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汉唐时报》上陆续刊登过365期“明朝灭亡的365个原因”的长篇连载,这引起了许多这个时代的读书者的深思
为什么相对于反政府武装力量和鞑虏强盗集团来说更为强大的明王朝,竟然会在几年期间就会被灭亡?!
刚开始时,许多古人知识分子不太敢多言,因为还摸不清汉唐集团的真实用意他们曾怀疑这是汉唐集团的一种钓鱼式引诱,弄不好会借机把提出异议的人士以什么罪名入狱呢。
后来,当《汉唐时报》提出了明朝的东林党党争也算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条重要原因的时候,一个叫蒋山佣的商人大怒而起,随手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将它亲自送到了《汉唐时报》的报社,并声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的真实名字叫顾炎武,乃昆山人氏也。
报社里的接待人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不敢怠慢,直接把那个家伙的稿子送到主编室,并把情况说明。
杨友行主编大喜啊,这些古人中的知识分子竟然会有人大胆地提出了不同意见!
哈哈,他们还没有完全被阉割干净,竟然敢质疑我们的报纸呢。
这真心好啊,正好可以借此人来向古人中的知识分子们表明,在咱汉唐集团的管治下,公民们真正拥有符合常识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不会因言因文获罪!
杨友行主编把那个家伙的投稿,略读了一下,感觉文稿语言通顺,论点突出,论据充实,算得上是一篇正常的驳论。
杨友行主编随后又查了一下那个叫顾炎武的人的历史资料,真心好啊,这个家伙还略有名气呢。
顾炎武出生在1613年7月15日,出生地点为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
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在十八岁时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加入复社。
这个家伙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
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鞅虏强盗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
一开始时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一口气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为行朝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结果毛用没有,南京城很快被鞑虏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鞑虏铁骑又指向苏、杭。
其时,江南各地反鞑义军纷起。
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
当时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但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
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
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
经大学士路振飞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但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一时难以赴任。
后来,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
此后四五年中,顾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仆仆往来,奔走于各股义军
力量之间,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然而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
后来,顾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缃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一时丧荒赋徭猖集,顾炎武无奈。
他曾将祖产田800亩贱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
其时,顾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居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烧。
到了1650年的时候,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他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离开昆山出走,更名为商人蒋山佣。
在这几年中,他都在吴、会以及台湾之间奔波往来。
从他的穿着来看,这个家伙挣了不少马票接待他的人从他戴的金丝眼镜,穿着的汉唐集团新出品的丝棉料质的长裰,脚上穿着的小鲸皮黑白相间的最新式皮鞋,还有拎着的鳄鱼皮文件包来估算,这一身至少要几千马票。
杨友行主编最后亲自接待了他,双方展开了深谈。
顾炎武愤怒地驳斥了《汉唐时报》上的观点,认为说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的言论是胡说八道。
他们虽然提出了顾炎武大声说道“杨主编,那东林人士向来是以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为先,如何能说是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又如何能说东林人士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
杨友行主编看着这个将近四十岁的家伙额头上的青筋都要爆裂了,便知道对东林党的否定可能真伤了他的玻璃心。
杨友行主编清秀的面庞上露出了宽容的笑意,古人嘛,何必与他们一样?!
“顾炎武,你不要激动嘛在大洪灾到来的时候,没有一滴水是无罪的东林党人从不曾提出过救治国家的政纲,他们长于内争,短于治国、治军,这是事实嘛,他们与齐、楚、浙三党、阉党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东林党误国,而东林的对立面则害国罢了不服气的话,你可以多写几篇反驳的文章啊,我都会按质按量来付稿费,绝不拖欠!”
杨友行主编微微一笑很有型,这正好是一个好机会呢,可以多多吸引一些写手前来投奔,不管是用买断还是分成的办法,都会便宜得到文学上的帮手啊。
当然,他当时没有想到,他的千金买骨之法会把钱谦益这样的人引了出来!
-
--
为什么相对于反政府武装力量和鞑虏强盗集团来说更为强大的明王朝,竟然会在几年期间就会被灭亡?!
