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于如今的宋朝来说,树立规范,将许多事情定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老百姓没有太多的知识,他们的道德观也并不成熟,所以需要别人来给他们规定,不然整个社会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世界观,那么分裂就会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了,甚至连法律应不应该存在都会变成一个疑问了。
因为法律存在的前提,就是一个地区的道德,大家共同认为不能做的事情,被确立之后,修订为法律,然后由所有人共同执行,不执行的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法律建立的基础,但若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人应该尽孝,而有的人则认为人应该更加自由和自我,对于父母的事情则不需要管,那么孝这件事还能不能加入到立法之中呢。
就像中国的法律,区别于欧美法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老人的处理,大家会把不照顾好老人当做一条罪名,写进法律之中,但其他国家或许有,但没有过分强调这一点,这就是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对于亲情,他不会像中国人那么重视,他们更加重视自己与社会的沟通,因此,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
法律基于道德,而理学的存在,便是为道德树立起一个标杆,这当然是有好处的,可以让没什么文化水平的人,跟着学,不需要去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深刻的含义,因为他们听不懂,看看现代社会,即便已经是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每年读大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但在网络上,你到处能够看到一些没有脑子的回答,还有社会上的跟风,对于一件事根本没有多少的了解,也不是亲身参与者,却经常会站在道德高地上去对别人评论是非,在现代,教育要远远超过如今的水平,但很多人依然是人云亦云,并没有一个判断是非,真正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树立起一套标准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随着教育水平逐渐的提升,人们的自主性越来越大,这套东西也就会慢慢变成桎梏人们发展的东西了,道德有好处,但也有坏处,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全看是什么阶段使用,就像工业化的时代里,如果你还讲父母在,不远游,那么就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从这个时候理学就必须要向心学转变了。
不过这不应该是此时的徐清应该担心的事情,因为如今的宋朝虽然非常发达,但与后世那么普及的教育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大多数人最多也就是认识一些字,但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并不存在,很多人还是依靠着生活经验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些都需要确立,惩恶扬善,是任何社会都会弘扬的道德,尤其是农耕文明,因为农耕文明的第一大要件便是和平,如果没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任何农耕文明都会被摧残殆尽。
而理学无疑可以提供这么一个空间,所以提倡理学进入义务教育之中,即便徐清有些理念并不能完全同意,但他依旧允许了这种文化传递进学校之中,只不过反对了理学思想中的几个要点,其中之一尊皇思想。
在理学的思想中,认为天地之间的至高神是上帝,这个上帝是昊天上帝,而不是所谓的耶和华上帝,而孔子,老子这些人,便是上帝派下来的圣人,而皇帝,则是感应天地而生的天子,这给予的皇帝合法性,也就是董仲舒的那一套天人感应说,通过宗教的方式,赋予了皇帝超脱其他人群的权利。
就像是日本的天皇不是人,而是天照大神的子孙一样,他把皇帝从人变成了神,从而拥有了超脱世俗的力量,亦如同埃及的法老王,说自己是太阳神拉的儿子,这种神负王权的方式,是许多封建王朝国家的必然,包括现代的欧美现代民主国家也是如此,他们的选举制度,其实也是这种封建思想的残余。
