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蒋淳斌战略得当,并趁势杀掉了敌军主将,因此反败为胜,一举拿下了庐州(今安徽合肥)。
而徐达那边在蒋淳斌走后,也顺利接管了梁县城,因此这次出兵虽然颇多波折,但最终结局还是好的。
而且后来蒋淳斌才知道,这次李喜喜和潘诚大败于庐州城下,也不能怪他们太草包,因为对手确实非常强悍。
上次李武和关铎进攻庐州,最终大败而归,就是因为遭到了苗军武装的袭击。只不过后来朝廷忌惮这些苗人的势力,便又剥夺了他们的军事实权。
但脱脱征讨张士诚失败、百万中央军随之灰飞烟灭后,朝廷实在无力镇压这些地方叛乱,便又不得已启用了这些地方武装,因此这支苗军的势力再次恢复了。
本来一开始这支苗军武装的统帅是杨正衡,不过至正十二年的时候便死在了粤西,因此如今的首领是杨正衡之子杨通贯。
除了杨通贯,杨正衡还有另外两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杨通照和二儿子杨通溥,也都是勇猛善战之辈。
只不过三个儿子之中,小儿子杨通贯最为出色,因此在这支苗人武装中的威信最高,所有人也都服气他。
现在杨通贯已经被朝廷调去江浙,专门对付张士诚势力,而守在庐州这的,便是杨通贯的哥哥杨通照,也就是那个被蒋淳斌杀掉的敌军将领。
所以说李喜喜和潘诚败在杨通照手里也不丢人,因为他手底下这支苗人武装是出了名的打仗不要命,战斗力非常强悍,毕竟曾经都是山民,要与艰苦的大自然作斗争。
这样一来,蒋淳斌能够杀掉杨通照,拿下庐州城,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刘福通知道了蒋淳斌在危机时刻反败为胜,拿下两座城池,自然是大为欣喜,但目前亳州城内,却还有一件比打了胜仗还要大得事情,那就是他们顺利寻找到了韩林儿!
要说韩林儿此番可真算是飞上枝头变凤凰,本来他已经在山沟里当了好几年难民了,结果一被义军找到,便立刻至高无上起来。
杜遵道见寻到了韩林儿,立刻发挥了他处事圆滑的本事,张罗着在亳州为他专门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甚至为此还拆了一些鹿邑太清宫的木材。
刘福通对于杜遵道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自然是嗤之以鼻,但又不能在明面上表示出来,因为毕竟自己曾是那个泥腿子出身的韩山童的弟子,而韩林儿此后也将是这支义军的精神领袖。
要说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奇妙,刘福通空有一身本事,却难以掌握大权,到头来却还要听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的号令,实在是令人懊恼。
而杜遵道也没想到能那么顺利地找到韩林儿,并且还是他手底下的人在砀山夹河找到的韩林儿,看来这是老天爷要给自己翻盘的机会啊!
其实自韩山童死后,杜遵道在义军中的威信和实际地位一直比不上刘福通,可韩林儿到了亳州后,情况也许就会大不相同了。
因为刘福通虽然在白莲教中得到韩山童的器重,但与韩林儿却并不熟识。可在这一点上,杜遵道就显得有优势多了,他当过一段时间的元朝官吏,深深明白搞定长官家人重要性的道理,因此之前他一直与韩山童的妻子杨氏颇为熟稔,对于韩林儿这个小娃娃,也常常逗他抱他,还给他糖吃。
虽然韩林儿是个小娃娃,什么都不懂,但杜遵道知道他在那群白莲教出身的义军首领心中意味着什么。所以杜遵道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帮韩林儿把位置坐稳,同时也可以借助韩林儿的威信发号施令,把刘福通压在下面。
刘福通也深切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之前他一直对寻找韩林儿的事情不大上心。但现今天下情势大变,义军需要这样一个精神领袖来团结军心,所以他也是颇感无奈,只能默默接受这既定事实。
韩林儿和他的母亲杨氏到了亳州城的那天,红巾军的大小将领一概跑到城门口去迎接了,而蒋淳斌等人虽然负了战伤,却也不愿错过这一时刻,都想要趁机见见韩林儿的真容,于是冒着严寒在大风里站了小半天。
等到韩林儿的车驾来了,不少人都一阵欢呼,甚至有人开始振臂喊道“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等语,在这一片喧腾中,韩林儿乘坐的马车终于停了下来。
杜遵道见状,连忙上前两步,站到了诸将前面,尔后单膝跪地,高声喊道,“白莲教弟子杜遵道,恭迎小明王!”
