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听了刘浩的话,心里不由得一阵激动,从台湾的矿藏情况中他知道,台湾拥有大量的煤,硫磺,铁矿,其中铁矿遍布在江河出海口地区,开采运送极为方便,台湾还拥有大量化学工业所必需的原材料,比如像白云石,蛇纹石等等,这些矿藏里面含有大量的化学工业所必需的镁,钙等元素。乡村小说网
林远的想法很好,借助刘浩,从台湾地区输送大量的化工原料来琉球,可是这个想法短期内很难实现了,因为,战争爆发了!
1894年12月20日,一支英国舰队到达珠江口外的伶仃洋,这支舰队由六艘君权级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组成,这样的舰队实力远远超过了北洋舰队。
这支舰队到达珠江口之后的所作所为简直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翻版,英国舰队首先扣留了在珠江口的所有中国船只,并向虎门要塞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虎门要塞位于广州东南水路里程120里处,是控制珠江进入伶仃洋的咽喉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明朝永乐年间就在此处筑垒驻军,清朝自康熙五十六年直到道光十四年,经过一百余年的经营,虎门要塞已经建成了拥有14处炮台,三道门户的重要防御要塞。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关天培在经营要塞的时候,为了阻止敌舰闯入珠江,威胁广州城,在珠江航道中布设了拦江铁索和埋植大木桩两道障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这些铁链和木桩被英国舰队破坏,此后再也没有修复,而虎门要塞群的炮台却改进了要塞设计,重新添置了火炮。
一个历史学家说过:“每一场战争都足够写成一本鸿篇巨著。”的确,一场战争是由若干场战役和成百上千次战斗组成的,这里面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有很多,对于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战争之一,我们不妨暂时抛开那些足以写入史书的大人物,从两个小人物开始说起。
虎门要塞群有三道门户的防御体系,从伶仃洋入口向北,东有沙角山,西有大角山,夹岸对峙,各有一座炮台监视江面。但是海岸炮的射程只有1000米左右,可炮台之外的海面宽达3000多米,所以这两座炮台的火炮很难对来袭敌舰产生实质性的杀伤,所以这两座炮台改作了号令炮台,起预警作用。
浩浩荡荡的英国舰队抵近了虎门要塞群,君权级战列舰的四门343毫米主炮首先开炮,随后八艘装甲巡洋舰也开了炮,密集的炮火顿时覆盖了沙角山和大角山的炮台,炮台立刻发出准备战斗信号,让第二道和第三道门户的炮台做好准备。
从第一道门户沿江而上,有上下横档岛耸立于江中,岛以西的航道多暗礁,不便通行,只有东侧航道可供通行,在两侧各建有三座炮台,这便是第二道门户,孙江就是第二道门户中镇远炮台中的一名炮手。
鉴于英国驻华大使凯希尔在北京被刺,英国一再以战争相要挟,所以炮台要塞也加强了守备,每天都在宣称仗随时可能开打,可是孙江却觉得这仗啊,打不起来!
孙江想:“那个英国公使不是在北京被义和团的人杀死的吗?广州这又没有义和团,英国人要打也应该去北京打啊,来广州打个什么劲!”
