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让人把少年松开,朝少年笑了笑,和气地问道:“你跟着我们做什么?”
少年自然是陈平。
瞧清张良的相貌,陈平愣了一下,而后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来历,连家中有几口人都说得清清楚楚,生怕自己被误会了。
陈平说道:“陈某只是好奇,想看看你们会怎么赈灾,不知不觉就跟了一路。”解释了一通之后,他的肚子还适时地咕噜咕噜叫了几声,可见他一路走来饭也没吃粮也没带,确实是不小心跟了那么远。
张良见陈平目光还算清正,谈吐也很有见地,看起来不像是有歹心的,便叫人拿了两个刚蒸好的馒头给陈平垫垫肚子。
陈平没吃过馒头,拿到手里感觉软和得很。他确实饿了,见张良态度友善,道了谢后便一口咬了下去。
县衙的条件远不如咸阳,但跟着扶苏过来的有好几个御厨,馒头这种简单的吃食当然蒸得香软可口。
陈平三两下解决一个香香软软的馒头,只觉还意犹未尽,又把另一个吃完了,这才再次道谢:“多谢这位兄台,不知该怎么称呼?”
张良说道:“敝姓张,单名一字良,取字子房,也长不了你几岁,你喊我子房便是。”
陈平只觉张良言谈举止都叫人如沐春风,自是爽快应下。
张良含笑邀陈平进县衙坐下说话,谈话间状似随意地问起陈平这几年在外游学的见闻,实则是在探明陈平的学识到底如何。
李由平时和张良不太对付,对张良的判断力却还挺放心。既然张良觉得这人没问题,李由也没再多管,转去后衙给在厢房小憩的扶苏守门。
作者有话要说:
张良:这人长得还不错,不像是坏人
扶小苏:?
*
注:
陈平相关,参考百度百科(bushi
第81章 缺啥
扶苏一觉醒来,已快傍晚了。他昨夜连夜赶路,到邯郸后马不停蹄地安排赈灾事宜,这一觉睡得有些沉,醒来头还有点晕乎。
扶苏草草吃了些东西,便叫人取来文书看各县上报的情况,虽然整理出来的只是一项项再简单不过的数据,看起来却有些触目惊心。他叹了口气,又针对第一天的核查情况拟了几项细则,明日叫人一早送入邯郸城。
扶苏忙活完了,张良才提出要给他引见个人,说是觉得对方才学很不错。
扶苏来了兴趣,说道:“子房说好的人,那肯定得见见。”
张良去把陈平领了过来,三人围坐在灯下叙话。
一开始陈平还有些拘谨,说着说着发现扶苏与张良一样温和,渐渐也放开了。再听扶苏和张良提起大秦各县都有藏书供人阅览,国子学和云阳学宫更是藏尽天下之书,顿时心向神往,恨不能立刻去咸阳看一看。
陈平感慨道:“天下日新月异,我若不出来这一趟,竟不知秦国已有这样的变化。”
事实上他更难想到的是,秦国会在拿下韩国后的第二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赵国。要是他早知此事,就不会在那节骨眼上到邯郸游学,无端受困这么久。
三个人聊上了,陈平没再拘着,自动请缨说想帮忙赈灾。
陈平读过书,也去过不少地方,若说要他做什么大事他现在还没经验,但看看文书、整理整理数据他还是能做到的。今天他跟了一路,看到邯郸郡饿殍遍地,很想跟着扶苏为灾民们做点微小的工作。
“好。”扶苏一口应下,非常欢迎陈平的加入。
到张良和陈平离开后,李由才来禀报审问结果。
李由和王离将那群县官和歌姬分开审问,已知晓那歌姬确实是新郑人士,会恨秦国人是因为父兄死在战乱之中。
那把匕首本不是为扶苏准备的,她一开始想杀的是那个不把百姓当人看的县令。不过歌姬认出扶苏有禁卫随行,必然出身秦国王室,很快改换了目标,准备杀了扶苏为父兄报仇。
战事一起,永远牵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死别离,谁都无法抹去他们因至亲之死而生出的仇恨。
扶苏轻叹一声,让李由把歌姬从轻处置,不必定她行刺之罪,只需算作县官同犯关押起来服苦役即可。
李由看着扶苏欲言又止。
在他看来,那群县官该杀,那歌姬更该杀。不管成没成功,敢行刺扶苏就该是死罪一条。
扶苏坐在灯下,眉眼映着暖色的烛光。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子房当初就说过,这样的人是杀不完的。”
实际上再严酷的律法也杀不尽天下不甘之人,更堵不住天下不平之言,只有能对后来者起警示作用的惩戒才有用处,否则也不过是平添更多怨愤而已。
没必要杀一个看不惯庸官酷吏想要拼死一搏的柔弱女子,这世上有多少男子能有她这样的血性?
