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挺快,转眼就到年底、年底的大团聚,家家户户准备欢庆新春。
这里当然不能与京城的繁华相媲美,但街头上依旧比往常热闹了许多。行人们挤挤攘攘,各自找寻着自家所需的年货,生怕错过时间就赶不上了。
各种肉类,那怕平日里不怎么沾‘荤腥’的人家,总是要置办一些的。常言‘无酒不成宴席’,但若是‘无肉’,怕是也很难说成一桌像样的饭菜。
尽管,平日里大家都是‘酒菜、酒菜’这样的说着。
备好灯笼、对联,连同打扫院落房间、穿新衣、戴新帽之类自不用说,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对新春的庆祝方式,大家伙还是能基本一样:一样的重视、一样的喜庆。
京城是如此,远在西南的大理也是如此,知府衙门不例外、盐课提举司也不例外。
轰动一时的都察院巡盐御史早已回到京城,而那闹得沸沸扬扬的大空寺果真已被夷为平地。
不过这些都与仲逸无关,专门有人负责。
从此之后再也无人去那里烧香拜佛,即便偶有路过的村民或这一带的路人,只是偶有一阵感慨:真是想不到啊,连和尚都有假的……只是可惜了那些个院落、几乎都是一水的新……
与此同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还有知府衙门:上到知府、同知、通判等,下到门口值守的衙役,简直来了一次彻底的‘翻新’,不少人都认不出来了。
新到的知府名叫姜飞越,说来也巧,他之前也曾在都察院做过御史,算起来还是文博远昔日的属下呢,不知道朝廷如此安排是否与此有关?但文博远却对这个安排颇为满意。
至于那个自称‘来头不小’的冯三保早已被打入死牢,据说皇帝朱载垕亲自下的旨意,当时,他只说了八个字:用心险恶、其心可诛。
颇为有意思的是,送达这个旨意的正是冯保,这位在宫中都可以呼风唤雨的冯公公,只向众人说了一句:“咱家可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个叫冯三保的,还是快快奉旨吧”。
奉旨的结果就是要冯三保人头落地,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儿,早点了结,大家的心里也就早点省心了。
说的就是这个,有的人一日不死,好多人比死还难受。即便如此,云南布政司和按察司的人还是因此而受到不少查办,最后被三法司带走的也近十人,弄得上上下下一片不得安宁。
当然,连冯保也矢口否认与冯三保有任何关系,那么此人自然不会与李贵妃攀上什么交情,想起当初他那张狂的样子,不得不说此人的胆子大的不是一点点。
但凡发生过一件大事之后,总会在一定时期内传出各种各样的说法,说什么的都有,唯恐不嫌事儿大的样子。
有人说这个冯保是‘大义灭亲’,那个冯三保确实与他是亲戚,只是中间倒腾了几次户册,连他是哪里人都弄不清楚,自然也就无法考究他与冯保的关系了。
太监是一个奇怪的存在,而明朝的太监又是整个太监‘史上’最为疯狂的一个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疯狂’的不止一点点。
因之前在裕王府的缘故,仲逸早就与冯保相识,二人‘交情’还算不错,至少冯保逢人便是这么说的:‘仲大人是裕王府走出来的,咱家那个时候也在裕王府伺候着,咱家不帮他,谁帮他?’。
他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每次仲逸领了新的差事,冯保都是明着暗着在帮衬着,尤其朱载垕继位后,冯保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他对仲逸的关照却从未少过。
对此,朝中早就议论纷纷:仲大人与冯保那个时候都在裕王府,这本就是事实,冯保特意关照仲大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不必大惊小怪。
如果仅仅是这种说法,那说法也就不能叫做说法了。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同一件事儿总会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不同的声音。
‘要说这孙悟空再厉害,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句话用在太监、尤其是明朝的太监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据此,也就有了一种更为‘靠谱’的说法:仲大人深得两位皇帝的信任,无论从先帝朱厚熜的委以重任,还是当今万岁与他的特殊交情来看,仲大人都是前途无量的。
