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汉学家是无利不起早。
这位法国汉学家之所以愿意翻译《活着》也是因为法国国内有家出版社有出版的意图,他能从中赚取版税,而不是说因为喜好华国的文学。
否则华国国内有大批的小说,也不见他有兴趣。
这家法国出版社叫做阿歇特出版社,是法国最大的综合性出版集团,旗下有多家出版公司,想要出版《活着》的是它下属的一家叫做阿歇特普通文学的出版社。
林子轩不知道是不是法国电影人让路易推荐的功劳,不过小说能在国外出版是好事。
这意味着他能拿到版税了,目前国内还是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活着》。
他招待了这位法国汉学家,一位五十多岁的法国老头,精通汉语,双方交流没有问题。
翻译小说是翻译家对小说的一种再创造,不一定要和原作者进行交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这就是意译,也叫做自由翻译。
还有一种是直译,既要保持原著的内容,也要保持原著的形式,尽可能还原原著的风貌。
每个翻译家都有自己的习惯,这位法国汉学家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活着》这部小说,他发现电影和小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改动的相当大。
尤其是细节部分,电影太过粗糙,就像是劣质版的小说。
这也难怪,电影要把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浓缩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总要有所取舍。
如果光看了电影,没看原著小说,会觉得电影还不错,可要是先看了原著小说,再去看电影,就会发现电影的不足之处了。
小说改编成电影都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难让看了原著的读者满意。
这就是《活着》在国内放映的时候,那些作家不满意的原因,他们觉得《活着》的原著那么精彩,被张艺谋给改的乱七八糟。
不少圈内人都说张艺谋的电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蹭了一个好原著。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张艺谋拍电影总是喜欢改编自小说,然后加入自己的东西,把原著小说改的面目全非,让人诟病。
要是论起文学性,小说比电影高了好几个层次。
张艺谋的长处是他能把那些原著小说糅合成自己的东西,拍摄出自己的风格来,成就张氏风格的电影,这也是一种本事。
这位法国汉学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走电影的路子。
法国观众是先看的电影,再去看小说,如果他们发现小说和电影是两码事,可能不容易接受这种状况,甚至认为翻译出了问题。
为了小说的销量,按照电影来翻译是最好的选择,法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还有一种是翻译《活着》的原著小说,小说的文学性更强,悲剧性更浓,能给读者更为强烈的感情冲击,这是一部杰出的小说。
就这个问题他和林子轩做了交流,毕竟他希望自己翻译的版本能够得到原作者的认可。
“你翻译的是小说,不是剧本,如果你想翻译剧本,可以去找张艺谋。”林子轩回应道。
除了法国的出版社,荷兰一家叫做造反者的出版社也对《活着》有出版意向,他们托人找到林子轩,想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权。
这家出版社是荷兰一家规模不大的独立出版社,主要出版其他国家的翻译作品。
随着电影在各国的上映,小说逐步的走向世界,林子轩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西方文坛。
第二百二十九章 传媒
进入八月,华宜广告公司。
这家公司在建国门附近,规模不大,有二十几名员工,大部分都是和客户联系的业务员,有几位是编辑和美工,负责广告材料的排版和绘制。
今年前半年公司的业务一般,勉强维持生计,自从接到华国银行的单子后,才有了起色。
王钟军暂时把公司的业务交给爱人和弟弟负责,他专心策划起电影的宣传事宜。
韩三平认同了好梦公司的宣传方案,林子轩把宣传《甲方乙方》的事务交给了华宜广告公司负责,宣传费用是10万元,持续时间到电影放映结束。
这是好梦和华宜的第一次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王钟军和各大报刊杂志都很熟悉,知道如何挑起话题,制造噱头,从而影响舆论导向,吸引读者的关注。
林子轩虽然也能想到类似的手段,可具体怎么操作是个大问题,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以后的电影行业会越来越倚重宣传,在国外,一部烂片通过精心策划的宣传从而大卖的例子并不少见,好梦公司也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王钟军只收了5万元,这是友情价,对华宜广告来说只是一笔小单子,不过他非常重视。
