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是一个人的标识牌,拥有自己风格的主持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主持人。
比如华国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做《动物世界》,那个在幕后配音的人,观众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了,这就是风格。
慕姗姗主持了半年的《文化访谈》,从刚开始的摸索前行,到现在的驾轻就熟,她已经能够轻松驾驭这档节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就是院系老师请她回学校的原因,让慕姗姗谈谈成功的经验。
那些老师同样请了林子轩,不过没请他讲授什么经验,他早就改行了,学到的东西没有用上,不能给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坏榜样。
这时候学校还不提倡自由选择职业,国家还在包分配。
不管社会上怎么样,学校不能这么宣传,要是都像林子轩这样改行,那单位就乱套了。
林子轩这次来主要是给慕姗姗鼓掌打气。
母校对毕业的学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情怀,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四年,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京城广播学院可以说是华国播音主持行业的摇篮,培养了无数主持人才,能够回去和学弟学妹们交流,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慕姗姗非常重视这次的机会,她还写了讲稿,准备把自己的经验讲出来,共同分享。
“你说我要不要把纽约那个进修班的事情说出来?”慕姗姗为难道。
“还是算了吧,你想自绝于人民么?”林子轩劝说道。
“今年台里又有几个人要去美国进修,还问我在美国怎么生活,学了什么,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慕姗姗郁闷道。
“等他们回来就不会这么问了,还会和你的关系特别好,你们都是到纽约进修过的,属于同一条战线上的同志。”林子轩说笑道。
“那要不要把你写进我的讲稿里?”慕姗姗询问道。
“你准备用多少篇幅来夸我?我怕你的稿子不够长。”林子轩调侃道。
“臭美呢你,我就是讲讲咱俩的大学生活,回忆一下。”慕姗姗随意道。
“千万别,你这么做真的好么?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咱们是幸福了,你知道他们里面有几对正面临毕业分手的痛苦?”林子轩夸张道,“你这么刺激他们万一有什么不幸的事件发生咱俩可承担不起。”
“你怎么会朝这方面想啊,这么一来我可说的就不多了。”慕姗姗犹豫道。
“上学那会咱们最烦的三件事就是领导讲话、老师拖堂和排着长队进食堂。”林子轩吐槽道,“你的讲稿尽量简洁一点,讲完后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才是学生愿意的交流方式。”
“你说得对,进入社会后倒是忘了自己做学生时的想法。”慕姗姗反思道,“我主持的是访谈类节目,这次成了被采访的对象,还挺有趣的。”
“你可是主持人,控场还不是小菜一碟,他们哪里是你的对手,去给新人们上一课,让他们见识一下华国顶尖主持人的风采。”林子轩鼓劲道。
他们开车过来,不过车子没有开进学校,在附近停下,俩人走进了校园。
三年过去了,广播学院没什么改变,还是老样子,不过他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
林子轩和慕姗姗特意提前半个小时过来,在院系的办公室和老师们闲聊,上学的时候林子轩不怎么起眼,慕姗姗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这回也一样,老师们喜欢和慕姗姗聊天,不怎么搭理林子轩。
没办法,谁让他改行了呢,老师们觉得自己的辛苦白费了,自然不怎么乐意,慕姗姗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骄傲。
这时候的老师都很朴实,不会因为林子轩制作了热播的电视剧而改变态度。
到了下午两点钟,慕姗姗到教室里和毕业班的学生见面,还有播音系其他年纪的学生。
她毕竟是个名人,引来了不少围观者,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林子轩只好站在窗外。
慕姗姗没拿那份演讲稿,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后就直接和底下的同学交流起来,就像是在主持节目一样,回答着他们的各种问题。
有生活上的,有专业上的,有工作上的,像是个知心的大姐姐。
这种亲切的态度得到了学生们的强烈回应,现场气氛非常火爆。
林子轩在外边看着谈笑自若的慕姗姗,心里有点小骄傲,那是他的妻子。
两个小时后,演讲结束,他们告别老师。
俩人没有立刻离开广播学院,而是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走过图书馆,走过食堂,走过以前的宿舍,开心的聊着过去的事情。
他们在这儿遇到了彼此,并最终走在了一起。
那时青春,时光正好。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见了你
随着慕姗姗重新出现在华国电视台,《文化访谈》步入正规,她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邀请回母校只是其中一件事。
还有出版社找她写书,准备出版。
这两年华国流行起了名人出书热,刘晓庆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她在1983年写了一本自传叫做《我的路》,获得极大的反响,华国各大报纸转载,还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在国外发表。