要投其所好,便要‘爱屋及乌’,既然皇帝都对仲大人赏识有加,又屡屡为委以重任,那么他冯保这个太监,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
至少,帮仲逸这样的做法,目前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坏处。
别人只是说法而已,而且都是在背后说说,绝不会拿到台面上,冯保心中却一清二楚,但他依旧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一如既往做他的事儿。
就拿此次大理府冯三保之事,冯三保当着众人的面说道:“曹知府、冯三保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文大人不愧是老臣,老成谋国,樊大人协助有方,都是万岁英明……”。
当然,他特意说到仲逸:“仲大人身为盐课提举司,到云南大理后治盐有方,无论整顿盐课提举司、查处私盐,尤其此次大空寺一案,他更是功不可没,咱家由衷的钦佩……”。
说是这么说的,他同样也就这么做了:有人亲眼见到,冯保传完旨意后特意在皇帝面前说了仲逸的好话,与之前的并无多少差异。
关于冯保这个极具争议的太监,外人只知道他在司礼监的威风,而却不知他后来与张居正、太后以及皇家的复杂关系。
而此人身上浓厚的‘文人’气息,更是让他与其他太监头目区分开来。
关于这一点,早在无意中回到唐小丫所在的那个年代时,仲逸就曾详细了解过。
‘能否改变这一切?’,一直是仲逸再次回到大明朝后的一个困惑,但就目前而言,他不想将心思用到此人身上:与冯保是不是太监无关……
这一日,果真朝廷派了传旨的太监,当然,这个太监自然不会是冯保,只是传旨之人再经他派发了一次而已。
毫无意外,朝廷对仲逸给予嘉奖:赏金银、赏绸缎,之后便是一大堆的赞美之词。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年轻的仲大人还得到一副大字,是皇帝亲自赐的墨宝:一粒盐可见天下。
‘看看,在裕王府呆过就是不一样,皇帝还是念及旧情,换做一般人,谁能有这的殊荣?’。
云南各衙门的人简直嫉妒的不行,但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这可不仅仅是一副字那么简单,看看这些字后面的深意,一粒盐,可见天下,而仲逸现如今不就是盐课提举司的提举吗?
可见天下,到底又是何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悟到’的。
不能悟道的,就不必再说了,反正什么好事儿,也轮不到七嘴八舌之人的身上……
这日午后,盐课提举司再次热闹起来,程默奉仲逸之命召集众人,说是有要事相商。
衙役们集结的速度非常之快,就目前这速度,按当初考核的标准,几乎人人都可以达到一等衙役的资格了,只是如今考核的标准再次被拔高而已。
众人兴致那是一个高:不为别的,自从大空寺一事之后,盐课提举司还没有这么热闹过,仲大人一直忙于与灶户们探讨制盐之术,是时候该扬眉吐气一把了。
大伙儿的心里再清楚不过:这是仲大人来盐课提举司的第一个新春,按照他之前一贯大方的风格,这个节骨眼上,自然也少不了对众人的‘大加赏赐’。
‘姜大人、蔡大人,您二位快请落座吧’。
王核被查办后,剩下的就是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了,见他们二人走了过来,程默立刻示意他们落座,椅子早就准备好了。
那二人相视一眼,而后便点头笑道:“我们今日有福了,看来不用再考核了”。
来这里这么些日子,大家而也算很熟悉了,程默也玩笑一句:“不用考核,我们盐课的几乎都是一等衙役了”。
“那也是仲大人治理有方,立竿见影啊……”。
“其中也少不了二位大人的细心协助,兄弟们努力争取……”。
台上这么说着,台下衙役最前排的肖大可不由的向程默喊了一句:“兄弟,这么好的日子,是不是把仲夫人也叫来啊?”。
程默急忙走下台阶,上去对肖大可就是一阵笑骂:“这是你该说的吗?该问的吗?闭上你的臭嘴,晚上喝酒的时候,非要灌你睡到三天三夜”。
肖大可转过身去,向大伙儿大声说道:“听到了吗?今晚有酒喝、大家伙可千万不要拘着啊,好好陪程默兄弟喝一杯,他可是从来都没醉过”。
这一声喊,程默连连摆手,但衙役们还是一阵的欢呼,跟着一起起哄起来。
玩笑归玩笑,无论谁说什么,连同肖大可在内,衙役们的站姿那叫一个笔直、整齐。
这,便是规矩。
片刻之后,仲逸走了过来,衙役们再次为之一振。
‘今日叫大伙儿来,就三件事’。
