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走了没多久,李世民又返回来了。
这次,他带的人抬了一大堆的礼物。倒不是为了感谢叶老板承造的那条飞船,而是李承乾的拜师礼。
叶老板真不知道读个小学有什么好拜师的,不过既然有人送礼,总不能推出去吧;舍不得几大箱子拜师礼的叶老板,勉强同意了复杂的拜师礼;一套礼节都是孙辛负责的,身为读书人,他相当看重礼这一道。
不过叶老板嫌麻烦,一再要求简化流程,总算是一番折腾之后,收下了李承乾这个徒弟。
叶谨瑜没把拜师当回事,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却相当于和叶谨瑜结成了类似亲家的利益共同体,两家的关系瞬间从路人变成了亲密。
这不,一行完拜师礼,李世民便一点都不见外的向叶谨瑜请教东征需要注意的事项。
打仗,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这个东西叶谨瑜是不懂了;不过李世民也没想问他打仗的事。
“东征途经之地,皆在我大唐之外;小王虽有派斥候前去,奈何山高林密路远,暂时未收到太多回复;还请神霄王教我,此一路至木洲,兵马粮草,道路交通,土著人等一应杂物,当如何处之。抵达木洲后,如何保证后续移民通道畅通?”
李世民早先派出去的大量斥候,有些受命探查高句丽的已经回返了,只是他们带回来的情报已经有些过时;而更远处的探子,现在还没有音信,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出征在即,两眼一抹黑的李世民只能找到地图的提供者叶神人了。
只是东征这是个大命题,从长安出发,一路向东,过东北,过北极熊的远东,过白令海峡,一直抵达美洲大路;远的不提,就说最近的东北!虽是祖国大好河山,叶谨瑜却是没去过的,对于东北的印象,他只在历史书上学过,那里的工业发达,一汽、沈霍伊这样的国字头企业的诞生地,是共和国工业长子。小学的语文书里也曾说这是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仓。
嗯,一切都是现代社会的印象,可大唐这边的东北是个什么情形?叶谨瑜就一无所知了,也许,可能,大概那嘎达纯粹是苦寒之地吧,或许被推过去开发那里的人,等于是变相的流放。
要说现代的东北和大唐的东北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为什么现代的东北能成为工业基地,农业粮仓?叶谨瑜感觉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人!
中原人口大规模进入东北,是从我大清时开始的,从老朱家大明倒了后,我大清有过一段短暂的辽东招民开垦,引入了大量关内人口进入东北;不过仅仅二十多年后,康麻子为保我大清龙脉无损,移民政策被永著停止。关内与关外的往来就此断绝。
过了将近两百年,在外有北方恶邻侵蚀,内有天灾不断;我大清才开禁放垦,允许关内的人出关去闯生活;这段时间里很多活不下去了的人就是闯关东过去的。
到949年,城楼一声成立了时,东北已经有了四千万人;正是靠着这四千万人口再加上东北的矿产资源以及老工业底子,东北才一跃成了共和国工业长子。
四千万人,是什么概念?隋书记载,隋炀帝大业二年,全国户数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四千六百万。隋朝最鼎盛时期,全国才四千多万人;经过隋末唐初的战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武德年间仅两百余万户;过了二十多年,到贞观十三年,全国再次统计的户数是三百零四万户,人口一千两百三十万。
这还是十几年后的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唐,人口更少。当然,打下突厥后,能收获十几万去势的奴隶以及几十上百万的女人和小孩;这些也要算到总人口当中。
可是这还是全国的人口总数,皇帝不可能全民皆兵支持李世民,所以李世民能调动的人口充其量就是天策府的武备力量,以及一些不甘于平凡的江湖中人。至于数量,叶谨瑜悲观的认为,不会超过五十万!
