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行朝北上收复故土第一战,三日克复琼州,折损兵力微乎其微,而琼管元军上至宣慰使龙文貌,下至伙头马夫,无一漏网,宋军大胜。龙文貌也成为德佑以来,宋军俘虏的级别最高的蒙元官员。
战后,龙文貌被押至崖城,明正典刑,同样被施以车裂之刑。之后,首级送还琼管,祭于新建之五义士庙前。
这一战果,再加上前段时间阿里海牙大军覆灭的消息,经过黑鸦组织在中原诸州府暗线快速传递,迅速传遍天下,震动四方,各地抗元武装奔走相告。同时,大宋新君即将登基的消息,更令无数豪杰为之振奋。
新朝,需要新鲜血液;新君,需要新一代臣子。此时越快进入新朝,越快出现在新君眼前身边,越能得到天大好处。届时搏个中兴之将臣,名垂青史,正其时也。
12八0年的夏天,北到福州,南到钦州,沿海二十余州府,几乎每一艘商船、渔船、战船,都有投奔琼州的义士,其中不乏当年摩天岭三十六寨义士:南安主溪垌主李梓发来了、南安黄贤、唐仁来了、赣北胡文可来了……
这些义士或化整为零,分批南下;或整船以海商名义,随便整点货,挂着羊头连狗肉都不卖就奔赴琼州。
而蒙元方面除了加强出入港检查及海上巡逻,并未出现过激反应。这也可以理解,除非实行海禁,否则根本没法彻底杜绝这种偷渡现象。
在万千义士奔琼州的同时,万千敌军也同样向琼州集结。
五月二十二,龙文貌兵败、琼州光复十余日之后,蒙元新任命的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抱病上任,抵达广州。荆湖行省右丞、广州都督李恒副之,以蒙、汉军副元帅之职,协助张弘范,共讨琼州行朝。
有阿里海牙前车之鉴,这一次,大都方面再不敢大意,动用了部分守戍京师的蒙古军、镇守河北的探马赤军、河南汉军、辽东之钆军、女直军、契丹军、高丽军等仆从军,以及大量江南之新附军。合计兵力,达十余万之众。
阿里海牙阴云方去,张弘范之雷霆又来。一时间,崖城行朝上下尽收欢颜,人人自危。朝野目光都聚集在监国、雷州郡王的身上,看这位曾大败阿里海牙的中兴之主如何应对。
然而此时无论崖城还是琼管,都找不到赵猎的影子。他既没回崖城与朝臣商议方略,也不在琼管督战布防,他到哪里去了呢?
万安军城,铁屋。
赵猎正与新任军器监郭承贵及十余名铁作、火药作的大匠,围着一个模型,指指点点,低声探讨,身后还有学徒用笔留心记录着什么。
那个模型,仔细看去,赫然是一架十比一比例的钢炮!
这钢炮从外型上看,很像明代的虎蹲炮。炮身光滑,管壁厚实,炮架为硬木所制,架身、车轴、车轮等关键部位都包裹着厚铁皮,打上铜泡钉,看上去精巧华美,泛着金属特有的质感。
此时铁屋新建的火炮研究室里,正回荡着郭承贵苍劲的声音:“……诸铁匠以王爷所言之法铸炮,屡屡失败,耗时月余,难成一炮。幸好我们有大量钢板材,可以此为炮身,铸造火炮。此钢板内壁光滑,无半点砂眼,厚不过一分,却坚固异常,材质之佳,冠绝天下。只是合拢炮身,是个大难题。我们反复试验了月余,得出两法:一是反向加厚加固,二是以钢水浇焊……”
琼管之战,炮弹破梢砲,给了赵猎很大启发。他意识到,有了火枪,龙雀军在野战方面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但攻城还不行,缺乏有效的远程重武器。其实蒙元刚刚发明攻城重武器回回砲,在襄阳之战中大展神威,一举攻破这防御与坚守年限仅次于钓鱼城的天下坚城,由此又有“襄阳砲”的美誉。
但是这种回回砲有很大的限制,一个是太重太大,拆装组件太多,运输极为不便。二是回回砲本质上是一种配重式投石机,投掷抛物线受限于仰角,砸同一水平线的城池可以,太高的城池比如山城就不行了。所以回回砲能破大江之畔的襄阳,却奈何不了高山重峦之上的钓鱼城。
至于宋军的梢砲……一架砲要几百人操作,而且只能用于守城,威力还不如回回砲,还是省省吧。
赵猎要造就造火炮,石头弹压根不考虑。念头一起,军工基地所有的材料就在赵猎脑海里过了一遍,眼前顿时一亮。
