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发政施仁朝是假 草菅人命才是真
“黄泉女反人殉,要在南大坑被处决!”孙嫔车进德州城,掀起车布帘,看多人走向一个方向,有人大声地说。
“发政施仁,朝虚假!”一人说。
“谁说的?”并行另一人问。
“黄泉女!”一人说。
“黄泉女是谁,咱去看看?”听到此话,周女官笑地问。
“行!咱就去南大坑!”孙嫔想着成语: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语出: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孙嫔冲赶车师傅笑地说。
“嗻!”赶车人应着,赶车前走,后面几辆车尾随。到南大坑近处,车停在一地。孙嫔下车,与一旁妇人问。妇人说南大坑是德州城南郊,原是大坑,被填平成场地,变成处决罪犯处所。孙嫔看中间摆一张桌,后面一把椅,前面是洼地,四周有警戒线站上了警戒卫士。稀疏围观者站线外。街人说笑地走来。
“谭姐、李离妹等都过来!”周忱、陈三等保镖过来了,站在孙嫔一边。周女官冲谭娟等喊。
“被处决的,你知是谁?”孙嫔身边中年男人问老者。老者文雅,且像商人。中年男人像文化人。
“是谁?”老者没言语,身边年轻人问。
“黄泉女掘坟,盗母殉尸,与其父黄山道,另起坟头。”中年人说。
“夫妻没同墓?”老者问。
“黄山道是洪武期大臣,娶八妾。黄泉女母亲是最小。黄山道死,嫡妻不必陪葬,其余七妾,一律陪葬。黄泉女18岁,跪地苦求大妈(嫡妻),不让其母陪葬。其他几位妾,有儿女,也为自己母亲,向大妈求情不陪葬。大妈拒绝了。岂不是七年之病已求三年之艾吗!”中年人不无奈何地说。
“你说的何意?”有人问。
“此是成语释义: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中年人解释。
“请官家评理?”旁边人问。
“现在官吏,有公正的?”年轻人问。
“在皇朝,官吏做好也难!汉文帝时期,有个叫贾谊的……”中年人说起此人:据《汉书贾谊传》载,贾谊做梁怀王太傅(辅导太子官)时,给汉文帝上一道奏疏,名为《治安策》。在这道奏疏里,贾谊论述秦王朝实行严刑峻法,导致秦二世灭亡的历史教训。贾谊,洛阳人,是汉文帝时著名文人。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太中大夫官职。但因被人嫉忌,后谪为长沙王太傅(老师)。政治上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写下著名《吊屈原赋》等文章。后来,汉文帝召他回宫,要他担任梁王刘揖太傅。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贾谊就此发一通议论:“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做一个正直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般,不当一回事。这难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来就坏?他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后来,贾谊到梁国上任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王。可是梁怀王骑马不慎摔死,贾谊自伤没尽到太博责任,因此终日郁郁不乐,常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死时才33岁。
“是呀,好人也难当!人殉制,皇朝应截或废殉,大臣啥的死,就不敢人殉。”老者听完中年人话地说。
“县令来了。”周女官说。
“是!犯人该来了。”听着仨人闲邪存诚的话,孙嫔看眼周女官说。
“大叔!定这制度人,太缺德了!”年轻人生气地说,其他人附和。
“是!在春秋时期,人殉作法,就引非议。据《礼记檀弓下载》,有个叫陈乾昔的。他临死时嘱咐兄弟和儿子,定要给他造一口大棺材。棺木里要让两个婢女,夹着他陪葬。陈死后,他的儿子说:‘以人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此书还载:齐大夫陈子车死后,妻和总管商定用人殉葬。子车弟子亢,却对他们说:‘如果哥在阴间,需人侍候的话,没比他妻和总管更合适的。这件事要不就算了。你们如果一定要坚持,我就准备用你二位生殉。’妻和总管也怕死,就没再坚持!秦献公元年(前三八四),秦国宣布“止从死”,正式明令废止人殉。早在秦穆公死时(前六二一),残酷的人殉制度就已遭到人们谴责。但在其后的二百余年中,人殉并未被废止。秦献公即位之前,长期流亡在外,对下层接触较多,对人们憎恶的人殉也有同感,所以即位之初便以法令的形式正式废除这一沿用数百年之久的野蛮制度。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实施人殉行为,让人不寒而栗。”老者的脸,露出一股不满和愤恨地说。