早前文中就说过,现在的大唐,不论是从经济上、军事上,技术上以及最根本的人口数量上,短时间内都没有对外扩张的资本;李渊一家子提出这么庞大的扩张计划,也是各有各的打算,妥协的产物吧。这些前因就不去说了,讨论实际的扩张计划。
就算现在有强大的飞船,火炮等先进武器能轻松的击败敌人,可如果打下来的地方长期没有自己人去驻守开发,时间长了,依然会失去。这样的打法有个参照物,那就是铁木真建立的蒙古帝国,那横扫欧亚的蒙古轻骑兵,看似天下无敌,裹胁着各色人等打下了诺大个地盘,但蒙古人口数量的短板,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只能依赖当地人;最后免不了一朝之间分崩离析。
说来说去,还是人口不足的问题。还是要多鼓励生育,多养娃;然后提高卫生条件,保证婴儿的存活率;过上个几十几百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育,困扰李世民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李世民马上要出征了,不可能再等几十上百年。..
“秦王,这东去的道路,其实还是容易打通的,有飞船神雷去轰炸,那些高句丽人或者其它什么土著人必然闻风丧胆,再用步兵一冲,什么样的城池都能应声而下。麻烦的是当大军过境去了木洲以后,这些打下来的地方没有驻守,迟早又会落入土人手中,从而威胁后续的交通。”
叶谨瑜说道,李世民很认同的点头,这个他也知道,他需要的是办法。
回顾了一下黑科技群里,那些群友的脑洞,再结合一下白人殖民全球的做法,叶谨瑜继续道:
“打下来的地盘既然暂时守不住,就不要分兵去占领;大军一路从陆路打过去后,只在沿途的海岸合适的地方留下一些据点和城堡,要知道长途运输,走陆路不如水运划算,你看隋帝修京杭大运河就知道;而走河运,又不如海运划算;毕竟运河修了,经常都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修养护。而大海是不需要养护的;”
“后续的物资和兵员运输,完全可以通过海运。一来留下据点和城堡只需要少量精锐军队即可镇守,不像消灭掉国家那样需要大军去弹压,节省兵力,对付土著还可以拉上一批赏金猎人,一张头皮一两银子,百万土著也只需要百万两银子!再者有众多的据点和城堡为后续的海运船只提供停靠补给,能让船多装物资,少装食物和水。另外以这些据点和城堡做为根据地,可以从当地的土著手中交换物资,获取情报。等以后据点的人口多了,又能以此为基地向内陆扩张。以点制面,慢慢蚕食鲸吞。”
据点也好,割头皮也好,这些都是白人殖民惯用的伎俩,叶谨瑜觉得白人做得,唐人为何做不得;先借来用用再说。
“要想持续获得中原的人口,靠威逼怕是不可行,威逼只会让人离心离德,完全可以诱之以利;木洲那边多金矿,可以用金矿诱惑一些不事生产的游侠浪荡子前去淘金。”淘金潮有多么能吸人,鹰酱家的黑历史不少。
“北方靠海之地,能捕鱼,可产盐;还能用盐和鱼做成咸鱼干;用咸鱼干可以当成肉食和盐的来源。”这个是在黑科技群里道听途说来的。
“当然,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打算,还是应该派人去南……水洲,找到那些高产作物回来,提高了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口;有人口,才有一切。”
李世民静静的听着,他很聪明,很多东西不用说,他也明白;就是一时没想明白的,也不用细细的说透,只要点一下他就了然。唯一看不透想不明白的,却是一直在涛涛不绝的叶神人。
等叶老板说出他的想法后,李世民道:“神霄王真乃谋国之言也,然则据点也罢,城堡也好;时日皆很长。小王以为,不若多造浮空飞船,以飞船的载重和神速,数日便可从长安直抵木洲,无需千山万水辛苦跋涉。便是途中需要据点,亦无需太多!”
这李世民想法不错,叶谨瑜心说我也知道飞船极好。
“可是我这里只有四个船台,大船一个月最多也就造四条;一年下来也造不了太多啊!”还要面临电源短缺、发电设备短缺的困难。
李世民听了,却道:“神霄王为何要困守区区神人坊?小王此去河南道,一路招集船匠木工,在那河南道修上三五百座船台,造船易矣!此事可不经圣人知晓,所造飞船小王愿增价双倍向神霄王收购。可矣?”
叶谨瑜听得一呆,感情说是留下来讨教,其实根本就不是成心想要自己出主意,纯粹是想瞒着他爹搞军火走私。这李二,小心思不少啊!难怪能干掉大哥和三弟,再把父亲赶下宝座。
该不该答应呢?
