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至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鞌之战
荀攸忽然稽首说道“上古贤君明王,未有如陛下优待臣工之厚!若此议能晓谕天下,士民将无不荷恩戴德,以效死命!”
贾诩虽是慢了一步,见荀攸说在前面,自己倒也不急着说话了,只缓缓点头。
配享庙庭、绘图麟阁对所有臣子来说都是一件百里无一害的事情,也是他们成就身后名的最高荣耀,故而没有一个人会傻的反对这件事。皇帝听着在座众人一一奉承赞同的话语,心里暗自得意,一个臣子,要有什么样的功勋才算是能绘图台阁?要有什么样的伟业才算是能配享庙庭?
只要判断这一切的标准掌握在皇帝手上,在不失公允的前提下,皇帝就能以名作饵,诱使天下俊才熙攘而至,为汉室的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独属于皇帝个人的权力,旁人无从效仿,其作用几乎不亚于科举收士人之心。他含笑着点头说道“尔等任职以来,兢兢业业,心存忠谨之念、从无逾制之言,堪为臣子楷模。如今天下亟待中兴,倘大业克成,尔等即便入台也不是难事,愿勉之励之。”
他这番话说的语重心长,傅巽感动之余,忽然想到皇帝适才说的是入台,而不是入阁。照皇帝先前所言,辅佐皇帝治国有功的臣子只是入阁,而参与开国的臣子才是入台。难不成皇帝还有想做自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以下,汉室的第三个祖?
傅巽本来也只是保守的认为皇帝最多是有个宗的庙号,从没想过会另立宗祧。
不过这么想想也是,如今天下板荡,正如新莽末年,皇帝若是能再兴汉室、开辟盛世,凭其功业,像光武皇帝一样另行称祖也不是说不过去。
傅巽博学多闻,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愈想愈觉得自己摸到了皇帝的野心,反观一旁的贾诩、荀攸都是一副不以为奇的模样,更是以为如此。他心里烘得一热,又是激动又是担忧,激动的是自己或许能在皇帝身边见到汉室焕然一新、一派太平盛世的到来担忧的却是怕自己德才不足,不能在死后绘图台阁、甚至是配享庙庭。
他手心已冒出一阵热汗,顺着皇帝的话语稽首说道“陛下爰降圣恩,敬爱功臣,其寄尤重。臣等仰承规诲,岂能不效牛马之劳,不敢有负睿鉴。愿陛下天威早日克复四海,使百姓重沐清化之世,臣能得见汉室重兴,死亦无憾。”
皇帝看了傅巽一眼,笑道“我去年在柏梁台上,就对司徒等人说过一番话,今日也原样在对尔等说一遍治水之功,岂能独归夏禹?当与尔等同心协力,才能克定天下,复兴祖业。”
说完皇帝便摆手让傅巽起身归位,复又对贾诩等人正色说道“历来为国立功、捐躯、赴难者何其多也!不说臣工,单说吏民将士便有数万之众,往往都是籍籍无名、史不载传,诚然可叹。以往之名尚不得而知,但即今日起,凡我军兵有死于战者,皆记功刻名于碑,立于上林,其中另建武庙,使历代名将享于斯。以时祭之,愿其有灵,能继续佑我汉家天下。”
贾诩略有讶然的看向皇帝,见他诚挚恳切的神情,抬声说道“陛下降恩至此,三军将士必无不感激效死。”
人最看重身前身后名,皇帝不仅要用名来士人,更要用来最普通的军兵。在上林苑修武庙和烈士碑林、准许配享庙庭只是第一步,在之后他还准备建立更多的荣誉制度,比如随葬皇陵、对其所在故乡予以恩惠、或是以其姓字给新辟之地命名等等。