仲逸没有落座,上台阶后便开门见山道:“朝廷来了旨意:王核走后,我们盐课衙门的同提举正在物色,三个月后就可赴任,此外对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两位大人给予嘉奖”。
姜军和蔡一书立刻起身上前,向仲逸施礼,而后向众人打声招呼。
众人脸上皆是笑意,对他们而言,除王核与刘通外,眼前这两位大人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能将他们当人看,平日里也办差也是公事公办,没有掺杂多少个人因素。
之前‘誓死’效忠王核的那些衙役,被清退十余名,剩余的经悉心开导后也能重回之前,一心一意办差,如今皆已做到了一等衙役。
至于从库大使变为库副使的刘通,本就没有几个心腹,平日里兄弟长兄弟短的,到头来都是酒肉朋友,最终也难免落个‘树倒猢狲散’的下场,仲逸只清退了几个为首而未入等的头目而已。
所有能留下的人,再次深深领悟到了之前经常说的一句话:盐课衙门真的要变天了。
哦,不,已经变天了。
副提举姜军和吏目蔡一书重新回到座位,仲逸继续道:“接下来,本官会对我们盐课衙门进行一次新的调整。明年开春后,要对盐井进行改良,制盐之法也要再次提升,你们每个人都要忙一阵子了”。
“呵呵……”,底下一阵笑声。
“都听到了吗?不要傻笑,到时,若是谁做的不好,照样罚”。
程默喊了一声,肖大可立刻上前向众人说道:“听明白了吗?明白就表个态”。
‘听明白了,仲大人’。
众人齐刷刷的声音,如同整整齐齐的的队形一样。
之后,便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这是在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仲逸不由微微一笑,还是程默能忍得住,只是他已经来到了提前摆好的那张大方桌前。
“兄弟们,临近新春之际,仲大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赏、大赏”。
掀开一块大大的红布,程默向众人宣布道:“万岁赏赐给仲大人的金银,全部分给大家,请大家不要忘皇恩浩荡、以后定要好好办差”。
这么一说,所有人立刻下跪而拜。
程默继续道:“此外,仲大人向每人赏银三两,是让大家置办年货的……还有还有,今晚的酒菜,也是仲大人请,大家敞开了吃啊……”。
“谢万岁,谢仲大人”。
底下一阵沸腾,他们见仲大人正与姜军和蔡一书说着什么,目光立刻投向程默旁边那方桌子前。
“来盐课提举司这么久,就属今年新春最有趣……”。
“二位大人,你们看,是不是另择日子,把那些盐户们也一起叫来?”。
仲逸向姜军和蔡一书说道:“尤其像林大团这样的,在盐井干了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新计划很重要……”。
--
这里当然不能与京城的繁华相媲美,但街头上依旧比往常热闹了许多。行人们挤挤攘攘,各自找寻着自家所需的年货,生怕错过时间就赶不上了。
各种肉类,那怕平日里不怎么沾‘荤腥’的人家,总是要置办一些的。常言‘无酒不成宴席’,但若是‘无肉’,怕是也很难说成一桌像样的饭菜。
尽管,平日里大家都是‘酒菜、酒菜’这样的说着。
备好灯笼、对联,连同打扫院落房间、穿新衣、戴新帽之类自不用说,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对新春的庆祝方式,大家伙还是能基本一样:一样的重视、一样的喜庆。
京城是如此,远在西南的大理也是如此,知府衙门不例外、盐课提举司也不例外。
轰动一时的都察院巡盐御史早已回到京城,而那闹得沸沸扬扬的大空寺果真已被夷为平地。
不过这些都与仲逸无关,专门有人负责。
从此之后再也无人去那里烧香拜佛,即便偶有路过的村民或这一带的路人,只是偶有一阵感慨:真是想不到啊,连和尚都有假的……只是可惜了那些个院落、几乎都是一水的新……
与此同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还有知府衙门:上到知府、同知、通判等,下到门口值守的衙役,简直来了一次彻底的‘翻新’,不少人都认不出来了。
新到的知府名叫姜飞越,说来也巧,他之前也曾在都察院做过御史,算起来还是文博远昔日的属下呢,不知道朝廷如此安排是否与此有关?但文博远却对这个安排颇为满意。
至于那个自称‘来头不小’的冯三保早已被打入死牢,据说皇帝朱载垕亲自下的旨意,当时,他只说了八个字:用心险恶、其心可诛。
颇为有意思的是,送达这个旨意的正是冯保,这位在宫中都可以呼风唤雨的冯公公,只向众人说了一句:“咱家可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个叫冯三保的,还是快快奉旨吧”。