--
这次,他带的人抬了一大堆的礼物。倒不是为了感谢叶老板承造的那条飞船,而是李承乾的拜师礼。
叶老板真不知道读个小学有什么好拜师的,不过既然有人送礼,总不能推出去吧;舍不得几大箱子拜师礼的叶老板,勉强同意了复杂的拜师礼;一套礼节都是孙辛负责的,身为读书人,他相当看重礼这一道。
不过叶老板嫌麻烦,一再要求简化流程,总算是一番折腾之后,收下了李承乾这个徒弟。
叶谨瑜没把拜师当回事,但是对于李世民来说,却相当于和叶谨瑜结成了类似亲家的利益共同体,两家的关系瞬间从路人变成了亲密。
这不,一行完拜师礼,李世民便一点都不见外的向叶谨瑜请教东征需要注意的事项。
打仗,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这个东西叶谨瑜是不懂了;不过李世民也没想问他打仗的事。
“东征途经之地,皆在我大唐之外;小王虽有派斥候前去,奈何山高林密路远,暂时未收到太多回复;还请神霄王教我,此一路至木洲,兵马粮草,道路交通,土著人等一应杂物,当如何处之。抵达木洲后,如何保证后续移民通道畅通?”
李世民早先派出去的大量斥候,有些受命探查高句丽的已经回返了,只是他们带回来的情报已经有些过时;而更远处的探子,现在还没有音信,是不是还活着都不知道。出征在即,两眼一抹黑的李世民只能找到地图的提供者叶神人了。
只是东征这是个大命题,从长安出发,一路向东,过东北,过北极熊的远东,过白令海峡,一直抵达美洲大路;远的不提,就说最近的东北!虽是祖国大好河山,叶谨瑜却是没去过的,对于东北的印象,他只在历史书上学过,那里的工业发达,一汽、沈霍伊这样的国字头企业的诞生地,是共和国工业长子。小学的语文书里也曾说这是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北大仓。
嗯,一切都是现代社会的印象,可大唐这边的东北是个什么情形?叶谨瑜就一无所知了,也许,可能,大概那嘎达纯粹是苦寒之地吧,或许被推过去开发那里的人,等于是变相的流放。
要说现代的东北和大唐的东北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为什么现代的东北能成为工业基地,农业粮仓?叶谨瑜感觉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人!
中原人口大规模进入东北,是从我大清时开始的,从老朱家大明倒了后,我大清有过一段短暂的辽东招民开垦,引入了大量关内人口进入东北;不过仅仅二十多年后,康麻子为保我大清龙脉无损,移民政策被永著停止。关内与关外的往来就此断绝。
过了将近两百年,在外有北方恶邻侵蚀,内有天灾不断;我大清才开禁放垦,允许关内的人出关去闯生活;这段时间里很多活不下去了的人就是闯关东过去的。
到949年,城楼一声成立了时,东北已经有了四千万人;正是靠着这四千万人口再加上东北的矿产资源以及老工业底子,东北才一跃成了共和国工业长子。
四千万人,是什么概念?隋书记载,隋炀帝大业二年,全国户数八百九十万户,人口四千六百万。隋朝最鼎盛时期,全国才四千多万人;经过隋末唐初的战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武德年间仅两百余万户;过了二十多年,到贞观十三年,全国再次统计的户数是三百零四万户,人口一千两百三十万。
这还是十几年后的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唐,人口更少。当然,打下突厥后,能收获十几万去势的奴隶以及几十上百万的女人和小孩;这些也要算到总人口当中。
可是这还是全国的人口总数,皇帝不可能全民皆兵支持李世民,所以李世民能调动的人口充其量就是天策府的武备力量,以及一些不甘于平凡的江湖中人。至于数量,叶谨瑜悲观的认为,不会超过五十万!
