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吃完早饭,南田村的人就发现了有些不对,桃源村的人不好好在村里卖菜,怎么都跑我们村来了。不仅有桃源村人,还有很多去桃源村买菜的游客,听到他们说要买灯笼,就跟着他们跑来了南田村。
这些人里可有许多没来过南田村的,一进村,就被路边摆的各种竹编吸引了眼球。这段日子里,南田村人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竹编的种类越发丰富了,可是摊子上却没有看到灯笼,那这么多桃源村人要去哪买啊。
两个从市里跑来玩的小姑娘,本来想在桃源村参观,结果莫名其妙就跟着人来到了南田村。光顾着看竹编制品了,才发现过来买灯笼的大部队不见了,看着自己驻足的摊子的大姐看着和蔼可亲,就问了一句。
“买灯笼啊,那就得是田思齐田老头家,他那手艺简直了。可惜他不在家,他和田婶去大女儿那玩了,你们要找人做灯笼得去别家喽。”一听说买灯笼,这位大姐就想到了陶然的外公田思齐,就给小姑娘说了一声。
“大姐,你们这些摊子怎么没有卖灯笼啊?”这两个小姑娘非常好奇,这一路走过来摊子上的东西品种很多,就是没有灯笼。
“以前我们村里都没人来,还是桃源村卖菜的生意做起来后,带来了客人买竹篮,才逐渐热闹起来。不过还真没有人想到可以卖灯笼,主要还是没人买啊,没人买就没人做。你们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买,估计现在就有开始做灯笼的。”大姐不懂什么供求关系,也知道有人买才会有人卖。
“那大姐,你家会不会做灯笼啊?”感觉这大姐挺热心的,两个小姑娘就想从这位大姐这买。
“对了,我孩子都上小学了,不用叫我大姐,你们这些小姑娘真是太客气了。我家那位会做简单的灯笼,不过他今天不在家,我不太会你们要是想买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小姑娘们对这些都不了解,请她帮忙介绍一下。
“咱们村最擅长做灯笼的是田老头,可惜他也不在。村里还有两个老爷子做灯笼的手艺比较好,一个在村子南边都是竹子的七爷家,还有一家从你们右手这条路直走到尽头,门口两棵桂花树的三叔家里。”
这大姐拿起旁边的水杯润润嗓子,接着说道:“不过这两家手艺好,桃源村的人都知道,肯定有不少人找上门了,你们想要买他们家的灯笼,估计需要等几天。要是不买特别好的,就等一会儿,其它的摊子肯定会有人卖简单的竹编灯笼,一会儿就能做好。”
听到大姐的建议,两个小姑娘先道了一声谢,然后商量了一下,准备先去手艺最好的两家看看。不说买不买,好不容易来一趟,满足一下好奇心。
往南边走了没多久,就看见那位大姐说的周围种满竹子的屋子,整体古朴清幽的风格异常显眼。只是门前人来人往倒是破坏了这番风景,两个小姑娘手牵手往大门里走去。
一进门就看到摆满木头和竹子的院子里有一位老人,正认真摆弄着手里的竹条,院子里的人都不敢发出声音打扰他。只静静地看着,灯笼的骨架很快被老人灵巧的双手做出,看形状是在做六角宫灯。
田七爷往后转身,从身后的桌子上拿起画好的宣纸,手脚麻利地往骨架上一糊,再将其牢牢固定好,最后配上提灯的把手,就完成了。
看到灯笼上的六面都是由水墨绘成的鲜花,这两个小姑娘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就这样安静地看别人做完了风筝。不过这风筝还真挺好看的,两人迅速决定要买个灯笼回家,还没打听价钱,就听到旁边有人小声议论:“这画是谁画的?”
