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这个想法其实不是太迫切,在梁奕横空杀出之后,这个想法就变得越来越迫切。
当时梁奕仅仅十多岁,就做了董高逸正四品的贴身侍卫,仅仅凭借这一点就值得重视,到后面突然就去大梁府查处当时知府贪墨一案,这一步跨度是极其大,很多大臣都不明白这是为何,卢谷对这事都关注了一段时间。
随着梁奕在董高逸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加上其和元于之间的关系,让卢谷深深的明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然不多,一直在寻求这样的机会奈何没有。
逐渐的卢谷发现军中的局势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握中,呈现的局面也逐渐的变得自己都难以了解。
先不说左右两位将军的关系,就说四名上将军,其中田哲原本和他的关系不错,在阻止元于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也做了许多有用的事情,这才进行了有效的遏制,可以说两者没有和解的可能,然而因为梁奕的原因,不知道为何田哲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样就导致田哲和元于之间的矛盾有解开的趋势,直到三年前的时候,两人彻底和解了,这样的结果就是田哲和自己越走越远,意味着在军中失去了一大助力。
两人虽然之前属于同一阵营,但是情况却是有所不同的,田哲这人脾气火爆没错,但是在行军打仗这方面深得董高逸的器重,因为有这层关系的存在,董高逸才没有做的太绝情。
再说薛仁,此人原来是天羽军的大都统,后来立下了硕果累累的军功,加上元于不留余力的推介,董高逸最终答应了此事,便由他补上了空缺长达两三之久的上将军之位,而孙飞则做了天羽军的大都统,这些和元于的关系十分牢固,他曾经多次暗中想要拉拢都没有结果。
然后就是杨尤上将军,此人倒是和卢谷的关系不错,大多数时候充当一个急先锋的作用,可以说是卢谷的左膀右臂,只要元于提出来的东西他都能找到充足的理由来进行反驳,董高逸觉得有道理的时候,卢谷才会出来说上两句好说,充当一个说和的角色,两者配合起来就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而且很多事情不方便出面的都是杨尤再做,就算知道是卢谷背后指使的也没有证据,找到一些的话不用想杨尤肯定会直接站出来顶罪的。
本来是他的一大助力,奈何天公不作美,大概两年之前,杨尤在训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山体滑坡,山石滚落的情况,因为躲闪的不及时,被巨石直接砸中,据说当时整个人直接冲马背上被撞飞出去,幸好将士们救援的及时才没有造成第二次伤害,否则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成了问题。
但是就是这一次过后,杨尤的身体有多处的损伤,已经不适合待在军队之中,还是董高逸念在其这些年为南齐朝做出贡献的份上,加上平日里不对头的元于和公孙岩都纷纷前来说情,这才让他留下来,不过现在的杨尤已经做不了其他的事情,这对卢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根据董高逸流露出来的意思,杨尤不会待得太久。
至于最后的胥武,硬说的话可以算作是卢谷的人,但是真要认真起来胥武其实是不属于任何一方的,仅仅是多年前两者走的比较近,后面逐渐的疏远后,之间的联系还是凭借着以前不错的关系,加上这些年来和元于等人也不怎么接近,所以说真要遇到大事,他肯定是站在有理的一方,不看人。
如此说来,南齐朝正二品以上的六名将领,只有杨尤一个人,加上胥武这个不确定的因素和卢谷关系不错,这样的局面别说是卢谷,就算是换做其他将领来做大将军这个位置也是投鼠忌器的,而卢谷本身就不占据优势,更是问题重重。
说来说去卢谷都还是大将军,只要董高逸没有发话之前,他是可以稳稳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但这只是当下的情况而已,要是被这样的假象所迷惑,最后肯定是会吃大亏的。
俗话说,压死骆驼的还有最后一根稻草,让卢谷如此着急的同样有这么一根不轻不重的稻草,那就是汪同。
南齐朝众所周知,大将军卢谷和前任兵部尚书朱辰是有一定交情的,虽然没有到谈论生死的地位,但是关系确实不容置疑的,有朱辰在,他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安慰。