早前文中就说过,现在的大唐,不论是从经济上、军事上,技术上以及最根本的人口数量上,短时间内都没有对外扩张的资本;李渊一家子提出这么庞大的扩张计划,也是各有各的打算,妥协的产物吧。这些前因就不去说了,讨论实际的扩张计划。
就算现在有强大的飞船,火炮等先进武器能轻松的击败敌人,可如果打下来的地方长期没有自己人去驻守开发,时间长了,依然会失去。这样的打法有个参照物,那就是铁木真建立的蒙古帝国,那横扫欧亚的蒙古轻骑兵,看似天下无敌,裹胁着各色人等打下了诺大个地盘,但蒙古人口数量的短板,根本就控制不了这么大的地方,只能依赖当地人;最后免不了一朝之间分崩离析。
说来说去,还是人口不足的问题。还是要多鼓励生育,多养娃;然后提高卫生条件,保证婴儿的存活率;过上个几十几百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生育,困扰李世民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李世民马上要出征了,不可能再等几十上百年。..
“秦王,这东去的道路,其实还是容易打通的,有飞船神雷去轰炸,那些高句丽人或者其它什么土著人必然闻风丧胆,再用步兵一冲,什么样的城池都能应声而下。麻烦的是当大军过境去了木洲以后,这些打下来的地方没有驻守,迟早又会落入土人手中,从而威胁后续的交通。”
叶谨瑜说道,李世民很认同的点头,这个他也知道,他需要的是办法。
回顾了一下黑科技群里,那些群友的脑洞,再结合一下白人殖民全球的做法,叶谨瑜继续道:
“打下来的地盘既然暂时守不住,就不要分兵去占领;大军一路从陆路打过去后,只在沿途的海岸合适的地方留下一些据点和城堡,要知道长途运输,走陆路不如水运划算,你看隋帝修京杭大运河就知道;而走河运,又不如海运划算;毕竟运河修了,经常都要大量人力物力去维修养护。而大海是不需要养护的;”
“后续的物资和兵员运输,完全可以通过海运。一来留下据点和城堡只需要少量精锐军队即可镇守,不像消灭掉国家那样需要大军去弹压,节省兵力,对付土著还可以拉上一批赏金猎人,一张头皮一两银子,百万土著也只需要百万两银子!再者有众多的据点和城堡为后续的海运船只提供停靠补给,能让船多装物资,少装食物和水。另外以这些据点和城堡做为根据地,可以从当地的土著手中交换物资,获取情报。等以后据点的人口多了,又能以此为基地向内陆扩张。以点制面,慢慢蚕食鲸吞。”
据点也好,割头皮也好,这些都是白人殖民惯用的伎俩,叶谨瑜觉得白人做得,唐人为何做不得;先借来用用再说。
“要想持续获得中原的人口,靠威逼怕是不可行,威逼只会让人离心离德,完全可以诱之以利;木洲那边多金矿,可以用金矿诱惑一些不事生产的游侠浪荡子前去淘金。”淘金潮有多么能吸人,鹰酱家的黑历史不少。
“北方靠海之地,能捕鱼,可产盐;还能用盐和鱼做成咸鱼干;用咸鱼干可以当成肉食和盐的来源。”这个是在黑科技群里道听途说来的。
“当然,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打算,还是应该派人去南……水洲,找到那些高产作物回来,提高了粮食产量,养活更多人口;有人口,才有一切。”
李世民静静的听着,他很聪明,很多东西不用说,他也明白;就是一时没想明白的,也不用细细的说透,只要点一下他就了然。唯一看不透想不明白的,却是一直在涛涛不绝的叶神人。
等叶老板说出他的想法后,李世民道:“神霄王真乃谋国之言也,然则据点也罢,城堡也好;时日皆很长。小王以为,不若多造浮空飞船,以飞船的载重和神速,数日便可从长安直抵木洲,无需千山万水辛苦跋涉。便是途中需要据点,亦无需太多!”
这李世民想法不错,叶谨瑜心说我也知道飞船极好。
“可是我这里只有四个船台,大船一个月最多也就造四条;一年下来也造不了太多啊!”还要面临电源短缺、发电设备短缺的困难。
李世民听了,却道:“神霄王为何要困守区区神人坊?小王此去河南道,一路招集船匠木工,在那河南道修上三五百座船台,造船易矣!此事可不经圣人知晓,所造飞船小王愿增价双倍向神霄王收购。可矣?”
叶谨瑜听得一呆,感情说是留下来讨教,其实根本就不是成心想要自己出主意,纯粹是想瞒着他爹搞军火走私。这李二,小心思不少啊!难怪能干掉大哥和三弟,再把父亲赶下宝座。
该不该答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