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桂新出来啦?这是?出院了?”大嫂惊讶的拉住刘桂新的手:“走回来的呀?妈哟,快坐下歇歇。”
坐下来,刘桂新才感到累,腿酸,额头上也见了汗。
“你们俩呀,一点儿也不注意,这都躺了一年了,哪能出来就走这么远。”大嫂给倒了杯水。
张清之嘿嘿乐了几声进屋收拾东西。
陪着大嫂说了几句话,刘桂新支持不住了,进屋躺下就睡了过去。身子太虚弱了。
张清之把东西整理了一下,暖壶饭盒什么的这些生活用品就留下了不打算带回去,只是把两个人的衣服和私人物品装好。
不要小看暖壶饭盒,在这个年代送礼都拿得出手,还得算是相当有排面的礼物。
这个时代结婚也不过就是送个脸盆送个床单,一个暖壶能换一堆。
这时候谁家有事走礼拿钱的极少,一般都是实物。吃的穿的用的这些。
看病人拿两个罐头,满月酒拎几斤鸡蛋,结婚送个脸盆床单或者布料,糖块。镜子和暖壶往往都是几个人合送,贵。
所以这个时代去谁家里,往往墙上的镜子,地下的暖壶,架子上的脸盆都用红油写着字。
写的都是祝福的话加上送礼物的人名。
所以在这个年代送礼真的不亏,那名字能在人家一挂几十年。
不像现在,没有礼单的话回个头的功夫就忘了。
而且在这个年代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不用特意的去挨家挨户的通知,大家左右相传自己就来了,能帮忙的帮忙,能出力的出力。而且一般都不会留下来吃饭。
要留人吃饭得特意请,本人亲自去确认而不能让别人通知。
刘照瑞知道刘桂新出院也很高兴,连连嘱咐着大嫂做点好的。也就是多放几块肉,买几条鱼。
刘照瑞想留刘桂新在这边多住几天休养一下,他带着妹妹妹夫在沈阳城转转。他管着车,这个到是方便。
不过刘桂新从走出医院大门那会儿心就已经飞回南坟去了,哪里还能在这呆得住。
勉强耐着性子在大哥家住了一晚,第二天起来刘桂新就催着张清之回家。
她一刻也不想等了。
一直等火车开进南坟站下了车,喘一口和沈阳不一样的空气,刘桂新这才感觉,真的活过来了。
奢侈的坐公交车回到郭堡,回到家里,见到一下子精神抖擞扑过来的黑虎,刘桂新呜呜的哭了出来。这一年多压在她心里的东西太多太重,终于到头了。
留刘桂新在家里休息,张清之去黄大姐家接孩子,还得去副食买菜。家里什么都没有。
“回来啦?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可就好了。”
黄大姐也替这两口子高兴:“我去吧,我把三儿抱回去,和桂新说说话,你去忙你的吧。东西还得收拾呢。”
张清之从黄大姐家出来去副食。
78年的副食商店和68年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时间在这个年代好像停滞了,并没有因为年头的不断翻过去而产生什么变化。
张清之奢侈了一把,买了些精盐,买了味素,其他海带腐竹假肉豆腐还有鸡蛋都买了些,又切了块肉。
在80年代中期之前,吃肉都是买白条肉,也就是冻存肉。凭票供应,得求着割点肥的,没有熟人说不上话的只能买瘦肉,回家被媳妇吼一顿无能。
地窖里还有些过年的土豆,也能对付一段时间,想吃别的就得等地里出了,得六七月份以后。
不过开春这会儿山上野菜多,有时间就可以无限量的挖来吃,这个不要钱也不要票。
等他大包小裹的回到家里,黄大姐,孙大嫂,郭大嫂,房前屋后还有街道那边的大姐婶子都来了,炕上炕下坐得满满的说着话。
老三穿着开裆裤坐在刘桂新和黄大姐中间拿着什么玩儿,也不知道认没认得出这是他亲妈。
张清之把东西放下进屋和一众大姐大婶打了个招呼,出来挑水和煤生炉子准备做饭。
这种煤灶上火很慢,生炉子是个慢功活。
孙大嫂出来,给从自家炉膛里掏了一锹火种过来,这样上火会快好些,就是她家那边得重新添煤慢慢等火重新燃上来了。
大姐婶们坐了一会儿就告辞走了,留下一些罐头鸡蛋饼干蛋糕水果糖块什么的。
老三可自然了,爬起来就要跟着黄大姐回家,还不忘了那个黄大姐拎过来的小包,里面是他的衣服还有玩具。
“我不走,去厕所,去厕所不能带你你忘啦?”黄大姐重新把老三放在炕上小声哄着:“你得在这看着这个包,对不?这都是你的,要是让人拿了怎么办?拿了就没了。”
刘桂新在一边就抹着眼泪看着,怎么抹也抹不干净。
“姐呢?”老三有点犹豫的松开拉着黄大姐的手,问了一句。
“上学了呗,等放学了就来陪你玩了,你得听话听着没?”