如今朱辰被罢官赶回了家,已经没有任何的用处,新任的兵部尚书原本卢谷以为还会照顾一下他的处境,谁曾想到这名新来的兵部尚书居然是泾阳知府,突然窜出来这么一个人让他很是疑惑,简单的调查后才知道此人竟然和现任的户部尚书吕新则关系不错,意味着和梁奕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冲突,虽然说关系可能不是很好,但至少不会是自己阵营的,这让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迫不得已必须要改变。
这些情况表现出来的意思已经相当的危险,也是到了这时候卢谷才明白,为何传言这么久的消息一直没有兑现,根本不是猜测那样是假的,而是董高逸一开始就没有想将自己直接罢免掉,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逼迫自己主动离开,这样一来,董家既不会对不起卢家的列祖列宗建立的功劳,还会落得一个明君的名声,毕竟到时候自己想要离开,董高逸忍痛答应,在外面人看来就是这个原因。
当卢谷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吓得浑身都出了冷汗,不得不说这个计划虽然有计划,但是却让人找不出任何的毛病来,并且是在一步一步的紧逼中,不给任何反击的机会,等到退到不能再退的时候,自然而然达到了想要的目的。
从一开始重用元于,到后面派两名关系不错的将领做自己的副将,在一步一步将上将军这个位置上面的人部换掉,到了最后这六个位置和他关系都不是很好,那么在军中的威望肯定会急剧下降的,毕竟南齐朝的将士只听令于董高逸一人,而他卢谷不过是个将领罢了,是统兵并不是统领,到时候又有什么办法挽救局势。
甚至卢谷觉得梁奕根本没有吹嘘出来那样的能力,目的很简单,就是董高逸专门找了一名将领,将其打造成比卢不叙还要厉害的人,再过上几年时间,就算让他做大将军都不会有意见,毕竟一个比卢不叙还要厉害的将领做大将军是游刃有余的,其他大臣和将领肯定都是双手赞成的,毕竟有这么一位将领在,那么南齐朝的疆土都不会受到威胁,这样一来大臣们的利益也不会被威胁。
如此一来,大将军梁奕就会忠心于董高逸,那么南齐朝的军队才能够被其稳稳掌握在手中,同时又保了大臣和世族们的利益,可以说是两其美的办法,而这一切和他卢谷没有任何关系,这才是他最害怕的地方,所以才会如此不留余力。
卢谷知道这都是自己根据当前情况推测出来的,至于实际性的情况还要看董高逸真正的态度才知道,当然这一切是自己多虑的话,那么之前所出现和发生的事情都不再是问题,如果真的是猜测的那样,那么做的这一切也是没有问题的。
总之,卢谷知道自己也不应该继续这样下去,哪怕这件事最后真的只是自己单方面的猜测,在董高逸面前表现一番反正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还会因此被董高逸铭记在心,日后这都是报名的机会,就算目前用不上,提前准备准备同样可以。
卢谷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猜测,现在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知道,包括心腹杨尤对这一切都不清楚,甚至连这方面一丁点儿的消息都没有透露出去过。
坐在最上面的董高逸仔细权衡了一下卢谷所说的策略,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同样不同。
卢谷将这个方案今日在这里说出来,他董高逸认为不可行是能够拒绝的,或者说是有任何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不能够解决的可以在朝堂上让大臣们讨论,最后拿出一个好的方案是没有问题的。
而他董高逸则不行,真要认定这个方案没问题,那么一道圣旨下去将领们就没有拒绝的机会,到时候出了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他董高逸,还有整个南齐朝,现在的南齐朝已经不同往日,正是如日中天,处于壮大最佳的时期,一旦在这时候做出错误的决定,后果不敢设想,甚至可能和东汉朝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多年前在他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就想过有一天能够壮大南齐朝,成为太子之后这个想法更加明显,直到登基之后,他的这个计划才真正显露出来,奈何两百多年来形成的局面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改变的,直到梁奕等人的出现才又看到了希望,所以不希望再回到之前的地步。
