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池看着自己的袖子,突然想不起来自己原来的模样。奇怪,他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然而现实是,连他的袖子都没办法拒绝褚楼的要求了。
宁雄飞大马金刀坐着生闷气,他看着自家小宝贝徒弟,就那么欢快地往外扑腾,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儿。
“子初,幺儿这是怎么个回事?”他百思不得其解,转头问他家掌柜,“他都不来哄我,就这么和那秦凤池走啦?”
孙子初和他斗嘴斗累了,端着茶杯喝水,闻言淡定道:“儿大不由娘,你尽早习惯吧。”
“……哈?”宁雄飞懵了。
孙子初看他这呆样,心道,好在幺儿不像他师父,否则他更要同情秦大人了。
褚楼坐在马车里,挑帘子望外头的街景,真称得上是“近乡情怯”——虽说怯的是他老娘。
原本以孙宁二人和将军府的关系,他们应当上门拜访,不过男主人不在家,下一辈里,老大褚远在侍卫所当值,老二褚芳在外地的学院念书。
这么一来,将军府里只剩内院的妇孺,他们不好上门,便只能由褚楼代为送礼和问候了。
“时间紧张,你就别进去了,”褚楼摁住想跟着他下车的秦指挥使,“免得我娘连你一块儿盯上。”
“……那你记得半个时辰就出来,”秦凤池没坚持,补了一句,“过时候我若不见你出来,就上你家敲门去。”
褚楼无语地拎着一堆盒子下车。
倒也不至于吧,他是回家,又不是进土匪窝。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真要计较武功高低,褚楼略胜一筹。
但是呢,论起实战,秦大人十次估计能胜个六七次。(因为秦大人会用暗器)
就这点来说。师父和孙先生功劳不浅啊,把个病弱小团子养成人形自走武器。
又及,明后天看哪天更新番外,前方高能,萌物出没,小心!!
第72章 番外一 (虫)
十月的漠北已经下起了大雪, 从远处的朗燕山朝下望去,可以看见一条长长的河流蜿蜒盘过整个青黄不接的大草原。
才过了一整夜,粉末状的新雪随着烈风呼啸而来, 将草丛和灌木全部覆盖, 再往前翻过朗燕山,一望无际的沙丘令人更加生厌和绝望。
一切都显得毫无生气。
这时候, 有一列军队正沿着赤勒河缓慢地移动着, 顶风冒雪,步履维艰。看他们统一的黑色铠甲和红色的厚重披风,应当是长历国的士兵。
此时正值永庆元年, 新帝登基,来的正是这一代的忠勇慧侯褚志海,他正带兵前往位于朗燕山以西的漠北军营进行换防。
“将军,”亲卫顶着风, 骑马过来,大声喊道, “时辰不早了,可要就地驻扎?”
凛冽的寒风将他的声音吹得飘忽不定, 褚志海还是听到了。
他穿着一身半旧的明甲, 头盔护耳上翻, 盔帽上的红缨被冻得结结实实。他冲亲卫比划了扎营的手势, 呼吸带起白烟, 连睫毛都凝结了冰珠。
若是寒风稍停,睫毛上的冰很快会被体温融化, 可一旦不及时擦干,睫毛很快又会冻结。
亲卫看他手势,立刻策马奔到队伍前列, 大声喊道:“原地扎营——原地扎营——!!”
冗长的队伍好像突然便活了过来,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大家似乎都从麻木的行军中猛然惊醒,开始结成一个个小队,各自下马卸装备,河边顿时热闹起来。
褚志海还不到三十岁,在如今的将领中算得上相当年轻。他并没有立即下马,而是低下头看向自己身前,用红色披风牢牢裹住的一小团隆起。
“楼儿?”他尽量轻柔地唤着,用冻得红肿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掀开披风的一角。
只见披风里,一个约莫五六岁大的小娃娃,正蜷缩成一团,弹软的小脸蛋紧贴他腰腹睡得喷香。一股带着药香和奶香的热气从披风里扑面而出,温逸的不似在这漫天戈壁和白雪。
褚志海一看儿子还睡着,忙又重新把披风压严实。他四下望望,心里头又开始忧心。这附近一点挡头都没有,要是继续下雪,晚上只怕还睡不安稳。
“将军,火塘升起来了,”亲卫严二大步过来对他说,“您赶紧把小将军抱过去取暖吧!”
“好,这小子睡得怪沉的。”褚志海不再耽搁,单手托着儿子,尽量动作和缓地跳下马。他随手将黑核桃的缰绳交给严二,紧紧抱着儿子往河边的火塘走去。
此时,队伍里每一百户便升一个火塘,大家安置帐篷,整理草料,挖防火沟,都忙忙碌碌。
火头兵在火塘边架起大铜锅,将盐渍风干的羊腿用砍刀砍成一块一块,合着路上采集的野菜和姜根一起丢进汤锅里,锅里的水很快翻滚着变成了奶白色。
士兵们忙完了手里的活,都陆续闻到了香味。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到火塘边坐下,层层叠叠的,把热气都聚拢到了中间。
他们看见褚志海来也不起身,都嘻嘻哈哈地和上司打招呼。
“小将军还没醒呐?”一个百夫长搓搓手,给褚志海让位,“您到标下这儿来坐,背风!”