好说歹说哄着,黄大姐算是出了屋,和张清之打了声招呼就回去了。
这年头女人在家里可是整个天,一家老小吃喝拉撒什么也离不开她们,都有一堆活等着呢。
这边炉子火上来,张清之把饭煮上洗菜切肉的功夫,老三在屋里开始闹。找黄大姐找姐姐。
刘桂新也弄不动他,就抹着眼泪在一边哄。
结果怎么哄也不行,小家伙自己去地上找鞋要走。
“婶你回来啦。”老五背着书包一阵风一样跑进屋,把书包往自家炕上一扔跑了过来,惊喜的和刘桂新说话。
“小姐。”老三抽?着喊了老五一声:“我要回家。”
老五总跟着老三去黄大姐家玩看老三,他到是记得准。
“回哪家?你是不是傻了?这不就是你家吗?你妈都回来了你还想去哪?在别人家呆惯了呀?”老五大嗓门子一痛噼哩啪啦,到是把老三震住了,不哭了。
委屈的撅着嘴:“我回家。回家找姐姐,不在这。”
老三也回来了,趴在门框上和刘桂新打招呼:“婶,你可算回来了,我都想你了。”
刘桂新抹了眼泪笑着答应。
-
--
坐下来,刘桂新才感到累,腿酸,额头上也见了汗。
“你们俩呀,一点儿也不注意,这都躺了一年了,哪能出来就走这么远。”大嫂给倒了杯水。
张清之嘿嘿乐了几声进屋收拾东西。
陪着大嫂说了几句话,刘桂新支持不住了,进屋躺下就睡了过去。身子太虚弱了。
张清之把东西整理了一下,暖壶饭盒什么的这些生活用品就留下了不打算带回去,只是把两个人的衣服和私人物品装好。
不要小看暖壶饭盒,在这个年代送礼都拿得出手,还得算是相当有排面的礼物。
这个时代结婚也不过就是送个脸盆送个床单,一个暖壶能换一堆。
这时候谁家有事走礼拿钱的极少,一般都是实物。吃的穿的用的这些。
看病人拿两个罐头,满月酒拎几斤鸡蛋,结婚送个脸盆床单或者布料,糖块。镜子和暖壶往往都是几个人合送,贵。
所以这个时代去谁家里,往往墙上的镜子,地下的暖壶,架子上的脸盆都用红油写着字。
写的都是祝福的话加上送礼物的人名。
所以在这个年代送礼真的不亏,那名字能在人家一挂几十年。
不像现在,没有礼单的话回个头的功夫就忘了。
而且在这个年代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不用特意的去挨家挨户的通知,大家左右相传自己就来了,能帮忙的帮忙,能出力的出力。而且一般都不会留下来吃饭。
要留人吃饭得特意请,本人亲自去确认而不能让别人通知。
刘照瑞知道刘桂新出院也很高兴,连连嘱咐着大嫂做点好的。也就是多放几块肉,买几条鱼。
刘照瑞想留刘桂新在这边多住几天休养一下,他带着妹妹妹夫在沈阳城转转。他管着车,这个到是方便。
不过刘桂新从走出医院大门那会儿心就已经飞回南坟去了,哪里还能在这呆得住。
勉强耐着性子在大哥家住了一晚,第二天起来刘桂新就催着张清之回家。
她一刻也不想等了。
一直等火车开进南坟站下了车,喘一口和沈阳不一样的空气,刘桂新这才感觉,真的活过来了。
奢侈的坐公交车回到郭堡,回到家里,见到一下子精神抖擞扑过来的黑虎,刘桂新呜呜的哭了出来。这一年多压在她心里的东西太多太重,终于到头了。
留刘桂新在家里休息,张清之去黄大姐家接孩子,还得去副食买菜。家里什么都没有。
