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祠堂后的亭子里为何封着空棺,她只是告诉我,若我有日成了家主,她自然会告诉我其中缘由,并让我好好照顾先祖吴易一脉的后人。只是这其中缘由,我后来却不曾告诉你母亲。”
吴钺道:“这是为何?”
老人眼中闪过一抹讥讽,道:“她苦心专研仕途,恨不得满朝都随了吴姓,我若是告诉了她,她必然要生出事端来,还不如什么也不说。”
吴钺俯身磕了个头道:“但如今,您却不得不说了。”
老人注视着她年轻面庞,低声道:“是啊,但我告诉你,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吴钺认真道:“不破不立,祖母,您历经三朝,这个道理您比孙女更明白。”
“臭丫头。”老人面色微缓,笑骂一声,而后道:“是了,风风雨雨这么些年都过来了……你先抬头看看。”
吴钺依言抬头,头顶是一块老旧的匾额,上书‘惟善德馨’,边上雕着朵朵祥云,像是什么古物。
“这是三百多年前的那场国战后,州牧吴昌允亲题的匾额,赠与我们吴家的。那时岭南多为世族居所,却未料到在此战中折进了大半,如今你见的那些个世家,不过是借着前人的壳子装模作样罢了。吴昌允后拜相入阁,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位列贤臣阁二十四贤臣,这都是后话了……”
吴钺心念转的飞快,老人用充满调侃的话音道:“你是不是觉得,这吴昌允姓吴,她便与我们吴家搭上了干系?赠块匾额不过是随手的事情?不,那时吴氏已是贺州大族,而她是琼州人,出身寻常百姓家,不是什么世家女子,我们吴家,与这位大人并无什么干系,能得这块匾额,只因在那场战争中,我们吴家虽是书香门第,但亦是浴血奋战,拼死守住了乐安通往恒州的水道,使西戎兵马止步于此,不得踏入长安半步。”
历史的腥风血雨在她话间只剩寥寥数语,那些过往掩在尘封的史书中,任时光荏苒,依旧波澜不兴。老人悠然道:“岭南二十三支氏族仅剩五支,便是你如今看见的那些,从前是以饶家为首,现在饶家落没,大家就只知道岭南谢氏,好像曾经的那些功绩,都是她们谢氏所为,你说可笑不可笑?”
她伸出手来,抚摸过吴钺的鬓发,垂下眼低声道:“吴昌允赠了我们吴家一块匾额,是因为我们功劳大,岭南的氏族她也提匾赠过,大多为英烈之家。唯独谢家不曾得她赠匾,只有一块御赐的而已。为何吴昌允单单避开谢家,为何谢家偏居岭南,绝不踏入岭北……”
她霍然起身,收回手冷冷道:“因为她们不配!”
作者有话要说: 腿毛。
第177章 动摇
吴钺站在垂花门前时天已放亮, 天边朝霞明丽, 一线金红漫染彤云, 她以手遮眼, 避开刺目的光线。
一群下人在门外守候许久,见她出来忙为她抚平裙上皱褶, 为首的人恭敬道:“小姐的人已经回老宅候着了,老太太吩咐过, 马车也已经备好。”
吴钺嗓音沙哑道:“好, 我知晓了。”
她提裙踏出这扇门, 走动间双膝酸痛,有下人要来扶她, 被她拒绝了。
她就这么慢吞吞地挪向府门, 游移不定的目光落在脚下青砖图案上,她陡然间想起昨夜的事来。
“……人人都道是我宠爱这个小儿子,明知他与人无媒而合, 为全颜面,还让生的女儿随了吴姓, 入了族谱。哪里知道这其中的曲折, 吴易的后人总归是要姓吴的, 那孩子不是入仕了么,现在又在何处?”
心一下被揪紧,吴钺低头道:“吴盈她……已经遭难,似乎也与查先祖之案有关。离开乐安前,她曾多次与我谈及此事, 只是语焉不详,不肯细说。待到她去后孙女才察觉到不对,吴家似乎落入了什么人的圈套,险些卷入贺州贪墨一案里,这实属不该,祖母也知,哪怕再蠢,吴家的人也不至于去碰河道上的账,这分明是有人要栽赃陷害。”
“这里头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从吴易那房人断绝开始,吴谢两家几成水火之势,后由州牧从中调解,才稍稍安分了些,这些事,长辈们不欲多言,想着时过境迁,这两姓之仇也能消融,但这等血仇,如何能放下,难,难,难呐……”
吴钺不解道:“祖母,到底是何种仇怨,至今仍在?”
老人叹了口气,道:“洪波之乱中吴易奉命协助驻军进山追击乱党,谢郁时任黔南郡长也在其中,恰好大雨河水暴涨,山洪突发。不知为何最后当初进去的人都活着出来了,唯有谢郁死在山中。后来便有传言,说是当时军长被乱石击中昏迷不醒,吴易主持大局,勒令手下的人不许救助谢郁,这才酿下惨祸。吴易后来被罢官,正是因为此事的缘故。”
想到此处吴钺深吸一口气,攀上马车回府。马车才入后院,吴钺脚刚落地,管事便带着人来见她。打头是个身姿英挺的女子,一双招子十分睛亮,道:“吴小姐,幸不辱命,您要查的人,我们已经查到了消息。”
吴钺颔首,道:“此事托与当家的果然
吴钺道:“这是为何?”
