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官场勾结,并不是在暗处进行的,而是就摆放在明处,几乎成为了规则一样的铁律,这也是如今资本家斗不过官员们的原因,就是因为大量的资本其实都掌握在官员们的手里,尤其是那些权利非常大的官员,和那些几代做官的世家手中,他们的手里掌握着庞大的资源,在政治上也拥有丰厚的人脉,自然就能够培育出巨大的企业,而这些企业都是依靠官员的权利所建立起来的,又怎么会去对抗官员们的。
这就是宋朝的情况,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分割线并没有那么明确,虽然已经有一些不依靠官员崛起的巨富,他们通常跟朝廷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同时也跟朝廷别着苗头,想要从官员们的手中获取权利,将自己从商人变成一位官商,这便是如今宋朝最为主要的矛盾。
他跟欧洲贵族与资本家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并不相同,在欧洲,贵族掌握着所有的土地和人口,以及政治权利,并且他是世袭的,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夺取权利,必须要通过暴力手段才可以,但在中国不需要如此,欧洲的贵族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历史,之后的历史里,贵族的能量越来越小,中国也慢慢从贵族社会进入到了士大夫社会,这个社会有个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官员只掌握权利,但并不掌握全国所有的土地和人口。
因此官员的战斗力就不像贵族们一样了,每一个贵族在他自己的领土上就都是自己的国王,他们控制着自己领地上的法律,他们可以随意在自己的领地内安置关卡然后征收税赋,他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组建军队,然后设立行政,管理自己的百姓,那是他的领地,上面的一切都属于他,他们拥有的权利是非常大的。
而宋朝就不一样了,官僚制度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非常成熟了,一个小小的城市之中,就有专门管理财政的,有专门管理司法的,还有专门管理盐铁,军队,卫生,教育,林业,经济等等,每一门几乎都有一个主管官员,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自然是好的,毕竟到了如今宋朝这个时代,每一个城市都已然不像以前的城市那样简单了,城市之中工作的人的工作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人去管理,无疑会让城市的工作效率极为降低,通过专人负责的方式去处理一座城市每天的问题,这无疑是很好的事情。
但这同样也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官员的权利被分散了,这直接导致地方官员们在资本家面前的战斗力就削弱了,这也是如今许多资本家之所以敢于在地方上对抗官员,但在朝廷上却不敢对抗的原因,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官僚制度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如今虽然科举考试不再仅仅只考儒家经典了,但也依旧有选官制度,这就让商人们的子嗣也有了可以当官的机会。
甚至这个机会要更大一些,毕竟他们的家族都很有钱,别人上大学必须要非常好的成绩才可以,但他们不用,只需要捐出一笔巨额的财富,就可以让他们的子女很轻松的上大学,在如今宋朝这个时代,一位名牌大学生可是非常值钱的,基本在一个中等城市担任一名小官是很简单的事情,然后借着自己家族的资源,逐步爬升,成为高官也不是不可能的,起码他们爬上去的机会要比平民高得多。
在这种条件下,一位商人的后代很有可能会转化成为官员,进入士大夫的阶级,如此一来双方的矛盾就也没有那么激烈了,这也是为什么徐清会听从官员们的建议,压制资本家行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只要上升通道还在,老百姓就不会造反,资本家也同样如此。
纵观历史,尤其是欧洲历史,总是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有哪一个不是贵族世袭制的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上升通道被关闭,导致拥有大量钱财和能力的人始终不能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权人,这就很有点像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因为曹操的儿子曹丕听从了司马懿和陈群的建议,为了笼络世家们帮助自己稳定魏国,继而统一天下,最后便于世家的代表司马家和陈家达成协议,他统一九品中正制在魏国施行,然后世家们则以自己的支持为交换条件,自此之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便正式来临了。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制度,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评定一个人才华的权力,并不在国家的手上,而是在顶级世家们的手上,就好比是科举制,底下的考试当然是由考官说了算,但等到了全国的大考时候,就是由皇帝亲自来考察了,并且还要由文武百官监督,其中每一个人的卷子还都要糊名,以确保主考官不会徇私,这样一来提拔人才便是真正的唯才是举,是把权利集中在国家手里的一种表现。