1992年,她又写了一本《这八年》,描述了这些年她的生活经历,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还被华国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
比如华国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做《动物世界》,那个在幕后配音的人,观众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了,这就是风格。
慕姗姗主持了半年的《文化访谈》,从刚开始的摸索前行,到现在的驾轻就熟,她已经能够轻松驾驭这档节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就是院系老师请她回学校的原因,让慕姗姗谈谈成功的经验。
那些老师同样请了林子轩,不过没请他讲授什么经验,他早就改行了,学到的东西没有用上,不能给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坏榜样。
这时候学校还不提倡自由选择职业,国家还在包分配。
不管社会上怎么样,学校不能这么宣传,要是都像林子轩这样改行,那单位就乱套了。
林子轩这次来主要是给慕姗姗鼓掌打气。
母校对毕业的学生来说有着特别的情怀,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四年,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京城广播学院可以说是华国播音主持行业的摇篮,培养了无数主持人才,能够回去和学弟学妹们交流,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慕姗姗非常重视这次的机会,她还写了讲稿,准备把自己的经验讲出来,共同分享。
“你说我要不要把纽约那个进修班的事情说出来?”慕姗姗为难道。
“还是算了吧,你想自绝于人民么?”林子轩劝说道。
“今年台里又有几个人要去美国进修,还问我在美国怎么生活,学了什么,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慕姗姗郁闷道。
“等他们回来就不会这么问了,还会和你的关系特别好,你们都是到纽约进修过的,属于同一条战线上的同志。”林子轩说笑道。
“那要不要把你写进我的讲稿里?”慕姗姗询问道。
“你准备用多少篇幅来夸我?我怕你的稿子不够长。”林子轩调侃道。
“臭美呢你,我就是讲讲咱俩的大学生活,回忆一下。”慕姗姗随意道。
“千万别,你这么做真的好么?有没有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咱们是幸福了,你知道他们里面有几对正面临毕业分手的痛苦?”林子轩夸张道,“你这么刺激他们万一有什么不幸的事件发生咱俩可承担不起。”
“你怎么会朝这方面想啊,这么一来我可说的就不多了。”慕姗姗犹豫道。
“上学那会咱们最烦的三件事就是领导讲话、老师拖堂和排着长队进食堂。”林子轩吐槽道,“你的讲稿尽量简洁一点,讲完后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才是学生愿意的交流方式。”
“你说得对,进入社会后倒是忘了自己做学生时的想法。”慕姗姗反思道,“我主持的是访谈类节目,这次成了被采访的对象,还挺有趣的。”
“你可是主持人,控场还不是小菜一碟,他们哪里是你的对手,去给新人们上一课,让他们见识一下华国顶尖主持人的风采。”林子轩鼓劲道。
他们开车过来,不过车子没有开进学校,在附近停下,俩人走进了校园。
三年过去了,广播学院没什么改变,还是老样子,不过他们的生活改变了很多。
林子轩和慕姗姗特意提前半个小时过来,在院系的办公室和老师们闲聊,上学的时候林子轩不怎么起眼,慕姗姗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这回也一样,老师们喜欢和慕姗姗聊天,不怎么搭理林子轩。
没办法,谁让他改行了呢,老师们觉得自己的辛苦白费了,自然不怎么乐意,慕姗姗成了他们心目中的骄傲。
这时候的老师都很朴实,不会因为林子轩制作了热播的电视剧而改变态度。
到了下午两点钟,慕姗姗到教室里和毕业班的学生见面,还有播音系其他年纪的学生。
她毕竟是个名人,引来了不少围观者,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林子轩只好站在窗外。
慕姗姗没拿那份演讲稿,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后就直接和底下的同学交流起来,就像是在主持节目一样,回答着他们的各种问题。
有生活上的,有专业上的,有工作上的,像是个知心的大姐姐。
这种亲切的态度得到了学生们的强烈回应,现场气氛非常火爆。
林子轩在外边看着谈笑自若的慕姗姗,心里有点小骄傲,那是他的妻子。
两个小时后,演讲结束,他们告别老师。
俩人没有立刻离开广播学院,而是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走过图书馆,走过食堂,走过以前的宿舍,开心的聊着过去的事情。
他们在这儿遇到了彼此,并最终走在了一起。
那时青春,时光正好。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见了你
随着慕姗姗重新出现在华国电视台,《文化访谈》步入正规,她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邀请回母校只是其中一件事。
还有出版社找她写书,准备出版。
这两年华国流行起了名人出书热,刘晓庆无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她在1983年写了一本自传叫做《我的路》,获得极大的反响,华国各大报纸转载,还被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在国外发表。
1992年,她又写了一本《这八年》,描述了这些年她的生活经历,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还被华国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