“不必,”褚志海单手摁住他的肩膀,温和道,“我就跟大家挤一挤,更暖和些。”他盘腿在百夫长身边坐下,小心托着藏在披风里的娃娃,像抱小婴儿似的打横抱在腿上。
--
宁雄飞大马金刀坐着生闷气,他看着自家小宝贝徒弟,就那么欢快地往外扑腾,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儿。
“子初,幺儿这是怎么个回事?”他百思不得其解,转头问他家掌柜,“他都不来哄我,就这么和那秦凤池走啦?”
孙子初和他斗嘴斗累了,端着茶杯喝水,闻言淡定道:“儿大不由娘,你尽早习惯吧。”
“……哈?”宁雄飞懵了。
孙子初看他这呆样,心道,好在幺儿不像他师父,否则他更要同情秦大人了。
褚楼坐在马车里,挑帘子望外头的街景,真称得上是“近乡情怯”——虽说怯的是他老娘。
原本以孙宁二人和将军府的关系,他们应当上门拜访,不过男主人不在家,下一辈里,老大褚远在侍卫所当值,老二褚芳在外地的学院念书。
这么一来,将军府里只剩内院的妇孺,他们不好上门,便只能由褚楼代为送礼和问候了。
“时间紧张,你就别进去了,”褚楼摁住想跟着他下车的秦指挥使,“免得我娘连你一块儿盯上。”
“……那你记得半个时辰就出来,”秦凤池没坚持,补了一句,“过时候我若不见你出来,就上你家敲门去。”
褚楼无语地拎着一堆盒子下车。
倒也不至于吧,他是回家,又不是进土匪窝。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真要计较武功高低,褚楼略胜一筹。
但是呢,论起实战,秦大人十次估计能胜个六七次。(因为秦大人会用暗器)
就这点来说。师父和孙先生功劳不浅啊,把个病弱小团子养成人形自走武器。
又及,明后天看哪天更新番外,前方高能,萌物出没,小心!!
第72章 番外一 (虫)
十月的漠北已经下起了大雪, 从远处的朗燕山朝下望去,可以看见一条长长的河流蜿蜒盘过整个青黄不接的大草原。
才过了一整夜,粉末状的新雪随着烈风呼啸而来, 将草丛和灌木全部覆盖, 再往前翻过朗燕山,一望无际的沙丘令人更加生厌和绝望。
一切都显得毫无生气。
这时候, 有一列军队正沿着赤勒河缓慢地移动着, 顶风冒雪,步履维艰。看他们统一的黑色铠甲和红色的厚重披风,应当是长历国的士兵。
此时正值永庆元年, 新帝登基,来的正是这一代的忠勇慧侯褚志海,他正带兵前往位于朗燕山以西的漠北军营进行换防。
“将军,”亲卫顶着风, 骑马过来,大声喊道, “时辰不早了,可要就地驻扎?”
凛冽的寒风将他的声音吹得飘忽不定, 褚志海还是听到了。
他穿着一身半旧的明甲, 头盔护耳上翻, 盔帽上的红缨被冻得结结实实。他冲亲卫比划了扎营的手势, 呼吸带起白烟, 连睫毛都凝结了冰珠。
若是寒风稍停,睫毛上的冰很快会被体温融化, 可一旦不及时擦干,睫毛很快又会冻结。
亲卫看他手势,立刻策马奔到队伍前列, 大声喊道:“原地扎营——原地扎营——!!”
冗长的队伍好像突然便活了过来,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大家似乎都从麻木的行军中猛然惊醒,开始结成一个个小队,各自下马卸装备,河边顿时热闹起来。
褚志海还不到三十岁,在如今的将领中算得上相当年轻。他并没有立即下马,而是低下头看向自己身前,用红色披风牢牢裹住的一小团隆起。
“楼儿?”他尽量轻柔地唤着,用冻得红肿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掀开披风的一角。
只见披风里,一个约莫五六岁大的小娃娃,正蜷缩成一团,弹软的小脸蛋紧贴他腰腹睡得喷香。一股带着药香和奶香的热气从披风里扑面而出,温逸的不似在这漫天戈壁和白雪。
褚志海一看儿子还睡着,忙又重新把披风压严实。他四下望望,心里头又开始忧心。这附近一点挡头都没有,要是继续下雪,晚上只怕还睡不安稳。
“将军,火塘升起来了,”亲卫严二大步过来对他说,“您赶紧把小将军抱过去取暖吧!”
“好,这小子睡得怪沉的。”褚志海不再耽搁,单手托着儿子,尽量动作和缓地跳下马。他随手将黑核桃的缰绳交给严二,紧紧抱着儿子往河边的火塘走去。
此时,队伍里每一百户便升一个火塘,大家安置帐篷,整理草料,挖防火沟,都忙忙碌碌。
火头兵在火塘边架起大铜锅,将盐渍风干的羊腿用砍刀砍成一块一块,合着路上采集的野菜和姜根一起丢进汤锅里,锅里的水很快翻滚着变成了奶白色。
士兵们忙完了手里的活,都陆续闻到了香味。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到火塘边坐下,层层叠叠的,把热气都聚拢到了中间。
他们看见褚志海来也不起身,都嘻嘻哈哈地和上司打招呼。
“小将军还没醒呐?”一个百夫长搓搓手,给褚志海让位,“您到标下这儿来坐,背风!”
“不必,”褚志海单手摁住他的肩膀,温和道,“我就跟大家挤一挤,更暖和些。”他盘腿在百夫长身边坐下,小心托着藏在披风里的娃娃,像抱小婴儿似的打横抱在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