当然,其中自然也有舞弊的状况,可穷人,尤其是其中的优秀者,还是有希望通过这个渠道踏入试图的,比如说范仲淹,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努力,最后通过科举成为了宋朝鼎鼎有名的大臣,而像这样的人并不少,中国无锡、绍兴之类的地方有句古话,叫做穷学文,富学武,从中就可以体现出穷人家读书改变命运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要。
至于富人家,就不用学文了,因为你很难静心,而穷人如果你想要去学武,则也没有这个条件,因为学武需要大量的营养,这不是一个穷人家庭可以负担的起的,在古代,能够吃得起肉的家庭非常的少,即便是富裕的北宋,同样也是如此,所以穷人家的孩子只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这便是这句话的来源。
而九品中正制可不是这样,他是让那些大士族们成为中正官,然后让这些中正官去代替朝廷选拔人才,可以想象,这些权利,当他下放到世家手中的时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当然是互相提拔自己家族的人为官,然后对那些其他士族进行打压,最后让他们成为了上等士族,而其他的士族则变成了庶族,即便才能再高,也不能担任高官,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一个吏而已,而那些士族则不一样,一出生便可以领取朝廷的爵位,享受国家的工资。
比如说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书圣王羲之,一出生便担任秘书郎这个职务,是非常显赫的清官,这个清官不是说他做官清白,而是说他这个官清高,是最上等的官,在魏晋时代,官员有品,但其中也分浊官和清官,通俗点讲,清官就是不做事的,而浊官就是要做事的,按道理来说,好像浊官更加重要一点,但其实所有的上等士族都不屑于去做浊官,因为浊官太累,工作辛苦,一天到晚不放假,整天伏案在办公桌上,这是士族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所以上等士族就当清官,清贵之官,他们一般不干事,但却拥有决定事情执行与否的权利,底下的浊官每天要做很多的事情,可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等到真正做决定的,还是这些清官,也就是说这些清官掌握有大量的权利但却不需要做事,且脑子有的还不如浊官们好使,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坏处,这样一来,上升通道当然是关闭了。
而只要上升通道一关闭,这个国家举例完蛋也就没有多少时间了,果然魏国很快被司马家所取代,随即建立了晋朝,但晋朝也没过多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将整个刚刚统一起来的中国又给打的个元气大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庶族不满士族专权,再加上上一代皇帝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并且司马家为了保护自己家的政权,所以在确立国家体制的时候,并没有像汉朝一样,减少王侯的权力,直到把所有的权利都收归与皇帝之手,而是选择了分封制,让这些诸侯王爷们拥有了真正的实权。
这可就太危险了,但是放在司马家那个背景下,他那么做,也确实是无可奈何,因为在那个时候,士族已经通过九品中正制掌握了政权,无论谁当皇帝,想要违抗士族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保证司马家的世代延续,就只能增加诸侯们的权利,如此一来,皇帝位居首都,群臣环伺在旁,也不敢对司马家的皇帝动手,因为司马的同姓王们都掌握着兵权,只要朝中有异动,就可以借机勤王,将司马家的天下继续延续下去。
当时的司马昭想的确实挺好,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是一个废物,在人民因为旱灾而吃不饱饭的时候,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蠢猪,这样一个人,面对手握兵权的同姓王,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就像明朝的朱允炆面对他那些叔叔们是一样的道理,稍有不慎,就会被自己的叔叔变成登基的垫脚石。
要知道,朱允炆可不笨,他的削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十分成功的,只是遇到了朱棣这个猛人,这才失败了而已,但这并不代表他在智商上有什么问题,而晋惠帝在脑子上是确实有问题的,在这种时候,诸侯王又怎么可能没有什么想法呢?
