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无所适从的会长
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庞大的大陆国家,天主教会自然更加看重。
但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却发现收效甚微。
中国人信奉佛、道,并且重视祭祖的特点,使得很长一段时期内,传教士们未能成功渗透进中国内地,无奈之下,只得在澳门苦苦坚持……
虽说,通过几代传教士的不断努力,自嘉靖年间起,终于争取到了一批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的信徒,但是,相当长的时间内,信徒的发展数量仍然迟滞不前。
因此,罗马教廷派出了他这个老人第二次来华。
上一次来华时他还是个年轻人,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二十二年,足迹踏遍各省,自问对这个古老国度的物产、风俗、服饰、语言以及政治制度都有一些了解。
在3年返回欧洲时,他还在旅途上完成了他的著作《大中国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叹。
曾德昭十分清楚,中国的普通民众、官吏和知识分子,对他们这些面貌、风俗迥异的外国人,始终抱有戒心。
所以,迄今为止,澳门这个小海岛,仍然是天主教会在中国地区最重要的落脚点,另外,这里也是他们葡萄牙人在远东地区几乎仅剩的据点了。
保住了这个据点,西方基督教世界才能保留一个希望,谋求以文化、经济、技术的交流为借口,有朝一日加以殖民、盘剥与同化。
……
“这群蠢货!”
现在,曾德昭正在自言自语,“难道在日本的闹剧还要在中国再重演一次么?”
他的书桌上,丢着从马尼拉的教会刚刚送来的信件。
关于中国人的内战,究竟该相助哪一方,在教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而且这一争论,有向教廷高层蔓延的趋势,却永远没个定论。
“唉!”
虽然罗马教廷拥有极大的势力,但是势力和敌人永远是成正比的,更不用说那些国王和贵族们,都企图把教会当做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上帝的。
“争论吧,争论吧,最好这事情永远也争论不完,直到把仅有的地盘都丢了为止!”
曾德昭越想越烦闷,越想越愤怒。
近年来,恰恰得益于中国内战,天主教在明国“隆武”和“永历”两代朝中都十分活跃。
瞿纱微和卜弥格等资深传教士一直在明国皇帝身边经营,就连曾德昭自己,也曾到访过肇庆。
传教士们的活动得到了朝廷很大的支持,信徒的人数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除了替王太后、马太后、王皇后和皇子领洗之外,还涉及向澳门请求军援,甚至直接遣使赴欧等许多事宜。
然而,随著局势的不断恶化,明帝永历最终撤离了肇庆,一路溃逃至十分蛮荒的广西一带。
眼看明国倾颓在即,而信教最坚的王太后以及德高望重的教士瞿纱微又先后去世,澳门教会渐渐减少了与南宁方面的联系。
另一方向,出于两头下注的考虑,当初派驻北京的汤若望等传教士的教务工作却日益蓬勃。
按照已经在北京朝中站住脚的这些传教士的主张,北方的满清政权已然巩固,那个野蛮的游牧民族终将入主中原,因而应该果断抛弃对于残明的支持。
否则,得罪了这个新兴权贵,以后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将会更加困难。
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葡属印度官员因此而坚决反对教会继续在中国南部投入人力物力。
正因如此,在瞿安德过世之后,曾德昭就不再派人去南宁,眼下仅剩卜弥格一人,尚在南宁忠实地执行其传教任务。
为避免危害正与满清人建立的友好关系,曾德昭多次派人传话,要求卜弥格撤回澳门,答应任命其为澳门分会副会长。
但是,那个固执的卜弥格,居然屡屡拒绝离开南宁,令曾德昭大为光火却又无可奈何。
究其原因,一往无前为永历朝廷奔波效死的波兰人卜弥格,一方面实在舍不得放弃为他所崇奉的天主建立的,在南部中国的基业。
从他的多次来信中可以看出,他对接触到的中国百姓对于明廷复国的期望程度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卜弥格此举,也或为其个人的终生志向追求一个圆梦的可能。
而多谋寡断的上层,对于应该怎么抉择,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这一点,才是令曾德昭牢骚满腹、无所适从的真正原因,想办大事,却又首鼠两端,而不是集中资源全力以赴,怎么可能成功。