一直站在杜遵道身边的刘福通没想到他竟会有如此动作,不由得一愣,继而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情愿地单膝跪地,跟着大声呼道,“白莲教弟子刘福通,恭迎小明王!”
紧接着,其余将领都随着跪了下去,跟着呼喊“恭迎小明王”,包括蒋淳斌等人,虽然跟白莲教没有任何瓜葛,也不知道什么弥勒佛、小明王是怎么回事,但身处其境,还是跟着喊了起来。
韩林儿听到马车外面的一声声高呼,不由得掀开了帘帐,可一看到外面这乌压压的一群人,竟吓得他把手缩了回去,尔后慌慌张张地依偎到了自己母亲杨氏身边。
他的母亲杨氏倒是个识大体的人,知道现在躲到马车里不像个样子,于是便牵紧了韩林儿的手,掀开帘帐由人扶着走出了马车外,“众将士辛苦了,还请起身相见!”
这时候蒋淳斌才跟着众人站了起来,也真正看到了韩林儿的样子,只见他瘦瘦小小的,也就十五六岁的模样,面相也不太好,尖嘴猴腮,眼神还躲躲藏藏的,实在让人难以有什么好感,真是难以想象,这样一个人竟然要成为整个红巾军的首领。
韩林儿下了马车,手一直被他的母亲杨氏紧紧攥着,可面对着那么多手持武器的人,身子还是止不住地有些颤抖,好像下一秒就要撇嘴哭出来似的…
而徐达那边在蒋淳斌走后,也顺利接管了梁县城,因此这次出兵虽然颇多波折,但最终结局还是好的。
而且后来蒋淳斌才知道,这次李喜喜和潘诚大败于庐州城下,也不能怪他们太草包,因为对手确实非常强悍。
上次李武和关铎进攻庐州,最终大败而归,就是因为遭到了苗军武装的袭击。只不过后来朝廷忌惮这些苗人的势力,便又剥夺了他们的军事实权。
但脱脱征讨张士诚失败、百万中央军随之灰飞烟灭后,朝廷实在无力镇压这些地方叛乱,便又不得已启用了这些地方武装,因此这支苗军的势力再次恢复了。
本来一开始这支苗军武装的统帅是杨正衡,不过至正十二年的时候便死在了粤西,因此如今的首领是杨正衡之子杨通贯。
除了杨通贯,杨正衡还有另外两个儿子,分别是大儿子杨通照和二儿子杨通溥,也都是勇猛善战之辈。
只不过三个儿子之中,小儿子杨通贯最为出色,因此在这支苗人武装中的威信最高,所有人也都服气他。
现在杨通贯已经被朝廷调去江浙,专门对付张士诚势力,而守在庐州这的,便是杨通贯的哥哥杨通照,也就是那个被蒋淳斌杀掉的敌军将领。
所以说李喜喜和潘诚败在杨通照手里也不丢人,因为他手底下这支苗人武装是出了名的打仗不要命,战斗力非常强悍,毕竟曾经都是山民,要与艰苦的大自然作斗争。
这样一来,蒋淳斌能够杀掉杨通照,拿下庐州城,取得战争的胜利,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刘福通知道了蒋淳斌在危机时刻反败为胜,拿下两座城池,自然是大为欣喜,但目前亳州城内,却还有一件比打了胜仗还要大得事情,那就是他们顺利寻找到了韩林儿!