他是必然有想法的,这个时候又被庶族出生的幕僚们一挑拨,震惊天下的八王之乱便也就此诞生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士族还是非常的强大,等到了东晋的时候,士族们依旧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并且比起西晋还要更大,因为这个时候的司马家同姓王们已经全部凋零了,光凭皇帝一个人想要跟这些士族们对抗,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所以在那个时代,甚至出现了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
意思就是王家和司马家共同治理着天下,其中司马家自然不用解释,就是皇帝的家族,而王家则是当时晋朝首屈一指的家族,当初晋朝衣冠南渡时的宰相,便是王氏家族的王导所主持的,之后王家也是人才辈出,是整个北方士族的领袖,其中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等人,都是来自这个家族。
而与之其名的则是南方士族的领袖,谢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后来淝水之战成名的谢安,还有就是谢道韫,都来自于这个家族,这些世家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权利,有点像是罗马的寡头制度,他们世袭着权利,封锁着向上的通道,然后家族之间互相通婚,这等于是把庶族最后妄图通过与几大家族联姻来上位这条道路也给封死了。
所以最后庶族自然爆发,接连推翻了晋朝,宋朝,齐朝,梁朝,直到陈朝时,士族的力量已然是大不如前了,可是这个时候,陇西士族集团却崛起了,不过与传统士族不一样的是,这个陇西士族集团,并不以文学见长,而是以武力为尊,其中包括独孤家,杨家,李家这三家,知道历史的人一定清楚,这独孤家后来做了隋朝和唐朝两代的皇后,而杨家就是隋朝的国姓,而李家就是后来建立大唐王朝的家族。
所以隋朝的建立和唐朝的建立,并没有让士族阶级受到太大的打击,崔家,王家依旧在朝堂之上掌握着大量的权利,一直到后来科举制开始在武则天时代被广泛推行,这才慢慢开始有贫家子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官员,至此之后,这个阶级也就被打破了,到宋朝的时候,大量的官员都来自平民阶级,等到这个时候,双方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小了许多,而上升通道,也是宽敞了许多。
(本章完)
这就是宋朝的情况,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分割线并没有那么明确,虽然已经有一些不依靠官员崛起的巨富,他们通常跟朝廷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同时也跟朝廷别着苗头,想要从官员们的手中获取权利,将自己从商人变成一位官商,这便是如今宋朝最为主要的矛盾。
他跟欧洲贵族与资本家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并不相同,在欧洲,贵族掌握着所有的土地和人口,以及政治权利,并且他是世袭的,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夺取权利,必须要通过暴力手段才可以,但在中国不需要如此,欧洲的贵族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历史,之后的历史里,贵族的能量越来越小,中国也慢慢从贵族社会进入到了士大夫社会,这个社会有个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官员只掌握权利,但并不掌握全国所有的土地和人口。
因此官员的战斗力就不像贵族们一样了,每一个贵族在他自己的领土上就都是自己的国王,他们控制着自己领地上的法律,他们可以随意在自己的领地内安置关卡然后征收税赋,他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组建军队,然后设立行政,管理自己的百姓,那是他的领地,上面的一切都属于他,他们拥有的权利是非常大的。
而宋朝就不一样了,官僚制度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非常成熟了,一个小小的城市之中,就有专门管理财政的,有专门管理司法的,还有专门管理盐铁,军队,卫生,教育,林业,经济等等,每一门几乎都有一个主管官员,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自然是好的,毕竟到了如今宋朝这个时代,每一个城市都已然不像以前的城市那样简单了,城市之中工作的人的工作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人去管理,无疑会让城市的工作效率极为降低,通过专人负责的方式去处理一座城市每天的问题,这无疑是很好的事情。