只不过因为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从而将这种神负王权变成了天赋人权,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权利是谁给的呢?是上帝,上帝给予每一个人权利,而不是把权利仅仅给了教宗,所以给皇帝加冕的人就不应该是教宗,而应该是老百姓,所有人的民意汇聚起来,便是神的旨意,通过这种方式,从而让选举制度拥有了合法性,因为民意就是天意,所以获得最大民意的人,就是被神选中的人,这是法理基础,但徐清是断然不会让这种基础流通的。
因为如今民间有很多人都再说这样的话,天赋予皇帝权利,然后皇帝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内阁,所以朝廷的权利基础来自于皇帝,而皇帝的权利来自于天,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可以说一直是主流,但徐清对于这种说法却非常的讨厌,因为这样一来,皇帝的权利就在事实上是凌驾于朝廷了。
就像英国的王室和议会以及内阁之间的关系一样,虽然王室没有任何的权利,但王室却在事实上是议会和内阁的主人,因为他们的权利来自于王室,而王室的权利来自于上帝,因为国王的授权,所以议会和内阁才拥有了权利,这种思想,放在英国没事,放在宋朝就得出大事,因为宋朝的皇帝,是真正掌握有权利的。
只要他拥有权利一刻,那么这种思想就不能助长,而赵昕是不愿意放弃权利的,所以徐清自然也不可能助长这种思想的传播,在他的设想中,朝廷必须是要与皇帝的权威是平齐的,而不可以是皇帝在朝廷之上,这对于内阁的权威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但这一点确实很难做到,因为这已经是思维的惯性了,同时徐清也不能彻底废除掉这种思想,因为这种思想,恰恰是朝廷法理的来源,如果徐清直接否决掉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朝廷的法理就不存在了,毕竟这是整个社会广大民众的主流,你跟他讲朝廷与皇帝之间到底什么关系,他们可是根本听不懂的。
所以对于这一点,徐清和朝廷的态度就是淡化,以前为了争取皇帝的支持,在学校中建立尊皇思想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如今,随着皇帝在政治上逐渐边缘化,朝廷自然也不再对皇帝那么看重了,适当的将皇权思想排除出教育之外,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不然一代代培养下去,孩子们都成了皇权的死忠,到时候若是向日本人当年一样,来个下克上,建立军人政府,那可就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尤其是以宋朝如今的国力,可不是日本可以比的,若是整个国家变成了****执政,那将会是整个人类族群的灾难,徐清几乎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国家的建立,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那实在是一个太过于可怕的场景了。
所以对于尊皇思想的淡化,在整个士大夫阶级看起来,都是必须要做的,事实上,在精英学校,也就是士大夫的子女所上的学校上,早已经不再教授什么尊皇思想了,而是皇帝坐天下,士大夫治天下的思想,皇帝只有主权,而治权则是在朝廷,在士大夫们的手中,这种思想普通民众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别看皇帝和朝廷为了权利争斗十分严重,但表面上还是维持着十分平和的样子,所以基层百姓对此事一无所知的,在他们的眼中,朝廷和皇帝是一体的。
你若要跟他们讲清楚皇帝和朝廷之间的关系,恐怕要写上好几篇博士论文,才能大致讲清楚,毕竟其中的很多概念,对于这些底层民众来说,根本就是天马行空的事情,就像现代很多人,明明是老百姓,却整天依靠着那点浅薄的知识,谈论国家大事,但国家大事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一个国家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远远不是一个人能够想到的。
很多人看到自己国家被欺负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打呀,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在战争之后又会发生什么,而我们的国家能不能够承受战争之后的打击,这些都是一个国家需要考虑的,而这些你跟平民说,又有什么用呢?
