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宋在张宝等人的努力下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而作为大宋的邻居,金国这段时间的日子就显得有些难过了。大金国以武立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反抗辽国暴政为号召,成功带领女真人推翻了辽国的统治,进而接手了辽国所遗留的大部分“遗产”。
大金国就如同暴发户一样,小人乍富后便不知道该如何“嘚瑟”了。完颜阿骨打一代雄主,他意识到了自己这大金国的短板在哪里,为此弥补自身的不足,他坚持与宋交好,从而学习借鉴宋人的治国之道。可惜他的继任者只看到了宋人的软弱,却没意识到完颜阿骨打的长远考虑,等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时,金宋已经交恶,原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得到的东西,此时再想要得到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完颜晟即便已经意识到了金国的短板,此时的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金国内部并不稳定,宗族力量极大,过去都是苦哈哈,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一起反抗辽国,那时的众人可说是一心造反,非常团结。但随着家业越来越大,这人的私心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谁多吃了一口,都会有人计较半天。
完颜阿骨打是幸运的,他走得早,所以这桩难事就落到了完颜晟的头上,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打谁都不合适。而且更要命的是,大金的军方也是被各宗族把持,完颜晟要是逼急了还真容易把人逼反。完颜晟愁啊,这分寸的把握实在费人精神,做这个国主才不过两年,完颜晟就有了白头发,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了十余岁。
国内不叫人省心,国外也同样愁人。两次南下侵宋,虽然对外宣称大胜,但实际落到手里的好处却是少之又少,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俘虏了宋国徽钦二帝,前不久还被宋人秘密营救了回去。虽然此时宋国官方还没对外公开此事,但金国高层的大部分人心里却明白,徽钦二帝肯定是被宋人救回去了,因为别国要这两个废帝压根一点用处也没有。
而随着自己当家作主日久,完颜晟也终于体会到了完颜阿骨打时治国的不易。治国就如同烹饪,火候、食材、调料都必须有个准确的把握,稍不留意就可能把美食便猪食,又甚至连猪都不肯吃。
金国建立以前,女真人施行的是部落联盟的“国相”制,而在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以后,便废除了过去的国相制,改为勃极烈制度。自皇帝以下选拔四人辅佐,其中吴乞买,即完颜晟就任谙班,完颜撒改任国论忽鲁,撒改死后由其子完颜宗翰接任,辞不失为国论阿买,昃则由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完颜斜也担任。后来又增设专管对外事务的乙室,由完颜阿骨打的叔叔阿里合懑担任。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完颜阿骨打死后,完颜晟就任国主,所空出的谙班也就归了完颜斜也,完颜斜也所留下的昃勃极烈这个位置也就给了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至于剩余的三个重要位置,国论忽鲁是完颜宗翰,国论阿买则交给了完颜晟的长子完颜宗磐,国论乙室则落到了完颜希尹的身上。
完颜晟没当大金国主的时候,坚持大金国的传承要按过去的兄终弟及制来进行。可等他当了国主以后,他又不想再将手中的皇权交给别人。但金国内部宗室力量强大,完颜晟若是一意孤行,很有可能结果便是鱼死网破。迫于无奈,完颜晟只能妥协,将谙班与昃这两个国主继任者的位置分别给了完颜斜也和完颜亶,但从本心出发,完颜晟还是想把谙班这个位置留给自己的长子完颜宗磐的。
金国宗室的胜利,无疑加剧了完颜晟与完颜阿骨打一系的矛盾,只是由于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皆在军中掌握兵权,更有完颜斜也在一旁摇旗呐喊,完颜晟有志难伸,有力难使,他想要削弱国内宗室的力量,从而巩固皇权。但此举涉及到了宗族的根本利益,没人愿意就此事支持完颜晟,从而导致完颜晟为了寻求支持而大力扶持朝中的汉人官员。
