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人民军和日军在鸭绿江边进行激战的时候,华东政府和俄国的关系也迅速的恶化起来。
在辽阳之战的时候,人民军就和俄军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当时是以俄军吃了一个小亏而结束,后来俄军也老实了许多,不敢再轻易的向人民军挑恤。
而就在辽阳战役结束以后,俄国驻青岛领事彼德洛夫来到外事部,向李三杰提出了抗议,指责人民军的行为破坏了此前双方达成的协议,造成了俄军的人员伤亡,要求华东政府向俄国道歉,严惩肇事者,并赔偿俄国的损失,同时提出,以当时协议是说双方以十里河分界,因此俄军应占有十里河的一半,要求人民军撤出,将十里河的一半让给俄军驻守。
俄国提出的无理要求自然是遭到了华东政府的严辞拒绝。李三杰代表华东政府,严力的驳斥了俄国的抗议,指出双方的冲突是俄军首先挑恤造成,人民军是被迫反击,根本没有过错,并且警告俄国,最好约束一下军队,不要再出现挑恤行为,否则人民军将会毫不手软的予以反击。至于以十里河为界,自然是以先占为原则,根本不存在一方一半的事情,并建议俄方最好后撤10-15公里,以免双方的军队再发生冲突。
最后李三杰还向彼德洛夫提出,根据双方的协定,在击败日军之后,俄国将尊照《交割东三省条约》的规定,从东三省撤军,而现在是俄国考虑履行这个条约的时候了。
本来彼德洛夫是想趁着人民军与日军在鸭绿江边激战,无暇顾及俄国的时候,来向华东政府进行外交讹诈,估摸着这个时候华东政府是不想得罪俄国,因此会向俄国做出一些让步,那曾想到华东政府不仅一步也不让,反而要求俄国履行《交割东三省条约》。
于是彼德洛夫坚持咬定这次的冲突是由人民军引起的,而且坚称如果华东政府不给俄国赔偿,俄国将拒绝履行《交割东三省条约》,并且不能保证俄国军队还会保持克制。这实际就是向华东政府发出了战争威胁。
不过出乎彼德洛夫意料的是,李三杰根本不受威胁,反到再次警告彼德洛夫,如果俄军不保持克制,人民军会教他们保持克制;如果俄国拒不履行《交割东三省条约》,那么人民军会让俄国履行,而且所产生的一切后果,都将由俄国负责。
可以说李三杰的威胁比彼德洛夫更明白,更直白,而且还从来没有那个国家这样威胁俄国的,由其是现在人民军自顾尚且不暇的时候,居然还敢这样的大言不渐。因此彼德洛夫也十分恼怒,丢下一句“那就等着瞧吧”连招呼也不打,就怒气冲冲的离开了外事部。
回到领事馆后,彼德洛夫立刻给国内发电报,将自己和李三杰的交涉过程向国内进行汇报,并且建议国内,荐于华东政府的恶劣态度,应该给华东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才能迫使华东政府屈服,向俄国做出较大的让步。
圣彼得堡收到电报之后,立刻引得俄国满朝震怒,想不到华东政府竟然敢俄国发出理的威胁,这也太小看战斗民族,于是纷纷要求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华东政府宣战,以武力攻占辽阳,以至于整个辽东地区,实现俄国谋划己久的黄俄罗斯计划。
原来林涅维奇的报捷电报发回到圣彼得堡以后,也给俄国政府打了一针强心剂,因为视在俄国政府正是内忧外患,太需要一场胜利的刺激了,只有胜利才能提振人心士气,才能增加王室的威信,才能提高精英、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冲淡“流血的星期天”之后带来的紧张气氛。而收复沈阳,无论是在战略战术还是政治宣传上,都是值得大的胜利。
于是俄国国内的宣传机器大开,极力的吹捧这一场胜利,并且无限的拔高这场胜利的价值,将一场在战略意义上只能算是普通的战利吹成远东的莱比锡会战(导致拿破仑第一次下台的战争),称这一战将彻底扭转了远东的局势,而且俄军也恢复勇敢和斗志,最终取得胜利。并将俄军的指挥官林涅维奇也捧上了云端,称其为库图佐夫第二,天材将星等等。
结果在这样过份的夸大宣传下,虽然暂时让俄国的精英、民众忘记了先前的失败,缓和了俄国政府的政治危机,但也让俄国政府对战局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对俄军的实力得出了错误的评价,更是让尼克拉二世生出了不切实际的幻像,重新燃起了实现黄俄罗斯的美梦。而既然沙皇有这样的想法,身边的大臣们自然会投其所好,于是乎大臣们搜罗种种迹像,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皇帝陛下的英明决策,大力的赞成用武力教训海外华人,实现三代沙皇谋划的黄俄罗斯梦想。