要说韩林儿此番可真算是飞上枝头变凤凰,本来他已经在山沟里当了好几年难民了,结果一被义军找到,便立刻至高无上起来。
杜遵道见寻到了韩林儿,立刻发挥了他处事圆滑的本事,张罗着在亳州为他专门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宫殿,甚至为此还拆了一些鹿邑太清宫的木材。
刘福通对于杜遵道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自然是嗤之以鼻,但又不能在明面上表示出来,因为毕竟自己曾是那个泥腿子出身的韩山童的弟子,而韩林儿此后也将是这支义军的精神领袖。
要说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奇妙,刘福通空有一身本事,却难以掌握大权,到头来却还要听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的号令,实在是令人懊恼。
而杜遵道也没想到能那么顺利地找到韩林儿,并且还是他手底下的人在砀山夹河找到的韩林儿,看来这是老天爷要给自己翻盘的机会啊!
其实自韩山童死后,杜遵道在义军中的威信和实际地位一直比不上刘福通,可韩林儿到了亳州后,情况也许就会大不相同了。
因为刘福通虽然在白莲教中得到韩山童的器重,但与韩林儿却并不熟识。可在这一点上,杜遵道就显得有优势多了,他当过一段时间的元朝官吏,深深明白搞定长官家人重要性的道理,因此之前他一直与韩山童的妻子杨氏颇为熟稔,对于韩林儿这个小娃娃,也常常逗他抱他,还给他糖吃。
虽然韩林儿是个小娃娃,什么都不懂,但杜遵道知道他在那群白莲教出身的义军首领心中意味着什么。所以杜遵道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帮韩林儿把位置坐稳,同时也可以借助韩林儿的威信发号施令,把刘福通压在下面。
刘福通也深切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之前他一直对寻找韩林儿的事情不大上心。但现今天下情势大变,义军需要这样一个精神领袖来团结军心,所以他也是颇感无奈,只能默默接受这既定事实。
韩林儿和他的母亲杨氏到了亳州城的那天,红巾军的大小将领一概跑到城门口去迎接了,而蒋淳斌等人虽然负了战伤,却也不愿错过这一时刻,都想要趁机见见韩林儿的真容,于是冒着严寒在大风里站了小半天。
等到韩林儿的车驾来了,不少人都一阵欢呼,甚至有人开始振臂喊道“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等语,在这一片喧腾中,韩林儿乘坐的马车终于停了下来。
杜遵道见状,连忙上前两步,站到了诸将前面,尔后单膝跪地,高声喊道,“白莲教弟子杜遵道,恭迎小明王!”
一直站在杜遵道身边的刘福通没想到他竟会有如此动作,不由得一愣,继而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有些不情愿地单膝跪地,跟着大声呼道,“白莲教弟子刘福通,恭迎小明王!”
紧接着,其余将领都随着跪了下去,跟着呼喊“恭迎小明王”,包括蒋淳斌等人,虽然跟白莲教没有任何瓜葛,也不知道什么弥勒佛、小明王是怎么回事,但身处其境,还是跟着喊了起来。
韩林儿听到马车外面的一声声高呼,不由得掀开了帘帐,可一看到外面这乌压压的一群人,竟吓得他把手缩了回去,尔后慌慌张张地依偎到了自己母亲杨氏身边。
他的母亲杨氏倒是个识大体的人,知道现在躲到马车里不像个样子,于是便牵紧了韩林儿的手,掀开帘帐由人扶着走出了马车外,“众将士辛苦了,还请起身相见!”
这时候蒋淳斌才跟着众人站了起来,也真正看到了韩林儿的样子,只见他瘦瘦小小的,也就十五六岁的模样,面相也不太好,尖嘴猴腮,眼神还躲躲藏藏的,实在让人难以有什么好感,真是难以想象,这样一个人竟然要成为整个红巾军的首领。
韩林儿下了马车,手一直被他的母亲杨氏紧紧攥着,可面对着那么多手持武器的人,身子还是止不住地有些颤抖,好像下一秒就要撇嘴哭出来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