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众人推杯换盏,十分热闹。
保定帝与段正淳就着逍遥派之事,与赵玄轮番探讨,大谈江湖中奇闻异事。倒并非他们没有怀疑过赵玄所说是假,但赵玄说的有板有眼,有理有节有据,没有半分漏洞。实在容不得他们怀疑。
赵玄此时心情大好,酒到杯干,来者不拒。虽然古代酒的读书低,但架不住他喝的多,再加上“酒不醉人人自醉”,不一会儿已有了三五分醉意。
一片热闹中,段誉见母亲神色依然是冷冷的,既不喝酒,也不说话,只是有一口每一口的加些素菜来吃,心中过意不去,便斟了一杯酒,双手捧着站起,说道:“娘,儿子敬你一杯,恭贺你跟爹爹团聚,咱们得享天伦之乐。”
刀白凤却并不领情,一扭脸,道:“我不喝酒。”
段誉闻言又斟了一杯,向木婉清使了个眼色,道:“木……姑娘也敬你一杯。”
木婉清闻言立即捧着酒杯站起来。
赵玄此时虽有三五分醉意,但早就注意着他们,见此眉毛一挑,放下酒杯,好整以暇的看了过去。
保定帝与段正淳对视一眼,虽不明其意,但见段誉如此有孝心,心怀大慰,也都停止了话头。
刀白凤见众人都不说话看着自己,心想对木婉清也不便太过冷淡,冲段正淳哼了一声,对木婉清笑道:“木姑娘,我这孩子淘气的紧,爹娘管他不住,以后你得帮我管管他才是。”
木婉清毫不客气道:“他要是不听话,我便大耳刮子打他。”
刀白凤嗤的一笑,斜眼向段正淳瞧去,段正淳哭笑不得,道:“正该如此。”
木婉清将手中酒杯递给刀白凤,烛光之下,见对方素手纤纤,晶莹如玉,手背近腕处有块殷红如血的红记,不由得全身一震,颤声道:“你……你的名字……可叫做刀白凤?”
刀白凤笑道:“我这名字甚怪,你怎么知道?”
木婉清身体再震,声音颤颤:“你……你便是刀白凤?你是摆夷女子,从前使软鞭的,是不是?”
刀白凤见她神色甚异,但仍不疑有他,笑道:“誉儿待你真好,连我闺名也对你说了。不错,你的郎君便有一半是摆夷人,也难怪他性子这么野。”
木婉清脸色一变,叫道:“师恩深重,师命难违!”右手一扬,两枚毒箭向刀白凤胸口射去。
筵席之间,众人言笑晏晏,和睦融融,那料到木婉清竟会突然发难?赵玄虽早已知晓,但他怎会横加干涉?眼看那两只毒箭即将射中刀白凤胸口,而刀白凤武功与木婉清本就相差仿佛,这时变起俄顷,措不及防,一时竟愣在当场。
段正淳坐在对席,“啊呦”一声叫,伸指急点,但他是在木婉清身后,这一指只能制住木婉清,却救不了刀白凤。
眼看刀白凤即将丧命,那边段誉反应极快。他曾数次见木婉清言谈间便飞箭杀人,知她箭上喂的毒药厉害非常,端的是见血封喉。一见木婉清挥动衣袖,便知不妙。段誉不会武功,无法击落毒箭,当即脚下使出‘凌波微上’,斜刺里穿到,挡在刀白凤身前。只听卜卜两声,两枚毒箭正中段誉胸口。同时木婉清背心一麻,被段正淳的‘一阳指’点倒,伏在桌上,再也不能动弹。
段正淳应变奇速,飞指而出,连点段誉中箭处周围八处穴道,使得毒血暂时不能归心。反手勾出,喀的一声,卸脱木婉清右臂关节,令她不能再发毒箭,然后拍开她穴道,厉声道:“取解药来!”