但这同样也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官员的权利被分散了,这直接导致地方官员们在资本家面前的战斗力就削弱了,这也是如今许多资本家之所以敢于在地方上对抗官员,但在朝廷上却不敢对抗的原因,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官僚制度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如今虽然科举考试不再仅仅只考儒家经典了,但也依旧有选官制度,这就让商人们的子嗣也有了可以当官的机会。
甚至这个机会要更大一些,毕竟他们的家族都很有钱,别人上大学必须要非常好的成绩才可以,但他们不用,只需要捐出一笔巨额的财富,就可以让他们的子女很轻松的上大学,在如今宋朝这个时代,一位名牌大学生可是非常值钱的,基本在一个中等城市担任一名小官是很简单的事情,然后借着自己家族的资源,逐步爬升,成为高官也不是不可能的,起码他们爬上去的机会要比平民高得多。
在这种条件下,一位商人的后代很有可能会转化成为官员,进入士大夫的阶级,如此一来双方的矛盾就也没有那么激烈了,这也是为什么徐清会听从官员们的建议,压制资本家行动的原因,就是因为双方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只要上升通道还在,老百姓就不会造反,资本家也同样如此。
纵观历史,尤其是欧洲历史,总是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有哪一个不是贵族世袭制的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上升通道被关闭,导致拥有大量钱财和能力的人始终不能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掌权人,这就很有点像中国魏晋南北朝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因为曹操的儿子曹丕听从了司马懿和陈群的建议,为了笼络世家们帮助自己稳定魏国,继而统一天下,最后便于世家的代表司马家和陈家达成协议,他统一九品中正制在魏国施行,然后世家们则以自己的支持为交换条件,自此之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时代便正式来临了。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有这样的效果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制度,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评定一个人才华的权力,并不在国家的手上,而是在顶级世家们的手上,就好比是科举制,底下的考试当然是由考官说了算,但等到了全国的大考时候,就是由皇帝亲自来考察了,并且还要由文武百官监督,其中每一个人的卷子还都要糊名,以确保主考官不会徇私,这样一来提拔人才便是真正的唯才是举,是把权利集中在国家手里的一种表现。
当然,其中自然也有舞弊的状况,可穷人,尤其是其中的优秀者,还是有希望通过这个渠道踏入试图的,比如说范仲淹,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努力,最后通过科举成为了宋朝鼎鼎有名的大臣,而像这样的人并不少,中国无锡、绍兴之类的地方有句古话,叫做穷学文,富学武,从中就可以体现出穷人家读书改变命运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要。
至于富人家,就不用学文了,因为你很难静心,而穷人如果你想要去学武,则也没有这个条件,因为学武需要大量的营养,这不是一个穷人家庭可以负担的起的,在古代,能够吃得起肉的家庭非常的少,即便是富裕的北宋,同样也是如此,所以穷人家的孩子只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这便是这句话的来源。
而九品中正制可不是这样,他是让那些大士族们成为中正官,然后让这些中正官去代替朝廷选拔人才,可以想象,这些权利,当他下放到世家手中的时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当然是互相提拔自己家族的人为官,然后对那些其他士族进行打压,最后让他们成为了上等士族,而其他的士族则变成了庶族,即便才能再高,也不能担任高官,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一个吏而已,而那些士族则不一样,一出生便可以领取朝廷的爵位,享受国家的工资。
比如说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书圣王羲之,一出生便担任秘书郎这个职务,是非常显赫的清官,这个清官不是说他做官清白,而是说他这个官清高,是最上等的官,在魏晋时代,官员有品,但其中也分浊官和清官,通俗点讲,清官就是不做事的,而浊官就是要做事的,按道理来说,好像浊官更加重要一点,但其实所有的上等士族都不屑于去做浊官,因为浊官太累,工作辛苦,一天到晚不放假,整天伏案在办公桌上,这是士族们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所以上等士族就当清官,清贵之官,他们一般不干事,但却拥有决定事情执行与否的权利,底下的浊官每天要做很多的事情,可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等到真正做决定的,还是这些清官,也就是说这些清官掌握有大量的权利但却不需要做事,且脑子有的还不如浊官们好使,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带来的坏处,这样一来,上升通道当然是关闭了。
