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事,后金军入关兵部尚书王洽倒了血霉被拿下昭狱问罪,右佥都御史梁廷栋却在短短几个月里连升三级当上了正二品大员,成为大明兵部尚书。

    他见天子高兴当场把刘侍郎报上的立功人员名单念了一遍。

    夺取遵化的将领都是名不见经传的边角料,兵部官员对这些人没有印象,皇帝也没听说过这些名字。

    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吸引了崇祯,因为就在前几天朝廷里流传的段子里有这个名字。

    那是郑国昌带着几十级斩获来到京师请罪,他让家丁们把自己跟黄汉交往的那段佳话广为传播。

    本来这些空口白话没有说服力,但是配上含建奴白甲兵两级的几十后金军首级就有了底气。

    一方大员体恤民情不辞劳苦去荒僻山村与民同乐,跟乡野匹夫一起辞旧迎新无可指责,只不过这个时间点颇耐人寻味,郑按察怎么就会有如此好运躲过了后金军围攻永平府城?

    没有人能够说得清其中奥妙,况且那位总旗官真的感激郑按察的知遇之恩,大过年的都没有休息,带着家丁奋勇杀敌砍了远超过承诺的斩首数。

    到此为止,那段佳话可谓完美收官,虽然透露出诡异,但是现如今一颗颗龇牙咧嘴的后金军人头就在兵部,如假包换的战果所有人有目共睹,这件事还有什么可以指责呢?

    最后郑国昌没有被衮衮诸公揪住不放,皇帝也法外开恩没有追究他丢失永平府城的责任,郑国昌依旧是大明正三品按察使。

    皇帝好言宽慰郑国昌,鼓励他伺机带领王师夺回永平府。

    郑国昌保举的黄沂州父子有实打实的斩首功,朝廷当然会论功行赏,三天内就有了下文。

    高官厚禄的郑按察毕竟是封疆大吏,门生故吏何其多也!在京城的人脉毋庸置疑。

    他有意提携黄家,知道黄沂州父子局限于人马太少只能够小打小闹,想着在京师附近收留一些营伍被打散的明军骑兵。

    很快郑国昌得知有一部人马就是专门收容失去建制的溃兵,他们被兵部派员收拢在良乡附近驻扎,待遇基本上没有,连一天吃三顿干的都勉强。

    不是朝廷刻薄,而是力有不逮,成建制的营伍都拿不到粮饷,这些没有了组织的大头兵还能如何?

    之所以兵部给粮食养着这些兵丁是因为前车之鉴,山西溃散的勤王军一路劫掠逃回原籍,造成了恶劣影响,后果很严重,直接导致许多官老爷锒铛下狱。

    如果这些被打散营伍的兵丁无人问津势必引发这些人铤而走险,再闹出溃兵劫掠事件麻烦就大了。

    虽然驻扎在良乡的人马成分复杂,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边军精锐,曾经跟着满桂作战的骑兵也有十几位,里面甚至有些是家主战死后无枝可依的家丁战士。

    郑国昌知道边军的战斗力,他亲自出城去安抚将士们,并且堂而皇之放出风声要收些弓马娴熟的好汉做家丁。

    文官大老爷要来军中选家丁的消息让苦哈哈的边军看到了出头的希望,让失去家主的家丁等来了机会,许多自认为骑射有两下子的边军争先恐后来接受选拔,曾经的家丁当然更加踊跃。

    郑国昌也没敢多要,从三百余来应征的强壮骑兵中挑选了模样忠厚,骑射成绩突出的三十个大头兵收做家丁。

    但是他强调不是自己需要这么多骑兵做家丁,而是为了那段佳话投桃报李,替黄家收下这三十个骑士。

    原来不是给文官大老爷当差,只不过是给一个千总去当家丁,有些人难免感到失望。

    郑国昌当然看到了这些武夫的心里变化,他没有作过多解释,让家丁给每人发二十两银子作为安家费,并且告诉大家这都是他们的家主黄沂州父子出的银子。

    愿意拿上安家费的以后就是黄大人的家丁,不想跟着去永平府的人现在就可以走了,他们留下的名额马上会有其他边军骑兵取代。

    好不容易从几百人中胜出得到了成为家丁的机会,外面虎视眈眈这个好机会的边军有上百人,被选上的骑兵舍不得放弃,都拿了银子委托同乡带给家中父母或者妻儿,他们毅然决定去永平府跟着家主卖命。

    郑国昌不仅仅用了心思还下了本钱,又拉下老脸去吏部、兵部托关系,为儿子运作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官。

    他知道次子郑孝文不是一个读书的料,现在只弄了个监生功名。

    在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监生有贡生和荫生之分,前者是府、州、县生员也就是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入选,后者就是拼爹的结果。

    连秀才都考不上靠祖荫入监的儿子,要凭借读书考中举人,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大明科考还是相对公平的,考秀才说不定还可以通过家世给县尊施加压力得到另眼相看,考举人那可不是一般的难,托关系找门路基本上没用,唯有靠自己熟读四书五经的实力。

    秀才只是士子而已,得中举人才算鲤鱼跃龙门成为了士大夫。科举制度也是封建王朝给予老百姓出人头地的希望所在,朝廷查处科考舞弊也相当严格。

    况且参加乡试考举人功名的秀才、监生何其多也,录取率有时达到百中取一二,如此吸引眼球的公开招考,不知被多少人盯着,想要舞弊谈何容易。

    郑国昌自认为没有这个能力让次子走科举正道成为士大夫,为了郑家后继有人,他决定另辟蹊径,谋划着让儿子靠军功上位。

    现在机会来了,后金军入寇,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一文不名的低级文官连升七八级已经不是神话,由一介布衣摇身一变成为将军也有了先例。

    老谋深算的郑国昌决定为儿子运作,给郑孝文谋求了一个从九品随军见习主簿的差事,就职营伍是黄沂州的把总,具体工作就是核算军功、领发钱粮、起草文书往来等等。

    他给儿子写了书信,把自己的期望跃然纸上,嘱咐郑孝文听从黄汉的命令。

    ————

    新书盼支持,弱弱的问一句书友们,要一些推荐票可否?

章节目录


明末汉之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实在闲得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实在闲得疼并收藏明末汉之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