明白吗?”
“明白!将军!”
“如果真有刺客,我会用我的生命去保护王妃!”
“我们也会,将军!”
朱隶微笑,战前思想动员工作完毕,效果良好。
朱隶此刻骑在马上,跟着车队缓缓前进,前方朱能带领的五十人还能影影绰绰看到身影,后面冯三虎带领的五十人军容整齐,气宇轩昂。中间是十二辆马车和八个骑着马随行的人。
八人里除了朱隶,两人是燕王妃的内侍,剩下五个是将军府的家丁,包括朱隶特意带上的阿德。
十二辆马车从外表看完全相同,内部装饰也完全一样,但其实有两辆马车经过了特别的改造,防震,结实,这两辆车可能在车队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其中一辆是无人,但装载了两个人重量的东西,另一辆坐的王妃和燕王的三女儿,也是王妃的亲生女儿,五岁的安成小郡主。
另外十辆马车里,也有两辆空车,装载着两个人重量的东西,其他八辆,坐着沈洁、小芸以及王府的奶娘侍女和将军府的丫鬟们,张伯年纪大了,受不了骑马的颠簸,也在车中。
朱隶规定,行车途中,一律不许打开车帘,违者一天不许坐车。
每天早上王妃带着小郡主先上车,然后大家再上车,坐好后车夫们才进来,每个车夫进来时随手从站在门口的禁卫手里抽一张号牌,上面写的几号就第几个出发,至于赶那辆马车是车夫自愿选的。
拉车马匹是清一色的枣红马,二十四匹马像多胞胎一样,几乎一模一样,不熟知马匹的人,很难分得出他们。
每辆车都配两匹马。马车每天都由禁卫轮流套马,因此一辆马车由相同的两匹马连续拉两天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只要下车后再上车出发,车夫们就需要从禁卫手里抽号牌,决定出发的顺序。
就是走在路上,朱隶也有可能让车队停下,将车队的顺序调换一下。
“你倒是挺专业的,不是干过保安吧。”每天住下后安顿完毕,朱隶还是习惯到沈洁的房间“新闻联播”,说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听得懂的话。
“你觉得哪个保安能有我这样专业?”
“中南海保安。”沈洁嘻嘻笑着,走出来后,郁闷的心情不翼而飞,朱隶虽然不让大家掀车帘,但朱隶设计的车帘是纱料的,从车里能看到外面,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沈洁一路看着风景,跟小芸闲聊朱隶以前的故事,虽然她也知道那不是朱隶,但一样有兴趣。
“没干过,看过。”朱隶将两条腿翘桌子上,端起沈洁为他沏的洞庭香,“你沏茶的水平有所长进。”朱隶喝了一口,称赞道。
“天天干同一件事,傻子也会有所长进的。”沈洁白了他一眼。
“对了,十二辆马车一模一样,你怎么分出王妃在哪一辆马车上,出门的时候记着?”
朱隶神秘地一笑:“这个不能说,只有我和朱能两人知道,王妃都不知道。”
“赶车的师傅也不知道?”
“不知道。选马车时你们都已经上车了,马车的车门也经我特别设计过,车夫听不出车内谁在说话。让车夫知道他们拉的是王妃会紧张的,有经验的杀手能从他们的神态上,看出他们的蛛丝马迹。”
沈洁撅撅嘴:“计划是很周全,称得上专业了。我相信你有办法认出王妃的车,但你肯定认不出我在哪辆车上。”
朱隶后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喃喃道:“认得出,每一辆车我都认得出。”
“骗我,我仔细观察过很多遍,你根本没有在车上做记号,我跟你打赌,如果明天你能找到我,我给你唱歌,如果找不到我,你给我唱歌,赌不赌?”