当时梁奕仅仅十多岁,就做了董高逸正四品的贴身侍卫,仅仅凭借这一点就值得重视,到后面突然就去大梁府查处当时知府贪墨一案,这一步跨度是极其大,很多大臣都不明白这是为何,卢谷对这事都关注了一段时间。
随着梁奕在董高逸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加上其和元于之间的关系,让卢谷深深的明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然不多,一直在寻求这样的机会奈何没有。
逐渐的卢谷发现军中的局势已经不在自己的掌握中,呈现的局面也逐渐的变得自己都难以了解。
先不说左右两位将军的关系,就说四名上将军,其中田哲原本和他的关系不错,在阻止元于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也做了许多有用的事情,这才进行了有效的遏制,可以说两者没有和解的可能,然而因为梁奕的原因,不知道为何田哲和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样就导致田哲和元于之间的矛盾有解开的趋势,直到三年前的时候,两人彻底和解了,这样的结果就是田哲和自己越走越远,意味着在军中失去了一大助力。
两人虽然之前属于同一阵营,但是情况却是有所不同的,田哲这人脾气火爆没错,但是在行军打仗这方面深得董高逸的器重,因为有这层关系的存在,董高逸才没有做的太绝情。
再说薛仁,此人原来是天羽军的大都统,后来立下了硕果累累的军功,加上元于不留余力的推介,董高逸最终答应了此事,便由他补上了空缺长达两三之久的上将军之位,而孙飞则做了天羽军的大都统,这些和元于的关系十分牢固,他曾经多次暗中想要拉拢都没有结果。
然后就是杨尤上将军,此人倒是和卢谷的关系不错,大多数时候充当一个急先锋的作用,可以说是卢谷的左膀右臂,只要元于提出来的东西他都能找到充足的理由来进行反驳,董高逸觉得有道理的时候,卢谷才会出来说上两句好说,充当一个说和的角色,两者配合起来就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而且很多事情不方便出面的都是杨尤再做,就算知道是卢谷背后指使的也没有证据,找到一些的话不用想杨尤肯定会直接站出来顶罪的。
本来是他的一大助力,奈何天公不作美,大概两年之前,杨尤在训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山体滑坡,山石滚落的情况,因为躲闪的不及时,被巨石直接砸中,据说当时整个人直接冲马背上被撞飞出去,幸好将士们救援的及时才没有造成第二次伤害,否则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成了问题。
但是就是这一次过后,杨尤的身体有多处的损伤,已经不适合待在军队之中,还是董高逸念在其这些年为南齐朝做出贡献的份上,加上平日里不对头的元于和公孙岩都纷纷前来说情,这才让他留下来,不过现在的杨尤已经做不了其他的事情,这对卢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根据董高逸流露出来的意思,杨尤不会待得太久。
至于最后的胥武,硬说的话可以算作是卢谷的人,但是真要认真起来胥武其实是不属于任何一方的,仅仅是多年前两者走的比较近,后面逐渐的疏远后,之间的联系还是凭借着以前不错的关系,加上这些年来和元于等人也不怎么接近,所以说真要遇到大事,他肯定是站在有理的一方,不看人。
如此说来,南齐朝正二品以上的六名将领,只有杨尤一个人,加上胥武这个不确定的因素和卢谷关系不错,这样的局面别说是卢谷,就算是换做其他将领来做大将军这个位置也是投鼠忌器的,而卢谷本身就不占据优势,更是问题重重。
说来说去卢谷都还是大将军,只要董高逸没有发话之前,他是可以稳稳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但这只是当下的情况而已,要是被这样的假象所迷惑,最后肯定是会吃大亏的。
俗话说,压死骆驼的还有最后一根稻草,让卢谷如此着急的同样有这么一根不轻不重的稻草,那就是汪同。
南齐朝众所周知,大将军卢谷和前任兵部尚书朱辰是有一定交情的,虽然没有到谈论生死的地位,但是关系确实不容置疑的,有朱辰在,他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安慰。