老人眼中闪过一抹讥讽,道:“她苦心专研仕途,恨不得满朝都随了吴姓,我若是告诉了她,她必然要生出事端来,还不如什么也不说。”
吴钺俯身磕了个头道:“但如今,您却不得不说了。”
老人注视着她年轻面庞,低声道:“是啊,但我告诉你,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吴钺认真道:“不破不立,祖母,您历经三朝,这个道理您比孙女更明白。”
“臭丫头。”老人面色微缓,笑骂一声,而后道:“是了,风风雨雨这么些年都过来了……你先抬头看看。”
吴钺依言抬头,头顶是一块老旧的匾额,上书‘惟善德馨’,边上雕着朵朵祥云,像是什么古物。
“这是三百多年前的那场国战后,州牧吴昌允亲题的匾额,赠与我们吴家的。那时岭南多为世族居所,却未料到在此战中折进了大半,如今你见的那些个世家,不过是借着前人的壳子装模作样罢了。吴昌允后拜相入阁,官居一品位极人臣,位列贤臣阁二十四贤臣,这都是后话了……”
吴钺心念转的飞快,老人用充满调侃的话音道:“你是不是觉得,这吴昌允姓吴,她便与我们吴家搭上了干系?赠块匾额不过是随手的事情?不,那时吴氏已是贺州大族,而她是琼州人,出身寻常百姓家,不是什么世家女子,我们吴家,与这位大人并无什么干系,能得这块匾额,只因在那场战争中,我们吴家虽是书香门第,但亦是浴血奋战,拼死守住了乐安通往恒州的水道,使西戎兵马止步于此,不得踏入长安半步。”
历史的腥风血雨在她话间只剩寥寥数语,那些过往掩在尘封的史书中,任时光荏苒,依旧波澜不兴。老人悠然道:“岭南二十三支氏族仅剩五支,便是你如今看见的那些,从前是以饶家为首,现在饶家落没,大家就只知道岭南谢氏,好像曾经的那些功绩,都是她们谢氏所为,你说可笑不可笑?”
她伸出手来,抚摸过吴钺的鬓发,垂下眼低声道:“吴昌允赠了我们吴家一块匾额,是因为我们功劳大,岭南的氏族她也提匾赠过,大多为英烈之家。唯独谢家不曾得她赠匾,只有一块御赐的而已。为何吴昌允单单避开谢家,为何谢家偏居岭南,绝不踏入岭北……”
她霍然起身,收回手冷冷道:“因为她们不配!”
作者有话要说: 腿毛。
第177章 动摇
吴钺站在垂花门前时天已放亮, 天边朝霞明丽, 一线金红漫染彤云, 她以手遮眼, 避开刺目的光线。
一群下人在门外守候许久,见她出来忙为她抚平裙上皱褶, 为首的人恭敬道:“小姐的人已经回老宅候着了,老太太吩咐过, 马车也已经备好。”
吴钺嗓音沙哑道:“好, 我知晓了。”
她提裙踏出这扇门, 走动间双膝酸痛,有下人要来扶她, 被她拒绝了。
她就这么慢吞吞地挪向府门, 游移不定的目光落在脚下青砖图案上,她陡然间想起昨夜的事来。
“……人人都道是我宠爱这个小儿子,明知他与人无媒而合, 为全颜面,还让生的女儿随了吴姓, 入了族谱。哪里知道这其中的曲折, 吴易的后人总归是要姓吴的, 那孩子不是入仕了么,现在又在何处?”
心一下被揪紧,吴钺低头道:“吴盈她……已经遭难,似乎也与查先祖之案有关。离开乐安前,她曾多次与我谈及此事, 只是语焉不详,不肯细说。待到她去后孙女才察觉到不对,吴家似乎落入了什么人的圈套,险些卷入贺州贪墨一案里,这实属不该,祖母也知,哪怕再蠢,吴家的人也不至于去碰河道上的账,这分明是有人要栽赃陷害。”
“这里头的事情我也略知一二。从吴易那房人断绝开始,吴谢两家几成水火之势,后由州牧从中调解,才稍稍安分了些,这些事,长辈们不欲多言,想着时过境迁,这两姓之仇也能消融,但这等血仇,如何能放下,难,难,难呐……”
吴钺不解道:“祖母,到底是何种仇怨,至今仍在?”
老人叹了口气,道:“洪波之乱中吴易奉命协助驻军进山追击乱党,谢郁时任黔南郡长也在其中,恰好大雨河水暴涨,山洪突发。不知为何最后当初进去的人都活着出来了,唯有谢郁死在山中。后来便有传言,说是当时军长被乱石击中昏迷不醒,吴易主持大局,勒令手下的人不许救助谢郁,这才酿下惨祸。吴易后来被罢官,正是因为此事的缘故。”
想到此处吴钺深吸一口气,攀上马车回府。马车才入后院,吴钺脚刚落地,管事便带着人来见她。打头是个身姿英挺的女子,一双招子十分睛亮,道:“吴小姐,幸不辱命,您要查的人,我们已经查到了消息。”
吴钺颔首,道:“此事托与当家的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