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12)
顾鼎臣乘机进言道:“陛下,选中秀女的人家真是骨肉离散,生离死别,堪称人间悲剧,但更可恨的是,地方官吏趁着选秀之机,收受贿赂,甚至敲诈勒索,逼死人命,弄得全国各地乌烟瘴气,民冤沸腾。”
嘉靖听了两人的申述,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生离死别已经是人间最伤心之事,贪官污吏目无法纪,祸害百姓更是天理难容。”
于是亲自下谕旨,命令总管太监,凡是后宫二十岁以上的宫女,一概发给遣散银两,送回到原籍,令其父母自行择偶婚配。这道圣旨下来,宫女们欢呼雀跃,纷纷贿赂管事太监,将其列入遣返名单中。
最后总共有一百九十二名老宫女列入遣返名录,有的宫女已经四十多岁了,二三十年居住深宫,见不到皇上,孤独地守活寡,过着暗无天日、寂寞凄凉的悲惨生活。
只见遣返宫女那天,车辆络绎不绝于驿道上,那些老宫女来时是窈窕淑女,青丝黛发,归去时已是半老徐娘,鬓发斑白。回到家中,有的父母已经亡故,只见到一座荒坟,凄惨境况,不堪回首。
令人欣慰的是,在顾鼎臣和谢杏儿的劝说下,嘉靖皇帝终于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
再说严嵩自从撰写的青词得到嘉靖的青睐,就日夜到西苑真人宫值勤,为嘉靖上坛祭醮提供所需的青词,他总是随叫随到,信手撰写,立马交卷。于是嘉靖对严嵩的信任日益增长。
文昌君和顾撷冈听说后非常怀疑,于是就设法派卧底到严府探听虚实。结果发现,原来严嵩是找枪手代笔的,严嵩常年豢养了一批撰写青词的高手,专门揣测嘉靖的喜好。
严嵩怀揣这些现成的青词,所以能够应付自如。兄弟俩觉得如今严嵩正在步步高升,暂时只能秘而不宣,等待时机再算总帐。
严嵩对提携他的夏言表面上仍然非常谦恭,总是低声下气地阿谀奉承,因为他礼部尚书一职也是夏言荐举的。嘉靖十七年七月皇上打算把他的亲生父亲的牌位搬迁至太庙,赐予谥号为明睿宗。
这本来是一个十分荒唐的要求,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怎么能够进太庙,还要尊称明睿宗?朝臣都不敢反对,只有听之任之,他们把视线集中在礼部尚书严嵩身上,因为有关礼仪之事就是礼部尚书负责。
老奸巨猾的严嵩心想要是同意了就会遭朝臣唾骂,如是反对就会被嘉靖处罚。于是他费尽心机写了一道奏折,在洋洋洒洒上千字的奏折中面面俱到,什么都论述了,但是却什么结论也没有。
嘉靖看后召见严嵩,严厉斥责他是个两面讨好的大滑头,骑墙派。于是乎他明白了一条真理,要想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就只能毫不犹豫地紧跟嘉靖的旨意走,当晚他就写了《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上奏皇上。
嘉靖对严嵩的溜须拍马非常满意。觉得他是个言听计从,绝对服从命令的高级奴才,从此以后认定严嵩就是他可以倚重的宠臣。
顾撷冈说:“嘉靖皇帝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常年斋居西苑中南海,侍臣直庐皆在西苑中南海,随时随地给皇上供奉斋醮用的青词。我看在众多撰写青词的词臣中,最称皇上心意的是袁炜,他文笔出众,是十一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皇上身边的侍读,经常被皇上召唤到西苑中南海,皇上最喜欢他撰写的青词。
如今又有严嵩为皇上撰写青词,他日夜在西苑中南海值勤,随时随地为皇上供奉青词,日后必能升任青词宰相。”
文昌君:“历史上许多功成名遂的清官好官,有许多被歪曲事实的史家评定为‘占位’、‘充位’的平庸之辈的。老爷心地善良、胸怀坦荡,公理自在百姓之中,江南特别是苏州家乡的百姓都称赞老爷是一位‘泽被东南,功存桑梓,名炳青史’的救时良相。
在诗坛上,步虚词不仅用在斋醮青词上,也是一种流行的豪放文体,用来抒发怀才不遇,渴望隐居桃源的心境。我最喜欢唐代诗人皎然的那首《步虚词》:
予因览真诀,遂感西城君。玉笙下青冥,人间未曾闻。
日华炼精魂,皎皎无诟氛。谓我有仙骨,且令饵氤氲。