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大臣都在迎合沙皇,皇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还有內阁大臣维特都认为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还不能完全扭转远东的局势,因此在这个时候,不应扩大远东的战争规模,而是应趁着俄国的军事稍有起色,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放弃对中国东三省的领土要求,而转追求经济利益,并应仍然保持和华东政府的合作关系,共同向日本施压,在朝鲜半岛上争取利益,挤压日本的空间,扩大俄国在远东的势力范围。
不过在俄国政府中,保持这样清醒头脑的人太少,声音太小,而且又不合时宜,因此对沙皇根本没有多少影响力,反应遭到不少人的讥刺与嘲笑,认为他们的胆子太小了,把海外华人的实力估计得太高,一群黄皮猴子有什么可怕的,强大无敌的俄军只用一场轻松的军事散步就可以击败他们,然后占领整个辽东半岛,进而杀过鸭绿江去,全面占领朝鲜半岛。于是就在这一片乐观的气氛中,尼古拉二世下令给林涅维奇,命他立刻进军攻占辽阳。
收到了沙皇的电报,林涅维奇也是有苦难言,因为攻占沈阳根本就不是俄军的功劳,只是日军被人民军逼迫,不得不从沈阳撤军,俄军不过是顺手捡了一个便宜。而自己本来是想邀功请赏,才有把攻占沈阳说成是一场大捷,却没有想到国内不仅当了真,而且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自己进攻辽阳。
林涅维奇当然清楚,现在远东的俄军是什么情况。在奉天会战结束后,俄国在远东地区聚集了约60万军队,其中包括有从欧洲方向调来的约30万一线军队,可以说现在远东地区俄军的数量,质量都不差,但林涅维奇知道,这只不过是数据上的光鲜,隐藏在漂亮数据下的,是俄军后勤保障的混乱和底效。
首先是火炮的数量严重不足,60多万俄军,但只配备了1200余门火炮,这个数量看来到也不少,但其中大多都是100毫米以下口径,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不足200门,而15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只有30余门,而人民军的一个军,就差不多要配备360门左右火炮,其中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约有150门,包括18门155毫米火炮,而且这还不算迫击炮。
虽然林涅维奇并不知道人民军的编制装备情况,但人民军与日军差不多是在俄军的眼皮底下交战数场,俄军当然会派人暗中观战,人民军集中火炮进行覆盖式的打击,给俄军也留下了较深的印像,因此林涅维奇才认为自己的火炮数量,特别是大口径火炮数量不够。
除了火炮之外,俄军的机枪数量也不足,全军的机枪也不足百挺,林涅維奇接任以后,多次向国内要求拔调火炮机枪过来,但都没有结果。这一方面是俄国国内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运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完全开通,大口径火炮要从欧洲方向运到远东是相当困难的。
除此之外,现在俄军中至少还有5、6万俄兵没有配备步枪;而且粮食、药物等其他物资的供应也都各有不足,在俄国政府看来,只要是把人运到远东就够了,其他的都是次要。因此尽管远东的俄军数量不少,但军心士气都不高,而且此前俄军也偿试过进攻沈阳,包括和人民军的冲突,无一例外都是以失利告终。也让林涅維奇十分清楚俄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以和人民军正面对抗。
但沙皇的命令却是必须尊守的,尽管现在俄国的社会经济都是资本主义为主导,但在政治上仍然是一个绝对君主专制国家,连立宪都谈不上,从理论上说,沙皇和中国的古代君主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只要沙皇一句话,就可以让林涅維奇丢官摆职。
不过这时人民军和日军正在鸭绿江边进行激战,辽阳方向的守备空虚,只有约10万左右的军队,因此也让林涅维奇看到了一线机会,到是可以借这个空档,发动一场战争,能不能攻下辽阳到并不重要,只要打一二个胜仗,对国内有个交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