奉旨的结果就是要冯三保人头落地,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儿,早点了结,大家的心里也就早点省心了。
说的就是这个,有的人一日不死,好多人比死还难受。即便如此,云南布政司和按察司的人还是因此而受到不少查办,最后被三法司带走的也近十人,弄得上上下下一片不得安宁。
当然,连冯保也矢口否认与冯三保有任何关系,那么此人自然不会与李贵妃攀上什么交情,想起当初他那张狂的样子,不得不说此人的胆子大的不是一点点。
但凡发生过一件大事之后,总会在一定时期内传出各种各样的说法,说什么的都有,唯恐不嫌事儿大的样子。
有人说这个冯保是‘大义灭亲’,那个冯三保确实与他是亲戚,只是中间倒腾了几次户册,连他是哪里人都弄不清楚,自然也就无法考究他与冯保的关系了。
太监是一个奇怪的存在,而明朝的太监又是整个太监‘史上’最为疯狂的一个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疯狂’的不止一点点。
因之前在裕王府的缘故,仲逸早就与冯保相识,二人‘交情’还算不错,至少冯保逢人便是这么说的:‘仲大人是裕王府走出来的,咱家那个时候也在裕王府伺候着,咱家不帮他,谁帮他?’。
他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每次仲逸领了新的差事,冯保都是明着暗着在帮衬着,尤其朱载垕继位后,冯保的权势越来越大,而他对仲逸的关照却从未少过。
对此,朝中早就议论纷纷:仲大人与冯保那个时候都在裕王府,这本就是事实,冯保特意关照仲大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不必大惊小怪。
如果仅仅是这种说法,那说法也就不能叫做说法了。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同一件事儿总会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不同的声音。
‘要说这孙悟空再厉害,还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句话用在太监、尤其是明朝的太监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据此,也就有了一种更为‘靠谱’的说法:仲大人深得两位皇帝的信任,无论从先帝朱厚熜的委以重任,还是当今万岁与他的特殊交情来看,仲大人都是前途无量的。
要投其所好,便要‘爱屋及乌’,既然皇帝都对仲大人赏识有加,又屡屡为委以重任,那么他冯保这个太监,还有什么反对的理由?
至少,帮仲逸这样的做法,目前对他而言没有什么坏处。
别人只是说法而已,而且都是在背后说说,绝不会拿到台面上,冯保心中却一清二楚,但他依旧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一如既往做他的事儿。
就拿此次大理府冯三保之事,冯三保当着众人的面说道:“曹知府、冯三保罪大恶极,死有余辜。文大人不愧是老臣,老成谋国,樊大人协助有方,都是万岁英明……”。
当然,他特意说到仲逸:“仲大人身为盐课提举司,到云南大理后治盐有方,无论整顿盐课提举司、查处私盐,尤其此次大空寺一案,他更是功不可没,咱家由衷的钦佩……”。
说是这么说的,他同样也就这么做了:有人亲眼见到,冯保传完旨意后特意在皇帝面前说了仲逸的好话,与之前的并无多少差异。
关于冯保这个极具争议的太监,外人只知道他在司礼监的威风,而却不知他后来与张居正、太后以及皇家的复杂关系。
而此人身上浓厚的‘文人’气息,更是让他与其他太监头目区分开来。
关于这一点,早在无意中回到唐小丫所在的那个年代时,仲逸就曾详细了解过。
‘能否改变这一切?’,一直是仲逸再次回到大明朝后的一个困惑,但就目前而言,他不想将心思用到此人身上:与冯保是不是太监无关……
这一日,果真朝廷派了传旨的太监,当然,这个太监自然不会是冯保,只是传旨之人再经他派发了一次而已。
毫无意外,朝廷对仲逸给予嘉奖:赏金银、赏绸缎,之后便是一大堆的赞美之词。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年轻的仲大人还得到一副大字,是皇帝亲自赐的墨宝:一粒盐可见天下。
‘看看,在裕王府呆过就是不一样,皇帝还是念及旧情,换做一般人,谁能有这的殊荣?’。
云南各衙门的人简直嫉妒的不行,但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这可不仅仅是一副字那么简单,看看这些字后面的深意,一粒盐,可见天下,而仲逸现如今不就是盐课提举司的提举吗?