今天一大早他就远远地听见了炮声,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很快他就看见了大角山炮台的号炮,所谓的号炮,就是用烟花改装的,尽管是在白天,也显得十分明亮,
最开始的虎门炮台是露天炮台,尽管四周有围墙,可是上面是没有顶的,所以火炮很容易锈蚀,在鸦片战争中,很多火炮因此失灵,后来重修炮台的时候吸取了这个教训,在炮台上面安装了一个顶,形成了一个堡垒一样的结构。
孙江从堡垒的观察口中望去,就看见五艘军舰向着炮台驶来。
这五艘军舰都是英国的30节驱逐舰,所谓的三十节驱逐舰,就是指航速在三十节,此时,哈沃克舰上年轻的火炮长希尔正满头雾水。
这一类的驱逐舰在防御中担负着保卫主力战列舰的任务,以高航速攻击对方的鱼雷艇;在攻击中担负着抵近发射鱼雷这样的奇袭任务,由于那个时代的鱼雷射程普遍只有五六百米,所以很少有指挥官下这个命令。
舰上只有一门76毫米火炮和2门47毫米火炮,这样的火力根本不足以打击岸上的要塞,可是为什么舰队司令还要下命令让他们进入航道呢?航道只有不到1000米宽,两岸都有炮台,尽管这样,他的心里还是没有多少恐惧,毕竟清军士兵的战斗力是可以忽略的。
正在这时,他脚下的甲板又开始了颤动,这是因为在军舰设计的时候为了减轻重量,甲板设计的很薄,导致固有频率偏低,经常会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共振现象,不禁如此,他身为一个军官,连军官休息室都没有,只能住在和其他几个军官挤在军官会议室里,为了减轻重量,连军官休息室都没有留出来。
由于舱室里不注意空气调节,天花板上经常会凝水,在人睡觉的时候滴在人身上,冰凉冰凉的,尽管是这样,希尔还是自愿留在舰上,因为这里没有大型军舰上那些令人讨厌的,没完没了的执勤,而且这里还能更加全面地学习海军知识,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一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袖子上镶着花边,肩章上绣着战刀和权杖,八角星的将军军服,他就觉得现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他的对手,堡垒里的孙江,却想着尽快攒够一笔钱,贿赂上官,为自己谋一个舒服而又有油水的差事!
也许就是这两个小人物身上的差异,最终将会决定两个帝国的命运。
大清帝国不是第一次面对不宣而战了,上官下令,升起地陷炮,准备开火!
随着上官的命令,堡垒里的士兵纷纷行动起来,运送弹药的运输手把上衣扯了下来,厚厚地叠起来,拿在手上,顺着弹药库的缓坡跑进地下弹药存放点,一矮身子,把衣服放在肩膀上,里面早有兵丁拿起炮弹,往他肩上一放,他扛起炮弹就走。
孙江每次看到这种场面都会想:“为什么不弄一个像水井打水时的装置呢,这样取出炮弹不是更快吗?”可是每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他都会告诉自己:“这种事情轮不到自己管,可千万不能说出来,出头的椽子先烂,万一上官对自己有点什么坏印象就不好了!”
正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江面上的军舰上腾起一阵浓烟,他一下子想到:对方抢先开炮了!
林远的想法很好,借助刘浩,从台湾地区输送大量的化工原料来琉球,可是这个想法短期内很难实现了,因为,战争爆发了!
1894年12月20日,一支英国舰队到达珠江口外的伶仃洋,这支舰队由六艘君权级战列舰,八艘装甲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组成,这样的舰队实力远远超过了北洋舰队。
这支舰队到达珠江口之后的所作所为简直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翻版,英国舰队首先扣留了在珠江口的所有中国船只,并向虎门要塞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虎门要塞位于广州东南水路里程120里处,是控制珠江进入伶仃洋的咽喉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明朝永乐年间就在此处筑垒驻军,清朝自康熙五十六年直到道光十四年,经过一百余年的经营,虎门要塞已经建成了拥有14处炮台,三道门户的重要防御要塞。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关天培在经营要塞的时候,为了阻止敌舰闯入珠江,威胁广州城,在珠江航道中布设了拦江铁索和埋植大木桩两道障碍,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这些铁链和木桩被英国舰队破坏,此后再也没有修复,而虎门要塞群的炮台却改进了要塞设计,重新添置了火炮。
一个历史学家说过:“每一场战争都足够写成一本鸿篇巨著。”的确,一场战争是由若干场战役和成百上千次战斗组成的,这里面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有很多,对于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战争之一,我们不妨暂时抛开那些足以写入史书的大人物,从两个小人物开始说起。
虎门要塞群有三道门户的防御体系,从伶仃洋入口向北,东有沙角山,西有大角山,夹岸对峙,各有一座炮台监视江面。但是海岸炮的射程只有1000米左右,可炮台之外的海面宽达3000多米,所以这两座炮台的火炮很难对来袭敌舰产生实质性的杀伤,所以这两座炮台改作了号令炮台,起预警作用。
浩浩荡荡的英国舰队抵近了虎门要塞群,君权级战列舰的四门343毫米主炮首先开炮,随后八艘装甲巡洋舰也开了炮,密集的炮火顿时覆盖了沙角山和大角山的炮台,炮台立刻发出准备战斗信号,让第二道和第三道门户的炮台做好准备。
从第一道门户沿江而上,有上下横档岛耸立于江中,岛以西的航道多暗礁,不便通行,只有东侧航道可供通行,在两侧各建有三座炮台,这便是第二道门户,孙江就是第二道门户中镇远炮台中的一名炮手。
鉴于英国驻华大使凯希尔在北京被刺,英国一再以战争相要挟,所以炮台要塞也加强了守备,每天都在宣称仗随时可能开打,可是孙江却觉得这仗啊,打不起来!
