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好不容易找到了张艺谋的把柄,自然会发动攻击。
有些人可能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
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去年田状状那件事,风头还没有过去,张艺谋这时候把电影送上去审查,有点“顶风作案”的意味。
总局怕是也不好处理,如果通过了,会给人一种错觉,既然张艺谋能拍这种片子,我们也能拍,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直接给枪毙了,也会引起支持张艺谋的那部分人的反弹。
于是,他们采用了惯用的手段,那就是拖字诀,打回去让张艺谋修改,并且非常笼统的提了几条修改意见,比如主题有问题,立意不清楚等等。
一旦导演看到这种让人一头雾水的修改意见,就说明你这片子问题大了去了。
要是那种详细到某段情节需要删除的修改意见,说明这片子还可以挽救一下。
张艺谋在电影圈混迹多年,熟悉里面的各种规则,看到这种修改意见就知道这片子通过审查的希望不大,也就是私下里被枪毙了。
总局不会直接下文件说禁映,只说是需要修改。
在电影圈,张艺谋的人脉比林子轩强大。
林子轩能打听到的事情他同样知道,甚至很清楚是哪些人向总局告的状。
这么多年下来,他总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得罪一些人,比如在选角上没有用某人推荐的演员,也可能某次发言有映射某位老前辈的嫌疑。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与人接触,难免会产生矛盾。
有人处理的圆滑一点,矛盾就少一点,有人性子直一点,得罪的人就多一些。
张艺谋不想接受这种结果,这毕竟是一部花了300万美金的片子,他花费了心血,对片子抱有极大的期望。
他期望拿奖来证明自己,更不能让投资商赔本。
像这类艺术片想要卖个好价钱,只有参加国际电影节才能引起全球片商的关注。
欧洲三大电影节,法国戛纳的规模最大,片商最多,所以投资商才想让《活着》参加戛纳电影节,以张艺谋的名气,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完全没问题。
只要拿了一两个大奖,就会受到片商的青睐,这部片子的成本就赚回来了。
不过没有通过总局的审查私自参加国外的电影节,这是违规行为。
张艺谋不由得想起了田状状,八年不能拍片的处罚实在是太严重了,他承受不起。
他思考良久,想到了一个办法,从现在开始他要保持低调,不对《活着》发表任何意见,不出席任何活动,就在家里呆着。
与此同时,让台湾的投资商把片子送去戛纳,他不去戛纳,不参与任何和戛纳电影节相关的事宜,就算是片子真的获奖,他也要继续低调下去。
到时候,他可以说自己毫不知情,是台湾的投资商为了收回成本的个人行为。
这无疑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只要他的态度够诚恳,做足面子上的功夫,相信总局的处罚不会太过严厉,这部片子还有在国内上映的可能。
到了这个时候,张艺谋还是想着搏一搏,看看运气如何。
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版
这件事在电影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聊上两句。
有人感慨总局的审查太严,有人觉得这几年张艺谋做事太绝。
自从张艺谋在国际上拿了几个大奖之后,他和国内电影圈的联系就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了。
他不缺拍片子的资金,外边有大把的投资商愿意出钱,他不需要在体制内委曲求全。
当国内的导演为了一两百万的拍摄资金求告无门的时候,他拿着几百万美金拍着自己想拍的片子,当国内的导演为了得奖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金牛奖特意为他改变了规则,允许合拍片进入评奖范围。
这种差距难免会让人有想法。
张艺谋和港台以及海外的电影人越走越近,忽视了和内地电影圈的交流,时间长了,关系难免生疏,交情也要依靠经营。
就像这一次,大家谈起张艺谋,愿意帮他说话的人不多,大多数人是冷眼旁观,有人甚至是落井下石,这是社会的常态。
林子轩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做事不能太独,要讲究利益均沾,一个人不能占尽所有好处,否则总有吃苦头的一天。
由于电影《活着》没有通过审查,上面风声很紧,长河文艺出版社不愿意冒险,准备处理掉印好的两万册图书,出版社打电话问林子轩要不要。
林子轩就让出版社给他寄过来一些,反正不要白不要,就是送人也好。
这是有正规书号的图书,可以上市销售,只是出版社不想承担风险。
几天后,他到邮局领取包裹,发现有五个大麻袋,里面恐怕有几百本书,他其实只想要几十本就行了,没想到出版社这么大方。
出版社剩下的一万多册估计都被当成废纸处理了。
林子轩把麻袋装到车上,运回家中,辛苦的卸下来,放到客厅里,对着这五个大麻袋,他不由得发愁起来。
就算是认识的人一人送一本,也就几十本,那些没交情的人也不好意思送,人家还以为他在显摆呢,这事儿还真没什么好显摆的。