木婉清面色惨白,颤声道:“我……我只要杀刀白风,不是要害段郎。”忍住右臂剧痛,左手忙从怀中取出两瓶解花,道:“红的内服,白的外敷,快,快!迟了便不及相救。”
三人正慌乱间,忽听背后“乒乓”声响,急忙扭头,却见赵玄醉眼朦胧站起身来。酒杯碎落一地,赵玄却犹自不觉,哈哈大笑道:“诸位不必慌乱,段誉曾吃过万毒之王的‘莽牯朱蛤’,早已经万毒不侵,木姑娘箭上剧毒可奈何他不得!”
保定帝此时也已来到段誉身前,闻言低头望去,只见段誉伤口处流出来的血顷刻便由黑转紫,由紫转红,知道段誉即使不敷解药,性命也已经无碍,心中顿时已信了十分。
刀白凤深深的看了赵玄一眼,正要问他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却见赵玄忽地一伸手,抓起桌前酒壶,仰头畅饮一口,竟再也不看他们,提着酒壶,摇摇晃晃向门外走去。
赵玄一边走,一边轻声念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紧跟着的,还有一声叹息:“唉!可怜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啊……”
段正淳初时不明其意,忽然听刀白凤向木婉清道:“你去跟修罗刀秦红锦说……”
“修罗刀秦红锦”六个字一入耳,段正淳脑袋轰隆一声,脸色大变,指着赵玄的背影,道:“你……你……”可惜赵玄却毫不理会,出了门口,身影一闪便消失不见。
刀白风仍是向着木婉清道:“……你跟她说,要我性命,尽管光明正大的来要,这等鬼蜮伎俩,岂不教人笑歪了嘴?”
木婉清满脸茫然道:“我不知道修罗刀秦红锦是谁……”
段正淳看着一派单纯的木婉清,表情一阵变幻,想到方才赵玄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时间竟然悲从心来。
……
屋内的一切赵玄已经听不到了,不过对于他而言,听与不听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
原本赵玄对“有情人终成兄妹”的戏码其实也非常喜闻乐见的。但他先是一扫抑郁,解决了重生以来备受压抑的心理问题,之后又喝了不少酒,这时候心境不稳,却发现了一个百~万\小!说时还不觉得,当“身临其境”时却注意到的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
关于“爱情”的诠释!
整部《天龙八部》里,所有陷入情网的人没有一个善始善终的。尤其是新修版中,段誉与王语嫣也没能在一起。
金庸先生说这是因为他本身就不喜欢王语嫣,所以才将她变为一个跟着丁春秋修习驻颜术的爱美女子。但是在赵玄眼中,却仿佛看到了金庸对爱情的不信任。
或者说是金庸先生认为“一切的悲剧都源于爱情,爱情是一切悲剧的原罪”的论点。
秦红锦爱段正淳,可间接性的却害了自己的女儿。
段正淳爱康敏,可康敏却掐死了他唯一的儿子。
刀白凤深爱段正淳,可因爱生恨,却做出了与人通奸,伤风败俗的事。同理,李秋水对无崖子也是如此。
往更深一步的剖析,就仿佛再说两人即便相爱,其中一人也有可能背叛。
虽然这是建立在段正淳与无崖子用情不专的基础上。可萧峰与阿朱呢?两人如此相爱,永不背叛,但最终萧峰不还是失手把阿朱打死?这岂不是再说两人即便相爱、即便不背叛,最终也不能善始善终?
阿朱之所以伪装成段正淳赴约,其一是不想自己亲生父亲命丧情郎手中,但根本还是因为她知道大理段氏有六脉神剑,怕萧峰打死了段正淳,然后被大理段氏报复,想用自己一命换萧峰一世安稳。
……这用情是何等之深?
可最终阿朱却死了,死的不明不白、无比冤枉,只留下萧峰独自一人,充满悔恨的活着。
这不就是在说两人即便深爱,因为某些误会,最终也不能在一起?
尤其是对萧峰来说,亲手把自己最爱的人打死,恐怕还不如让他去死来的痛快!