俯仰愧灵颜,愿随鸾鹄群。俄然动风驭,缥缈归青云。”
顾鼎臣赞赏道:“好一个‘日华炼精魂,皎皎无诟氛’!我最向往诗人描绘的‘俄然动风驭,缥缈归青云’的太虚仙境,羡慕诗人追求超凡入圣的高尚风格。”
(本章完)
--
嘉靖听了两人的申述,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生离死别已经是人间最伤心之事,贪官污吏目无法纪,祸害百姓更是天理难容。”
于是亲自下谕旨,命令总管太监,凡是后宫二十岁以上的宫女,一概发给遣散银两,送回到原籍,令其父母自行择偶婚配。这道圣旨下来,宫女们欢呼雀跃,纷纷贿赂管事太监,将其列入遣返名单中。
最后总共有一百九十二名老宫女列入遣返名录,有的宫女已经四十多岁了,二三十年居住深宫,见不到皇上,孤独地守活寡,过着暗无天日、寂寞凄凉的悲惨生活。
只见遣返宫女那天,车辆络绎不绝于驿道上,那些老宫女来时是窈窕淑女,青丝黛发,归去时已是半老徐娘,鬓发斑白。回到家中,有的父母已经亡故,只见到一座荒坟,凄惨境况,不堪回首。
令人欣慰的是,在顾鼎臣和谢杏儿的劝说下,嘉靖皇帝终于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
再说严嵩自从撰写的青词得到嘉靖的青睐,就日夜到西苑真人宫值勤,为嘉靖上坛祭醮提供所需的青词,他总是随叫随到,信手撰写,立马交卷。于是嘉靖对严嵩的信任日益增长。
文昌君和顾撷冈听说后非常怀疑,于是就设法派卧底到严府探听虚实。结果发现,原来严嵩是找枪手代笔的,严嵩常年豢养了一批撰写青词的高手,专门揣测嘉靖的喜好。
严嵩怀揣这些现成的青词,所以能够应付自如。兄弟俩觉得如今严嵩正在步步高升,暂时只能秘而不宣,等待时机再算总帐。
严嵩对提携他的夏言表面上仍然非常谦恭,总是低声下气地阿谀奉承,因为他礼部尚书一职也是夏言荐举的。嘉靖十七年七月皇上打算把他的亲生父亲的牌位搬迁至太庙,赐予谥号为明睿宗。
这本来是一个十分荒唐的要求,没有做过一天皇帝怎么能够进太庙,还要尊称明睿宗?朝臣都不敢反对,只有听之任之,他们把视线集中在礼部尚书严嵩身上,因为有关礼仪之事就是礼部尚书负责。
老奸巨猾的严嵩心想要是同意了就会遭朝臣唾骂,如是反对就会被嘉靖处罚。于是他费尽心机写了一道奏折,在洋洋洒洒上千字的奏折中面面俱到,什么都论述了,但是却什么结论也没有。
嘉靖看后召见严嵩,严厉斥责他是个两面讨好的大滑头,骑墙派。于是乎他明白了一条真理,要想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就只能毫不犹豫地紧跟嘉靖的旨意走,当晚他就写了《庆云颂》和《大礼告成颂》上奏皇上。
嘉靖对严嵩的溜须拍马非常满意。觉得他是个言听计从,绝对服从命令的高级奴才,从此以后认定严嵩就是他可以倚重的宠臣。
顾撷冈说:“嘉靖皇帝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常年斋居西苑中南海,侍臣直庐皆在西苑中南海,随时随地给皇上供奉斋醮用的青词。我看在众多撰写青词的词臣中,最称皇上心意的是袁炜,他文笔出众,是十一年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皇上身边的侍读,经常被皇上召唤到西苑中南海,皇上最喜欢他撰写的青词。
如今又有严嵩为皇上撰写青词,他日夜在西苑中南海值勤,随时随地为皇上供奉青词,日后必能升任青词宰相。”
文昌君:“历史上许多功成名遂的清官好官,有许多被歪曲事实的史家评定为‘占位’、‘充位’的平庸之辈的。老爷心地善良、胸怀坦荡,公理自在百姓之中,江南特别是苏州家乡的百姓都称赞老爷是一位‘泽被东南,功存桑梓,名炳青史’的救时良相。
在诗坛上,步虚词不仅用在斋醮青词上,也是一种流行的豪放文体,用来抒发怀才不遇,渴望隐居桃源的心境。我最喜欢唐代诗人皎然的那首《步虚词》:
予因览真诀,遂感西城君。玉笙下青冥,人间未曾闻。
日华炼精魂,皎皎无诟氛。谓我有仙骨,且令饵氤氲。
俯仰愧灵颜,愿随鸾鹄群。俄然动风驭,缥缈归青云。”
顾鼎臣赞赏道:“好一个‘日华炼精魂,皎皎无诟氛’!我最向往诗人描绘的‘俄然动风驭,缥缈归青云’的太虚仙境,羡慕诗人追求超凡入圣的高尚风格。”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