这些书放在家里占地方,捐给图书馆估计人家也不会要这么多。
--
有些人可能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
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去年田状状那件事,风头还没有过去,张艺谋这时候把电影送上去审查,有点“顶风作案”的意味。
总局怕是也不好处理,如果通过了,会给人一种错觉,既然张艺谋能拍这种片子,我们也能拍,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直接给枪毙了,也会引起支持张艺谋的那部分人的反弹。
于是,他们采用了惯用的手段,那就是拖字诀,打回去让张艺谋修改,并且非常笼统的提了几条修改意见,比如主题有问题,立意不清楚等等。
一旦导演看到这种让人一头雾水的修改意见,就说明你这片子问题大了去了。
要是那种详细到某段情节需要删除的修改意见,说明这片子还可以挽救一下。
张艺谋在电影圈混迹多年,熟悉里面的各种规则,看到这种修改意见就知道这片子通过审查的希望不大,也就是私下里被枪毙了。
总局不会直接下文件说禁映,只说是需要修改。
在电影圈,张艺谋的人脉比林子轩强大。
林子轩能打听到的事情他同样知道,甚至很清楚是哪些人向总局告的状。
这么多年下来,他总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中得罪一些人,比如在选角上没有用某人推荐的演员,也可能某次发言有映射某位老前辈的嫌疑。
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与人接触,难免会产生矛盾。
有人处理的圆滑一点,矛盾就少一点,有人性子直一点,得罪的人就多一些。
张艺谋不想接受这种结果,这毕竟是一部花了300万美金的片子,他花费了心血,对片子抱有极大的期望。
他期望拿奖来证明自己,更不能让投资商赔本。
像这类艺术片想要卖个好价钱,只有参加国际电影节才能引起全球片商的关注。
欧洲三大电影节,法国戛纳的规模最大,片商最多,所以投资商才想让《活着》参加戛纳电影节,以张艺谋的名气,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完全没问题。
只要拿了一两个大奖,就会受到片商的青睐,这部片子的成本就赚回来了。
不过没有通过总局的审查私自参加国外的电影节,这是违规行为。
张艺谋不由得想起了田状状,八年不能拍片的处罚实在是太严重了,他承受不起。
他思考良久,想到了一个办法,从现在开始他要保持低调,不对《活着》发表任何意见,不出席任何活动,就在家里呆着。
与此同时,让台湾的投资商把片子送去戛纳,他不去戛纳,不参与任何和戛纳电影节相关的事宜,就算是片子真的获奖,他也要继续低调下去。
到时候,他可以说自己毫不知情,是台湾的投资商为了收回成本的个人行为。
这无疑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只要他的态度够诚恳,做足面子上的功夫,相信总局的处罚不会太过严厉,这部片子还有在国内上映的可能。
到了这个时候,张艺谋还是想着搏一搏,看看运气如何。
第二百一十章 第一版
这件事在电影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聊上两句。
有人感慨总局的审查太严,有人觉得这几年张艺谋做事太绝。
自从张艺谋在国际上拿了几个大奖之后,他和国内电影圈的联系就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了。
他不缺拍片子的资金,外边有大把的投资商愿意出钱,他不需要在体制内委曲求全。
当国内的导演为了一两百万的拍摄资金求告无门的时候,他拿着几百万美金拍着自己想拍的片子,当国内的导演为了得奖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金牛奖特意为他改变了规则,允许合拍片进入评奖范围。
这种差距难免会让人有想法。
张艺谋和港台以及海外的电影人越走越近,忽视了和内地电影圈的交流,时间长了,关系难免生疏,交情也要依靠经营。
就像这一次,大家谈起张艺谋,愿意帮他说话的人不多,大多数人是冷眼旁观,有人甚至是落井下石,这是社会的常态。
林子轩从中得出一个结论。
做事不能太独,要讲究利益均沾,一个人不能占尽所有好处,否则总有吃苦头的一天。
由于电影《活着》没有通过审查,上面风声很紧,长河文艺出版社不愿意冒险,准备处理掉印好的两万册图书,出版社打电话问林子轩要不要。
林子轩就让出版社给他寄过来一些,反正不要白不要,就是送人也好。
这是有正规书号的图书,可以上市销售,只是出版社不想承担风险。
几天后,他到邮局领取包裹,发现有五个大麻袋,里面恐怕有几百本书,他其实只想要几十本就行了,没想到出版社这么大方。
出版社剩下的一万多册估计都被当成废纸处理了。
林子轩把麻袋装到车上,运回家中,辛苦的卸下来,放到客厅里,对着这五个大麻袋,他不由得发愁起来。
就算是认识的人一人送一本,也就几十本,那些没交情的人也不好意思送,人家还以为他在显摆呢,这事儿还真没什么好显摆的。
这些书放在家里占地方,捐给图书馆估计人家也不会要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