“嗨,南田村有几个会画水墨画的啊,田七爷专门去喊的李老头,让他帮忙画画给他按张算钱。你看,就在屋里坐着呢。”这个男人来得早,知道的清清楚楚。顺着这个男人手指的方向,就能看见有个清瘦的老头在屋里手持墨笔,不知是画什么。
就在这时,有个十几岁的少年跑出来了,往院子里竖起一块大板子,上面写着灯笼订做指南。原来田七爷只做两种灯笼,一是竹制灯笼,每天只做三十个,可指定灯笼上的图案及灯笼形状,当天可取,每个仅需三十元。
田七爷陆续做好了各式灯笼作为样品,有六角的,椭圆的,立方的,各式各样,都摆在在木板旁的桌子上。围观的人群想把它们都收入囊中。
还有一种就是木刻灯笼了,这个需要时间雕琢。所以一周只做十个,而且需要一周后才能取,八十元一个,需要先付一半定金。由于今天时间不够,田七爷就没有临时做木刻灯笼了,把以前做的旧灯笼拿出来擦洗干净也摆出来。
这旧灯笼就和昨晚陶然拿出来的差不多,有那些桃源村过来的小孩子们拉着父母的手就要买。但是又犹豫地看了看竹编的灯笼,这些也也好想要啊。
其他人都在考虑,从市里来的两个小姑娘却是毫不犹豫,赶快去抢购买名额了。她们在市里也遇到过卖灯笼的,也在手机上浏览过,可真没田七爷这里的物美价廉,还是手艺人全部手工制作。
唯一需要思考的只是要几个而已,想到回去坐车拿太多不方便,两人最终选择了六角宫灯。等到元宵节,穿着美美的衣服,提着六角宫灯,一定会让小姐妹们羡慕的。
告诉小少年自己想要的图案后,小少年就跑进屋让屋里的老爷子画画去了。长发的女生恋恋不舍地看着木刻的灯笼,轻咬了一下嘴唇,还是向好姐妹开口寻求支持:“其实下星期再来一回也不是太麻烦,还能买点桃源蔬菜回家,你说是不是?”
--
吃完早饭,南田村的人就发现了有些不对,桃源村的人不好好在村里卖菜,怎么都跑我们村来了。不仅有桃源村人,还有很多去桃源村买菜的游客,听到他们说要买灯笼,就跟着他们跑来了南田村。
这些人里可有许多没来过南田村的,一进村,就被路边摆的各种竹编吸引了眼球。这段日子里,南田村人都在不断提升自己,竹编的种类越发丰富了,可是摊子上却没有看到灯笼,那这么多桃源村人要去哪买啊。
两个从市里跑来玩的小姑娘,本来想在桃源村参观,结果莫名其妙就跟着人来到了南田村。光顾着看竹编制品了,才发现过来买灯笼的大部队不见了,看着自己驻足的摊子的大姐看着和蔼可亲,就问了一句。
“买灯笼啊,那就得是田思齐田老头家,他那手艺简直了。可惜他不在家,他和田婶去大女儿那玩了,你们要找人做灯笼得去别家喽。”一听说买灯笼,这位大姐就想到了陶然的外公田思齐,就给小姑娘说了一声。
“大姐,你们这些摊子怎么没有卖灯笼啊?”这两个小姑娘非常好奇,这一路走过来摊子上的东西品种很多,就是没有灯笼。
“以前我们村里都没人来,还是桃源村卖菜的生意做起来后,带来了客人买竹篮,才逐渐热闹起来。不过还真没有人想到可以卖灯笼,主要还是没人买啊,没人买就没人做。你们今天来了这么多人买,估计现在就有开始做灯笼的。”大姐不懂什么供求关系,也知道有人买才会有人卖。
“那大姐,你家会不会做灯笼啊?”感觉这大姐挺热心的,两个小姑娘就想从这位大姐这买。
“对了,我孩子都上小学了,不用叫我大姐,你们这些小姑娘真是太客气了。我家那位会做简单的灯笼,不过他今天不在家,我不太会你们要是想买还是去别家看看吧。”
小姑娘们对这些都不了解,请她帮忙介绍一下。
