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登州。
一艘海船,横渡渤海海峡,在登州码头靠岸。
船上的清军信使,急匆匆下船,然后跑向水师提督衙门。
节堂内,洪承畴端坐中堂,施琅等人坐在两侧,听着高第派来的士卒进行禀报。
信使跪在大堂中间,磕头行礼道“启禀中堂大人,海寇船队逼近旅顺港,妄图攻占旅顺,高军门率领弟兄们,拼死做战,与海寇炮战一日,最终将海寇击退。现今,海寇已经离开旅顺海域,想必已经灰溜溜的撤回江南了。”
洪承畴等人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施琅皱眉道“赵杂毛就这么撤呢?”
显然,施琅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如此果断的撤军。
毕竟千里迢迢过来,光是来一趟都不容易,赵明居然就这么放弃,让他感到十分的意外。
洪承畴也微微皱起眉头,“你确定海寇已经撤离!”
虽说洪承畴对于自己的布置很有信心,认为赵铭很难攻下旅顺,但是听见赵铭这么快就放弃,他一时间也有些不能适应。
信使斩钉截铁道“回禀中堂,千真万确,海寇确实离开了旅顺!”
洪承畴闻语,看向施琅,后者会意,忙行礼道“启禀中堂,山东沿海,没有发现海寇踪迹!”
洪承畴不禁疑惑,“难道海寇真撤了!哼,赵杂毛倒也识相,他要是敢强攻旅顺,必然碰得头破血流,给本督击败他的机会。”
消息很快上报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衮看见洪承畴的奏报,里面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复,只是告诉满清朝廷,赵杂毛可能已经撤兵。
洪承畴行事还是比较谨慎,令清军水师派出哨船出港探查,同时赵铭船队没有回到崇明之前,他不会妄下结论。
这也是因为赵铭名声在外,让洪承畴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丝不放心,认为赵杂毛不可能这么好对付。
满清朝廷内部,多尔衮罢免了满达海的职务,囚禁了作战失利的豪格。
这在满清朝廷之中,引起了较大的动荡,使得豪格一派的大臣都精神紧绷,担心多尔衮对豪格不利,开始串联起来,准备向多尔衮发乱。
这时在满清朝廷中,随着连续的战争失败,多尔衮个人的威望也已经降到了低点,清军内部对于多尔衮的独断专行心存不满,不少人开始质疑和攻击多尔衮,想要逼迫多尔衮交权。
这让多尔衮陷入了困境,急需要胜利来稳定人心。
因此,在得知赵铭北上山东后,多尔衮便数次催促洪承畴,尽快击败赵杂毛的进犯,以此来巩固他的权威。
这时,多尔衮接到洪承畴的奏疏,便直接忽略掉了,洪承畴奏报中的可能两字,开始大肆庆祝,大清军击败了赵杂毛的进犯。
而这次击退赵铭的进犯,也确实令满清朝中一下安静,为多尔衮解了围。
此时,大海之上,镇海号领着船队,离开旅顺后,船队绕开辽东半岛的南端,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
几日后,船队抵达鸭绿江口,忽然占据了仅有几十名朝鲜士卒把守的皮岛。
这里曾经是东江镇毛文龙的基地,赵铭率军重新占据此地,令随行的将士一阵感慨,郭忠更是跪在岛上,并祭奠了死去的同袍和亲人。
赵铭船队并未在皮岛久留,只再此留下了一队士卒守卫,补给了一些淡水,便继续沿着海岸向东航行。
这时镇海号船舱内,赵铭正与将领和幕僚们商议,如何拿下朝鲜的是事宜。
“大帅,朝鲜元时称高丽,太祖时,高丽王遣大将李成桂欲与大明开战,李成桂自知高丽不敌大明,发动兵变,取高丽而代之,太祖遂赐国名朝鲜。这朝鲜国之地,大至相对大明一省之地,人口有五六百万,用汉字,习儒学,自号小中华!”胡为宗绍着朝鲜的情况。
赵铭点了点头,问道“朝鲜如今情况如何,有多少军力?”
