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这些手艺都会传播出去,成为一种常态。到那时,谁家能卖得出去,卖得好,就各凭本事了。
于大燕国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会的人多,竞争就激烈,竞争激烈,每家都会绞尽脑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卖得更好,才能续出好的价钱,那整个行业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如果这手艺、方子始终保持在几个人的手里,成为垄断。没有人能与之竞争,久而久之,东西只会越做越差,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就是恶性的循环。”
“我这制茶的手艺也同样不认为只能留在我一个人的手里,日后我会传授出去。我要做的就是,不管有多少人会制茶,我制的茶都是口味最好,都是令人趋之若骛的。这就好比开酒馆,世上酒唁千千万,出名的也就那么几家。只要我能保证我自己茶叶的品质,又何愁没有买家,何愁卖不出好价钱,茶是如此,酒也是如此。”
蒋康宁听得很认真,邵云安的这番言论在他心里激起了莫大的波浪,王石井则是全神贯注地看看自己的媳妇,就觉得此刻的媳妇好耀眼。
“所以只要我能保证我的品质,那我与谁合作又有什么关系。我认得大哥你,不认得那侯爷次子,我想大哥能一直给我家做靠山,所以我要与大哥你合作。”
蒋康宁的喉结动了动,一点都不生气邵云安要他做靠山的直白,反而很窝心。
第42章
邵云安明知故问:“大哥,咱大燕国很穷吧?”
蒋康宁叹息地点点头:“是啊。上上下下都要银子,朝廷却又拿不出银子,只能征税,征了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朝廷就更穷。”
邵云安道:“这就是恶性循环。要我说,朝廷要银子,不能总盯看农户。农户靠天吃饭,一家子人再多又能种几亩田?要想富,就要发展商业。”
“怎么说?”蒋康宁顿时有些急切。
邵云安道:“无论哪个朝代,商人都是最会挣钱,也是最有钱的。朝廷大力发展商业,商人们都很有钱,朝廷的税收重点放在商人身上,那么不仅农户的压力会减轻许多,朝廷的税收也能有所保障。农户的压力减轻了,日子好过了,那于朝廷来说就是安稳。商人虽然交税多了,但由于朝廷的扶持,他们挣得也多了。朝廷拿收来的税款建设家园,改善民生,加强军备,这样不就国泰民安?”
蒋康宁舔舔嘴:“确实有些道理。但又要如何发展,商业?还有,这大家都去做买卖,那谁来种田?没有粮是绝对不行的。”
这也是历史上大部分的朝代都重农轻商的原因。邵云安道:“咱大燕国的农户肯定是最多的,就算开放了商业,鼓励大家做买卖,真正能做起来的又能占多少?这做买卖可不是种田,这其中的讲究、弯弯绕绕可不是普通人能做通透的。对农户来说,有田有地始终是根本。换而之,若朝廷有了钱,一方面鼓励经商,一方面又加大扶持户种田,减少税收,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对农户来说自然还是种田最好。这是相辅相成的,届时不仅粮食不会少,反而会多。”
蒋康宁连连点头,催促:“你继续说,那要如何发展,商业?”
邵云安:“发展商业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扩大nei需,就是增强大燕国的子民们之间的商业往来,给朝廷增加税收。举个例子,果酱和菊花茶就是在大燕国nei部销售,里正大叔和孙族长家都因此挣了钱,这就是利用nei部的需要拉动商业的发展,让百姓们富裕起来,让银子能流动起来。”
蒋康宁点点头,眼神灼灼。
“其次,是要提高外需。咱们虽然刚打完仗,但不是周边所有的国家都与我大燕国为敌吧,那些与我大燕国交好,或者来往不多的国家肯定有我大燕国没有的东西。反之,我大燕国也肯定有他们没有却也稀罕的东西,这样双边一来往,一交易,商人都是闻利而动的。我们拿出去的东西可以换来我们没有的稀罕物,甚至是真金白银。我们没有的,从别国拿进来又可以在国nei换取真金白银,这一来一往,钱多了,朝廷就可以多收这部分的税,不就有钱了?”