刚开始时,许多古人知识分子不太敢多言,因为还摸不清汉唐集团的真实用意他们曾怀疑这是汉唐集团的一种钓鱼式引诱,弄不好会借机把提出异议的人士以什么罪名入狱呢。
后来,当《汉唐时报》提出了明朝的东林党党争也算是导致明朝灭亡的一条重要原因的时候,一个叫蒋山佣的商人大怒而起,随手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将它亲自送到了《汉唐时报》的报社,并声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的真实名字叫顾炎武,乃昆山人氏也。
报社里的接待人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不敢怠慢,直接把那个家伙的稿子送到主编室,并把情况说明。
杨友行主编大喜啊,这些古人中的知识分子竟然会有人大胆地提出了不同意见!
哈哈,他们还没有完全被阉割干净,竟然敢质疑我们的报纸呢。
这真心好啊,正好可以借此人来向古人中的知识分子们表明,在咱汉唐集团的管治下,公民们真正拥有符合常识的言论自由的权利,不会因言因文获罪!
杨友行主编把那个家伙的投稿,略读了一下,感觉文稿语言通顺,论点突出,论据充实,算得上是一篇正常的驳论。
杨友行主编随后又查了一下那个叫顾炎武的人的历史资料,真心好啊,这个家伙还略有名气呢。
顾炎武出生在1613年7月15日,出生地点为昆山千灯镇,原为顾同应之子,曾祖顾章志,顾氏为江东望族。
顾炎武过继给去世的堂伯顾同吉为嗣,寡母是王逑之女,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
顾炎武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在十八岁时前往南京参加应天乡试,加入复社。
这个家伙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
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鞅虏强盗入关后,顾炎武暂居语濂经,由昆山县令杨永言之荐,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
一开始时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一口气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为行朝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结果毛用没有,南京城很快被鞑虏攻占,弘光帝被俘,南明军崩溃,鞑虏铁骑又指向苏、杭。
其时,江南各地反鞑义军纷起。
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
当时诸义军合谋,拟先收复苏州,再取杭州、南京及沿海,但惜乎残破之余,实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义军攻进苏州城即遇伏而溃,松江、嘉定亦相继陷落。
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顾炎武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
这年闰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
经大学士路振飞推荐,隆武帝遥授炎武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但由于嗣母新丧,炎武一时难以赴任。
后来,路振飞派人与他联系,要他联络“淮徐豪杰”。
此后四五年中,顾炎武东至海上,北至王家营,仆仆往来,奔走于各股义军
力量之间,意图纠合各地义军伺机而动。然而弘光及闽浙沿海的隆武等南明政权先后瓦解,炎武亲身参与的抗清活动也一再受挫。
后来,顾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缃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一时丧荒赋徭猖集,顾炎武无奈。
他曾将祖产田800亩贱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
其时,顾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居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烧。
到了1650年的时候,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他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离开昆山出走,更名为商人蒋山佣。
在这几年中,他都在吴、会以及台湾之间奔波往来。
从他的穿着来看,这个家伙挣了不少马票接待他的人从他戴的金丝眼镜,穿着的汉唐集团新出品的丝棉料质的长裰,脚上穿着的小鲸皮黑白相间的最新式皮鞋,还有拎着的鳄鱼皮文件包来估算,这一身至少要几千马票。
杨友行主编最后亲自接待了他,双方展开了深谈。
顾炎武愤怒地驳斥了《汉唐时报》上的观点,认为说东林人士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的言论是胡说八道。
他们虽然提出了顾炎武大声说道“杨主编,那东林人士向来是以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为先,如何能说是那些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又如何能说东林人士对明末饥荒灾民的悲惨现实视而不见,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
杨友行主编看着这个将近四十岁的家伙额头上的青筋都要爆裂了,便知道对东林党的否定可能真伤了他的玻璃心。
杨友行主编清秀的面庞上露出了宽容的笑意,古人嘛,何必与他们一样?!
“顾炎武,你不要激动嘛在大洪灾到来的时候,没有一滴水是无罪的东林党人从不曾提出过救治国家的政纲,他们长于内争,短于治国、治军,这是事实嘛,他们与齐、楚、浙三党、阉党的区别之处,仅在于东林党误国,而东林的对立面则害国罢了不服气的话,你可以多写几篇反驳的文章啊,我都会按质按量来付稿费,绝不拖欠!”
杨友行主编微微一笑很有型,这正好是一个好机会呢,可以多多吸引一些写手前来投奔,不管是用买断还是分成的办法,都会便宜得到文学上的帮手啊。
当然,他当时没有想到,他的千金买骨之法会把钱谦益这样的人引了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