毕竟他们更加需要的还是富足的生活,朝廷对此只需要满足就行了,至于朝堂争斗,无论是皇帝还是士大夫们,都不希望把这些事情传递到民间去,一方面是免得整个社会限于政治分裂之中,保皇党和革新党之间爆发战争,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毕竟这个国家如今还有一大批人是保皇党,他们之所以不发作,是因为朝廷并没有明确表示出对皇帝的不尊重,若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公开,这批人势必会站出来,来加入到舆论的厮杀中,这对于一个国家是很困难的事情,一个搞不好,就是内战的下场。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把政治斗争控制在朝堂之上,这是所有人的共识,而另外一点则是作为体面人,他们并不想让平民知道他们政治斗争时的丑态,面对权力,任何贵人都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比普通人都要来的更加凶残,就像以徐清的高位,天天求着送妻子儿女的数量绝对不少于三位数,是的,你没看错,不仅仅是送女儿,孙女,这些十三四岁的童女,甚至还有送童子的,还有送自己小妾的,还有一些官员则甚至把自己的老婆都送过来,希望借此跟徐清拉上关系的。
甚至还有些人,自己的父亲,爷爷都还活着,直接就来到徐清的家门口,然后叫徐清爷爷,爸爸之类的称呼,这种事情,放到民间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朝堂之上,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徐清登上首相之位以来,就从没停过,天知道当他看到好几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儿,站在自己家门口,由乳娘,丫头照看着,正看着自己的时候,徐清的心中是有多么震惊了。
他都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这种事情都能干得出来,至于送童男的,也是数之不尽,有些人见徐清对于少女不感兴趣,再看着徐清只有一个妻子,便以为徐清不好女色,而好男色,便开始送一些清倌人,这种事情在徐清的世界中经常发生,甚至还有比自己年纪大的人,称自己为考父,既干爹的意思。
这种事情简直是充斥在官场之中,这些人为了权利,可以说是尔虞我诈,完全没有任何一丁点读书人该有的体面,但这种事情也是杜绝不了的,也因此,若是这些事情流传出去,那对于国家的形象来说,实在是太败坏了,所以朝廷便也不能彻底与皇帝撕破脸,不然这些讯息流传至民间,整个朝廷形象毁于一旦,对于他们的施政来说,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第二个需要改变的,就是那种农耕文明特有的小农经济思想,这也是需要改变的,理学的思想核心是哲学,但在国家政策上,就表现出重农抑商,这是如今工业时代完全不需要的东西,以农为本,以士为中,工商并举,这才是如今朝廷所推行的政策,重农抑商,实在不是朝廷想要的,所以这一点自然也不可能进行传播,第三点则是有关于在思想上的枷锁,朱熹认为儒家门人只需要读儒家经典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经典却是不用读的,因此到明朝前中期的时候,甚至很多学校都明言,只教朱子集注中的知识,其他的东西都不教,这就完全变成了应试教育,这同样也不是徐清想要的,兼容并蓄,让所有的哲学思想,甚至是国外的哲学思想也能在其中碰撞,产生火花,这才是徐清想要的,对于这三点,就是对理学主要的改变方向。
(本章完)
因为法律存在的前提,就是一个地区的道德,大家共同认为不能做的事情,被确立之后,修订为法律,然后由所有人共同执行,不执行的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法律建立的基础,但若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认为人应该尽孝,而有的人则认为人应该更加自由和自我,对于父母的事情则不需要管,那么孝这件事还能不能加入到立法之中呢。
就像中国的法律,区别于欧美法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老人的处理,大家会把不照顾好老人当做一条罪名,写进法律之中,但其他国家或许有,但没有过分强调这一点,这就是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对于亲情,他不会像中国人那么重视,他们更加重视自己与社会的沟通,因此,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
法律基于道德,而理学的存在,便是为道德树立起一个标杆,这当然是有好处的,可以让没什么文化水平的人,跟着学,不需要去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深刻的含义,因为他们听不懂,看看现代社会,即便已经是普及了九年义务制教育,每年读大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但在网络上,你到处能够看到一些没有脑子的回答,还有社会上的跟风,对于一件事根本没有多少的了解,也不是亲身参与者,却经常会站在道德高地上去对别人评论是非,在现代,教育要远远超过如今的水平,但很多人依然是人云亦云,并没有一个判断是非,真正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树立起一套标准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随着教育水平逐渐的提升,人们的自主性越来越大,这套东西也就会慢慢变成桎梏人们发展的东西了,道德有好处,但也有坏处,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全看是什么阶段使用,就像工业化的时代里,如果你还讲父母在,不远游,那么就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了,所以从这个时候理学就必须要向心学转变了。
