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的黄巾,只是癣疥之疾,如今也治愈的差不多了,那大汉的病根在哪里?
天下有大智慧者,都知道,那就是土地兼并严重,这只是大汉,华夏历朝历代朝代之末都是如此。
封建皇朝贵族阶级的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被剥削的贫民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而耕地却只有那么多。
和平的久了,人数涨了,慢慢出现了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而贵族阶级人数再是增多,也不可能去省吃俭用受苦受难的,为了供给自己的奢靡挥霍,兼并土地、加剧剥削贫民成了必然。
贫民人数也在上涨,剥削又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一有天灾,成片成片的饿死,不想死的就只能造反。
有时候造反不是为了推翻朝廷,大字不识一个,连村都没出过几次的他们,是没有这么高的报负的,很多时候,为的就是接受招安,招安的东西就是一口吃的。
可封建皇朝的贵族阶级会给吗?给了你,那他还怎么管理下面没造反的贫民,而且贫民人数也增长到土地难以供养的地步了。
比如他只有百亩地,他家身为地主有三口,家中有十口佃农,一人种十亩,佃农一半的收益上交给地主,由于人均十亩地种,加上家中有老有少,劳动力还有些不足。
地多,上交了一半租金,还可以丰衣足食,繁衍后代自然不能少。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时过三十年,新一代成年了,而因为人口的繁衍,地主家有老婆有小妾,三口变成了十五口,佃农家丰衣足食,十口变成了三十口,但土地还是百亩。
地主家十五口是不干活的,从小奢侈惯了,节俭也是不可能。
佃农变成了三十口,如此以来人均变成了三亩三,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没有了,丰衣足食也没有了,但还算温饱。
第三阶段到来又是三十年过去,在汉族人强大的繁衍能力下,占据妻妾的地主家成了六十五口,佃农家成了百口,人均成了一亩,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要供给六十五口主人挥霍。
丰衣足食没有了,佃农只能起早贪黑,精耕精种但求多些收成,为了果腹,不得不去吃野菜、野果,打猎、捕鱼挣外快。
而地主阶级,一百亩一半的租金,供养六十五口,是无法纸醉金迷的,那让他们吃苦?不可能!
为了继续过好日子,两条路成了当时都能看到的选择,一条就是加租,反正劳动力泛滥,不怕没人帮忙种地,另一条,大地主吞小地主,小地主吞自耕农,土地多了,租金自然多了。
第四阶段,又是三十年,如此等同于九十年过去,百亩通过吞并变成了百五十亩。
至于开荒?从炎黄开始,中原开发上千年,能开荒的都早已开的差不多了,南方倒是很多,但想让这些地主背井离乡那是不可能的。
地主家保持着生养者多的优势,繁衍成了两百口,佃农更多,除了自家再加吞并自耕农,致使自耕农沦为佃农,人数到达了三百口。
一百五十亩地,供养两百口地主阶级,都成了困难,何况还有佃农三百,我是地主,苦了谁能哭了我自己吗?
加租!五成太少,不够自己糊口,七成不多,最好九成!什么你活不下去?那是你的事,地是我的,你不种有人种,佃农不种,有家中庶子种!
吞并!所有没有势力的自耕农,统统吞并,而且吞并了你,还不需要你来做佃农,吃空气去吧!
自耕农活不了了,佃农忍饥挨饿吊着命。
活不下去的开始叛乱,目的是一口饭,而地主阶级自己都不够,怎么可能给你,于是佃农成了他们镇压叛军的力量,佃农以数量的优势,打败这些叛军!
打仗是会死人的,人死了,吃饭的人自然就少了,麻烦好像缓解了。
最后一个阶段,太平百余年后,地主家人成了五百口,地再怎么吞并,但也就是三百亩,佃农虽娶不起妾,很多还娶不起妻,但庞大的基数下,成了千口!
三百亩地,养地主家五百口,佃农家千口!怎么养的起?养地主阶级都困难,自耕农没有了,没有了吞并的方法。
加租成了能看到的唯一出路,不愿租的可以退佃,反正地主家庶子多的很。
佃农变成了累死累活,还养不活自己,家人年年都有饿死,一到天灾之年,一家一家的饿死。
不想饿死,就得造反,佃农造反,也就没有人帮他去平叛了,养尊处优的地主庶子,走向了前线,可佃农的人数优势,还有不反就饿死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往往能席卷天下,就如陈胜吴广,如黄巾。
但知识的匮乏,也限定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往往只是乱世的挑事者,却不是受益者。
天下再次大乱,土地面临再次洗牌,直到死了人的足够多,让固定的土地养的起当时的人口,让获胜的地主阶级可以奢侈的挥霍!
这种战乱,用数十年平定了,就是小乱,传承上一个皇朝,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或许是这样的战乱时间太短,死的人不多,往往很快就腐朽。
而用了数百年才平定,那就是一场大乱,百中存一,上一个皇朝将为这场战乱背锅,如东汉末年,皇室如何腐朽、贪婪,奸臣如何挡道,东晋末年皇室如何腐朽、贪婪,奸臣如何挡道。
新的皇朝衍生,人死了这么多,战乱了数百年,人心思定,想不太平昌盛都难了!
如此轮回,百余年一几十年的小乱,三百年一数百年的大乱,华夏皇朝,历朝历代一直持续着,保持着。
这些熟悉数千年历史知识的曹性,深知。
身为仅次于四世三公的三世三公杨氏,作为当今第二大地主家族,又到了三百年一大轮回,且谋略一流的杨家人,同样深知!