而只要上升通道一关闭,这个国家举例完蛋也就没有多少时间了,果然魏国很快被司马家所取代,随即建立了晋朝,但晋朝也没过多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将整个刚刚统一起来的中国又给打的个元气大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庶族不满士族专权,再加上上一代皇帝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并且司马家为了保护自己家的政权,所以在确立国家体制的时候,并没有像汉朝一样,减少王侯的权力,直到把所有的权利都收归与皇帝之手,而是选择了分封制,让这些诸侯王爷们拥有了真正的实权。
这可就太危险了,但是放在司马家那个背景下,他那么做,也确实是无可奈何,因为在那个时候,士族已经通过九品中正制掌握了政权,无论谁当皇帝,想要违抗士族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为了保证司马家的世代延续,就只能增加诸侯们的权利,如此一来,皇帝位居首都,群臣环伺在旁,也不敢对司马家的皇帝动手,因为司马的同姓王们都掌握着兵权,只要朝中有异动,就可以借机勤王,将司马家的天下继续延续下去。
当时的司马昭想的确实挺好,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竟然是一个废物,在人民因为旱灾而吃不饱饭的时候,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蠢猪,这样一个人,面对手握兵权的同姓王,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就像明朝的朱允炆面对他那些叔叔们是一样的道理,稍有不慎,就会被自己的叔叔变成登基的垫脚石。
要知道,朱允炆可不笨,他的削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十分成功的,只是遇到了朱棣这个猛人,这才失败了而已,但这并不代表他在智商上有什么问题,而晋惠帝在脑子上是确实有问题的,在这种时候,诸侯王又怎么可能没有什么想法呢?
他是必然有想法的,这个时候又被庶族出生的幕僚们一挑拨,震惊天下的八王之乱便也就此诞生了,但是这个时候的士族还是非常的强大,等到了东晋的时候,士族们依旧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并且比起西晋还要更大,因为这个时候的司马家同姓王们已经全部凋零了,光凭皇帝一个人想要跟这些士族们对抗,根本就是以卵击石,所以在那个时代,甚至出现了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
意思就是王家和司马家共同治理着天下,其中司马家自然不用解释,就是皇帝的家族,而王家则是当时晋朝首屈一指的家族,当初晋朝衣冠南渡时的宰相,便是王氏家族的王导所主持的,之后王家也是人才辈出,是整个北方士族的领袖,其中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等人,都是来自这个家族。
而与之其名的则是南方士族的领袖,谢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后来淝水之战成名的谢安,还有就是谢道韫,都来自于这个家族,这些世家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权利,有点像是罗马的寡头制度,他们世袭着权利,封锁着向上的通道,然后家族之间互相通婚,这等于是把庶族最后妄图通过与几大家族联姻来上位这条道路也给封死了。
所以最后庶族自然爆发,接连推翻了晋朝,宋朝,齐朝,梁朝,直到陈朝时,士族的力量已然是大不如前了,可是这个时候,陇西士族集团却崛起了,不过与传统士族不一样的是,这个陇西士族集团,并不以文学见长,而是以武力为尊,其中包括独孤家,杨家,李家这三家,知道历史的人一定清楚,这独孤家后来做了隋朝和唐朝两代的皇后,而杨家就是隋朝的国姓,而李家就是后来建立大唐王朝的家族。
所以隋朝的建立和唐朝的建立,并没有让士族阶级受到太大的打击,崔家,王家依旧在朝堂之上掌握着大量的权利,一直到后来科举制开始在武则天时代被广泛推行,这才慢慢开始有贫家子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官员,至此之后,这个阶级也就被打破了,到宋朝的时候,大量的官员都来自平民阶级,等到这个时候,双方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小了许多,而上升通道,也是宽敞了许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