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杨珠珠心想,那是当然了,赵家家庭复杂,跟咱们可是有利益冲突的。舅爷家也只是多了门亲戚走动而已,跟人家没有利害关系。这不存在利益纠葛,态度自然就好了。当然也不排除舅爷为自家姐姐高兴。
“既然不想去就不去呗,如今外面还是乱,咱们这小山村没什么不好的。”杨珠珠看着杨锦说道。
杨家其他人点点头,如此,等过年赵家再来接人的时候就婉拒了。
时光飞逝,一晃眼就到了七七年,这一年过年赵老夫人亲自来了,还给带来了好几套书本。她说道:“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喜欢读书,这些书都是京城书店里买的,算奶奶送给你们的新年礼物。”说完她又压低声音,偷偷说道,“上头有意恢复高考了,听说今年的大会就会提这事。老赵说这事八九不离十,让我提前给家里孩子准备准备。我就顺便给你们买了书。”
老赵想的挺好,可惜他忘了,自己已经找着了亲孙子孙女,家里的那些跟她有什么关系,她不过是吩咐一句就完了。这些书才是她亲自用心找来的。自家的孩子都是好的,等到时候高考得了好名次,狠狠地打那群人的嘴脸。
杨珠珠翻着这些书,高兴的抱着赵老夫人亲了一口。“您真是我们的亲奶奶,这些书我们一定好好看,到时候咱们一大家子都去考试,全都去上大学,羡慕死他们。”赵老夫人给找的书真不少,后世闻名的《数理化丛书》都有好几套。还有别的试卷书籍,有了这些,他们又比别人多出时间学习,再考不上那就是猪脑袋了。
赵老夫人摸着杨珠珠亲的地方,指着她只笑。她由衷的感叹还是亲孙女好啊,家里那些也只有跟她要东西的时候才会撒娇,这几年她都没给他们好东西,那脸色就摆了出来。要不是因为老头子,她早就搬过来跟孩子们住了。
杨家这些人里也不全是高中生,杨钦两口子初中毕业,张红翠和宋时元也是,要不是他们赶上混乱的时候,宋时元毕业证甚至都拿不到。因此,梁萍萍担心的问道:“奶奶,那这个高考需要什么文凭啊,我才初中毕业。”
赵老夫人一顿,摇头说道:“这个我现在也说不好,咱们国家这些年都没有高考了,如今是缺少很多的人才,可也有很多的初高中生。高中毕业的肯定都能参加,初中的确实不好说,不过也不一定,你们先学着,能高考自然好,不能了,咱们多学点知识也是好的。”
宋时元身为过来人,他是知道情况的,于是说道:“我猜初中生也能去,别忘了,不止大学生缺人,还有大专呢?当年多少人初中毕业就下了乡,他们做梦都想回城,可你们看看回城有多难。高考可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了。如果连这个也堵死了,他们能不闹?”
当初大家都不能回去还好说,如今就因为你是高中生你就有机会回城,我们就不能,这凭什么?
宋时元记得,当初第一次下发文件的时候是说的高中毕业才能高考,后来还真有人闹了起来,后来又改的初中就可以参加。只不过这些初中生本就比高中生知识面窄,又晚复习了一个月,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
他当年能考上中专,也是日夜苦读,走了狗屎运。原本宋时元是落榜的,后来好像是有人走了关系去别的学校了,就把后面的给补上了,里面就有宋时元的名字。
赵老夫人没想到宋时元会这么说,仔细一想也是,她自己就读过书,也从来没有小看读书人的能力。早年可是有不少的运动都是学生发起的。
看来回去要跟老赵说一说这事,让他到时候提一提。国家已经动荡了十年,在经不起动荡了。
第82章
“你们有没有喜欢的专业, 说出来奶奶也给你们推荐下好的学校。”赵老夫人也怕几个孩子对这方面不了解, 正好她在, 也能帮上点忙。要她说最好的学校肯定都是在京城的, 她自己也希望孩子能去京城。不过这一切还是要看孩子们的意愿和本事。
只是她打定了主意, 等孩子们都考上大学, 不管在哪她都搬过去跟孩子们住,也顺便帮忙照顾下一代。
杨钦结婚最早, 如今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大的闺女六岁, 小的三岁。杨锐家也是两个, 大的四岁,老二六月出生才刚过了半岁。杨珠珠家三胞胎三岁,也是几个孩子里最皮的。再就是杨锦了,他家的儿子今年两岁, 两人本来是打算今年再要一个孩子的,如今看来计划也要取消了。
杨家上一代儿子多, 这一辈也就杨钦家一个闺女, 小丫头很聪明,有大姐的派头。
说起考大学这事, 张红翠最先发言。“我就不去了吧, 孩子小离不开亲妈, 再说了我初中也怕考不上。”张红翠说的是事实,家里孩子多,如果都是上大学肯定要丢给杨抚琴照顾, 她一个人年岁也不小了,恐怕照顾不过来。她就想着自己留下帮着照顾孩子。
家里孩子多是事实,杨珠珠想了想说道:“如今这事还没影呢,他们开会不得商量个一年半载的,到时候文彦也一岁多了,咱妈也能照顾的来。至于其他几个城里不比咱们农村,应该有托儿所,到时候把孩子送去就好了,就是辛苦咱妈去接送孩子。”
杨家的几个孩子是文字辈,杨钦的闺女取名杨文敏,一般农村取名闺女都是不算排行的,杨家不在意那些,就给按照排行取的名;他儿子取名杨文栋,寓意国家栋梁。杨锐的两个儿子,老大叫杨文晔,老二年底取了杨文彦。杨锦家的孩子取了杨文翰。为了这个罗晓禾没少说他,实在是这个名字比划太多,写起来麻烦。