蒋康宁看邵云安的眼神让王石井再一次有了危机感。
“这第三就是要丰富商业nei容,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拿果酱和菊花茶举例。以前没有这玩意儿,大家也不会想到用这个去挣钱。现在谁都知道菊花茶和果酱挣钱,既然有那么多人买,那就说明有钱入还是多。只要类似的商业nei容丰富起来,那银子还不是滚滚而来?另外,诸如盐、粮、矿等这些最赚钱的买卖肯定要牢牢掌握在朝廷的手中。不能让接触这些生意的商人挣得盆满钵满,真正掌握这些资源的朝廷却穷得拿不出银子。这些大宗的买卖是可以交给底下的人去做,但朝廷要保证最大那部分利润是归朝廷的。朝廷鼓励商业活动,那自然会有有头脑的人想法子去挣钱,我能想出果酱和菊花茶,别人肯定也能想出其他的好点子。”
“还有呢?”蒋康宁的眼里只有邵云安了。
“朝廷有钱了,百姓们也有钱了,nei部便会安定。外部,我们加强与各国的商业往来,在这过程
于大燕国来说,这其实是好事,会的人多,竞争就激烈,竞争激烈,每家都会绞尽脑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卖得更好,才能续出好的价钱,那整个行业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如果这手艺、方子始终保持在几个人的手里,成为垄断。没有人能与之竞争,久而久之,东西只会越做越差,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就是恶性的循环。”
“我这制茶的手艺也同样不认为只能留在我一个人的手里,日后我会传授出去。我要做的就是,不管有多少人会制茶,我制的茶都是口味最好,都是令人趋之若骛的。这就好比开酒馆,世上酒唁千千万,出名的也就那么几家。只要我能保证我自己茶叶的品质,又何愁没有买家,何愁卖不出好价钱,茶是如此,酒也是如此。”
蒋康宁听得很认真,邵云安的这番言论在他心里激起了莫大的波浪,王石井则是全神贯注地看看自己的媳妇,就觉得此刻的媳妇好耀眼。
“所以只要我能保证我的品质,那我与谁合作又有什么关系。我认得大哥你,不认得那侯爷次子,我想大哥能一直给我家做靠山,所以我要与大哥你合作。”
蒋康宁的喉结动了动,一点都不生气邵云安要他做靠山的直白,反而很窝心。
第42章
邵云安明知故问:“大哥,咱大燕国很穷吧?”
蒋康宁叹息地点点头:“是啊。上上下下都要银子,朝廷却又拿不出银子,只能征税,征了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朝廷就更穷。”
邵云安道:“这就是恶性循环。要我说,朝廷要银子,不能总盯看农户。农户靠天吃饭,一家子人再多又能种几亩田?要想富,就要发展商业。”
“怎么说?”蒋康宁顿时有些急切。
邵云安道:“无论哪个朝代,商人都是最会挣钱,也是最有钱的。朝廷大力发展商业,商人们都很有钱,朝廷的税收重点放在商人身上,那么不仅农户的压力会减轻许多,朝廷的税收也能有所保障。农户的压力减轻了,日子好过了,那于朝廷来说就是安稳。商人虽然交税多了,但由于朝廷的扶持,他们挣得也多了。朝廷拿收来的税款建设家园,改善民生,加强军备,这样不就国泰民安?”
蒋康宁舔舔嘴:“确实有些道理。但又要如何发展,商业?还有,这大家都去做买卖,那谁来种田?没有粮是绝对不行的。”
这也是历史上大部分的朝代都重农轻商的原因。邵云安道:“咱大燕国的农户肯定是最多的,就算开放了商业,鼓励大家做买卖,真正能做起来的又能占多少?这做买卖可不是种田,这其中的讲究、弯弯绕绕可不是普通人能做通透的。对农户来说,有田有地始终是根本。换而之,若朝廷有了钱,一方面鼓励经商,一方面又加大扶持户种田,减少税收,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对农户来说自然还是种田最好。这是相辅相成的,届时不仅粮食不会少,反而会多。”
蒋康宁连连点头,催促:“你继续说,那要如何发展,商业?”
邵云安:“发展商业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扩大nei需,就是增强大燕国的子民们之间的商业往来,给朝廷增加税收。举个例子,果酱和菊花茶就是在大燕国nei部销售,里正大叔和孙族长家都因此挣了钱,这就是利用nei部的需要拉动商业的发展,让百姓们富裕起来,让银子能流动起来。”
蒋康宁点点头,眼神灼灼。
“其次,是要提高外需。咱们虽然刚打完仗,但不是周边所有的国家都与我大燕国为敌吧,那些与我大燕国交好,或者来往不多的国家肯定有我大燕国没有的东西。反之,我大燕国也肯定有他们没有却也稀罕的东西,这样双边一来往,一交易,商人都是闻利而动的。我们拿出去的东西可以换来我们没有的稀罕物,甚至是真金白银。我们没有的,从别国拿进来又可以在国nei换取真金白银,这一来一往,钱多了,朝廷就可以多收这部分的税,不就有钱了?”
蒋康宁看邵云安的眼神让王石井再一次有了危机感。
“这第三就是要丰富商业nei容,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是拿果酱和菊花茶举例。以前没有这玩意儿,大家也不会想到用这个去挣钱。现在谁都知道菊花茶和果酱挣钱,既然有那么多人买,那就说明有钱入还是多。只要类似的商业nei容丰富起来,那银子还不是滚滚而来?另外,诸如盐、粮、矿等这些最赚钱的买卖肯定要牢牢掌握在朝廷的手中。不能让接触这些生意的商人挣得盆满钵满,真正掌握这些资源的朝廷却穷得拿不出银子。这些大宗的买卖是可以交给底下的人去做,但朝廷要保证最大那部分利润是归朝廷的。朝廷鼓励商业活动,那自然会有有头脑的人想法子去挣钱,我能想出果酱和菊花茶,别人肯定也能想出其他的好点子。”
“还有呢?”蒋康宁的眼里只有邵云安了。
“朝廷有钱了,百姓们也有钱了,nei部便会安定。外部,我们加强与各国的商业往来,在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