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句是‘特命钦差四人,巡视辰州三郡,各领职权,暂代辰州事务’,她便有些疑惑,不是已经让礼部尚书暂代州牧一职了吗,为何还要令派四位钦差分管?她心中咯噔一下,感觉隐约有些不对劲,但又不好表现出来,只能等圣旨读完后从地上站起来,问那钦差道:“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圣上命几位大人分管辰州事务,这是什么意思?”
读圣旨的那人道:“自然是分理州牧权职,难道这圣旨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姚滨噎了一下,鲜少被人如此下脸,她到底忍了下来,继续问道:“朝廷不是已经派礼部尚书李大人来了吗,如何还要劳动几位大人。”
四人相视,也不知交流了什么信息,还是方才说话的那人道:“既然如此,请问姚大人,怎么不见李尚书?”
这人举止到态度都挑不出一丝错来,但姚滨还是从其言辞中摸出一点居高临下之感来,她身为州正,在州府中仅次于州牧之下,下级官员见了她从来都是恭敬有加,平级官员也是以礼相待。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群京中来的官员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完全忘了此时谁才是老大,姚滨冷哼一声,也不说什么场面话了,若无其事地望着天,一副我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
钦差们与州正一见面就发生冲突,那些下属早已经避的远远的了,此时无人打圆场,气氛一时僵持。从角落里晃出个小文官,战战兢兢地向各位大人行礼,而后道:“容下官禀呈,尚书大人请诸位大人到后堂一聚。”
姚滨见有人接手了,不热不冷地道:“那便不打扰几位了,请罢。”见对方也是一副有火发不出的样子,姚州正顿时不气了,脸色由音转晴,甚至还留心派了一位身边的官员去打探情报,美名其曰打下手。
但后堂护卫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显然是商议要事,不许他人窥探,姚滨扼腕而去,叹息不已。
.
后堂里清平一早便已等候在此,她并没有像姚滨所想的那般去城外迎接钦差,只命人备好茶水点心,又将卷宗文书调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甚至贴心的按年份及所属司务分好了类别,怎么看都是严阵以待的架势。
此番前来的四位钦差各有来头,能被朝廷派到这个地方解决麻烦的必定不是寻常人。其中三位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侍中,分别来自户兵吏,她们的履历清平也细看过,都是从前皇帝在潜邸时的旧人,只是她不大相熟罢了。如今六部五位侍中一位尚书都在此地,这几乎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清平还有些幽默的想,若是她没升尚书,那正好还能与诸位同僚凑齐六位侍中,也算是全了数。
但这三位钦差中,独有一位要拎出来单独说,此人姓胡,单字灈,皇帝做太女时,她被征重华宫侍读,深得重用,与谢祺平分秋色,甚至隐隐有压谢祺一级的劲头。而事实果然如此,等到皇帝登基,她已经在六部历练完,开始要为后年的入阁做准备了。
清平对胡灈知之甚少,其履历也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胡灈从前在翰林院打发日子,毫无建树可言。没想到入了重华宫以后先是被委以重任,后来又大放光彩,周旋于六部时在政务上常有独到见解。群臣只得将胡灈的转变归结于皇帝有识人之明,又是好一番吹捧,奈何皇帝十分不买账,弄的朝臣也尴尬。
若是清平打算入阁,此人就是最大的威胁。但清平已然无意于仕途,胡灈怎样想她都不关心,或者说以后的一切她都不在意。等到文书官引着四位钦差进来后便退了出去,最后进来的一人就是胡灈,她面容清瘦,双目却十分有神,还顺手关上了门。
清平颔首道:“不必多礼,都坐下罢。”
胡灈是毫不犹豫地坐了,也没人说什么礼不可废之类的话,三人迟疑片刻,也跟着落座,很快她们的视线就转移到桌上的卷宗文书,户部侍中林颂对账本无比熟悉,哪里不知这是什么,还是谨慎地发问道:“请教尚书大人,这些都是什么?”
清平直接答道:“辰州府近十年来的鱼鳞册、黄册,以及三郡赋税,我派人特地从户房调出来,如今都在诸位的面前,可自行翻阅。”
林颂便不再言语,其余人等也低头去看面前的文书,清平自顾自饮茶,等她们看完。
她一盏茶还未来得及添,林颂已经抬起头来,面色肃然,在户部干了那么久,她如何不清楚这些账册上的记录所展现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但为官者到底谨慎小心,不能轻易落人口舌。如今李清平将这些东西摆在她们面前,到底要暗示什么。
胡灈拱拱手道:“尚书大人这是何意?”
清平道:“不过是请你们看看,好对如今的局势有个大概的了解。”
胡灈将黄册合上道:“众所周知,辰州开垦荒地,前州牧梁濮治理河道多年,使得水患渐少,更引河灌溉田亩,辰州府方有天下粮仓之名,怎么这么多年下来赋税竟然不增反减,而这些鱼鳞册上的田地也是,虽然私田越来越多,但税还是一样的征,怎么会越来越少?”