……
不过今天,曾德昭的心情,可不仅仅是烦闷那么简单了,在他看似一如往日的雍容安静外表下,难以掩饰其忐忑不安的内心。
或许是为了印证卜弥格的判断,最近的明军竟然势头猛涨,在各个方向都与满清军队展开了决战。
据说,他们得到了一帮神秘人物的帮助,正在向广东大举反攻,与澳门近在咫尺的广州,也有被明军重新夺回的可能。
正在曾德昭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突发消息把他吓了一跳。
就在昨天下午,澳门总督费素沙派人来请,说是要召开议事会,对小股中**人私自闯入澳门一事征求意见。
曾德昭思虑再三,最终只派出了他的忠实助手雅各布代表自己出席,他相信雅各布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他的所思所虑。
曾德昭是葡萄牙人,对于严厉警告中国人,保住澳门的独特地位,自然是支持的态度。
但是,作为大主教,要他公然表态,煽动信徒与明军对抗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卜弥格也是一位广有影响的教士,他们的安危举足轻重。
雅各布深夜回来后不久,曾德昭就听到了城内的爆炸和枪声。
天刚亮,心神不宁的曾德昭就派人四出打探战局,得到的消息却使他差一点惊掉了下巴——费素沙战死,总督府沦陷!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总督费素沙的阵亡令他震惊,而另一条消息,却使他既疑虑重重又忧心忡忡——明廷兵部尚书,大学士瞿式耜,亲自来了。
对于这位早在天启三年就已接受了洗礼,教名多默的永历朝重臣,曾德昭不仅算得上了解,还曾于肇庆有过数面之交。
永历二年初,永历皇帝由梧州逃至桂林,负责防务的瞿式耜就曾委托传教士毕方济赴澳门求援,最终,瞿式耜借助葡军之力在桂林大败清军。
怎么说都算有点交情,为何他悄然到来却不通报?
“大学士都来了,还说是小股明军?”
现在,曾德昭既为费素沙的愚蠢和鲁莽恼怒不已,更为局势之崩坏而心惊肉跳。
(提问:付鑫蕊夜袭兵营,活捉了两个军官,其中有一名上校,那么请问,上校这个词汇,来源于哪种语言?)
? ?感谢:“一月雪”、“裔親芳澤”、“宝贝”、“安之若素”、“流年纷飞”、“爱是永恒的话题”、“龙腾虎跃”和“准拟”的赏!谢谢亲们!点点滴滴铭记于心,我会努力!
?
????
(本章完)
--
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庞大的大陆国家,天主教会自然更加看重。
但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却发现收效甚微。
中国人信奉佛、道,并且重视祭祖的特点,使得很长一段时期内,传教士们未能成功渗透进中国内地,无奈之下,只得在澳门苦苦坚持……
虽说,通过几代传教士的不断努力,自嘉靖年间起,终于争取到了一批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的信徒,但是,相当长的时间内,信徒的发展数量仍然迟滞不前。
因此,罗马教廷派出了他这个老人第二次来华。
上一次来华时他还是个年轻人,在中国生活了整整二十二年,足迹踏遍各省,自问对这个古老国度的物产、风俗、服饰、语言以及政治制度都有一些了解。
在3年返回欧洲时,他还在旅途上完成了他的著作《大中国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叹。
曾德昭十分清楚,中国的普通民众、官吏和知识分子,对他们这些面貌、风俗迥异的外国人,始终抱有戒心。
所以,迄今为止,澳门这个小海岛,仍然是天主教会在中国地区最重要的落脚点,另外,这里也是他们葡萄牙人在远东地区几乎仅剩的据点了。
保住了这个据点,西方基督教世界才能保留一个希望,谋求以文化、经济、技术的交流为借口,有朝一日加以殖民、盘剥与同化。
……
“这群蠢货!”
现在,曾德昭正在自言自语,“难道在日本的闹剧还要在中国再重演一次么?”
他的书桌上,丢着从马尼拉的教会刚刚送来的信件。
关于中国人的内战,究竟该相助哪一方,在教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而且这一争论,有向教廷高层蔓延的趋势,却永远没个定论。
“唉!”
虽然罗马教廷拥有极大的势力,但是势力和敌人永远是成正比的,更不用说那些国王和贵族们,都企图把教会当做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上帝的。
“争论吧,争论吧,最好这事情永远也争论不完,直到把仅有的地盘都丢了为止!”