“我也听说,黄泉女同父异母兄弟姊妹,一起告她掘坟盗尸之罪。知县、知府,层层地上报,到刑部定案。刑部难定,又给‘三学士’。”年轻人说。
“三学士谁?”一人问。
“三学士是:杨士奇、金幼孜、杨荣是阁臣。死刑犯案,仁宗怕出差错,由三人把关会审。三人也没敢定案,报给了仁宗皇帝。皇帝御批:挖坟盗尸,不孝之女,斩立决!你们看囚车来了。”中年人说。在场人目瞪口哆地看向囚车。
“是的!当今皇朝,不截或废殉,算啥仁政?《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孔子弟子颜渊请教,人如何才能推行仁道。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仁不是别人,也不是人道,而是自己先做到。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能做到此点,天下人才会拥戴。颜回又问:具体应如何去做?孔子答道:不符合礼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也不要去做。”老者笑地说。
“孔子说的仁政,皇朝不尊,臣民自然不遵!”年轻人小声地说。
“黄泉女,怎回事?”老者问。
“事得从头说:黄山道遗嘱,要妾陪葬。黄泉女坚决反对,说去找皇帝,家等她回来,再葬其父。她母亲,不得陪葬。于是,黄泉女托人、找关系,要进皇宫讨论。有人背后按强助弱地资助她。黄泉女到了皇宫,反映此事。仁宗皇帝没理。黄泉女大闹皇宫,大骂仁宗,非仁政,是草菅人命,影响很坏。皇宫几位好心人,说该女疯了,才平息此事,送黄泉女出了宫。黄泉女回到了家,她母已被陪葬,父亲出殡入土,黄泉女气愤之极地组织人,掘坟盗尸,搬出父母尸体,另立父母坟头。”中年人一口气地说。
“黄泉女冤枉。”看一眼老者,周小妞插话地说。
“新帝应励精图治,痛改旧制,方能深得民心,庶民也会拍手称快!人殉制度,不得人心,皇朝怎不截或废?黄泉女被杀,实在是覆盘之冤!但……”老者看一眼孙嫔,一笑地说。盗墓是受历代社会道德批判,受律法惩罚的行为。中国传统宗法制社会的坟墓,曾经是能够维护祖先精神的权威,体现宗族凝聚力的象征,保护冢墓久已成为一种道德行为的准则。唐人杜荀鹤诗所谓“耕地诫侵连冢土”,表明此道德规范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也形成了一种行为的约束。禁止盗墓的律法,在先秦应当已经出现,如《吕氏春秋》中写道:“奸人”盗墓,“以严威重罪禁之”的惩罚。唐代律法包括制裁,盗墓行为的内容,《唐律疏议》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例如:“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明朝继承了此种律法!
“您这样说,掘坟盗尸,应严惩。但黄泉女母亲被生殉,比掘墓不重?”年轻人环视在场人,一脸讥讽地问。
“黄泉女不该死,比起历代传说,盗墓者微不足道:1、伍子胥——最毒的盗墓、2、项羽——最牛的盗墓者、3、刘去——最变态的盗墓、4、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5、董卓——最恶的盗墓者、6、黄巢——最蠢的盗墓者……”对黄泉女产生了同情,老者如此地说。大家听着,有的知道大盗墓者,对黄泉女的行为,产生了一脸的同情。黄泉女不算盗墓者,就要被斩首,皇帝简直不是人。
“是啊!仁宗不截(或废)殉,皇朝非仁政……”中年人看一眼年轻人很是生气地说。
“罪犯被押刑场,你们看。”周女官打断说话地说,人们都看向刑场上的黄泉女。
“不骂皇帝,此女没死罪,案件报到刑部。黄泉女闹皇宫,且骂了皇帝。首辅报案卷,特意说与皇帝。皇帝一生气,御批斩立决了。”一人如此地说。
“草菅人命,才是真!人殉害死人,皇朝不管,人掘坟移尸,却被砍头?”年轻人义愤填膺地说,哼一声地,拂袖而去。孙嫔想着成语释义: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般轻贱,随意加以摧残。出处《汉书贾谊传》菅: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绿色,结颖果,褐色。贾谊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草菅人命”作为一句成语,是中年人说的典故,形容统治者凶残狠毒地杀人。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使人殉者,其更无后乎!”远处法场主官,喊行刑开始的话,黄泉女屹然挺立地喊。孙嫔打一个激冷。黄泉女是才女,竟说出李小叶皇妃临殉的话。黄泉女人头,一下落了地,仁宗真的扶持人殉!孙嫔想,截或废殉之路会艰难!