清平瞥了她一眼,果然她没有猜错,胡灈出身世家,却这样直白的点
读圣旨的那人道:“自然是分理州牧权职,难道这圣旨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姚滨噎了一下,鲜少被人如此下脸,她到底忍了下来,继续问道:“朝廷不是已经派礼部尚书李大人来了吗,如何还要劳动几位大人。”
四人相视,也不知交流了什么信息,还是方才说话的那人道:“既然如此,请问姚大人,怎么不见李尚书?”
这人举止到态度都挑不出一丝错来,但姚滨还是从其言辞中摸出一点居高临下之感来,她身为州正,在州府中仅次于州牧之下,下级官员见了她从来都是恭敬有加,平级官员也是以礼相待。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群京中来的官员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完全忘了此时谁才是老大,姚滨冷哼一声,也不说什么场面话了,若无其事地望着天,一副我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
钦差们与州正一见面就发生冲突,那些下属早已经避的远远的了,此时无人打圆场,气氛一时僵持。从角落里晃出个小文官,战战兢兢地向各位大人行礼,而后道:“容下官禀呈,尚书大人请诸位大人到后堂一聚。”
姚滨见有人接手了,不热不冷地道:“那便不打扰几位了,请罢。”见对方也是一副有火发不出的样子,姚州正顿时不气了,脸色由音转晴,甚至还留心派了一位身边的官员去打探情报,美名其曰打下手。
但后堂护卫森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显然是商议要事,不许他人窥探,姚滨扼腕而去,叹息不已。
.
后堂里清平一早便已等候在此,她并没有像姚滨所想的那般去城外迎接钦差,只命人备好茶水点心,又将卷宗文书调来,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甚至贴心的按年份及所属司务分好了类别,怎么看都是严阵以待的架势。
此番前来的四位钦差各有来头,能被朝廷派到这个地方解决麻烦的必定不是寻常人。其中三位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侍中,分别来自户兵吏,她们的履历清平也细看过,都是从前皇帝在潜邸时的旧人,只是她不大相熟罢了。如今六部五位侍中一位尚书都在此地,这几乎是难得一见的奇景。清平还有些幽默的想,若是她没升尚书,那正好还能与诸位同僚凑齐六位侍中,也算是全了数。
但这三位钦差中,独有一位要拎出来单独说,此人姓胡,单字灈,皇帝做太女时,她被征重华宫侍读,深得重用,与谢祺平分秋色,甚至隐隐有压谢祺一级的劲头。而事实果然如此,等到皇帝登基,她已经在六部历练完,开始要为后年的入阁做准备了。
清平对胡灈知之甚少,其履历也只有短短的几行字,胡灈从前在翰林院打发日子,毫无建树可言。没想到入了重华宫以后先是被委以重任,后来又大放光彩,周旋于六部时在政务上常有独到见解。群臣只得将胡灈的转变归结于皇帝有识人之明,又是好一番吹捧,奈何皇帝十分不买账,弄的朝臣也尴尬。
若是清平打算入阁,此人就是最大的威胁。但清平已然无意于仕途,胡灈怎样想她都不关心,或者说以后的一切她都不在意。等到文书官引着四位钦差进来后便退了出去,最后进来的一人就是胡灈,她面容清瘦,双目却十分有神,还顺手关上了门。
清平颔首道:“不必多礼,都坐下罢。”
胡灈是毫不犹豫地坐了,也没人说什么礼不可废之类的话,三人迟疑片刻,也跟着落座,很快她们的视线就转移到桌上的卷宗文书,户部侍中林颂对账本无比熟悉,哪里不知这是什么,还是谨慎地发问道:“请教尚书大人,这些都是什么?”
清平直接答道:“辰州府近十年来的鱼鳞册、黄册,以及三郡赋税,我派人特地从户房调出来,如今都在诸位的面前,可自行翻阅。”
林颂便不再言语,其余人等也低头去看面前的文书,清平自顾自饮茶,等她们看完。
她一盏茶还未来得及添,林颂已经抬起头来,面色肃然,在户部干了那么久,她如何不清楚这些账册上的记录所展现的问题有多么严重,但为官者到底谨慎小心,不能轻易落人口舌。如今李清平将这些东西摆在她们面前,到底要暗示什么。
胡灈拱拱手道:“尚书大人这是何意?”
清平道:“不过是请你们看看,好对如今的局势有个大概的了解。”
胡灈将黄册合上道:“众所周知,辰州开垦荒地,前州牧梁濮治理河道多年,使得水患渐少,更引河灌溉田亩,辰州府方有天下粮仓之名,怎么这么多年下来赋税竟然不增反减,而这些鱼鳞册上的田地也是,虽然私田越来越多,但税还是一样的征,怎么会越来越少?”
清平瞥了她一眼,果然她没有猜错,胡灈出身世家,却这样直白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