军工基地里,有两吨钢板材,主要用于铸造枪机部件,以及砍刀、手斧、钢管、匕首等街头打架凶器。当初赵猎刚接收军工基地时,就曾有一批现货,包括各种型号猎枪、手枪,以及刀斧匕首。赵猎、丁小伊等人都有装备。不过赵猎很快意识到钢材的不可复制性,所以一直只用来铸造后装枪的枪机零部件,从未用于制造刀具。这样一来,钢板材就有大量剩余。五六百支枪,最终耗钢材不过千斤,还剩四分之三,正好用来铸炮。
于是赵猎一声令下,一个由郭承贵牵头,集合了大宋顶尖铁匠、火药匠的火炮研发小组就此成立,并立马行动起。
赵猎给了郭承贵两套方案:一是自主铸炮,二是利用现成的钢板,焊卷大炮。
自主铸炮涉及大量技术、试验,明显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郭承贵等大匠试了十几次,连个模范都造不出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利用军工基地那一吨半冷轧钢板,就成了唯一选择。
这些冷轧钢板材都是按五米长、两米宽的规格裁好,撂成高高两堆。取一块钢板,只要一卷起来,就是极好的炮身。当然事实上不可能这样,周长两米的炮身,比汽油桶还粗,那不是火炮,而是臼炮了。若是竖裁成四等份,每份五十厘米,可卷成口径150,即6英寸火炮。
虽然如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块钢板就能卷成四个炮身。由于钢板最厚不过3,以之为炮身管壁过薄,所以需要叠加卷裹,把四块五十厘米宽的钢板,层层叠加,放到机台上冲压成一块厚度超过10的钢板,即为炮管材料。
这里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四块钢板冲压成一块完整密实的钢板,人力手动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必须使用电动。二是把钢板卷成炮管的密封焊接。
电动首先就是要电,这宋代哪来的电?还好,天下无电,但军工基地里有——一台柴油发电机、五百公斤柴油。这两样东西闲置很久了,此时终于派上用场。
-
--
战后,龙文貌被押至崖城,明正典刑,同样被施以车裂之刑。之后,首级送还琼管,祭于新建之五义士庙前。
这一战果,再加上前段时间阿里海牙大军覆灭的消息,经过黑鸦组织在中原诸州府暗线快速传递,迅速传遍天下,震动四方,各地抗元武装奔走相告。同时,大宋新君即将登基的消息,更令无数豪杰为之振奋。
新朝,需要新鲜血液;新君,需要新一代臣子。此时越快进入新朝,越快出现在新君眼前身边,越能得到天大好处。届时搏个中兴之将臣,名垂青史,正其时也。
12八0年的夏天,北到福州,南到钦州,沿海二十余州府,几乎每一艘商船、渔船、战船,都有投奔琼州的义士,其中不乏当年摩天岭三十六寨义士:南安主溪垌主李梓发来了、南安黄贤、唐仁来了、赣北胡文可来了……
这些义士或化整为零,分批南下;或整船以海商名义,随便整点货,挂着羊头连狗肉都不卖就奔赴琼州。
而蒙元方面除了加强出入港检查及海上巡逻,并未出现过激反应。这也可以理解,除非实行海禁,否则根本没法彻底杜绝这种偷渡现象。
在万千义士奔琼州的同时,万千敌军也同样向琼州集结。
五月二十二,龙文貌兵败、琼州光复十余日之后,蒙元新任命的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抱病上任,抵达广州。荆湖行省右丞、广州都督李恒副之,以蒙、汉军副元帅之职,协助张弘范,共讨琼州行朝。
有阿里海牙前车之鉴,这一次,大都方面再不敢大意,动用了部分守戍京师的蒙古军、镇守河北的探马赤军、河南汉军、辽东之钆军、女直军、契丹军、高丽军等仆从军,以及大量江南之新附军。合计兵力,达十余万之众。
阿里海牙阴云方去,张弘范之雷霆又来。一时间,崖城行朝上下尽收欢颜,人人自危。朝野目光都聚集在监国、雷州郡王的身上,看这位曾大败阿里海牙的中兴之主如何应对。
然而此时无论崖城还是琼管,都找不到赵猎的影子。他既没回崖城与朝臣商议方略,也不在琼管督战布防,他到哪里去了呢?