“咱们村最擅长做灯笼的是田老头,可惜他也不在。村里还有两个老爷子做灯笼的手艺比较好,一个在村子南边都是竹子的七爷家,还有一家从你们右手这条路直走到尽头,门口两棵桂花树的三叔家里。”
这大姐拿起旁边的水杯润润嗓子,接着说道:“不过这两家手艺好,桃源村的人都知道,肯定有不少人找上门了,你们想要买他们家的灯笼,估计需要等几天。要是不买特别好的,就等一会儿,其它的摊子肯定会有人卖简单的竹编灯笼,一会儿就能做好。”
听到大姐的建议,两个小姑娘先道了一声谢,然后商量了一下,准备先去手艺最好的两家看看。不说买不买,好不容易来一趟,满足一下好奇心。
往南边走了没多久,就看见那位大姐说的周围种满竹子的屋子,整体古朴清幽的风格异常显眼。只是门前人来人往倒是破坏了这番风景,两个小姑娘手牵手往大门里走去。
一进门就看到摆满木头和竹子的院子里有一位老人,正认真摆弄着手里的竹条,院子里的人都不敢发出声音打扰他。只静静地看着,灯笼的骨架很快被老人灵巧的双手做出,看形状是在做六角宫灯。
田七爷往后转身,从身后的桌子上拿起画好的宣纸,手脚麻利地往骨架上一糊,再将其牢牢固定好,最后配上提灯的把手,就完成了。
看到灯笼上的六面都是由水墨绘成的鲜花,这两个小姑娘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就这样安静地看别人做完了风筝。不过这风筝还真挺好看的,两人迅速决定要买个灯笼回家,还没打听价钱,就听到旁边有人小声议论:“这画是谁画的?”
“嗨,南田村有几个会画水墨画的啊,田七爷专门去喊的李老头,让他帮忙画画给他按张算钱。你看,就在屋里坐着呢。”这个男人来得早,知道的清清楚楚。顺着这个男人手指的方向,就能看见有个清瘦的老头在屋里手持墨笔,不知是画什么。
就在这时,有个十几岁的少年跑出来了,往院子里竖起一块大板子,上面写着灯笼订做指南。原来田七爷只做两种灯笼,一是竹制灯笼,每天只做三十个,可指定灯笼上的图案及灯笼形状,当天可取,每个仅需三十元。
田七爷陆续做好了各式灯笼作为样品,有六角的,椭圆的,立方的,各式各样,都摆在在木板旁的桌子上。围观的人群想把它们都收入囊中。
还有一种就是木刻灯笼了,这个需要时间雕琢。所以一周只做十个,而且需要一周后才能取,八十元一个,需要先付一半定金。由于今天时间不够,田七爷就没有临时做木刻灯笼了,把以前做的旧灯笼拿出来擦洗干净也摆出来。
这旧灯笼就和昨晚陶然拿出来的差不多,有那些桃源村过来的小孩子们拉着父母的手就要买。但是又犹豫地看了看竹编的灯笼,这些也也好想要啊。
其他人都在考虑,从市里来的两个小姑娘却是毫不犹豫,赶快去抢购买名额了。她们在市里也遇到过卖灯笼的,也在手机上浏览过,可真没田七爷这里的物美价廉,还是手艺人全部手工制作。
唯一需要思考的只是要几个而已,想到回去坐车拿太多不方便,两人最终选择了六角宫灯。等到元宵节,穿着美美的衣服,提着六角宫灯,一定会让小姐妹们羡慕的。
告诉小少年自己想要的图案后,小少年就跑进屋让屋里的老爷子画画去了。长发的女生恋恋不舍地看着木刻的灯笼,轻咬了一下嘴唇,还是向好姐妹开口寻求支持:“其实下星期再来一回也不是太麻烦,还能买点桃源蔬菜回家,你说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