可见天下,到底又是何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悟到’的。
不能悟道的,就不必再说了,反正什么好事儿,也轮不到七嘴八舌之人的身上……
这日午后,盐课提举司再次热闹起来,程默奉仲逸之命召集众人,说是有要事相商。
衙役们集结的速度非常之快,就目前这速度,按当初考核的标准,几乎人人都可以达到一等衙役的资格了,只是如今考核的标准再次被拔高而已。
众人兴致那是一个高:不为别的,自从大空寺一事之后,盐课提举司还没有这么热闹过,仲大人一直忙于与灶户们探讨制盐之术,是时候该扬眉吐气一把了。
大伙儿的心里再清楚不过:这是仲大人来盐课提举司的第一个新春,按照他之前一贯大方的风格,这个节骨眼上,自然也少不了对众人的‘大加赏赐’。
‘姜大人、蔡大人,您二位快请落座吧’。
王核被查办后,剩下的就是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了,见他们二人走了过来,程默立刻示意他们落座,椅子早就准备好了。
那二人相视一眼,而后便点头笑道:“我们今日有福了,看来不用再考核了”。
来这里这么些日子,大家而也算很熟悉了,程默也玩笑一句:“不用考核,我们盐课的几乎都是一等衙役了”。
“那也是仲大人治理有方,立竿见影啊……”。
“其中也少不了二位大人的细心协助,兄弟们努力争取……”。
台上这么说着,台下衙役最前排的肖大可不由的向程默喊了一句:“兄弟,这么好的日子,是不是把仲夫人也叫来啊?”。
程默急忙走下台阶,上去对肖大可就是一阵笑骂:“这是你该说的吗?该问的吗?闭上你的臭嘴,晚上喝酒的时候,非要灌你睡到三天三夜”。
肖大可转过身去,向大伙儿大声说道:“听到了吗?今晚有酒喝、大家伙可千万不要拘着啊,好好陪程默兄弟喝一杯,他可是从来都没醉过”。
这一声喊,程默连连摆手,但衙役们还是一阵的欢呼,跟着一起起哄起来。
玩笑归玩笑,无论谁说什么,连同肖大可在内,衙役们的站姿那叫一个笔直、整齐。
这,便是规矩。
片刻之后,仲逸走了过来,衙役们再次为之一振。
‘今日叫大伙儿来,就三件事’。
仲逸没有落座,上台阶后便开门见山道:“朝廷来了旨意:王核走后,我们盐课衙门的同提举正在物色,三个月后就可赴任,此外对副提举姜军、吏目蔡一书两位大人给予嘉奖”。
姜军和蔡一书立刻起身上前,向仲逸施礼,而后向众人打声招呼。
众人脸上皆是笑意,对他们而言,除王核与刘通外,眼前这两位大人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能将他们当人看,平日里也办差也是公事公办,没有掺杂多少个人因素。
之前‘誓死’效忠王核的那些衙役,被清退十余名,剩余的经悉心开导后也能重回之前,一心一意办差,如今皆已做到了一等衙役。
至于从库大使变为库副使的刘通,本就没有几个心腹,平日里兄弟长兄弟短的,到头来都是酒肉朋友,最终也难免落个‘树倒猢狲散’的下场,仲逸只清退了几个为首而未入等的头目而已。
所有能留下的人,再次深深领悟到了之前经常说的一句话:盐课衙门真的要变天了。
哦,不,已经变天了。
副提举姜军和吏目蔡一书重新回到座位,仲逸继续道:“接下来,本官会对我们盐课衙门进行一次新的调整。明年开春后,要对盐井进行改良,制盐之法也要再次提升,你们每个人都要忙一阵子了”。
“呵呵……”,底下一阵笑声。
“都听到了吗?不要傻笑,到时,若是谁做的不好,照样罚”。
程默喊了一声,肖大可立刻上前向众人说道:“听明白了吗?明白就表个态”。
‘听明白了,仲大人’。
众人齐刷刷的声音,如同整整齐齐的的队形一样。
之后,便是一阵短暂的沉默,这是在等待着最后的——命令。
仲逸不由微微一笑,还是程默能忍得住,只是他已经来到了提前摆好的那张大方桌前。
“兄弟们,临近新春之际,仲大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赏、大赏”。
掀开一块大大的红布,程默向众人宣布道:“万岁赏赐给仲大人的金银,全部分给大家,请大家不要忘皇恩浩荡、以后定要好好办差”。
这么一说,所有人立刻下跪而拜。
程默继续道:“此外,仲大人向每人赏银三两,是让大家置办年货的……还有还有,今晚的酒菜,也是仲大人请,大家敞开了吃啊……”。
“谢万岁,谢仲大人”。
底下一阵沸腾,他们见仲大人正与姜军和蔡一书说着什么,目光立刻投向程默旁边那方桌子前。
“来盐课提举司这么久,就属今年新春最有趣……”。
“二位大人,你们看,是不是另择日子,把那些盐户们也一起叫来?”。
仲逸向姜军和蔡一书说道:“尤其像林大团这样的,在盐井干了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新计划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