还有之后的阿紫,阿紫对于萧峰用情又何其不深?最后心甘情愿陪萧峰去死,这无不证明了阿紫深爱着萧峰!可若不是她,萧峰怎么会多受那么多苦楚、多遭那么多罪?整部天龙里面,最让人讨厌的恐怕也非她莫属了。
两人相爱也会背叛、两人相爱也难逃天命、两人相爱也不得善始善终、两人相爱也会互相伤害……
这不正是再说一切爱情皆是孽缘,爱情是一切的原罪吗?
或许这只是金庸一家之言,或许这可以用“小说是虚构的”来解释。但现在小说已经成了现实,怎么能够用一句小说是虚构的就解释得清?
正所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这句话是陈世骧先生对《天龙八部》的评论,可现实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前赵玄对这句话理解的不够深刻,只觉得是一句普普通通有着佛理的话而已。可如今看来,世上哪一个人不是被贪嗔痴爱所困?
佛教云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但凡人生世上,有谁能够逃脱?
一时间,赵玄思绪驳杂,前世读过的一些佛经道典纷纷涌上心头,致使一种名为“求道”的念头,在心中逐渐凝实。
月凉如水,他站在之前吃饭所在房屋的屋顶,遥望着天上的月光。晚风吹来,衣袂飘飘,在他身上,有一股飘然若仙的气质,悄然而生。
下面房间外,秦红锦、甘宝宝、叶二娘、云中鹤、南海鳄神等人已经相继到来。
南海鳄神手中提着段誉,显然是不知什么时候将其捉住的。
那边木婉清得知段誉竟是自己的亲哥哥,更有“师父”作证,不得不信,一时间接受不了,哪还有心情管段誉的死活?直接夺路而逃,连秦红锦叫她也不应了。
赵玄在房间上目睹了一切,更知道木婉清这一去会被段延庆捉住,但他却依然毫无所动。
上一刻他还在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沾沾自喜,但在这一刻,他却忽然觉得,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分。
自己知道这里的一切,知道所有人最终的结局,那自己以后该如何行事?是顺应天命?还是更改剧情,帮助某人“逆天改命”?
原本赵玄还未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之前一直当这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虽然代入感强烈,但很难当这里是真实的。可经过方才一役,他对这里竟生出一种“归属感”,就是这种归属感,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遇。
如果选择“顺应天命”,无为处世,任凭事件发展,那就代表着要眼睁睁的看着一切悲剧的发生。
可如果要选择“逆天改命”,逍遥随心。先不说剧情改变后他“先知”的身份将一去不复返,就是“逆天”带来的后果也不是他所能够承受的!
鬼知道这个世界的天道会不会对他做些什么!
无为?还是逍遥?这两个原本共存于道教的论点,在此时却两极分化,让赵玄不知该何去何从。
是迎合老子主张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还是庄子主张的“达生忘我,自在逍遥”?
忽然!道教另一大学派,杨朱学派的“贵己”、“为我”、“轻物重生”等学说涌上他的心头。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其实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自私自利,而是有其时代性。
春秋晚期和战国早、中期,“孔子提倡”以为天下;而诸侯纷争,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贵公贵仁之说,已成虚伪之谈。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其中就是从“贵己”、“重生”出发。所谓“论生死,轻富贵”,重生则轻利。只有人人都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都自重自爱,不“轻生死”;淡泊名利,既“不与天下”,又“不取天下”,才能人人各安其所,使天下得到大治。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杨朱的“贵己”则更高一层。
只要人人都“独善其身”、治内贵己、自重自爱,哪需要什么人来“兼济天下”?
赵玄忽然想到《道德经》有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不正是在间接性证明这一点吗?
只有道德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能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所以社会缺什么,才会去提倡什么;社会缺什么,才能凸显什么。
现今社会重律法、倡仁义,实际上已经在证明这个社会道德沦丧,人性缺失。
所以才会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之说。
只有不标榜什么“圣人”,不标榜什么“兼济天下”,人们才不会去攀比。天下井然,何须圣人?以孝道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可若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使人攀比成风,最终会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从而放弃了赡养。这才有了孝子和不孝之分。
正是:
圣人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
圣人不死,则大盗不止!