宋辽为邻百余年,汉人在同化辽人的同时,也在被辽人同化,在辽国担任官职的汉人并不在少数。而金国在接收了辽国大部分地盘的同时,由于缺乏管理地方的官员,也就只能启用那些原先在为辽人效力的汉人官员。这些汉人官员虽是汉人,但对于本族却并没有什么感情,得到金人提拔后也是死心塌地的为金人做事,充当金人的急先锋,那做人的节操,甚至还不如辽人。
被迫降敌情有可原,但为虎作伥,反过来迫害自己的族人,那就不值得同情了。张宝反感叛徒,对于那些一心为异族效力的汉人,即便不欲处之而后快,也不会愿意与之有什么交集,任其自生自灭就是宽宏大量。
叛徒,恐怕是这世上最不受人待见的存在。本族会恨之入骨,而所投的异族恐怕也不会信任。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本族的人,又怎么会真心对待投效的外族,恐怕只要价码合适,背叛这种事就会重新上演。
金国的官员队伍里有着不少的汉人官员,而在这些汉人官员里,除了过去为辽国效力的汉人外,也有金兵南下时叛变投敌的宋国官员。那时安东军并未有所行动,金兵又掳去了徽钦二帝,宋国官员中的一部分人便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认贼作父,投靠了金人。但随着安东军的介入,原本已经陷入崩溃的大宋重新稳定了下来,之前不可一世的金兵也在与安东军的交锋中屡屡失利,那些投靠了金人的宋人官员也就坐不住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为了讨好金人,那些投靠金人的官员干了不少天怒人怨的恶事。金人势大的时候他们自然无事,可金人快顶不住了,自身难保,原先被金人多占的大宋国土眼看着又要变成大宋的天下,这些做了亏心事的宋人官员哪里还敢继续待在大宋。在金人撤退的时候,这些官员也纷纷收拾细软,携带着家小遁入了金国的治下。
金国不同于宋国,金国以武立国,国内重武轻文,对待文人的态度,与过去的大宋恰好相反。那些依靠科举为官的文人老爷们到了金国以后也就失去了特权,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人离乡贱,在大宋只要考上了功名,就能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可在金国,却没有那份好处,逃到金国的文人只能自食其力,有的比较幸运,攀附上了一个“贵人”,勉强还能糊口,而有的则比较凄惨,随身携带的金银使完后无人理睬,最后一家老小冻饿而死。
官职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在金国,大部分职位还是由金人担任,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批出逃宋人没有落个好下场也就不足为奇。张宝并不同情那些出逃的宋人,结局虽令人同情,但所作所为却不值得让人同情,归结下来其实也就是四个字,咎由自取。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同时也有为自己所选承担相应后果的责任与义务。有些事能做,有些事打死也不能做,这心里必须要有点数。投靠金人的宋官虽在大宋能力不显,但到了朝中普遍是武人的金国,也就成了香饽饽,虽然有幸成为香饽饽的只是少数的幸运儿,但这些宋官所掌握的知识,却也是金国此时急需的。
张宝并不急于在此时对金国发动全面战争,一是由于自身原因,大宋历经劫难,百废待兴,目前虽看似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却依旧虚弱不堪。拼尽全力虽也能完成灭金复仇的目标,但那也是个惨胜,会让大宋本身元气大伤;二是张宝出于对把持朝中话语权的考虑,人都有这个毛病,当没有了外患以后,便会开始内斗。张宝不希望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在宋国内部杀得血流成河,为大宋树立一个外敌,不仅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更能转移国内矛盾,从而让大宋越变越强。
张宝此时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国内,但这也不意味着他对国外的事情便是不管不问的态度。虽说有意树立金国这个外敌,但张宝也不愿意金国变得强大。就如金国早先有意放赵佶父子中的一人归宋,从而挑起宋国内斗一样,张宝也在盘算着要如何挑动金国内部的争斗。
而相比起完颜晟,张宝想要挑动金国内斗要更容易一些。眼下就是一个机会!金国内部多以宗族为主,对于完颜晟重用汉人官员企图平衡朝中各派系势力平衡一事,大部分宗族都是心中不满。张宝要做的,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浇一勺油,就足以令完颜晟焦头烂额。