不过这不应该是此时的徐清应该担心的事情,因为如今的宋朝虽然非常发达,但与后世那么普及的教育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大多数人最多也就是认识一些字,但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并不存在,很多人还是依靠着生活经验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些都需要确立,惩恶扬善,是任何社会都会弘扬的道德,尤其是农耕文明,因为农耕文明的第一大要件便是和平,如果没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任何农耕文明都会被摧残殆尽。
而理学无疑可以提供这么一个空间,所以提倡理学进入义务教育之中,即便徐清有些理念并不能完全同意,但他依旧允许了这种文化传递进学校之中,只不过反对了理学思想中的几个要点,其中之一尊皇思想。
在理学的思想中,认为天地之间的至高神是上帝,这个上帝是昊天上帝,而不是所谓的耶和华上帝,而孔子,老子这些人,便是上帝派下来的圣人,而皇帝,则是感应天地而生的天子,这给予的皇帝合法性,也就是董仲舒的那一套天人感应说,通过宗教的方式,赋予了皇帝超脱其他人群的权利。
就像是日本的天皇不是人,而是天照大神的子孙一样,他把皇帝从人变成了神,从而拥有了超脱世俗的力量,亦如同埃及的法老王,说自己是太阳神拉的儿子,这种神负王权的方式,是许多封建王朝国家的必然,包括现代的欧美现代民主国家也是如此,他们的选举制度,其实也是这种封建思想的残余。
只不过因为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从而将这种神负王权变成了天赋人权,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权利是谁给的呢?是上帝,上帝给予每一个人权利,而不是把权利仅仅给了教宗,所以给皇帝加冕的人就不应该是教宗,而应该是老百姓,所有人的民意汇聚起来,便是神的旨意,通过这种方式,从而让选举制度拥有了合法性,因为民意就是天意,所以获得最大民意的人,就是被神选中的人,这是法理基础,但徐清是断然不会让这种基础流通的。
因为如今民间有很多人都再说这样的话,天赋予皇帝权利,然后皇帝把自己的权利交给内阁,所以朝廷的权利基础来自于皇帝,而皇帝的权利来自于天,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可以说一直是主流,但徐清对于这种说法却非常的讨厌,因为这样一来,皇帝的权利就在事实上是凌驾于朝廷了。
就像英国的王室和议会以及内阁之间的关系一样,虽然王室没有任何的权利,但王室却在事实上是议会和内阁的主人,因为他们的权利来自于王室,而王室的权利来自于上帝,因为国王的授权,所以议会和内阁才拥有了权利,这种思想,放在英国没事,放在宋朝就得出大事,因为宋朝的皇帝,是真正掌握有权利的。
只要他拥有权利一刻,那么这种思想就不能助长,而赵昕是不愿意放弃权利的,所以徐清自然也不可能助长这种思想的传播,在他的设想中,朝廷必须是要与皇帝的权威是平齐的,而不可以是皇帝在朝廷之上,这对于内阁的权威会有着极大的影响,但这一点确实很难做到,因为这已经是思维的惯性了,同时徐清也不能彻底废除掉这种思想,因为这种思想,恰恰是朝廷法理的来源,如果徐清直接否决掉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朝廷的法理就不存在了,毕竟这是整个社会广大民众的主流,你跟他讲朝廷与皇帝之间到底什么关系,他们可是根本听不懂的。
所以对于这一点,徐清和朝廷的态度就是淡化,以前为了争取皇帝的支持,在学校中建立尊皇思想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如今,随着皇帝在政治上逐渐边缘化,朝廷自然也不再对皇帝那么看重了,适当的将皇权思想排除出教育之外,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不然一代代培养下去,孩子们都成了皇权的死忠,到时候若是向日本人当年一样,来个下克上,建立军人政府,那可就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尤其是以宋朝如今的国力,可不是日本可以比的,若是整个国家变成了****执政,那将会是整个人类族群的灾难,徐清几乎不敢想象,这么一个国家的建立,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那实在是一个太过于可怕的场景了。
所以对于尊皇思想的淡化,在整个士大夫阶级看起来,都是必须要做的,事实上,在精英学校,也就是士大夫的子女所上的学校上,早已经不再教授什么尊皇思想了,而是皇帝坐天下,士大夫治天下的思想,皇帝只有主权,而治权则是在朝廷,在士大夫们的手中,这种思想普通民众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因为别看皇帝和朝廷为了权利争斗十分严重,但表面上还是维持着十分平和的样子,所以基层百姓对此事一无所知的,在他们的眼中,朝廷和皇帝是一体的。
你若要跟他们讲清楚皇帝和朝廷之间的关系,恐怕要写上好几篇博士论文,才能大致讲清楚,毕竟其中的很多概念,对于这些底层民众来说,根本就是天马行空的事情,就像现代很多人,明明是老百姓,却整天依靠着那点浅薄的知识,谈论国家大事,但国家大事又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一个国家在做出决策的时候,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远远不是一个人能够想到的。
很多人看到自己国家被欺负了,第一个反应就是打呀,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在战争之后又会发生什么,而我们的国家能不能够承受战争之后的打击,这些都是一个国家需要考虑的,而这些你跟平民说,又有什么用呢?