如今朱辰被罢官赶回了家,已经没有任何的用处,新任的兵部尚书原本卢谷以为还会照顾一下他的处境,谁曾想到这名新来的兵部尚书居然是泾阳知府,突然窜出来这么一个人让他很是疑惑,简单的调查后才知道此人竟然和现任的户部尚书吕新则关系不错,意味着和梁奕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冲突,虽然说关系可能不是很好,但至少不会是自己阵营的,这让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迫不得已必须要改变。
这些情况表现出来的意思已经相当的危险,也是到了这时候卢谷才明白,为何传言这么久的消息一直没有兑现,根本不是猜测那样是假的,而是董高逸一开始就没有想将自己直接罢免掉,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逼迫自己主动离开,这样一来,董家既不会对不起卢家的列祖列宗建立的功劳,还会落得一个明君的名声,毕竟到时候自己想要离开,董高逸忍痛答应,在外面人看来就是这个原因。
当卢谷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后,吓得浑身都出了冷汗,不得不说这个计划虽然有计划,但是却让人找不出任何的毛病来,并且是在一步一步的紧逼中,不给任何反击的机会,等到退到不能再退的时候,自然而然达到了想要的目的。
从一开始重用元于,到后面派两名关系不错的将领做自己的副将,在一步一步将上将军这个位置上面的人部换掉,到了最后这六个位置和他关系都不是很好,那么在军中的威望肯定会急剧下降的,毕竟南齐朝的将士只听令于董高逸一人,而他卢谷不过是个将领罢了,是统兵并不是统领,到时候又有什么办法挽救局势。
甚至卢谷觉得梁奕根本没有吹嘘出来那样的能力,目的很简单,就是董高逸专门找了一名将领,将其打造成比卢不叙还要厉害的人,再过上几年时间,就算让他做大将军都不会有意见,毕竟一个比卢不叙还要厉害的将领做大将军是游刃有余的,其他大臣和将领肯定都是双手赞成的,毕竟有这么一位将领在,那么南齐朝的疆土都不会受到威胁,这样一来大臣们的利益也不会被威胁。
如此一来,大将军梁奕就会忠心于董高逸,那么南齐朝的军队才能够被其稳稳掌握在手中,同时又保了大臣和世族们的利益,可以说是两其美的办法,而这一切和他卢谷没有任何关系,这才是他最害怕的地方,所以才会如此不留余力。
卢谷知道这都是自己根据当前情况推测出来的,至于实际性的情况还要看董高逸真正的态度才知道,当然这一切是自己多虑的话,那么之前所出现和发生的事情都不再是问题,如果真的是猜测的那样,那么做的这一切也是没有问题的。
总之,卢谷知道自己也不应该继续这样下去,哪怕这件事最后真的只是自己单方面的猜测,在董高逸面前表现一番反正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还会因此被董高逸铭记在心,日后这都是报名的机会,就算目前用不上,提前准备准备同样可以。
卢谷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猜测,现在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知道,包括心腹杨尤对这一切都不清楚,甚至连这方面一丁点儿的消息都没有透露出去过。
坐在最上面的董高逸仔细权衡了一下卢谷所说的策略,他毕竟是一国之君,两者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同样不同。
卢谷将这个方案今日在这里说出来,他董高逸认为不可行是能够拒绝的,或者说是有任何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不能够解决的可以在朝堂上让大臣们讨论,最后拿出一个好的方案是没有问题的。
而他董高逸则不行,真要认定这个方案没问题,那么一道圣旨下去将领们就没有拒绝的机会,到时候出了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他董高逸,还有整个南齐朝,现在的南齐朝已经不同往日,正是如日中天,处于壮大最佳的时期,一旦在这时候做出错误的决定,后果不敢设想,甚至可能和东汉朝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多年前在他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就想过有一天能够壮大南齐朝,成为太子之后这个想法更加明显,直到登基之后,他的这个计划才真正显露出来,奈何两百多年来形成的局面不是那么轻易能够改变的,直到梁奕等人的出现才又看到了希望,所以不希望再回到之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