金人以武立国,比起讲道理,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用手里的刀说话。而且比起完颜阿骨打生前在金人中的威望,完颜晟明显不足。就比如有件事,金国初立,国库不丰,完颜阿骨打生性节俭,于是与群臣立誓国库中的财物只有战时才可以动用。但完颜阿骨打死后,完颜晟继位,那时的金国已经接收了辽国的“遗产”,国库已经挺有钱了,完颜晟就想要改善一下生活,偷偷拿了国库里的一点财物出来,结果叫人发现了。
这事若是搁在大宋,君王偷拿国库财物,群臣顶多也就是当面指责君王行为失当。而在金国,完颜晟这个国主被以完颜宗翰为首的一帮群臣一起“请”下了宝座,拉到殿外打了二十棍后再被“请”回宝座,继续议事。
屁股挨了揍,最后还要赦免以下犯上的群臣,这窝囊气受的叫完颜晟又惊又怒,也由此深刻体会到了国中宗族势力的胆大妄为。这事看似只是一桩小事,群臣严守法度,坚持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但这何尝又不是宗族势力对完颜晟的一次警告。
当家作主,要真的能当家作主才能令人身心愉悦,似这种事事受人掣肘的当家作主,谁也不会甘心当。完颜晟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自是要大力提拔汉人官员,分化宗族势力在朝廷里的影响力。
但他忽略了金人宗族势力的野蛮程度。金人以武立国,处理问题最习惯的做法便是用手里刀去斩草除根,一死百了。完颜晟自以为宗族势力会跟自己“讲道理”,但却没想到他的对手压根就没打算跟他“讲理”。
清君侧,诛小人,多好的一个用来威胁君王就范的借口。昔日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民逼迫汉景帝诛杀了当时建议削藩的晁错。而这回金人办事更直接,省略了逼迫完颜晟这一步,自己动手,连声招呼也不打,以诛杀朝中奸佞为由,调兵入城将受到完颜晟重用的几个汉人官员满门杀绝。
事后完颜晟虽勃然大怒,有意惩处犯下此等大罪的几名朝中重臣,但却遭到了满朝臣的集体反对,到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不痛不痒的罚了一点财物,那几个汉人及其家小,算是白死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完颜晟生气并不是在意那几个汉人的死活,而是生气群臣无视自己的存在,恣意妄为。几个汉人官员在完颜晟的眼里如同草芥,死了也就死了,有的是想要做他完颜晟身边奴才的汉人。
而宗族势力也达到了铲除完颜晟亲信,警告完颜晟的目的。双方都不觉得有什么大的损失,倒霉的也就是几个自认为得遇明主的汉人。当然,在这次事件中得利的还有大宋的张宝,金国发展的越慢,对日后宋金交战时的宋国也就越是有利。
--
大金国就如同暴发户一样,小人乍富后便不知道该如何“嘚瑟”了。完颜阿骨打一代雄主,他意识到了自己这大金国的短板在哪里,为此弥补自身的不足,他坚持与宋交好,从而学习借鉴宋人的治国之道。可惜他的继任者只看到了宋人的软弱,却没意识到完颜阿骨打的长远考虑,等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时,金宋已经交恶,原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得到的东西,此时再想要得到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完颜晟即便已经意识到了金国的短板,此时的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金国内部并不稳定,宗族力量极大,过去都是苦哈哈,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一起反抗辽国,那时的众人可说是一心造反,非常团结。但随着家业越来越大,这人的私心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谁多吃了一口,都会有人计较半天。
完颜阿骨打是幸运的,他走得早,所以这桩难事就落到了完颜晟的头上,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打谁都不合适。而且更要命的是,大金的军方也是被各宗族把持,完颜晟要是逼急了还真容易把人逼反。完颜晟愁啊,这分寸的把握实在费人精神,做这个国主才不过两年,完颜晟就有了白头发,整个人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了十余岁。
国内不叫人省心,国外也同样愁人。两次南下侵宋,虽然对外宣称大胜,但实际落到手里的好处却是少之又少,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俘虏了宋国徽钦二帝,前不久还被宋人秘密营救了回去。虽然此时宋国官方还没对外公开此事,但金国高层的大部分人心里却明白,徽钦二帝肯定是被宋人救回去了,因为别国要这两个废帝压根一点用处也没有。
