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

    浮图城在高昌都城北面,距离四百余里,按照骑兵的行军速度,疾走两天可到,不赶的话也四天。李诚可没打算让这一千骑兵折在行军上,所以赶的并不急。休息一个时辰,大家都缓的差不多了,前面斥候带回消息为“无事”,这才继续上路。

    行军打仗,斥候为先,一般都是放出去二十里,李诚要求更高,四十里。做斥候有多辛苦,李诚心里很明白,所以斥候营人人都有棉大衣,有棉护膝,脚上护腕。这还不算,人人一个小瓷瓶,半斤装的十里香。

    浮图城是突厥人的叫法,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的时候,戍尉耿恭率数百人在此屯田。后突厥可汗在此立浮图,因此更名。

    西域苦寒之地,早晚气候寒冷,李诚不着急赶路,所以保持一个正常的行军速度就行了。所谓正常,就是日行百里,以骑兵的行进速度,不难做到。

    之前的起早行军,第二天就被李诚给该了,早晨辰时才起,辰时过办才出发。下午天天黑之前半个时辰停止前进。按照这个要求,斥候负责大军营地的选点,避开早晚的寒冷时。

    这个时期的行军和水源有着必然的联系,营寨的设立,首先就是水源,然后才是其他。原因很简单,人不喝水可不行。这一千多骑兵,没水人和牲口怎么活?

    距离浮图城五十里时,斥候返回报信,这是李诚要求的。随行的向导也跟着回来了,向导是汉人在西域的后裔,通汉话,jiāo流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时候的世界,汉人一直都是最骄傲的民族。为啥呢?很简单,一直都是吊打周边,加之丝绸之路的存在,整个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强大的煌煌巨人。

    什么是民族自豪感,这就是民族自豪感。你在这片地方跟人说,我是汉人。别人立刻高看一你一眼,这才谈的上自豪感。走到哪都被歧视,谈个淡淡的自豪感呢?

    所以唐军来袭,本地汉人踊跃为大军前驱者,还真不是少数。除了高昌王室之外,民间各种带路党出现了,就算不是汉人,也叫嚣着我有一半汉人的血统。

    实际上在西域,会汉语本身,就很吃香。来往丝路的西域客商,对翻译要求量可不小。很多胡商,干脆就是个汉语通。

    眼前的向导姓叶,眉宇之间多有胡人的痕迹,但见了李诚还是很自豪的抱手拱手:“见过总管,前方五里有水源,乃故汉戍尉耿恭屯田之所。”

    耿恭么?李诚肃然起敬!一代名将,节照万代。

    第四百四十章 浮图城下

    第四百四十章 浮图城下

    关于耿恭,李诚知道的史料有一些,这位东汉名将,西域被围,率数百汉军死战不降。后得营救,归玉门之时,耿恭及所部,乃余十三人。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的《满江红》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两句引的典故,正是出自耿恭。

    夯土的围墙已经破败,昔日的景象就剩下一些土墙。但是却不禁令人追思,五百多年前,汉朝开边,天山南北屯田时的盛景。

    裴行俭负责扎营的时候,李诚带着几个亲兵,在旧地转了一圈,不禁感慨万千。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吟诗一句,转身回营。不想裴行俭不知合适跟在身后,一脸的哀怨看着李诚:“先生,又是残句么?能有整篇么?”

    李诚呵呵一笑,哥只是搬运工,整篇?不可能的!

    “有残句就知足吧,这是作诗,不是砍人!”丢下一句话,李诚走远了。心里默默的替王维默哀!你生的太晚了!

    一夜平安度过,次日辰时,李诚率五十余亲兵出营,直奔浮图城而去。裴行俭怎么劝都拦不住,只好等李诚走了,下令备战,自己带着三百骑兵,远远的跟在后面,随时接应李诚。

    相比于裴行俭,李诚身边的老卒们,则是无条件的迷信李诚。出事?不可能的!就算天塌下来,也有家主带着大家找个地方安全的躲着。至于出营时,别人带着关心的质疑,他们都是不屑的笑一笑。

    李诚爱装bi的臭毛病,这些老卒

章节目录


书剑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断刃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断刃天涯并收藏书剑盛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