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看着黑乎乎的纸币,皱皱眉头道,“不用这么客气,自己留着吧,你们在乡下不容易。”

    “福成,不能要,不能要。阿对不起的很。”老太太说的眼泪吧差。

    李福成慌忙安慰道,“不差钱,不差钱,你这什么涝害啊,怎么就躺着了?”

    “拉肚子,人脱了,差点以为要你爹,可阿想啊,没见到你,你爹要是问俺你怎么样,俺怎么说?”孙建芬揿了老太太的鼻涕,只听老太太继续道,“怕见不着你啊,就让你侄女给你写信,结果你真来了,这下能跟你爹说了。”

    “没事,没事,拉肚子没事。”没人接钱,李福成只得又把钱装回口袋,笑着道,“你三个大孙,一个孙女,都好着呢。你也是做老太的人了,四个重孙,四个重孙女。”

    他把李和拉过来,“这是你重孙,老大。”

    “好得很,好得很。”老太太拉着李和的手,突然又把另一只手往身后的枕头摸。孙长如有眼色,帮着从后面摸出一个秀气的小钱包。老太太拿出一百块钱,道,“给你,给你,拿着,没好东西给你。”

    “谢老太。”李和也就接了。

    不过旁边的人对他投去了鄙视的神色。

    李福成陪着老太太絮絮叨叨,聊了一会。

    李和倒是了解了不少,搞半天,这老太太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也就李福成最没本事了。

    孙家男人死后,陈宝国年纪也不小了,直接去当了兵,混的挺好。

    孙建设虽然没读多少书,还是个乡下小子,但是不知道哪里的运气,因为帮助了一个老头,老头回城后,不但给他办进城招工,还把女儿给了他,有点传奇色彩。

    至于最小的孙建芬,压力最小,在两个哥哥的支持下,不但读了书,还读到了中专毕业,顺其自然的进了城。

    老太太晚年,在乡下不方便,陈宝国很是孝心,把她接到了开封。

    三个人除了老二孙建设不在开封,陈宝国和孙建芬都是在开封。

    虽然看着这些人不舒服,但是不管是孙女还是女儿,都是真心实意对老太太有孝心,李和没得挑剔。

    “你们吃饭没有呢?”老太太吩咐陈宝国道,“赶紧带你哥去吃一口。”

    李福成道,“吃了,吃了,俺们来时候已经垫了肚子。”

    “回去娘做给你吃,你头发咋也白了。”老太太突然忍不住嗓子哽咽,对着家里人道,“办出院哈,咱们回去做着吃。你大哥来一趟不容易,你们陪着好好喝。”

    众人慌忙劝阻。

    李福成斩钉截铁的道,“不急,不急回去,你什么时候病好,俺什么时候回去。”

    众人的眉头又是一皱。

    “那好,那好。”老太太高兴地对陈宝国道,“你先带你大哥和你侄孙回去,屋子住的地方给打扫干净。”

    李福成还没说话,李和就抢先道,“老太,我们有住的地方,你不用cāo心。”

    他不李福成不分轻重的就应了。

    他这样说完,旁边人松了口气。

    最怕哪里冒出打秋风的亲戚,特别是乡下来的。

    796、乡下的亲戚

    李和甚至感受到了几个小年轻的敌意。

    李和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父辈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靠着近乎非人的拼搏,从一个穷沟沟的农家娃,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为令人敬仰的对象,定居在城市,整个人生如同传奇。

    也许在他们打小的记忆中,就是这些隔三差五的穷亲戚到他们家,要么是借钱,要么是要帮忙找工作,要么是在家里白吃白喝好长一段时间。

    他们不理解,凭什么亲戚们可以靠着血缘绑架,将各种要钱要好处的行为,做得如此自然而然?

    穷亲戚们愿意和实现阶层上升的人仍保持着亲缘关系,仍然有着有很强的家族观念,认为家族里先富带动后富天经地义。

    但是在城里长大的新生代年轻人,他们往往是阶层流动的得利者。他们重视朋友远胜亲戚,追求有着同样价值观念的群体认同,不明白为什么要善待除了有血缘关系之外,只会带来绵绵不绝麻烦的

章节目录


我的1979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争斤论两花花帽并收藏我的1979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