保定帝与段正淳就着逍遥派之事,与赵玄轮番探讨,大谈江湖中奇闻异事。倒并非他们没有怀疑过赵玄所说是假,但赵玄说的有板有眼,有理有节有据,没有半分漏洞。实在容不得他们怀疑。
赵玄此时心情大好,酒到杯干,来者不拒。虽然古代酒的读书低,但架不住他喝的多,再加上“酒不醉人人自醉”,不一会儿已有了三五分醉意。
一片热闹中,段誉见母亲神色依然是冷冷的,既不喝酒,也不说话,只是有一口每一口的加些素菜来吃,心中过意不去,便斟了一杯酒,双手捧着站起,说道:“娘,儿子敬你一杯,恭贺你跟爹爹团聚,咱们得享天伦之乐。”
刀白凤却并不领情,一扭脸,道:“我不喝酒。”
段誉闻言又斟了一杯,向木婉清使了个眼色,道:“木……姑娘也敬你一杯。”
木婉清闻言立即捧着酒杯站起来。
赵玄此时虽有三五分醉意,但早就注意着他们,见此眉毛一挑,放下酒杯,好整以暇的看了过去。
保定帝与段正淳对视一眼,虽不明其意,但见段誉如此有孝心,心怀大慰,也都停止了话头。
刀白凤见众人都不说话看着自己,心想对木婉清也不便太过冷淡,冲段正淳哼了一声,对木婉清笑道:“木姑娘,我这孩子淘气的紧,爹娘管他不住,以后你得帮我管管他才是。”
木婉清毫不客气道:“他要是不听话,我便大耳刮子打他。”
刀白凤嗤的一笑,斜眼向段正淳瞧去,段正淳哭笑不得,道:“正该如此。”
木婉清将手中酒杯递给刀白凤,烛光之下,见对方素手纤纤,晶莹如玉,手背近腕处有块殷红如血的红记,不由得全身一震,颤声道:“你……你的名字……可叫做刀白凤?”
刀白凤笑道:“我这名字甚怪,你怎么知道?”
木婉清身体再震,声音颤颤:“你……你便是刀白凤?你是摆夷女子,从前使软鞭的,是不是?”
刀白凤见她神色甚异,但仍不疑有他,笑道:“誉儿待你真好,连我闺名也对你说了。不错,你的郎君便有一半是摆夷人,也难怪他性子这么野。”
木婉清脸色一变,叫道:“师恩深重,师命难违!”右手一扬,两枚毒箭向刀白凤胸口射去。
筵席之间,众人言笑晏晏,和睦融融,那料到木婉清竟会突然发难?赵玄虽早已知晓,但他怎会横加干涉?眼看那两只毒箭即将射中刀白凤胸口,而刀白凤武功与木婉清本就相差仿佛,这时变起俄顷,措不及防,一时竟愣在当场。
段正淳坐在对席,“啊呦”一声叫,伸指急点,但他是在木婉清身后,这一指只能制住木婉清,却救不了刀白凤。
眼看刀白凤即将丧命,那边段誉反应极快。他曾数次见木婉清言谈间便飞箭杀人,知她箭上喂的毒药厉害非常,端的是见血封喉。一见木婉清挥动衣袖,便知不妙。段誉不会武功,无法击落毒箭,当即脚下使出‘凌波微上’,斜刺里穿到,挡在刀白凤身前。只听卜卜两声,两枚毒箭正中段誉胸口。同时木婉清背心一麻,被段正淳的‘一阳指’点倒,伏在桌上,再也不能动弹。
段正淳应变奇速,飞指而出,连点段誉中箭处周围八处穴道,使得毒血暂时不能归心。反手勾出,喀的一声,卸脱木婉清右臂关节,令她不能再发毒箭,然后拍开她穴道,厉声道:“取解药来!”
