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挽救了宋室危亡,更重要的是,自祥兴二年二月厓山海战后,一直被蒙元撵着打的行朝,终于可以喘上一口气了。

    此时昌化军也有消息传来,副都统制张霸在元军刘忠孝部围困下,稳打稳扎,守中有攻,虽未能击败敌军溃围而出,但元军始终也没能打下小小的昌化军。待阿里海牙战败消息传来,刘忠孝第一时间收拾残兵跑路,昌化之围旋解。

    刘忠孝一跑,元军大败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琼州,只是琼州距大都何其之远?阿里海牙战败的消息传到琼管后,再传到雷州,再传到荆湖行省,最后快马驿传到大都,少说也得两个月。等大都那边的蒙元君臣作出反应,拿出应对章程,再反馈到荆湖行省,再征船发兵,没有半年不要想。

    也就是说,行朝至少有大半年的宝贵时间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待来日再战。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由于元军大败,海上封锁解除,苏刘义、苏景瞻父子也得以带着大量人口物资顺利返回,为兵力严重匮乏的大宋行朝解了燃眉之急。

    与蒙元相比,行朝的力量依然十分弱小,并且由于琼州的人口物资极度缺乏,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这种强弱对比不会有明显改变。正因如此,此役以弱击强,最终大破元军的龙雀军以及他们所使用的武器,引起行朝上下高度重视。

    赵猎成了大忙人,每天不是丞相相邀,就是枢密相请,目的很明确,都想得到他这位最大的武器供给者的支持。

    祥兴三年的对元国策,朝中分为两派意见。

    激进派如文天祥、杨亮节等,认为最危急的时刻已过去,国朝当重新振作,国事大有可为。只要源源不断生产出火枪,假以时日,训练出数千火枪兵,便可攻取元琼州安抚使司所在地琼管,琼管一下,琼州全境便重归大宋。之后再渡海收复雷州。巩固雷州半岛这个桥头堡,以之为行朝的战略缓冲,再以舟师扫荡沿海,夺取广州、泉州、福州等战略要地。

    文、杨二人坚持这个方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琼州这地方,虽然是个上佳的避难之地,但人口、物资各方面的补给多仰赖大陆,守成尚且不足,更别说进取。所以应尽快出兵沿海,收复要地,以取得源源不断的补给。

    第二个就是二人一直坚持的行朝应驻跸于大埠,像崖城这样的小地方实在与天朝上国体统不符。过往番国海商越来越多,传扬开去,有损天朝声誉,不利于威服远夷。

    保守派却是张世杰、苏刘义等武将,他们均从军事角度出发,认为琼州地利得天独厚,蒙元鞭长莫及。当此敌强我弱之际,应趁新胜之势,加强与大陆忠于国朝的豪强义士联系,不断运输人口钱粮,补充琼州之不足。他们同样赞同多装备火枪,多训练火枪兵,也赞同拿下全岛,并且觑机夺取雷州。但并不赞同过快北上夺广州、泉州、福州。

    在廷辩激烈时,张世杰直接抛出一记杀手锏:“倘使此番元酋阿里海牙所围非是崖城而是福州,敢问诸君如何守御,保我行朝?”

    骤闻此言,纵以文天祥之雄辩,杨亮节之机变,一时也难以反驳。

    激进派是文臣,保守派是武将,倒也是奇谈。

    而陈宜中、曾渊子等重臣也倾向于保守,若非文天祥是文武之首,杨亮节是一国之舅,内外廷一齐发力,朝堂早就是保守派的一言堂了。

    两派争执相持不下,最后,只得请杨太后圣意裁决。可杨太后一深宫妇人,无论见识胆略都远远不及诸臣,又如何能圣裁?廷议暂时没有结果,于是两派开始各种线下活动,争取各方中立派,以便下次廷议时,增加己方说话份量。

    就眼下行朝而言,立下不世功勋、手握武器供应的赵猎,绝对是说话最有份量的人物之一,无论那种意见,没有赵猎的支持,便如镜花水月,一切都无从谈起。身为关键人物的赵猎,却始终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派观点,除了几位重臣之邀,其余各方邀请,能推就推。

    大概是因为赵猎态度不明朗,两派改变目标,将目光投向江风烈、欧阳冠侯等龙雀军将领。在二将接到不同派系请帖的同时,赵猎也接到了一份无法推却的宴请——宫宴。

    对于杨太后的宴请,赵猎并不意外,以他宗室的身份,又立下如此大功,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旨意上特地注明,让他带着当日在崖城保卫战中立下殊功的特战小队成员,一齐入宫赴宴。

    赵猎又是惊讶又是不解。他当然希望浴血奋战的将士得到应有的奖赏,皇太后的接见无疑是个规格很高的奖掖,不过他到这时代日子也不短了,对这时代的等级尊卑之森严还是很清楚的。他的特战小队成员在功勋上完全够格了,但身份上还远远不够,曾号称以“半步《论语》治天下”,最重儒礼的赵宋皇室怎会有这样的失误?

    传旨内侍看出赵猎的困惑,笑道:“国公爷,这里还有一卷手扎,乃是兵部行文,请过目。”

    赵猎惑然接过,拉开黄丝绦,打开一看,却是一份告身名录:龙飞翼、杨正、觉远、丁小幺、张君宝……

    所有参与崖城保卫战的特战队员,无论生还的还是战死的,都得到一个阶官:队官以上为从七品的武功大夫,普通特战队员,为从七品武功郎。

    虽然同样是从七品,不过“大夫”比“郎”要高上几个阶次,也就是说等级高得多。

    宋代阶官,是用来表示官员等级、寄寓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官衔,类似唐代的散官。而武臣的阶官,相当于现代军衔。除了用以决定官员的正俸之外,也是对官员实行荫补、封赠、荐举、当赎等的依据,而且对担任职事官也有一定的影响。

    常言说“七品芝麻官”,这话放在明朝是对的,明朝品级确实不值钱,但在宋朝完全不一样。宋朝对品秩压得较狠,七品,放在宋朝,绝对是中级官员,五品以上就算是高官,像耳熟能详的团练使、诸州刺史,也不过才从五品。

    此前特战队员,除了龙飞翼、杨正、丁小幺、张君宝等少数几人有个从九品的承节郎、承信郎等最低阶之外,其余人等,无一有阶官。

    这道告身文书一下,原本大半是白身的特战队员,一下都成了中级军官,特战队升级成了军官团。这支大宋最强的军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阿里海牙的入侵大军,斩断了他的魔爪,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耀,他们受之无愧!

    只是……赵猎盯着那阶官,越看越眼熟:“武功大夫、武功郎——这不成了武功队了么?宋朝的‘武功队’?还真是有趣啊!”

    -

    --

章节目录


双枪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看的书只为原作者寇十五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寇十五郎并收藏双枪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