毕竟他们更加需要的还是富足的生活,朝廷对此只需要满足就行了,至于朝堂争斗,无论是皇帝还是士大夫们,都不希望把这些事情传递到民间去,一方面是免得整个社会限于政治分裂之中,保皇党和革新党之间爆发战争,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毕竟这个国家如今还有一大批人是保皇党,他们之所以不发作,是因为朝廷并没有明确表示出对皇帝的不尊重,若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公开,这批人势必会站出来,来加入到舆论的厮杀中,这对于一个国家是很困难的事情,一个搞不好,就是内战的下场。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把政治斗争控制在朝堂之上,这是所有人的共识,而另外一点则是作为体面人,他们并不想让平民知道他们政治斗争时的丑态,面对权力,任何贵人都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比普通人都要来的更加凶残,就像以徐清的高位,天天求着送妻子儿女的数量绝对不少于三位数,是的,你没看错,不仅仅是送女儿,孙女,这些十三四岁的童女,甚至还有送童子的,还有送自己小妾的,还有一些官员则甚至把自己的老婆都送过来,希望借此跟徐清拉上关系的。
甚至还有些人,自己的父亲,爷爷都还活着,直接就来到徐清的家门口,然后叫徐清爷爷,爸爸之类的称呼,这种事情,放到民间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在朝堂之上,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从徐清登上首相之位以来,就从没停过,天知道当他看到好几个只有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儿,站在自己家门口,由乳娘,丫头照看着,正看着自己的时候,徐清的心中是有多么震惊了。
他都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这种事情都能干得出来,至于送童男的,也是数之不尽,有些人见徐清对于少女不感兴趣,再看着徐清只有一个妻子,便以为徐清不好女色,而好男色,便开始送一些清倌人,这种事情在徐清的世界中经常发生,甚至还有比自己年纪大的人,称自己为考父,既干爹的意思。
这种事情简直是充斥在官场之中,这些人为了权利,可以说是尔虞我诈,完全没有任何一丁点读书人该有的体面,但这种事情也是杜绝不了的,也因此,若是这些事情流传出去,那对于国家的形象来说,实在是太败坏了,所以朝廷便也不能彻底与皇帝撕破脸,不然这些讯息流传至民间,整个朝廷形象毁于一旦,对于他们的施政来说,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
第二个需要改变的,就是那种农耕文明特有的小农经济思想,这也是需要改变的,理学的思想核心是哲学,但在国家政策上,就表现出重农抑商,这是如今工业时代完全不需要的东西,以农为本,以士为中,工商并举,这才是如今朝廷所推行的政策,重农抑商,实在不是朝廷想要的,所以这一点自然也不可能进行传播,第三点则是有关于在思想上的枷锁,朱熹认为儒家门人只需要读儒家经典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经典却是不用读的,因此到明朝前中期的时候,甚至很多学校都明言,只教朱子集注中的知识,其他的东西都不教,这就完全变成了应试教育,这同样也不是徐清想要的,兼容并蓄,让所有的哲学思想,甚至是国外的哲学思想也能在其中碰撞,产生火花,这才是徐清想要的,对于这三点,就是对理学主要的改变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