--
“黄泉女反人殉,要在南大坑被处决!”孙嫔车进德州城,掀起车布帘,看多人走向一个方向,有人大声地说。
“发政施仁,朝虚假!”一人说。
“谁说的?”并行另一人问。
“黄泉女!”一人说。
“黄泉女是谁,咱去看看?”听到此话,周女官笑地问。
“行!咱就去南大坑!”孙嫔想着成语: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语出: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孙嫔冲赶车师傅笑地说。
“嗻!”赶车人应着,赶车前走,后面几辆车尾随。到南大坑近处,车停在一地。孙嫔下车,与一旁妇人问。妇人说南大坑是德州城南郊,原是大坑,被填平成场地,变成处决罪犯处所。孙嫔看中间摆一张桌,后面一把椅,前面是洼地,四周有警戒线站上了警戒卫士。稀疏围观者站线外。街人说笑地走来。
“谭姐、李离妹等都过来!”周忱、陈三等保镖过来了,站在孙嫔一边。周女官冲谭娟等喊。
“被处决的,你知是谁?”孙嫔身边中年男人问老者。老者文雅,且像商人。中年男人像文化人。
“是谁?”老者没言语,身边年轻人问。
“黄泉女掘坟,盗母殉尸,与其父黄山道,另起坟头。”中年人说。
“夫妻没同墓?”老者问。
“黄山道是洪武期大臣,娶八妾。黄泉女母亲是最小。黄山道死,嫡妻不必陪葬,其余七妾,一律陪葬。黄泉女18岁,跪地苦求大妈(嫡妻),不让其母陪葬。其他几位妾,有儿女,也为自己母亲,向大妈求情不陪葬。大妈拒绝了。岂不是七年之病已求三年之艾吗!”中年人不无奈何地说。
“你说的何意?”有人问。
“此是成语释义: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中年人解释。
“请官家评理?”旁边人问。
“现在官吏,有公正的?”年轻人问。
“在皇朝,官吏做好也难!汉文帝时期,有个叫贾谊的……”中年人说起此人:据《汉书贾谊传》载,贾谊做梁怀王太傅(辅导太子官)时,给汉文帝上一道奏疏,名为《治安策》。在这道奏疏里,贾谊论述秦王朝实行严刑峻法,导致秦二世灭亡的历史教训。贾谊,洛阳人,是汉文帝时著名文人。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太中大夫官职。但因被人嫉忌,后谪为长沙王太傅(老师)。政治上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写下著名《吊屈原赋》等文章。后来,汉文帝召他回宫,要他担任梁王刘揖太傅。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贾谊就此发一通议论:“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做一个正直人。假使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般,不当一回事。这难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来就坏?他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后来,贾谊到梁国上任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王。可是梁怀王骑马不慎摔死,贾谊自伤没尽到太博责任,因此终日郁郁不乐,常常哭泣,一年多后就死了,死时才33岁。
“是呀,好人也难当!人殉制,皇朝应截或废殉,大臣啥的死,就不敢人殉。”老者听完中年人话地说。
“县令来了。”周女官说。
“是!犯人该来了。”听着仨人闲邪存诚的话,孙嫔看眼周女官说。
“大叔!定这制度人,太缺德了!”年轻人生气地说,其他人附和。
“是!在春秋时期,人殉作法,就引非议。据《礼记檀弓下载》,有个叫陈乾昔的。他临死时嘱咐兄弟和儿子,定要给他造一口大棺材。棺木里要让两个婢女,夹着他陪葬。陈死后,他的儿子说:‘以人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此书还载:齐大夫陈子车死后,妻和总管商定用人殉葬。子车弟子亢,却对他们说:‘如果哥在阴间,需人侍候的话,没比他妻和总管更合适的。这件事要不就算了。你们如果一定要坚持,我就准备用你二位生殉。’妻和总管也怕死,就没再坚持!秦献公元年(前三八四),秦国宣布“止从死”,正式明令废止人殉。早在秦穆公死时(前六二一),残酷的人殉制度就已遭到人们谴责。但在其后的二百余年中,人殉并未被废止。秦献公即位之前,长期流亡在外,对下层接触较多,对人们憎恶的人殉也有同感,所以即位之初便以法令的形式正式废除这一沿用数百年之久的野蛮制度。但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实施人殉行为,让人不寒而栗。”老者的脸,露出一股不满和愤恨地说。