--
“既然不想去就不去呗,如今外面还是乱,咱们这小山村没什么不好的。”杨珠珠看着杨锦说道。
杨家其他人点点头,如此,等过年赵家再来接人的时候就婉拒了。
时光飞逝,一晃眼就到了七七年,这一年过年赵老夫人亲自来了,还给带来了好几套书本。她说道:“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喜欢读书,这些书都是京城书店里买的,算奶奶送给你们的新年礼物。”说完她又压低声音,偷偷说道,“上头有意恢复高考了,听说今年的大会就会提这事。老赵说这事八九不离十,让我提前给家里孩子准备准备。我就顺便给你们买了书。”
老赵想的挺好,可惜他忘了,自己已经找着了亲孙子孙女,家里的那些跟她有什么关系,她不过是吩咐一句就完了。这些书才是她亲自用心找来的。自家的孩子都是好的,等到时候高考得了好名次,狠狠地打那群人的嘴脸。
杨珠珠翻着这些书,高兴的抱着赵老夫人亲了一口。“您真是我们的亲奶奶,这些书我们一定好好看,到时候咱们一大家子都去考试,全都去上大学,羡慕死他们。”赵老夫人给找的书真不少,后世闻名的《数理化丛书》都有好几套。还有别的试卷书籍,有了这些,他们又比别人多出时间学习,再考不上那就是猪脑袋了。
赵老夫人摸着杨珠珠亲的地方,指着她只笑。她由衷的感叹还是亲孙女好啊,家里那些也只有跟她要东西的时候才会撒娇,这几年她都没给他们好东西,那脸色就摆了出来。要不是因为老头子,她早就搬过来跟孩子们住了。
杨家这些人里也不全是高中生,杨钦两口子初中毕业,张红翠和宋时元也是,要不是他们赶上混乱的时候,宋时元毕业证甚至都拿不到。因此,梁萍萍担心的问道:“奶奶,那这个高考需要什么文凭啊,我才初中毕业。”
赵老夫人一顿,摇头说道:“这个我现在也说不好,咱们国家这些年都没有高考了,如今是缺少很多的人才,可也有很多的初高中生。高中毕业的肯定都能参加,初中的确实不好说,不过也不一定,你们先学着,能高考自然好,不能了,咱们多学点知识也是好的。”
宋时元身为过来人,他是知道情况的,于是说道:“我猜初中生也能去,别忘了,不止大学生缺人,还有大专呢?当年多少人初中毕业就下了乡,他们做梦都想回城,可你们看看回城有多难。高考可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了。如果连这个也堵死了,他们能不闹?”
当初大家都不能回去还好说,如今就因为你是高中生你就有机会回城,我们就不能,这凭什么?
宋时元记得,当初第一次下发文件的时候是说的高中毕业才能高考,后来还真有人闹了起来,后来又改的初中就可以参加。只不过这些初中生本就比高中生知识面窄,又晚复习了一个月,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
他当年能考上中专,也是日夜苦读,走了狗屎运。原本宋时元是落榜的,后来好像是有人走了关系去别的学校了,就把后面的给补上了,里面就有宋时元的名字。
赵老夫人没想到宋时元会这么说,仔细一想也是,她自己就读过书,也从来没有小看读书人的能力。早年可是有不少的运动都是学生发起的。
看来回去要跟老赵说一说这事,让他到时候提一提。国家已经动荡了十年,在经不起动荡了。
第82章
“你们有没有喜欢的专业, 说出来奶奶也给你们推荐下好的学校。”赵老夫人也怕几个孩子对这方面不了解, 正好她在, 也能帮上点忙。要她说最好的学校肯定都是在京城的, 她自己也希望孩子能去京城。不过这一切还是要看孩子们的意愿和本事。
只是她打定了主意, 等孩子们都考上大学, 不管在哪她都搬过去跟孩子们住,也顺便帮忙照顾下一代。
杨钦结婚最早, 如今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大的闺女六岁, 小的三岁。杨锐家也是两个, 大的四岁,老二六月出生才刚过了半岁。杨珠珠家三胞胎三岁,也是几个孩子里最皮的。再就是杨锦了,他家的儿子今年两岁, 两人本来是打算今年再要一个孩子的,如今看来计划也要取消了。
杨家上一代儿子多, 这一辈也就杨钦家一个闺女, 小丫头很聪明,有大姐的派头。
说起考大学这事, 张红翠最先发言。“我就不去了吧, 孩子小离不开亲妈, 再说了我初中也怕考不上。”张红翠说的是事实,家里孩子多,如果都是上大学肯定要丢给杨抚琴照顾, 她一个人年岁也不小了,恐怕照顾不过来。她就想着自己留下帮着照顾孩子。
家里孩子多是事实,杨珠珠想了想说道:“如今这事还没影呢,他们开会不得商量个一年半载的,到时候文彦也一岁多了,咱妈也能照顾的来。至于其他几个城里不比咱们农村,应该有托儿所,到时候把孩子送去就好了,就是辛苦咱妈去接送孩子。”
杨家的几个孩子是文字辈,杨钦的闺女取名杨文敏,一般农村取名闺女都是不算排行的,杨家不在意那些,就给按照排行取的名;他儿子取名杨文栋,寓意国家栋梁。杨锐的两个儿子,老大叫杨文晔,老二年底取了杨文彦。杨锦家的孩子取了杨文翰。为了这个罗晓禾没少说他,实在是这个名字比划太多,写起来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