胡为宗道“回禀大帅,如今朝鲜王乃李淏,在政治上颇为亲近大明。两年前,李淏刚继承朝鲜王位不久,便派遣密使,渡海来见过太子殿下,并约定若是大明北伐之军进至山东,朝鲜立时出兵响应。另外李淏一面主动与倭国修复关系,欲联合倭国,出兵攻击满清,一面却上书满清,声言倭国欲图朝鲜,企图以备倭为由,扩军备战。然而此事却被满清察觉,于是派遣密谍查看,发现了朝鲜与倭国实际通好,令满清对朝鲜生出警觉。大约是一年多之前,满清下诏训斥了李淏,并施压朝鲜,清洗了亲近大明的义理派大臣,扶持了亲清派大臣掌权!现今朝鲜权力,大半为亲清派掌握!”
胡为宗顿了顿,继续说道“朝鲜王李淏,曾经欲扩军十万,不过朝鲜贫瘠,难以养兵,再加上六使诘责事件后,满清对朝鲜加以限制,所以朝鲜之兵,大约只有三万。这三万朝鲜军,大部分守御各道,无法调动,只有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有七千人,禁军有六百人。”
赵铭遂即问道“朝鲜地方驻军,御营厅七千人和禁军六百人,分别由哪些势力掌控。”
胡为宗道“回禀大帅,朝鲜各道守军,听命于朝鲜王,不过汉城御营厅的七千人,却是被亲清派掌握,朝鲜王只控制不到六百禁军。”
赵铭听完,看向众多将领和幕僚,问道“诸位以为这一战,该怎么打?”
将领和幕僚一阵议论,幕府书记顾炎武出列行礼道“启禀大帅,朝鲜方圆近千里,我东海镇一时间难以掌握,卑职以为要控制朝鲜,尚需要借助朝鲜王之力。如今朝鲜王的处境,实际上等于,被满清控制的军队,软禁于汉城,那大帅只需直捣黄龙,击败亲清派掌握的七千御营厅军,便可将朝鲜王解救出来,再以朝鲜王之名,号令海东八道!”
赵铭闻语,深以为然,颔首道“既然如此,船队立即起航,直扑汉江口,夺取汉城。”
--
一艘海船,横渡渤海海峡,在登州码头靠岸。
船上的清军信使,急匆匆下船,然后跑向水师提督衙门。
节堂内,洪承畴端坐中堂,施琅等人坐在两侧,听着高第派来的士卒进行禀报。
信使跪在大堂中间,磕头行礼道“启禀中堂大人,海寇船队逼近旅顺港,妄图攻占旅顺,高军门率领弟兄们,拼死做战,与海寇炮战一日,最终将海寇击退。现今,海寇已经离开旅顺海域,想必已经灰溜溜的撤回江南了。”
洪承畴等人脸上露出惊讶之色,施琅皱眉道“赵杂毛就这么撤呢?”
显然,施琅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如此果断的撤军。
毕竟千里迢迢过来,光是来一趟都不容易,赵明居然就这么放弃,让他感到十分的意外。
洪承畴也微微皱起眉头,“你确定海寇已经撤离!”
虽说洪承畴对于自己的布置很有信心,认为赵铭很难攻下旅顺,但是听见赵铭这么快就放弃,他一时间也有些不能适应。
信使斩钉截铁道“回禀中堂,千真万确,海寇确实离开了旅顺!”
洪承畴闻语,看向施琅,后者会意,忙行礼道“启禀中堂,山东沿海,没有发现海寇踪迹!”