曹性的目的就是告诉他,我们都是明白人,而胜利往往站在明白人一方。
-
--
天下有大智慧者,都知道,那就是土地兼并严重,这只是大汉,华夏历朝历代朝代之末都是如此。
封建皇朝贵族阶级的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被剥削的贫民人数在几何似的往上涨。
而耕地却只有那么多。
和平的久了,人数涨了,慢慢出现了粮食供不应求的现象,而贵族阶级人数再是增多,也不可能去省吃俭用受苦受难的,为了供给自己的奢靡挥霍,兼并土地、加剧剥削贫民成了必然。
贫民人数也在上涨,剥削又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一有天灾,成片成片的饿死,不想死的就只能造反。
有时候造反不是为了推翻朝廷,大字不识一个,连村都没出过几次的他们,是没有这么高的报负的,很多时候,为的就是接受招安,招安的东西就是一口吃的。
可封建皇朝的贵族阶级会给吗?给了你,那他还怎么管理下面没造反的贫民,而且贫民人数也增长到土地难以供养的地步了。
比如他只有百亩地,他家身为地主有三口,家中有十口佃农,一人种十亩,佃农一半的收益上交给地主,由于人均十亩地种,加上家中有老有少,劳动力还有些不足。
地多,上交了一半租金,还可以丰衣足食,繁衍后代自然不能少。
接下来是第二阶段时过三十年,新一代成年了,而因为人口的繁衍,地主家有老婆有小妾,三口变成了十五口,佃农家丰衣足食,十口变成了三十口,但土地还是百亩。
地主家十五口是不干活的,从小奢侈惯了,节俭也是不可能。
佃农变成了三十口,如此以来人均变成了三亩三,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没有了,丰衣足食也没有了,但还算温饱。
第三阶段到来又是三十年过去,在汉族人强大的繁衍能力下,占据妻妾的地主家成了六十五口,佃农家成了百口,人均成了一亩,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要供给六十五口主人挥霍。
丰衣足食没有了,佃农只能起早贪黑,精耕精种但求多些收成,为了果腹,不得不去吃野菜、野果,打猎、捕鱼挣外快。
而地主阶级,一百亩一半的租金,供养六十五口,是无法纸醉金迷的,那让他们吃苦?不可能!
为了继续过好日子,两条路成了当时都能看到的选择,一条就是加租,反正劳动力泛滥,不怕没人帮忙种地,另一条,大地主吞小地主,小地主吞自耕农,土地多了,租金自然多了。
第四阶段,又是三十年,如此等同于九十年过去,百亩通过吞并变成了百五十亩。
至于开荒?从炎黄开始,中原开发上千年,能开荒的都早已开的差不多了,南方倒是很多,但想让这些地主背井离乡那是不可能的。
地主家保持着生养者多的优势,繁衍成了两百口,佃农更多,除了自家再加吞并自耕农,致使自耕农沦为佃农,人数到达了三百口。
一百五十亩地,供养两百口地主阶级,都成了困难,何况还有佃农三百,我是地主,苦了谁能哭了我自己吗?
加租!五成太少,不够自己糊口,七成不多,最好九成!什么你活不下去?那是你的事,地是我的,你不种有人种,佃农不种,有家中庶子种!
吞并!所有没有势力的自耕农,统统吞并,而且吞并了你,还不需要你来做佃农,吃空气去吧!
自耕农活不了了,佃农忍饥挨饿吊着命。
活不下去的开始叛乱,目的是一口饭,而地主阶级自己都不够,怎么可能给你,于是佃农成了他们镇压叛军的力量,佃农以数量的优势,打败这些叛军!
打仗是会死人的,人死了,吃饭的人自然就少了,麻烦好像缓解了。
最后一个阶段,太平百余年后,地主家人成了五百口,地再怎么吞并,但也就是三百亩,佃农虽娶不起妾,很多还娶不起妻,但庞大的基数下,成了千口!
三百亩地,养地主家五百口,佃农家千口!怎么养的起?养地主阶级都困难,自耕农没有了,没有了吞并的方法。
加租成了能看到的唯一出路,不愿租的可以退佃,反正地主家庶子多的很。
佃农变成了累死累活,还养不活自己,家人年年都有饿死,一到天灾之年,一家一家的饿死。
不想饿死,就得造反,佃农造反,也就没有人帮他去平叛了,养尊处优的地主庶子,走向了前线,可佃农的人数优势,还有不反就饿死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往往能席卷天下,就如陈胜吴广,如黄巾。
但知识的匮乏,也限定了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往往只是乱世的挑事者,却不是受益者。
天下再次大乱,土地面临再次洗牌,直到死了人的足够多,让固定的土地养的起当时的人口,让获胜的地主阶级可以奢侈的挥霍!
这种战乱,用数十年平定了,就是小乱,传承上一个皇朝,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或许是这样的战乱时间太短,死的人不多,往往很快就腐朽。
而用了数百年才平定,那就是一场大乱,百中存一,上一个皇朝将为这场战乱背锅,如东汉末年,皇室如何腐朽、贪婪,奸臣如何挡道,东晋末年皇室如何腐朽、贪婪,奸臣如何挡道。
新的皇朝衍生,人死了这么多,战乱了数百年,人心思定,想不太平昌盛都难了!
如此轮回,百余年一几十年的小乱,三百年一数百年的大乱,华夏皇朝,历朝历代一直持续着,保持着。
这些熟悉数千年历史知识的曹性,深知。
身为仅次于四世三公的三世三公杨氏,作为当今第二大地主家族,又到了三百年一大轮回,且谋略一流的杨家人,同样深知!
曹性的目的就是告诉他,我们都是明白人,而胜利往往站在明白人一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