李由领命而去。
扶苏坐在灯下,写起了给嬴政的信。
这一夜,他们歇在了受灾最严重的县城里。
接下来一段日子扶苏没再去别的县,也没有回邯郸,而是坐镇于这座饿死了大半百姓的小县城,每日都有隶卒来来去去,忙碌不已地呈报各县的赈灾进展。
第一批粮食分完的时候,县里的男丁都已登记在册,粮种也都补种到地里,这个时节比较适合种豆子,大部分地区都是几种杂豆混种,以防再旱死一次。
--
少年自然是陈平。
瞧清张良的相貌,陈平愣了一下,而后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来历,连家中有几口人都说得清清楚楚,生怕自己被误会了。
陈平说道:“陈某只是好奇,想看看你们会怎么赈灾,不知不觉就跟了一路。”解释了一通之后,他的肚子还适时地咕噜咕噜叫了几声,可见他一路走来饭也没吃粮也没带,确实是不小心跟了那么远。
张良见陈平目光还算清正,谈吐也很有见地,看起来不像是有歹心的,便叫人拿了两个刚蒸好的馒头给陈平垫垫肚子。
陈平没吃过馒头,拿到手里感觉软和得很。他确实饿了,见张良态度友善,道了谢后便一口咬了下去。
县衙的条件远不如咸阳,但跟着扶苏过来的有好几个御厨,馒头这种简单的吃食当然蒸得香软可口。
陈平三两下解决一个香香软软的馒头,只觉还意犹未尽,又把另一个吃完了,这才再次道谢:“多谢这位兄台,不知该怎么称呼?”
张良说道:“敝姓张,单名一字良,取字子房,也长不了你几岁,你喊我子房便是。”
陈平只觉张良言谈举止都叫人如沐春风,自是爽快应下。
张良含笑邀陈平进县衙坐下说话,谈话间状似随意地问起陈平这几年在外游学的见闻,实则是在探明陈平的学识到底如何。
李由平时和张良不太对付,对张良的判断力却还挺放心。既然张良觉得这人没问题,李由也没再多管,转去后衙给在厢房小憩的扶苏守门。
作者有话要说:
张良:这人长得还不错,不像是坏人
扶小苏:?
*
注:
陈平相关,参考百度百科(bushi
第81章 缺啥
扶苏一觉醒来,已快傍晚了。他昨夜连夜赶路,到邯郸后马不停蹄地安排赈灾事宜,这一觉睡得有些沉,醒来头还有点晕乎。
扶苏草草吃了些东西,便叫人取来文书看各县上报的情况,虽然整理出来的只是一项项再简单不过的数据,看起来却有些触目惊心。他叹了口气,又针对第一天的核查情况拟了几项细则,明日叫人一早送入邯郸城。
扶苏忙活完了,张良才提出要给他引见个人,说是觉得对方才学很不错。
扶苏来了兴趣,说道:“子房说好的人,那肯定得见见。”
张良去把陈平领了过来,三人围坐在灯下叙话。
一开始陈平还有些拘谨,说着说着发现扶苏与张良一样温和,渐渐也放开了。再听扶苏和张良提起大秦各县都有藏书供人阅览,国子学和云阳学宫更是藏尽天下之书,顿时心向神往,恨不能立刻去咸阳看一看。
陈平感慨道:“天下日新月异,我若不出来这一趟,竟不知秦国已有这样的变化。”
事实上他更难想到的是,秦国会在拿下韩国后的第二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赵国。要是他早知此事,就不会在那节骨眼上到邯郸游学,无端受困这么久。
三个人聊上了,陈平没再拘着,自动请缨说想帮忙赈灾。
陈平读过书,也去过不少地方,若说要他做什么大事他现在还没经验,但看看文书、整理整理数据他还是能做到的。今天他跟了一路,看到邯郸郡饿殍遍地,很想跟着扶苏为灾民们做点微小的工作。
“好。”扶苏一口应下,非常欢迎陈平的加入。
到张良和陈平离开后,李由才来禀报审问结果。
李由和王离将那群县官和歌姬分开审问,已知晓那歌姬确实是新郑人士,会恨秦国人是因为父兄死在战乱之中。
那把匕首本不是为扶苏准备的,她一开始想杀的是那个不把百姓当人看的县令。不过歌姬认出扶苏有禁卫随行,必然出身秦国王室,很快改换了目标,准备杀了扶苏为父兄报仇。
战事一起,永远牵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死别离,谁都无法抹去他们因至亲之死而生出的仇恨。
扶苏轻叹一声,让李由把歌姬从轻处置,不必定她行刺之罪,只需算作县官同犯关押起来服苦役即可。
李由看着扶苏欲言又止。
在他看来,那群县官该杀,那歌姬更该杀。不管成没成功,敢行刺扶苏就该是死罪一条。
扶苏坐在灯下,眉眼映着暖色的烛光。他的语气平静而坚定:“子房当初就说过,这样的人是杀不完的。”
实际上再严酷的律法也杀不尽天下不甘之人,更堵不住天下不平之言,只有能对后来者起警示作用的惩戒才有用处,否则也不过是平添更多怨愤而已。
没必要杀一个看不惯庸官酷吏想要拼死一搏的柔弱女子,这世上有多少男子能有她这样的血性?
李由领命而去。
扶苏坐在灯下,写起了给嬴政的信。
这一夜,他们歇在了受灾最严重的县城里。
接下来一段日子扶苏没再去别的县,也没有回邯郸,而是坐镇于这座饿死了大半百姓的小县城,每日都有隶卒来来去去,忙碌不已地呈报各县的赈灾进展。
第一批粮食分完的时候,县里的男丁都已登记在册,粮种也都补种到地里,这个时节比较适合种豆子,大部分地区都是几种杂豆混种,以防再旱死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