洪承畴不禁疑惑,“难道海寇真撤了!哼,赵杂毛倒也识相,他要是敢强攻旅顺,必然碰得头破血流,给本督击败他的机会。”
消息很快上报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衮看见洪承畴的奏报,里面并没有给出肯定的回复,只是告诉满清朝廷,赵杂毛可能已经撤兵。
洪承畴行事还是比较谨慎,令清军水师派出哨船出港探查,同时赵铭船队没有回到崇明之前,他不会妄下结论。
这也是因为赵铭名声在外,让洪承畴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丝不放心,认为赵杂毛不可能这么好对付。
满清朝廷内部,多尔衮罢免了满达海的职务,囚禁了作战失利的豪格。
这在满清朝廷之中,引起了较大的动荡,使得豪格一派的大臣都精神紧绷,担心多尔衮对豪格不利,开始串联起来,准备向多尔衮发乱。
这时在满清朝廷中,随着连续的战争失败,多尔衮个人的威望也已经降到了低点,清军内部对于多尔衮的独断专行心存不满,不少人开始质疑和攻击多尔衮,想要逼迫多尔衮交权。
这让多尔衮陷入了困境,急需要胜利来稳定人心。
因此,在得知赵铭北上山东后,多尔衮便数次催促洪承畴,尽快击败赵杂毛的进犯,以此来巩固他的权威。
这时,多尔衮接到洪承畴的奏疏,便直接忽略掉了,洪承畴奏报中的可能两字,开始大肆庆祝,大清军击败了赵杂毛的进犯。
而这次击退赵铭的进犯,也确实令满清朝中一下安静,为多尔衮解了围。
此时,大海之上,镇海号领着船队,离开旅顺后,船队绕开辽东半岛的南端,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
几日后,船队抵达鸭绿江口,忽然占据了仅有几十名朝鲜士卒把守的皮岛。
这里曾经是东江镇毛文龙的基地,赵铭率军重新占据此地,令随行的将士一阵感慨,郭忠更是跪在岛上,并祭奠了死去的同袍和亲人。
赵铭船队并未在皮岛久留,只再此留下了一队士卒守卫,补给了一些淡水,便继续沿着海岸向东航行。
这时镇海号船舱内,赵铭正与将领和幕僚们商议,如何拿下朝鲜的是事宜。
“大帅,朝鲜元时称高丽,太祖时,高丽王遣大将李成桂欲与大明开战,李成桂自知高丽不敌大明,发动兵变,取高丽而代之,太祖遂赐国名朝鲜。这朝鲜国之地,大至相对大明一省之地,人口有五六百万,用汉字,习儒学,自号小中华!”胡为宗绍着朝鲜的情况。
赵铭点了点头,问道“朝鲜如今情况如何,有多少军力?”
胡为宗道“回禀大帅,如今朝鲜王乃李淏,在政治上颇为亲近大明。两年前,李淏刚继承朝鲜王位不久,便派遣密使,渡海来见过太子殿下,并约定若是大明北伐之军进至山东,朝鲜立时出兵响应。另外李淏一面主动与倭国修复关系,欲联合倭国,出兵攻击满清,一面却上书满清,声言倭国欲图朝鲜,企图以备倭为由,扩军备战。然而此事却被满清察觉,于是派遣密谍查看,发现了朝鲜与倭国实际通好,令满清对朝鲜生出警觉。大约是一年多之前,满清下诏训斥了李淏,并施压朝鲜,清洗了亲近大明的义理派大臣,扶持了亲清派大臣掌权!现今朝鲜权力,大半为亲清派掌握!”
胡为宗顿了顿,继续说道“朝鲜王李淏,曾经欲扩军十万,不过朝鲜贫瘠,难以养兵,再加上六使诘责事件后,满清对朝鲜加以限制,所以朝鲜之兵,大约只有三万。这三万朝鲜军,大部分守御各道,无法调动,只有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有七千人,禁军有六百人。”
赵铭遂即问道“朝鲜地方驻军,御营厅七千人和禁军六百人,分别由哪些势力掌控。”
胡为宗道“回禀大帅,朝鲜各道守军,听命于朝鲜王,不过汉城御营厅的七千人,却是被亲清派掌握,朝鲜王只控制不到六百禁军。”
赵铭听完,看向众多将领和幕僚,问道“诸位以为这一战,该怎么打?”
将领和幕僚一阵议论,幕府书记顾炎武出列行礼道“启禀大帅,朝鲜方圆近千里,我东海镇一时间难以掌握,卑职以为要控制朝鲜,尚需要借助朝鲜王之力。如今朝鲜王的处境,实际上等于,被满清控制的军队,软禁于汉城,那大帅只需直捣黄龙,击败亲清派掌握的七千御营厅军,便可将朝鲜王解救出来,再以朝鲜王之名,号令海东八道!”
赵铭闻语,深以为然,颔首道“既然如此,船队立即起航,直扑汉江口,夺取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