而随着自己当家作主日久,完颜晟也终于体会到了完颜阿骨打时治国的不易。治国就如同烹饪,火候、食材、调料都必须有个准确的把握,稍不留意就可能把美食便猪食,又甚至连猪都不肯吃。
金国建立以前,女真人施行的是部落联盟的“国相”制,而在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以后,便废除了过去的国相制,改为勃极烈制度。自皇帝以下选拔四人辅佐,其中吴乞买,即完颜晟就任谙班,完颜撒改任国论忽鲁,撒改死后由其子完颜宗翰接任,辞不失为国论阿买,昃则由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完颜斜也担任。后来又增设专管对外事务的乙室,由完颜阿骨打的叔叔阿里合懑担任。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完颜阿骨打死后,完颜晟就任国主,所空出的谙班也就归了完颜斜也,完颜斜也所留下的昃勃极烈这个位置也就给了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至于剩余的三个重要位置,国论忽鲁是完颜宗翰,国论阿买则交给了完颜晟的长子完颜宗磐,国论乙室则落到了完颜希尹的身上。
完颜晟没当大金国主的时候,坚持大金国的传承要按过去的兄终弟及制来进行。可等他当了国主以后,他又不想再将手中的皇权交给别人。但金国内部宗室力量强大,完颜晟若是一意孤行,很有可能结果便是鱼死网破。迫于无奈,完颜晟只能妥协,将谙班与昃这两个国主继任者的位置分别给了完颜斜也和完颜亶,但从本心出发,完颜晟还是想把谙班这个位置留给自己的长子完颜宗磐的。
金国宗室的胜利,无疑加剧了完颜晟与完颜阿骨打一系的矛盾,只是由于完颜宗干、完颜宗弼皆在军中掌握兵权,更有完颜斜也在一旁摇旗呐喊,完颜晟有志难伸,有力难使,他想要削弱国内宗室的力量,从而巩固皇权。但此举涉及到了宗族的根本利益,没人愿意就此事支持完颜晟,从而导致完颜晟为了寻求支持而大力扶持朝中的汉人官员。
宋辽为邻百余年,汉人在同化辽人的同时,也在被辽人同化,在辽国担任官职的汉人并不在少数。而金国在接收了辽国大部分地盘的同时,由于缺乏管理地方的官员,也就只能启用那些原先在为辽人效力的汉人官员。这些汉人官员虽是汉人,但对于本族却并没有什么感情,得到金人提拔后也是死心塌地的为金人做事,充当金人的急先锋,那做人的节操,甚至还不如辽人。
被迫降敌情有可原,但为虎作伥,反过来迫害自己的族人,那就不值得同情了。张宝反感叛徒,对于那些一心为异族效力的汉人,即便不欲处之而后快,也不会愿意与之有什么交集,任其自生自灭就是宽宏大量。
叛徒,恐怕是这世上最不受人待见的存在。本族会恨之入骨,而所投的异族恐怕也不会信任。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本族的人,又怎么会真心对待投效的外族,恐怕只要价码合适,背叛这种事就会重新上演。
金国的官员队伍里有着不少的汉人官员,而在这些汉人官员里,除了过去为辽国效力的汉人外,也有金兵南下时叛变投敌的宋国官员。那时安东军并未有所行动,金兵又掳去了徽钦二帝,宋国官员中的一部分人便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认贼作父,投靠了金人。但随着安东军的介入,原本已经陷入崩溃的大宋重新稳定了下来,之前不可一世的金兵也在与安东军的交锋中屡屡失利,那些投靠了金人的宋人官员也就坐不住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为了讨好金人,那些投靠金人的官员干了不少天怒人怨的恶事。金人势大的时候他们自然无事,可金人快顶不住了,自身难保,原先被金人多占的大宋国土眼看着又要变成大宋的天下,这些做了亏心事的宋人官员哪里还敢继续待在大宋。在金人撤退的时候,这些官员也纷纷收拾细软,携带着家小遁入了金国的治下。
金国不同于宋国,金国以武立国,国内重武轻文,对待文人的态度,与过去的大宋恰好相反。那些依靠科举为官的文人老爷们到了金国以后也就失去了特权,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人离乡贱,在大宋只要考上了功名,就能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可在金国,却没有那份好处,逃到金国的文人只能自食其力,有的比较幸运,攀附上了一个“贵人”,勉强还能糊口,而有的则比较凄惨,随身携带的金银使完后无人理睬,最后一家老小冻饿而死。