万安军城,铁屋。
赵猎正与新任军器监郭承贵及十余名铁作、火药作的大匠,围着一个模型,指指点点,低声探讨,身后还有学徒用笔留心记录着什么。
那个模型,仔细看去,赫然是一架十比一比例的钢炮!
这钢炮从外型上看,很像明代的虎蹲炮。炮身光滑,管壁厚实,炮架为硬木所制,架身、车轴、车轮等关键部位都包裹着厚铁皮,打上铜泡钉,看上去精巧华美,泛着金属特有的质感。
此时铁屋新建的火炮研究室里,正回荡着郭承贵苍劲的声音:“……诸铁匠以王爷所言之法铸炮,屡屡失败,耗时月余,难成一炮。幸好我们有大量钢板材,可以此为炮身,铸造火炮。此钢板内壁光滑,无半点砂眼,厚不过一分,却坚固异常,材质之佳,冠绝天下。只是合拢炮身,是个大难题。我们反复试验了月余,得出两法:一是反向加厚加固,二是以钢水浇焊……”
琼管之战,炮弹破梢砲,给了赵猎很大启发。他意识到,有了火枪,龙雀军在野战方面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但攻城还不行,缺乏有效的远程重武器。其实蒙元刚刚发明攻城重武器回回砲,在襄阳之战中大展神威,一举攻破这防御与坚守年限仅次于钓鱼城的天下坚城,由此又有“襄阳砲”的美誉。
但是这种回回砲有很大的限制,一个是太重太大,拆装组件太多,运输极为不便。二是回回砲本质上是一种配重式投石机,投掷抛物线受限于仰角,砸同一水平线的城池可以,太高的城池比如山城就不行了。所以回回砲能破大江之畔的襄阳,却奈何不了高山重峦之上的钓鱼城。
至于宋军的梢砲……一架砲要几百人操作,而且只能用于守城,威力还不如回回砲,还是省省吧。
赵猎要造就造火炮,石头弹压根不考虑。念头一起,军工基地所有的材料就在赵猎脑海里过了一遍,眼前顿时一亮。
军工基地里,有两吨钢板材,主要用于铸造枪机部件,以及砍刀、手斧、钢管、匕首等街头打架凶器。当初赵猎刚接收军工基地时,就曾有一批现货,包括各种型号猎枪、手枪,以及刀斧匕首。赵猎、丁小伊等人都有装备。不过赵猎很快意识到钢材的不可复制性,所以一直只用来铸造后装枪的枪机零部件,从未用于制造刀具。这样一来,钢板材就有大量剩余。五六百支枪,最终耗钢材不过千斤,还剩四分之三,正好用来铸炮。
于是赵猎一声令下,一个由郭承贵牵头,集合了大宋顶尖铁匠、火药匠的火炮研发小组就此成立,并立马行动起。
赵猎给了郭承贵两套方案:一是自主铸炮,二是利用现成的钢板,焊卷大炮。
自主铸炮涉及大量技术、试验,明显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郭承贵等大匠试了十几次,连个模范都造不出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利用军工基地那一吨半冷轧钢板,就成了唯一选择。
这些冷轧钢板材都是按五米长、两米宽的规格裁好,撂成高高两堆。取一块钢板,只要一卷起来,就是极好的炮身。当然事实上不可能这样,周长两米的炮身,比汽油桶还粗,那不是火炮,而是臼炮了。若是竖裁成四等份,每份五十厘米,可卷成口径150,即6英寸火炮。
虽然如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块钢板就能卷成四个炮身。由于钢板最厚不过3,以之为炮身管壁过薄,所以需要叠加卷裹,把四块五十厘米宽的钢板,层层叠加,放到机台上冲压成一块厚度超过10的钢板,即为炮管材料。
这里有两个难题需要解决:一是四块钢板冲压成一块完整密实的钢板,人力手动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必须使用电动。二是把钢板卷成炮管的密封焊接。
电动首先就是要电,这宋代哪来的电?还好,天下无电,但军工基地里有——一台柴油发电机、五百公斤柴油。这两样东西闲置很久了,此时终于派上用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