木婉清面色惨白,颤声道:“我……我只要杀刀白风,不是要害段郎。”忍住右臂剧痛,左手忙从怀中取出两瓶解花,道:“红的内服,白的外敷,快,快!迟了便不及相救。”
三人正慌乱间,忽听背后“乒乓”声响,急忙扭头,却见赵玄醉眼朦胧站起身来。酒杯碎落一地,赵玄却犹自不觉,哈哈大笑道:“诸位不必慌乱,段誉曾吃过万毒之王的‘莽牯朱蛤’,早已经万毒不侵,木姑娘箭上剧毒可奈何他不得!”
保定帝此时也已来到段誉身前,闻言低头望去,只见段誉伤口处流出来的血顷刻便由黑转紫,由紫转红,知道段誉即使不敷解药,性命也已经无碍,心中顿时已信了十分。
刀白凤深深的看了赵玄一眼,正要问他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却见赵玄忽地一伸手,抓起桌前酒壶,仰头畅饮一口,竟再也不看他们,提着酒壶,摇摇晃晃向门外走去。
赵玄一边走,一边轻声念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紧跟着的,还有一声叹息:“唉!可怜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啊……”
段正淳初时不明其意,忽然听刀白凤向木婉清道:“你去跟修罗刀秦红锦说……”
“修罗刀秦红锦”六个字一入耳,段正淳脑袋轰隆一声,脸色大变,指着赵玄的背影,道:“你……你……”可惜赵玄却毫不理会,出了门口,身影一闪便消失不见。
刀白风仍是向着木婉清道:“……你跟她说,要我性命,尽管光明正大的来要,这等鬼蜮伎俩,岂不教人笑歪了嘴?”
木婉清满脸茫然道:“我不知道修罗刀秦红锦是谁……”
段正淳看着一派单纯的木婉清,表情一阵变幻,想到方才赵玄那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时间竟然悲从心来。
……
屋内的一切赵玄已经听不到了,不过对于他而言,听与不听其实也没有什么区别。
原本赵玄对“有情人终成兄妹”的戏码其实也非常喜闻乐见的。但他先是一扫抑郁,解决了重生以来备受压抑的心理问题,之后又喝了不少酒,这时候心境不稳,却发现了一个百~万\小!说时还不觉得,当“身临其境”时却注意到的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
关于“爱情”的诠释!
整部《天龙八部》里,所有陷入情网的人没有一个善始善终的。尤其是新修版中,段誉与王语嫣也没能在一起。
金庸先生说这是因为他本身就不喜欢王语嫣,所以才将她变为一个跟着丁春秋修习驻颜术的爱美女子。但是在赵玄眼中,却仿佛看到了金庸对爱情的不信任。
或者说是金庸先生认为“一切的悲剧都源于爱情,爱情是一切悲剧的原罪”的论点。
秦红锦爱段正淳,可间接性的却害了自己的女儿。
段正淳爱康敏,可康敏却掐死了他唯一的儿子。
刀白凤深爱段正淳,可因爱生恨,却做出了与人通奸,伤风败俗的事。同理,李秋水对无崖子也是如此。
往更深一步的剖析,就仿佛再说两人即便相爱,其中一人也有可能背叛。
虽然这是建立在段正淳与无崖子用情不专的基础上。可萧峰与阿朱呢?两人如此相爱,永不背叛,但最终萧峰不还是失手把阿朱打死?这岂不是再说两人即便相爱、即便不背叛,最终也不能善始善终?
阿朱之所以伪装成段正淳赴约,其一是不想自己亲生父亲命丧情郎手中,但根本还是因为她知道大理段氏有六脉神剑,怕萧峰打死了段正淳,然后被大理段氏报复,想用自己一命换萧峰一世安稳。
……这用情是何等之深?
可最终阿朱却死了,死的不明不白、无比冤枉,只留下萧峰独自一人,充满悔恨的活着。
这不就是在说两人即便深爱,因为某些误会,最终也不能在一起?
尤其是对萧峰来说,亲手把自己最爱的人打死,恐怕还不如让他去死来的痛快!