官职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在金国,大部分职位还是由金人担任,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批出逃宋人没有落个好下场也就不足为奇。张宝并不同情那些出逃的宋人,结局虽令人同情,但所作所为却不值得让人同情,归结下来其实也就是四个字,咎由自取。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同时也有为自己所选承担相应后果的责任与义务。有些事能做,有些事打死也不能做,这心里必须要有点数。投靠金人的宋官虽在大宋能力不显,但到了朝中普遍是武人的金国,也就成了香饽饽,虽然有幸成为香饽饽的只是少数的幸运儿,但这些宋官所掌握的知识,却也是金国此时急需的。
张宝并不急于在此时对金国发动全面战争,一是由于自身原因,大宋历经劫难,百废待兴,目前虽看似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却依旧虚弱不堪。拼尽全力虽也能完成灭金复仇的目标,但那也是个惨胜,会让大宋本身元气大伤;二是张宝出于对把持朝中话语权的考虑,人都有这个毛病,当没有了外患以后,便会开始内斗。张宝不希望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而在宋国内部杀得血流成河,为大宋树立一个外敌,不仅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势力,更能转移国内矛盾,从而让大宋越变越强。
张宝此时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国内,但这也不意味着他对国外的事情便是不管不问的态度。虽说有意树立金国这个外敌,但张宝也不愿意金国变得强大。就如金国早先有意放赵佶父子中的一人归宋,从而挑起宋国内斗一样,张宝也在盘算着要如何挑动金国内部的争斗。
而相比起完颜晟,张宝想要挑动金国内斗要更容易一些。眼下就是一个机会!金国内部多以宗族为主,对于完颜晟重用汉人官员企图平衡朝中各派系势力平衡一事,大部分宗族都是心中不满。张宝要做的,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浇一勺油,就足以令完颜晟焦头烂额。
金人以武立国,比起讲道理,大部分人还是习惯用手里的刀说话。而且比起完颜阿骨打生前在金人中的威望,完颜晟明显不足。就比如有件事,金国初立,国库不丰,完颜阿骨打生性节俭,于是与群臣立誓国库中的财物只有战时才可以动用。但完颜阿骨打死后,完颜晟继位,那时的金国已经接收了辽国的“遗产”,国库已经挺有钱了,完颜晟就想要改善一下生活,偷偷拿了国库里的一点财物出来,结果叫人发现了。
这事若是搁在大宋,君王偷拿国库财物,群臣顶多也就是当面指责君王行为失当。而在金国,完颜晟这个国主被以完颜宗翰为首的一帮群臣一起“请”下了宝座,拉到殿外打了二十棍后再被“请”回宝座,继续议事。
屁股挨了揍,最后还要赦免以下犯上的群臣,这窝囊气受的叫完颜晟又惊又怒,也由此深刻体会到了国中宗族势力的胆大妄为。这事看似只是一桩小事,群臣严守法度,坚持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但这何尝又不是宗族势力对完颜晟的一次警告。
当家作主,要真的能当家作主才能令人身心愉悦,似这种事事受人掣肘的当家作主,谁也不会甘心当。完颜晟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自是要大力提拔汉人官员,分化宗族势力在朝廷里的影响力。
但他忽略了金人宗族势力的野蛮程度。金人以武立国,处理问题最习惯的做法便是用手里刀去斩草除根,一死百了。完颜晟自以为宗族势力会跟自己“讲道理”,但却没想到他的对手压根就没打算跟他“讲理”。
清君侧,诛小人,多好的一个用来威胁君王就范的借口。昔日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七国诸侯以清君侧为民逼迫汉景帝诛杀了当时建议削藩的晁错。而这回金人办事更直接,省略了逼迫完颜晟这一步,自己动手,连声招呼也不打,以诛杀朝中奸佞为由,调兵入城将受到完颜晟重用的几个汉人官员满门杀绝。
事后完颜晟虽勃然大怒,有意惩处犯下此等大罪的几名朝中重臣,但却遭到了满朝臣的集体反对,到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不痛不痒的罚了一点财物,那几个汉人及其家小,算是白死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完颜晟生气并不是在意那几个汉人的死活,而是生气群臣无视自己的存在,恣意妄为。几个汉人官员在完颜晟的眼里如同草芥,死了也就死了,有的是想要做他完颜晟身边奴才的汉人。
而宗族势力也达到了铲除完颜晟亲信,警告完颜晟的目的。双方都不觉得有什么大的损失,倒霉的也就是几个自认为得遇明主的汉人。当然,在这次事件中得利的还有大宋的张宝,金国发展的越慢,对日后宋金交战时的宋国也就越是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