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过后,当时的朝廷想要少年救国,因此将一批有一批的精英靠着公费前往国外。这些人留学归来之后,绝大多数都成为拯救民族的英雄。其实这就是‘笼子’的原型。虽然华夏现在看上去不错,但事实上各个领域都存在很多风险,想要让国家继续稳定前进,依然需要一些前赴后继的烈士。笼子,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所以没有任何好处,只有重担和使命。”水老目光变得迷离,仿佛在回忆些什么。
苏韬轻轻地叹了口气,努力保持微笑道:“我明白了!”
苏韬一不小心露出小市民的嘴脸,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他隐隐嗅到进入笼子,肯定危险系数很高。
但生活便是如此,你不愿意往前走的时候,往往身后会有一股力量,逼着你前行。
水老见苏韬笑得有点勉强,突然乐了起来,“也没必要这么沉重。你以后便会知道,原来改变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原来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苏韬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在狂吼:我可以不要这种“有趣”吗?
但,苏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挣扎,他的命运都不会改变。
自从他莫名其妙地变成“特务头子”,他就知道自己此生,肯定没法安静地做一个寻常大夫了。
第1725章 一夸原形毕露
夕阳红忆苦思甜活动,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顺利结束,当苏韬将最后一名团员送上轿车,他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总结此次活动自己的表现,终究是“得大于失”。
跟水老微服私访,让博源市得到大整顿,不仅净化了当地的风气,还给岐黄慈善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苗老意外摔断了腿,虽然差点导致后勤组遭到严厉的重罚,但苏韬妙手回春,不仅解决了矛盾,还在一群老前辈面前博得了很好的名声。
另外,就是苏韬接触到了神秘的“笼子”,他有点好奇这个笼子里的人,究竟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又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苏韬返回房间,不顾日夜颠倒地睡了很久,起床的时候,发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他穿了一身运动休闲衣,绕着酒店的后花园跑了几圈,然后冲了个热水澡,再坐在阳台上,在温暖的晨曦中,享用姬湘君准备好的早点。
苏韬对吃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吃,无需食材多么精贵,但一定要做出食材应该有的味道,这样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味蕾。
姬湘君对苏韬的饮食习惯很了解,所以连早餐都会经常变花样。
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一份香气十足的大煮干丝,这道汉州经典的名菜,苏韬总是吃不厌,如果每一餐都有一小碗,都没有任何问题。
大煮干丝很考究厨师的刀工,尤其是在陕州,很难找到正宗的淮南菜系师父,所以地道的口味,应该是姬湘君亲自下厨完成。
苏韬暗叹了口气,自己对姬湘君也着实太苛刻了一点,害得她连吃饭都花费了不少心血。
干丝盛放在洁白的瓷碗里,由熬浓的鸡汤作底,干丝切得很细,几乎每根的粗细都相仿。一小碗的量不是特别多,但至少得花费半个小时在上面,量不多,因此一定要细细品味,感受干丝的柔嫩香软,这一刻说不尽的惬意。
苏韬沐浴阳光,望着远山,波光粼粼的湖水,嘴里嚼着最喜欢的食物,手里翻阅着最新一期的《新中医联盟》会刊,人生的享受恐怕莫过如此,正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
之前事情太多,难得有这么片刻宁静的功夫,哪能这么懒散。
懒散是奢侈的、可耻的,但也是必要的!人不能总跟机器一般拧紧发条,偶尔还是得放松下来,深深地吸两口新鲜空气。
在会刊上署了自己名的文章,虽然内容都是丁铛安排专业的枪手润色充实,但骨架和结构不折不扣是自己的。虽然苏韬的文笔不比枪手差,但他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对文字的精雕细琢上。
苏韬随后有认真看了一下其他人的文章,论可读性比不上《岐黄》、《杏林》这样的行业杂志,但深度的话,却是超过这两个老牌子。尤其有一个栏目,叫做“偏方萍踪”,上面记录了很多没有记录在传统医书上的药方,可以让人有不少启发。
比如有一个偏方是用来治疗“痔疮”,取河里的浮萍适量,用水煎了,趁热将药液擦洗患处,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岐黄》、《杏林》因为需要经营,所以必须要面对市场,难免里面有些内容,会偏向广告商,至于记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百分之九十以上对中医都不够了解。
但《新中医联盟》的会刊不一样,投稿的作者都必须是中医,成本都是岐黄慈善提供,因此里面的内容都很专业。
按照苏韬的想法,《新中医联盟》会刊后期要找机会申请刊号,正式对外发布,其实这种杂志还是很有市场的,比如当年的《家庭医生》杂志一度是最畅销的出版物之一。
现在的《新中医联盟》会刊还是太学术化,若是一旦市场化,还是得增加一些吸引众人眼球的可读性内容,比如围绕中医如何解决两性健康问题的探讨……
想到此处,苏韬突然忍不住笑出声,自己的想法未免太不要脸了,若是被自己的两位老师知道,肯定要把自己劈成两半。
--
苏韬轻轻地叹了口气,努力保持微笑道:“我明白了!”