曾德昭越想越烦闷,越想越愤怒。
近年来,恰恰得益于中国内战,天主教在明国“隆武”和“永历”两代朝中都十分活跃。
瞿纱微和卜弥格等资深传教士一直在明国皇帝身边经营,就连曾德昭自己,也曾到访过肇庆。
传教士们的活动得到了朝廷很大的支持,信徒的人数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除了替王太后、马太后、王皇后和皇子领洗之外,还涉及向澳门请求军援,甚至直接遣使赴欧等许多事宜。
然而,随著局势的不断恶化,明帝永历最终撤离了肇庆,一路溃逃至十分蛮荒的广西一带。
眼看明国倾颓在即,而信教最坚的王太后以及德高望重的教士瞿纱微又先后去世,澳门教会渐渐减少了与南宁方面的联系。
另一方向,出于两头下注的考虑,当初派驻北京的汤若望等传教士的教务工作却日益蓬勃。
按照已经在北京朝中站住脚的这些传教士的主张,北方的满清政权已然巩固,那个野蛮的游牧民族终将入主中原,因而应该果断抛弃对于残明的支持。
否则,得罪了这个新兴权贵,以后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将会更加困难。
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葡属印度官员因此而坚决反对教会继续在中国南部投入人力物力。
正因如此,在瞿安德过世之后,曾德昭就不再派人去南宁,眼下仅剩卜弥格一人,尚在南宁忠实地执行其传教任务。
为避免危害正与满清人建立的友好关系,曾德昭多次派人传话,要求卜弥格撤回澳门,答应任命其为澳门分会副会长。
但是,那个固执的卜弥格,居然屡屡拒绝离开南宁,令曾德昭大为光火却又无可奈何。
究其原因,一往无前为永历朝廷奔波效死的波兰人卜弥格,一方面实在舍不得放弃为他所崇奉的天主建立的,在南部中国的基业。
从他的多次来信中可以看出,他对接触到的中国百姓对于明廷复国的期望程度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卜弥格此举,也或为其个人的终生志向追求一个圆梦的可能。
而多谋寡断的上层,对于应该怎么抉择,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这一点,才是令曾德昭牢骚满腹、无所适从的真正原因,想办大事,却又首鼠两端,而不是集中资源全力以赴,怎么可能成功。
……
不过今天,曾德昭的心情,可不仅仅是烦闷那么简单了,在他看似一如往日的雍容安静外表下,难以掩饰其忐忑不安的内心。
或许是为了印证卜弥格的判断,最近的明军竟然势头猛涨,在各个方向都与满清军队展开了决战。
据说,他们得到了一帮神秘人物的帮助,正在向广东大举反攻,与澳门近在咫尺的广州,也有被明军重新夺回的可能。
正在曾德昭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突发消息把他吓了一跳。
就在昨天下午,澳门总督费素沙派人来请,说是要召开议事会,对小股中**人私自闯入澳门一事征求意见。
曾德昭思虑再三,最终只派出了他的忠实助手雅各布代表自己出席,他相信雅各布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递他的所思所虑。
曾德昭是葡萄牙人,对于严厉警告中国人,保住澳门的独特地位,自然是支持的态度。
但是,作为大主教,要他公然表态,煽动信徒与明军对抗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卜弥格也是一位广有影响的教士,他们的安危举足轻重。
雅各布深夜回来后不久,曾德昭就听到了城内的爆炸和枪声。
天刚亮,心神不宁的曾德昭就派人四出打探战局,得到的消息却使他差一点惊掉了下巴——费素沙战死,总督府沦陷!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总督费素沙的阵亡令他震惊,而另一条消息,却使他既疑虑重重又忧心忡忡——明廷兵部尚书,大学士瞿式耜,亲自来了。
对于这位早在天启三年就已接受了洗礼,教名多默的永历朝重臣,曾德昭不仅算得上了解,还曾于肇庆有过数面之交。
永历二年初,永历皇帝由梧州逃至桂林,负责防务的瞿式耜就曾委托传教士毕方济赴澳门求援,最终,瞿式耜借助葡军之力在桂林大败清军。
怎么说都算有点交情,为何他悄然到来却不通报?
“大学士都来了,还说是小股明军?”
现在,曾德昭既为费素沙的愚蠢和鲁莽恼怒不已,更为局势之崩坏而心惊肉跳。
(提问:付鑫蕊夜袭兵营,活捉了两个军官,其中有一名上校,那么请问,上校这个词汇,来源于哪种语言?)
? ?感谢:“一月雪”、“裔親芳澤”、“宝贝”、“安之若素”、“流年纷飞”、“爱是永恒的话题”、“龙腾虎跃”和“准拟”的赏!谢谢亲们!点点滴滴铭记于心,我会努力!
?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