“我也听说,黄泉女同父异母兄弟姊妹,一起告她掘坟盗尸之罪。知县、知府,层层地上报,到刑部定案。刑部难定,又给‘三学士’。”年轻人说。
“三学士谁?”一人问。
“三学士是:杨士奇、金幼孜、杨荣是阁臣。死刑犯案,仁宗怕出差错,由三人把关会审。三人也没敢定案,报给了仁宗皇帝。皇帝御批:挖坟盗尸,不孝之女,斩立决!你们看囚车来了。”中年人说。在场人目瞪口哆地看向囚车。
“是的!当今皇朝,不截或废殉,算啥仁政?《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孔子弟子颜渊请教,人如何才能推行仁道。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仁不是别人,也不是人道,而是自己先做到。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能做到此点,天下人才会拥戴。颜回又问:具体应如何去做?孔子答道:不符合礼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也不要去做。”老者笑地说。
“孔子说的仁政,皇朝不尊,臣民自然不遵!”年轻人小声地说。
“黄泉女,怎回事?”老者问。
“事得从头说:黄山道遗嘱,要妾陪葬。黄泉女坚决反对,说去找皇帝,家等她回来,再葬其父。她母亲,不得陪葬。于是,黄泉女托人、找关系,要进皇宫讨论。有人背后按强助弱地资助她。黄泉女到了皇宫,反映此事。仁宗皇帝没理。黄泉女大闹皇宫,大骂仁宗,非仁政,是草菅人命,影响很坏。皇宫几位好心人,说该女疯了,才平息此事,送黄泉女出了宫。黄泉女回到了家,她母已被陪葬,父亲出殡入土,黄泉女气愤之极地组织人,掘坟盗尸,搬出父母尸体,另立父母坟头。”中年人一口气地说。
“黄泉女冤枉。”看一眼老者,周小妞插话地说。
“新帝应励精图治,痛改旧制,方能深得民心,庶民也会拍手称快!人殉制度,不得人心,皇朝怎不截或废?黄泉女被杀,实在是覆盘之冤!但……”老者看一眼孙嫔,一笑地说。盗墓是受历代社会道德批判,受律法惩罚的行为。中国传统宗法制社会的坟墓,曾经是能够维护祖先精神的权威,体现宗族凝聚力的象征,保护冢墓久已成为一种道德行为的准则。唐人杜荀鹤诗所谓“耕地诫侵连冢土”,表明此道德规范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也形成了一种行为的约束。禁止盗墓的律法,在先秦应当已经出现,如《吕氏春秋》中写道:“奸人”盗墓,“以严威重罪禁之”的惩罚。唐代律法包括制裁,盗墓行为的内容,《唐律疏议》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例如:“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明朝继承了此种律法!
“您这样说,掘坟盗尸,应严惩。但黄泉女母亲被生殉,比掘墓不重?”年轻人环视在场人,一脸讥讽地问。
“黄泉女不该死,比起历代传说,盗墓者微不足道:1、伍子胥——最毒的盗墓、2、项羽——最牛的盗墓者、3、刘去——最变态的盗墓、4、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5、董卓——最恶的盗墓者、6、黄巢——最蠢的盗墓者……”对黄泉女产生了同情,老者如此地说。大家听着,有的知道大盗墓者,对黄泉女的行为,产生了一脸的同情。黄泉女不算盗墓者,就要被斩首,皇帝简直不是人。
“是啊!仁宗不截(或废)殉,皇朝非仁政……”中年人看一眼年轻人很是生气地说。
“罪犯被押刑场,你们看。”周女官打断说话地说,人们都看向刑场上的黄泉女。
“不骂皇帝,此女没死罪,案件报到刑部。黄泉女闹皇宫,且骂了皇帝。首辅报案卷,特意说与皇帝。皇帝一生气,御批斩立决了。”一人如此地说。
“草菅人命,才是真!人殉害死人,皇朝不管,人掘坟移尸,却被砍头?”年轻人义愤填膺地说,哼一声地,拂袖而去。孙嫔想着成语释义: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般轻贱,随意加以摧残。出处《汉书贾谊传》菅: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而尖,花绿色,结颖果,褐色。贾谊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草菅人命”作为一句成语,是中年人说的典故,形容统治者凶残狠毒地杀人。
“‘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使人殉者,其更无后乎!”远处法场主官,喊行刑开始的话,黄泉女屹然挺立地喊。孙嫔打一个激冷。黄泉女是才女,竟说出李小叶皇妃临殉的话。黄泉女人头,一下落了地,仁宗真的扶持人殉!孙嫔想,截或废殉之路会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