苏韬一不小心露出小市民的嘴脸,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他隐隐嗅到进入笼子,肯定危险系数很高。
但生活便是如此,你不愿意往前走的时候,往往身后会有一股力量,逼着你前行。
水老见苏韬笑得有点勉强,突然乐了起来,“也没必要这么沉重。你以后便会知道,原来改变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原来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苏韬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在狂吼:我可以不要这种“有趣”吗?
但,苏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挣扎,他的命运都不会改变。
自从他莫名其妙地变成“特务头子”,他就知道自己此生,肯定没法安静地做一个寻常大夫了。
第1725章 一夸原形毕露
夕阳红忆苦思甜活动,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还是顺利结束,当苏韬将最后一名团员送上轿车,他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总结此次活动自己的表现,终究是“得大于失”。
跟水老微服私访,让博源市得到大整顿,不仅净化了当地的风气,还给岐黄慈善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苗老意外摔断了腿,虽然差点导致后勤组遭到严厉的重罚,但苏韬妙手回春,不仅解决了矛盾,还在一群老前辈面前博得了很好的名声。
另外,就是苏韬接触到了神秘的“笼子”,他有点好奇这个笼子里的人,究竟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又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
苏韬返回房间,不顾日夜颠倒地睡了很久,起床的时候,发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他穿了一身运动休闲衣,绕着酒店的后花园跑了几圈,然后冲了个热水澡,再坐在阳台上,在温暖的晨曦中,享用姬湘君准备好的早点。
苏韬对吃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吃,无需食材多么精贵,但一定要做出食材应该有的味道,这样才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味蕾。
姬湘君对苏韬的饮食习惯很了解,所以连早餐都会经常变花样。
但唯一不变的是,那一份香气十足的大煮干丝,这道汉州经典的名菜,苏韬总是吃不厌,如果每一餐都有一小碗,都没有任何问题。
大煮干丝很考究厨师的刀工,尤其是在陕州,很难找到正宗的淮南菜系师父,所以地道的口味,应该是姬湘君亲自下厨完成。
苏韬暗叹了口气,自己对姬湘君也着实太苛刻了一点,害得她连吃饭都花费了不少心血。
干丝盛放在洁白的瓷碗里,由熬浓的鸡汤作底,干丝切得很细,几乎每根的粗细都相仿。一小碗的量不是特别多,但至少得花费半个小时在上面,量不多,因此一定要细细品味,感受干丝的柔嫩香软,这一刻说不尽的惬意。
苏韬沐浴阳光,望着远山,波光粼粼的湖水,嘴里嚼着最喜欢的食物,手里翻阅着最新一期的《新中医联盟》会刊,人生的享受恐怕莫过如此,正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
之前事情太多,难得有这么片刻宁静的功夫,哪能这么懒散。
懒散是奢侈的、可耻的,但也是必要的!人不能总跟机器一般拧紧发条,偶尔还是得放松下来,深深地吸两口新鲜空气。
在会刊上署了自己名的文章,虽然内容都是丁铛安排专业的枪手润色充实,但骨架和结构不折不扣是自己的。虽然苏韬的文笔不比枪手差,但他的事情实在太多,没有太多时间放在对文字的精雕细琢上。
苏韬随后有认真看了一下其他人的文章,论可读性比不上《岐黄》、《杏林》这样的行业杂志,但深度的话,却是超过这两个老牌子。尤其有一个栏目,叫做“偏方萍踪”,上面记录了很多没有记录在传统医书上的药方,可以让人有不少启发。
比如有一个偏方是用来治疗“痔疮”,取河里的浮萍适量,用水煎了,趁热将药液擦洗患处,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岐黄》、《杏林》因为需要经营,所以必须要面对市场,难免里面有些内容,会偏向广告商,至于记者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百分之九十以上对中医都不够了解。
但《新中医联盟》的会刊不一样,投稿的作者都必须是中医,成本都是岐黄慈善提供,因此里面的内容都很专业。
按照苏韬的想法,《新中医联盟》会刊后期要找机会申请刊号,正式对外发布,其实这种杂志还是很有市场的,比如当年的《家庭医生》杂志一度是最畅销的出版物之一。
现在的《新中医联盟》会刊还是太学术化,若是一旦市场化,还是得增加一些吸引众人眼球的可读性内容,比如围绕中医如何解决两性健康问题的探讨……
想到此处,苏韬突然忍不住笑出声,自己的想法未免太不要脸了,若是被自己的两位老师知道,肯定要把自己劈成两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