“回来啦?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可就好了。”
黄大姐也替这两口子高兴:“我去吧,我把三儿抱回去,和桂新说说话,你去忙你的吧。东西还得收拾呢。”
张清之从黄大姐家出来去副食。
78年的副食商店和68年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时间在这个年代好像停滞了,并没有因为年头的不断翻过去而产生什么变化。
张清之奢侈了一把,买了些精盐,买了味素,其他海带腐竹假肉豆腐还有鸡蛋都买了些,又切了块肉。
在80年代中期之前,吃肉都是买白条肉,也就是冻存肉。凭票供应,得求着割点肥的,没有熟人说不上话的只能买瘦肉,回家被媳妇吼一顿无能。
地窖里还有些过年的土豆,也能对付一段时间,想吃别的就得等地里出了,得六七月份以后。
不过开春这会儿山上野菜多,有时间就可以无限量的挖来吃,这个不要钱也不要票。
等他大包小裹的回到家里,黄大姐,孙大嫂,郭大嫂,房前屋后还有街道那边的大姐婶子都来了,炕上炕下坐得满满的说着话。
老三穿着开裆裤坐在刘桂新和黄大姐中间拿着什么玩儿,也不知道认没认得出这是他亲妈。
张清之把东西放下进屋和一众大姐大婶打了个招呼,出来挑水和煤生炉子准备做饭。
这种煤灶上火很慢,生炉子是个慢功活。
孙大嫂出来,给从自家炉膛里掏了一锹火种过来,这样上火会快好些,就是她家那边得重新添煤慢慢等火重新燃上来了。
大姐婶们坐了一会儿就告辞走了,留下一些罐头鸡蛋饼干蛋糕水果糖块什么的。
老三可自然了,爬起来就要跟着黄大姐回家,还不忘了那个黄大姐拎过来的小包,里面是他的衣服还有玩具。
“我不走,去厕所,去厕所不能带你你忘啦?”黄大姐重新把老三放在炕上小声哄着:“你得在这看着这个包,对不?这都是你的,要是让人拿了怎么办?拿了就没了。”
刘桂新在一边就抹着眼泪看着,怎么抹也抹不干净。
“姐呢?”老三有点犹豫的松开拉着黄大姐的手,问了一句。
“上学了呗,等放学了就来陪你玩了,你得听话听着没?”
好说歹说哄着,黄大姐算是出了屋,和张清之打了声招呼就回去了。
这年头女人在家里可是整个天,一家老小吃喝拉撒什么也离不开她们,都有一堆活等着呢。
这边炉子火上来,张清之把饭煮上洗菜切肉的功夫,老三在屋里开始闹。找黄大姐找姐姐。
刘桂新也弄不动他,就抹着眼泪在一边哄。
结果怎么哄也不行,小家伙自己去地上找鞋要走。
“婶你回来啦。”老五背着书包一阵风一样跑进屋,把书包往自家炕上一扔跑了过来,惊喜的和刘桂新说话。
“小姐。”老三抽?着喊了老五一声:“我要回家。”
老五总跟着老三去黄大姐家玩看老三,他到是记得准。
“回哪家?你是不是傻了?这不就是你家吗?你妈都回来了你还想去哪?在别人家呆惯了呀?”老五大嗓门子一痛噼哩啪啦,到是把老三震住了,不哭了。
委屈的撅着嘴:“我回家。回家找姐姐,不在这。”
老三也回来了,趴在门框上和刘桂新打招呼:“婶,你可算回来了,我都想你了。”
刘桂新抹了眼泪笑着答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