皇帝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士民的极力拥戴,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将其转化为对皇帝权力的自觉维护,从而助长皇帝的势。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是皇帝专有的政治优势与权力,而皇帝的做法,也已经渐渐脱离了术的窠臼,接近于势的概念了。
话题到此为止,这时只听羽林郎孟达在外面说徐荣、盖顺追击叛军结束,前来复命。
皇帝看了看荀攸、贾诩,又看向稍坐其后的傅巽、法正等人,淡淡说道“看来盖顺这回是得胜归来了,正好,这里有件事还要托付给他。”
最新得来的军报中,除了并州危急以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安邑大火,范先等人囤积于安邑的粮草泰半被付之一炬。从上党跋涉赶回的范先等叛军尽皆骇然,再加上这回是皇帝亲自临兵,更是导致军心涣散,当天就有数千人离散四野。范先派人去追捕,谁知道派出去的人也跟着跑了,无奈之下,只得聚集剩下的万余部众守在安邑,在搜刮到足够的粮草之前,再也没有任何动兵的想法。
所以对付残余的叛军,这就是皇帝给盖顺准备的第二件军功,连带着还有对徐晃、赵云的扶植。当然,如果盖顺这回没能斩获程银等人,那么这回讨伐安邑的就该是徐荣带队的以徐晃为首的羽nn、以及张猛那几个北军校尉,至于盖顺、则再也不会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盖顺欣然受命,带着才休整没多久的南军北上安邑。
南军在徐荣、盖顺的指挥下接连立下大功,与其并立的北军却不乐意了,他们跟着来河东拢共就打了一仗,其余的大头全给南军拿走了。长水校尉张猛、步兵校尉魏桀尤为不满,他们不敢对皇帝说,只得在私底下跟王斌吹风。
“君侯!”魏桀苦口婆心的劝说道“多想想咱北军吧,自打来了河东,北军六营就渡河的时候打过一仗,其余的什么军功都没捞着。再这样下去,咱们可就都成了羽林、虎贲的陪衬了!”
张猛在一边接话道“是啊君侯,南军打完解县,现在又去打安邑,这整个河东几乎全是他们打下来的。照这样看,我等来此是给南军押运粮草的么?”
“听你们的意思。”北军中候王斌抬了抬眼皮,漫不经心的说道“好像是在说君上偏心?”
荀攸忽然稽首说道“上古贤君明王,未有如陛下优待臣工之厚!若此议能晓谕天下,士民将无不荷恩戴德,以效死命!”
贾诩虽是慢了一步,见荀攸说在前面,自己倒也不急着说话了,只缓缓点头。
配享庙庭、绘图麟阁对所有臣子来说都是一件百里无一害的事情,也是他们成就身后名的最高荣耀,故而没有一个人会傻的反对这件事。皇帝听着在座众人一一奉承赞同的话语,心里暗自得意,一个臣子,要有什么样的功勋才算是能绘图台阁?要有什么样的伟业才算是能配享庙庭?
只要判断这一切的标准掌握在皇帝手上,在不失公允的前提下,皇帝就能以名作饵,诱使天下俊才熙攘而至,为汉室的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独属于皇帝个人的权力,旁人无从效仿,其作用几乎不亚于科举收士人之心。他含笑着点头说道“尔等任职以来,兢兢业业,心存忠谨之念、从无逾制之言,堪为臣子楷模。如今天下亟待中兴,倘大业克成,尔等即便入台也不是难事,愿勉之励之。”
他这番话说的语重心长,傅巽感动之余,忽然想到皇帝适才说的是入台,而不是入阁。照皇帝先前所言,辅佐皇帝治国有功的臣子只是入阁,而参与开国的臣子才是入台。难不成皇帝还有想做自太祖高皇帝、世祖光武皇帝以下,汉室的第三个祖?