还有之后的阿紫,阿紫对于萧峰用情又何其不深?最后心甘情愿陪萧峰去死,这无不证明了阿紫深爱着萧峰!可若不是她,萧峰怎么会多受那么多苦楚、多遭那么多罪?整部天龙里面,最让人讨厌的恐怕也非她莫属了。
两人相爱也会背叛、两人相爱也难逃天命、两人相爱也不得善始善终、两人相爱也会互相伤害……
这不正是再说一切爱情皆是孽缘,爱情是一切的原罪吗?
或许这只是金庸一家之言,或许这可以用“小说是虚构的”来解释。但现在小说已经成了现实,怎么能够用一句小说是虚构的就解释得清?
正所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这句话是陈世骧先生对《天龙八部》的评论,可现实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前赵玄对这句话理解的不够深刻,只觉得是一句普普通通有着佛理的话而已。可如今看来,世上哪一个人不是被贪嗔痴爱所困?
佛教云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但凡人生世上,有谁能够逃脱?
一时间,赵玄思绪驳杂,前世读过的一些佛经道典纷纷涌上心头,致使一种名为“求道”的念头,在心中逐渐凝实。
月凉如水,他站在之前吃饭所在房屋的屋顶,遥望着天上的月光。晚风吹来,衣袂飘飘,在他身上,有一股飘然若仙的气质,悄然而生。
下面房间外,秦红锦、甘宝宝、叶二娘、云中鹤、南海鳄神等人已经相继到来。
南海鳄神手中提着段誉,显然是不知什么时候将其捉住的。
那边木婉清得知段誉竟是自己的亲哥哥,更有“师父”作证,不得不信,一时间接受不了,哪还有心情管段誉的死活?直接夺路而逃,连秦红锦叫她也不应了。
赵玄在房间上目睹了一切,更知道木婉清这一去会被段延庆捉住,但他却依然毫无所动。
上一刻他还在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沾沾自喜,但在这一刻,他却忽然觉得,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福分。
自己知道这里的一切,知道所有人最终的结局,那自己以后该如何行事?是顺应天命?还是更改剧情,帮助某人“逆天改命”?
原本赵玄还未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之前一直当这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虽然代入感强烈,但很难当这里是真实的。可经过方才一役,他对这里竟生出一种“归属感”,就是这种归属感,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遇。
如果选择“顺应天命”,无为处世,任凭事件发展,那就代表着要眼睁睁的看着一切悲剧的发生。
可如果要选择“逆天改命”,逍遥随心。先不说剧情改变后他“先知”的身份将一去不复返,就是“逆天”带来的后果也不是他所能够承受的!
鬼知道这个世界的天道会不会对他做些什么!
无为?还是逍遥?这两个原本共存于道教的论点,在此时却两极分化,让赵玄不知该何去何从。
是迎合老子主张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还是庄子主张的“达生忘我,自在逍遥”?
忽然!道教另一大学派,杨朱学派的“贵己”、“为我”、“轻物重生”等学说涌上他的心头。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其实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自私自利,而是有其时代性。
春秋晚期和战国早、中期,“孔子提倡”以为天下;而诸侯纷争,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贵公贵仁之说,已成虚伪之谈。杨朱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其中就是从“贵己”、“重生”出发。所谓“论生死,轻富贵”,重生则轻利。只有人人都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都自重自爱,不“轻生死”;淡泊名利,既“不与天下”,又“不取天下”,才能人人各安其所,使天下得到大治。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杨朱的“贵己”则更高一层。
只要人人都“独善其身”、治内贵己、自重自爱,哪需要什么人来“兼济天下”?
赵玄忽然想到《道德经》有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不正是在间接性证明这一点吗?
只有道德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能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所以社会缺什么,才会去提倡什么;社会缺什么,才能凸显什么。
现今社会重律法、倡仁义,实际上已经在证明这个社会道德沦丧,人性缺失。
所以才会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之说。
只有不标榜什么“圣人”,不标榜什么“兼济天下”,人们才不会去攀比。天下井然,何须圣人?以孝道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可若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使人攀比成风,最终会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从而放弃了赡养。这才有了孝子和不孝之分。
正是:
圣人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
圣人不死,则大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