孙江想:“那个英国公使不是在北京被义和团的人杀死的吗?广州这又没有义和团,英国人要打也应该去北京打啊,来广州打个什么劲!”
今天一大早他就远远地听见了炮声,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很快他就看见了大角山炮台的号炮,所谓的号炮,就是用烟花改装的,尽管是在白天,也显得十分明亮,
最开始的虎门炮台是露天炮台,尽管四周有围墙,可是上面是没有顶的,所以火炮很容易锈蚀,在鸦片战争中,很多火炮因此失灵,后来重修炮台的时候吸取了这个教训,在炮台上面安装了一个顶,形成了一个堡垒一样的结构。
孙江从堡垒的观察口中望去,就看见五艘军舰向着炮台驶来。
这五艘军舰都是英国的30节驱逐舰,所谓的三十节驱逐舰,就是指航速在三十节,此时,哈沃克舰上年轻的火炮长希尔正满头雾水。
这一类的驱逐舰在防御中担负着保卫主力战列舰的任务,以高航速攻击对方的鱼雷艇;在攻击中担负着抵近发射鱼雷这样的奇袭任务,由于那个时代的鱼雷射程普遍只有五六百米,所以很少有指挥官下这个命令。
舰上只有一门76毫米火炮和2门47毫米火炮,这样的火力根本不足以打击岸上的要塞,可是为什么舰队司令还要下命令让他们进入航道呢?航道只有不到1000米宽,两岸都有炮台,尽管这样,他的心里还是没有多少恐惧,毕竟清军士兵的战斗力是可以忽略的。
正在这时,他脚下的甲板又开始了颤动,这是因为在军舰设计的时候为了减轻重量,甲板设计的很薄,导致固有频率偏低,经常会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共振现象,不禁如此,他身为一个军官,连军官休息室都没有,只能住在和其他几个军官挤在军官会议室里,为了减轻重量,连军官休息室都没有留出来。
由于舱室里不注意空气调节,天花板上经常会凝水,在人睡觉的时候滴在人身上,冰凉冰凉的,尽管是这样,希尔还是自愿留在舰上,因为这里没有大型军舰上那些令人讨厌的,没完没了的执勤,而且这里还能更加全面地学习海军知识,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一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袖子上镶着花边,肩章上绣着战刀和权杖,八角星的将军军服,他就觉得现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他的对手,堡垒里的孙江,却想着尽快攒够一笔钱,贿赂上官,为自己谋一个舒服而又有油水的差事!
也许就是这两个小人物身上的差异,最终将会决定两个帝国的命运。
大清帝国不是第一次面对不宣而战了,上官下令,升起地陷炮,准备开火!
随着上官的命令,堡垒里的士兵纷纷行动起来,运送弹药的运输手把上衣扯了下来,厚厚地叠起来,拿在手上,顺着弹药库的缓坡跑进地下弹药存放点,一矮身子,把衣服放在肩膀上,里面早有兵丁拿起炮弹,往他肩上一放,他扛起炮弹就走。
孙江每次看到这种场面都会想:“为什么不弄一个像水井打水时的装置呢,这样取出炮弹不是更快吗?”可是每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他都会告诉自己:“这种事情轮不到自己管,可千万不能说出来,出头的椽子先烂,万一上官对自己有点什么坏印象就不好了!”
正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江面上的军舰上腾起一阵浓烟,他一下子想到:对方抢先开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