听不到朱隶回答,沈洁望向朱隶,见朱隶已经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还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喂,不要在我的房间睡觉!”沈洁抗议了一句,但显然无效,只好郁闷地抱着被子去小芸的房间。
第二天天气晴好。
虽然已立秋,中午还是很热,朱隶让大家早晚赶路,中午休息。
车队仍然是随机地出发,沈洁今天在第三辆马车上,想到昨晚跟朱隶打赌,沈洁每到朱隶来回巡视的时候,都示意小芸噤声,免得朱隶听到她们的声音,但朱隶照例巡视两圈后,还是走近沈洁的马车,跟着马车走了两步道:“你在这辆马车里。”然后勒住马头,让马车过去。
“他真能找到我们。”小芸诧异道。
“是很奇怪,我们跟大家一起上的车,上车后眼睛看着他出去了,等回来时车夫已经将我们的马车牵到门口准备发出了,他根本没看到我们第几个出发,怎么找到我们的?”沈洁也很诧异。
中午大家在一片宽敞的树林中休息。
下午出发前,沈洁使了个坏,悄悄地跟两个丫鬟换了马车。
然而下午出发没多久,朱隶又骑着马跟着她们的走了两步,道:“你在这辆车里。”
沈洁差点就要把车帘掀开了。
“太不可思议了。”两个丫头同时惊叹,“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什么都别问我,我什么也不会说。”将马交给朱能,朱隶转身上了沈洁和小芸马车,“你们两个暂时到别的车里坐一会。”
看着被赶下车的沈洁和小芸以及跟过来的朱能面面相觑的神色,朱隶拉上了车窗的小帘。
他先在最需要的,就是什么也不想,一个人静静地躺一会……
傍晚,车队来到预先定好的驿馆休息,朱隶将燕王在城墙上的一段对话告诉了王妃,王妃对燕王那句“你不跟在王妃身边,本王又怎能放心王妃。”颇为感动,当说到燕王为了让朱隶放心陪同王妃回京城,自愿囚禁燕王府时,王妃潸然泪下。
“本宫实在太任性了,不该非要回京城,你放心不下燕王爷,本宫何尝放心得下,不如我们明天启程回北平吧。”
“王妃不可,四爷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王妃母女相聚,王妃且不可辜负了四爷的一片心意。”朱隶连忙劝道。
“若不是想到母亲的年寿已高,本宫也不会……”王妃说着又流下了泪。
“王妃请放心,四爷不出燕王府安全是没有问题的,房宽是个细心的人,王府的禁卫也都个个武艺高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全地到达京城,再安全地返回来。”
离开王妃,朱隶回到自己的房间,回想着城墙上燕王的一番话,忽然想到,不出燕王府,苏蕊怎么办?燕王是将她娶进府中,还是……
朱隶没想到逼燕王做出的这个决定,竟然也改变了苏蕊的命运,甚至改变了燕王的命运,以致中国几十年的历史。
也许历史本来就是那样的,冥冥之中,自然安排了朱隶说那些话,做那些事。
此次南行,朱隶在禁卫军中挑选了一百名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禁卫随行,其中就有北征回来后,被朱隶点名要到禁卫军的冯三虎,那个在白毛风的夜里,曾经跟朱隶一起,与大部队走失的长的虎头虎脑的汉子。
冯三虎调到禁卫军后,表现还真不错,几个月下来,混了个小小的头目,当然,房宽升的他的职,多少也有些看在朱隶的面子。
但真让冯三虎骄傲的,并不是小小的军职,而是在禁卫军中响亮的名声。
冯三虎到禁卫军短短几个月,提起他的名头几乎无人不知,倒不是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冯三虎的口才不错,只要一空下来,就给大家将朱隶怎样在白毛风中救了他们几个人的性命,怎样大义凛然地一个人独闯万人大军的乃儿不花大营招降,至于招降的过程,冯三虎也是听来的,他当然不知道朱隶耍的小把戏,自然也就把他神话了,反正以前朱隶的武功本就威震明营,大家听了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到后来,讲诉朱隶的那些“英雄事迹”几乎成了冯三虎的主要工作,一天不讲两遍日子都过不去,怪的是大家听得都能背下来了,还要他讲,那气氛,就像听经典的相声段子。
由此可见没有电视广播的军营生活,确实相当单调无聊。
冯三虎对朱隶的故事不光是讲,他是真正从内心敬佩朱隶。并落实在行动上,平时训练、当值都走在面前,所以此次南行朱隶特别把他要了出来,还给他升了职,把冯三虎兴奋的一个晚上没睡觉。
朱隶将一百名禁卫军分为两部分,五十名由朱能带领着打前站,探路,安排食宿。另外五十名朱隶就交给了冯三虎。
临行前朱隶把冯三虎叫过来:“此去南行责任重大,我拨给你五十人,你带这五十人负责殿后,有问题吗?”
冯三虎精神异常亢奋:“没问题!”
朱隶点点头:“知道我最看重你什么?认真!做安全保卫事务,最重要的就是认真,一点点的大意,都可能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你明白吗?”
“明白!将军!”
“如果真有刺客,我会用我的生命去保护王妃!”
“我们也会,将军!”