傅巽本来也只是保守的认为皇帝最多是有个宗的庙号,从没想过会另立宗祧。
不过这么想想也是,如今天下板荡,正如新莽末年,皇帝若是能再兴汉室、开辟盛世,凭其功业,像光武皇帝一样另行称祖也不是说不过去。
傅巽博学多闻,是个心思缜密的人,他愈想愈觉得自己摸到了皇帝的野心,反观一旁的贾诩、荀攸都是一副不以为奇的模样,更是以为如此。他心里烘得一热,又是激动又是担忧,激动的是自己或许能在皇帝身边见到汉室焕然一新、一派太平盛世的到来担忧的却是怕自己德才不足,不能在死后绘图台阁、甚至是配享庙庭。
他手心已冒出一阵热汗,顺着皇帝的话语稽首说道“陛下爰降圣恩,敬爱功臣,其寄尤重。臣等仰承规诲,岂能不效牛马之劳,不敢有负睿鉴。愿陛下天威早日克复四海,使百姓重沐清化之世,臣能得见汉室重兴,死亦无憾。”
皇帝看了傅巽一眼,笑道“我去年在柏梁台上,就对司徒等人说过一番话,今日也原样在对尔等说一遍治水之功,岂能独归夏禹?当与尔等同心协力,才能克定天下,复兴祖业。”
说完皇帝便摆手让傅巽起身归位,复又对贾诩等人正色说道“历来为国立功、捐躯、赴难者何其多也!不说臣工,单说吏民将士便有数万之众,往往都是籍籍无名、史不载传,诚然可叹。以往之名尚不得而知,但即今日起,凡我军兵有死于战者,皆记功刻名于碑,立于上林,其中另建武庙,使历代名将享于斯。以时祭之,愿其有灵,能继续佑我汉家天下。”
贾诩略有讶然的看向皇帝,见他诚挚恳切的神情,抬声说道“陛下降恩至此,三军将士必无不感激效死。”
人最看重身前身后名,皇帝不仅要用名来士人,更要用来最普通的军兵。在上林苑修武庙和烈士碑林、准许配享庙庭只是第一步,在之后他还准备建立更多的荣誉制度,比如随葬皇陵、对其所在故乡予以恩惠、或是以其姓字给新辟之地命名等等。
皇帝用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士民的极力拥戴,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将其转化为对皇帝权力的自觉维护,从而助长皇帝的势。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是皇帝专有的政治优势与权力,而皇帝的做法,也已经渐渐脱离了术的窠臼,接近于势的概念了。
话题到此为止,这时只听羽林郎孟达在外面说徐荣、盖顺追击叛军结束,前来复命。
皇帝看了看荀攸、贾诩,又看向稍坐其后的傅巽、法正等人,淡淡说道“看来盖顺这回是得胜归来了,正好,这里有件事还要托付给他。”
最新得来的军报中,除了并州危急以外,还有一件事就是安邑大火,范先等人囤积于安邑的粮草泰半被付之一炬。从上党跋涉赶回的范先等叛军尽皆骇然,再加上这回是皇帝亲自临兵,更是导致军心涣散,当天就有数千人离散四野。范先派人去追捕,谁知道派出去的人也跟着跑了,无奈之下,只得聚集剩下的万余部众守在安邑,在搜刮到足够的粮草之前,再也没有任何动兵的想法。
所以对付残余的叛军,这就是皇帝给盖顺准备的第二件军功,连带着还有对徐晃、赵云的扶植。当然,如果盖顺这回没能斩获程银等人,那么这回讨伐安邑的就该是徐荣带队的以徐晃为首的羽nn、以及张猛那几个北军校尉,至于盖顺、则再也不会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盖顺欣然受命,带着才休整没多久的南军北上安邑。
南军在徐荣、盖顺的指挥下接连立下大功,与其并立的北军却不乐意了,他们跟着来河东拢共就打了一仗,其余的大头全给南军拿走了。长水校尉张猛、步兵校尉魏桀尤为不满,他们不敢对皇帝说,只得在私底下跟王斌吹风。
“君侯!”魏桀苦口婆心的劝说道“多想想咱北军吧,自打来了河东,北军六营就渡河的时候打过一仗,其余的什么军功都没捞着。再这样下去,咱们可就都成了羽林、虎贲的陪衬了!”
张猛在一边接话道“是啊君侯,南军打完解县,现在又去打安邑,这整个河东几乎全是他们打下来的。照这样看,我等来此是给南军押运粮草的么?”
“听你们的意思。”北军中候王斌抬了抬眼皮,漫不经心的说道“好像是在说君上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