朱隶微笑,战前思想动员工作完毕,效果良好。
朱隶此刻骑在马上,跟着车队缓缓前进,前方朱能带领的五十人还能影影绰绰看到身影,后面冯三虎带领的五十人军容整齐,气宇轩昂。中间是十二辆马车和八个骑着马随行的人。
八人里除了朱隶,两人是燕王妃的内侍,剩下五个是将军府的家丁,包括朱隶特意带上的阿德。
十二辆马车从外表看完全相同,内部装饰也完全一样,但其实有两辆马车经过了特别的改造,防震,结实,这两辆车可能在车队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其中一辆是无人,但装载了两个人重量的东西,另一辆坐的王妃和燕王的三女儿,也是王妃的亲生女儿,五岁的安成小郡主。
另外十辆马车里,也有两辆空车,装载着两个人重量的东西,其他八辆,坐着沈洁、小芸以及王府的奶娘侍女和将军府的丫鬟们,张伯年纪大了,受不了骑马的颠簸,也在车中。
朱隶规定,行车途中,一律不许打开车帘,违者一天不许坐车。
每天早上王妃带着小郡主先上车,然后大家再上车,坐好后车夫们才进来,每个车夫进来时随手从站在门口的禁卫手里抽一张号牌,上面写的几号就第几个出发,至于赶那辆马车是车夫自愿选的。
拉车马匹是清一色的枣红马,二十四匹马像多胞胎一样,几乎一模一样,不熟知马匹的人,很难分得出他们。
每辆车都配两匹马。马车每天都由禁卫轮流套马,因此一辆马车由相同的两匹马连续拉两天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只要下车后再上车出发,车夫们就需要从禁卫手里抽号牌,决定出发的顺序。
就是走在路上,朱隶也有可能让车队停下,将车队的顺序调换一下。
“你倒是挺专业的,不是干过保安吧。”每天住下后安顿完毕,朱隶还是习惯到沈洁的房间“新闻联播”,说只有他们两个才能听得懂的话。
“你觉得哪个保安能有我这样专业?”
“中南海保安。”沈洁嘻嘻笑着,走出来后,郁闷的心情不翼而飞,朱隶虽然不让大家掀车帘,但朱隶设计的车帘是纱料的,从车里能看到外面,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沈洁一路看着风景,跟小芸闲聊朱隶以前的故事,虽然她也知道那不是朱隶,但一样有兴趣。
“没干过,看过。”朱隶将两条腿翘桌子上,端起沈洁为他沏的洞庭香,“你沏茶的水平有所长进。”朱隶喝了一口,称赞道。
“天天干同一件事,傻子也会有所长进的。”沈洁白了他一眼。
“对了,十二辆马车一模一样,你怎么分出王妃在哪一辆马车上,出门的时候记着?”
朱隶神秘地一笑:“这个不能说,只有我和朱能两人知道,王妃都不知道。”
“赶车的师傅也不知道?”
“不知道。选马车时你们都已经上车了,马车的车门也经我特别设计过,车夫听不出车内谁在说话。让车夫知道他们拉的是王妃会紧张的,有经验的杀手能从他们的神态上,看出他们的蛛丝马迹。”
沈洁撅撅嘴:“计划是很周全,称得上专业了。我相信你有办法认出王妃的车,但你肯定认不出我在哪辆车上。”
朱隶后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喃喃道:“认得出,每一辆车我都认得出。”
“骗我,我仔细观察过很多遍,你根本没有在车上做记号,我跟你打赌,如果明天你能找到我,我给你唱歌,如果找不到我,你给我唱歌,赌不赌?”
听不到朱隶回答,沈洁望向朱隶,见朱隶已经靠在椅子上睡着了,还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喂,不要在我的房间睡觉!”沈洁抗议了一句,但显然无效,只好郁闷地抱着被子去小芸的房间。
第二天天气晴好。
虽然已立秋,中午还是很热,朱隶让大家早晚赶路,中午休息。
车队仍然是随机地出发,沈洁今天在第三辆马车上,想到昨晚跟朱隶打赌,沈洁每到朱隶来回巡视的时候,都示意小芸噤声,免得朱隶听到她们的声音,但朱隶照例巡视两圈后,还是走近沈洁的马车,跟着马车走了两步道:“你在这辆马车里。”然后勒住马头,让马车过去。
“他真能找到我们。”小芸诧异道。
“是很奇怪,我们跟大家一起上的车,上车后眼睛看着他出去了,等回来时车夫已经将我们的马车牵到门口准备发出了,他根本没看到我们第几个出发,怎么找到我们的?”沈洁也很诧异。
中午大家在一片宽敞的树林中休息。
下午出发前,沈洁使了个坏,悄悄地跟两个丫鬟换了马车。
然而下午出发没多久,朱隶又骑着马跟着她们的走了两步,道:“你在这辆车里。”
沈洁差点就要把车帘掀开了。
“太不可思议了。”两个丫头同时惊叹,“他是怎么知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