他做这件事倒不是为了钱,一个是通过这件事展现自身的能力,在圈子里得到重视,还有就是看看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他学的是传媒,广告只是传媒里的小众,真正和传媒联系紧密的还是娱乐行业。
影视剧的营销,艺人的包装和推广,维系和媒体的关系等等,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看着在自己的策划下一部电影获得成功,他会很有成就感,这对他来说也是经验的积累。
在京城生活,王钟军深知想要进入演艺圈很容易,只要有钱就行,那些大款能和演艺圈的大导演和大明星吃吃喝喝,谈笑风生。
--
这位法国汉学家之所以愿意翻译《活着》也是因为法国国内有家出版社有出版的意图,他能从中赚取版税,而不是说因为喜好华国的文学。
否则华国国内有大批的小说,也不见他有兴趣。
这家法国出版社叫做阿歇特出版社,是法国最大的综合性出版集团,旗下有多家出版公司,想要出版《活着》的是它下属的一家叫做阿歇特普通文学的出版社。
林子轩不知道是不是法国电影人让路易推荐的功劳,不过小说能在国外出版是好事。
这意味着他能拿到版税了,目前国内还是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活着》。
他招待了这位法国汉学家,一位五十多岁的法国老头,精通汉语,双方交流没有问题。
翻译小说是翻译家对小说的一种再创造,不一定要和原作者进行交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这就是意译,也叫做自由翻译。
还有一种是直译,既要保持原著的内容,也要保持原著的形式,尽可能还原原著的风貌。
每个翻译家都有自己的习惯,这位法国汉学家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活着》这部小说,他发现电影和小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改动的相当大。
尤其是细节部分,电影太过粗糙,就像是劣质版的小说。
这也难怪,电影要把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浓缩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总要有所取舍。
如果光看了电影,没看原著小说,会觉得电影还不错,可要是先看了原著小说,再去看电影,就会发现电影的不足之处了。
小说改编成电影都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很难让看了原著的读者满意。
这就是《活着》在国内放映的时候,那些作家不满意的原因,他们觉得《活着》的原著那么精彩,被张艺谋给改的乱七八糟。
不少圈内人都说张艺谋的电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蹭了一个好原著。
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张艺谋拍电影总是喜欢改编自小说,然后加入自己的东西,把原著小说改的面目全非,让人诟病。
要是论起文学性,小说比电影高了好几个层次。
张艺谋的长处是他能把那些原著小说糅合成自己的东西,拍摄出自己的风格来,成就张氏风格的电影,这也是一种本事。
这位法国汉学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走电影的路子。
法国观众是先看的电影,再去看小说,如果他们发现小说和电影是两码事,可能不容易接受这种状况,甚至认为翻译出了问题。
为了小说的销量,按照电影来翻译是最好的选择,法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还有一种是翻译《活着》的原著小说,小说的文学性更强,悲剧性更浓,能给读者更为强烈的感情冲击,这是一部杰出的小说。
就这个问题他和林子轩做了交流,毕竟他希望自己翻译的版本能够得到原作者的认可。
“你翻译的是小说,不是剧本,如果你想翻译剧本,可以去找张艺谋。”林子轩回应道。
除了法国的出版社,荷兰一家叫做造反者的出版社也对《活着》有出版意向,他们托人找到林子轩,想要得到原作者的授权。
这家出版社是荷兰一家规模不大的独立出版社,主要出版其他国家的翻译作品。
随着电影在各国的上映,小说逐步的走向世界,林子轩以作家的身份出现在西方文坛。
第二百二十九章 传媒
进入八月,华宜广告公司。
这家公司在建国门附近,规模不大,有二十几名员工,大部分都是和客户联系的业务员,有几位是编辑和美工,负责广告材料的排版和绘制。
今年前半年公司的业务一般,勉强维持生计,自从接到华国银行的单子后,才有了起色。
王钟军暂时把公司的业务交给爱人和弟弟负责,他专心策划起电影的宣传事宜。
韩三平认同了好梦公司的宣传方案,林子轩把宣传《甲方乙方》的事务交给了华宜广告公司负责,宣传费用是10万元,持续时间到电影放映结束。
这是好梦和华宜的第一次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王钟军和各大报刊杂志都很熟悉,知道如何挑起话题,制造噱头,从而影响舆论导向,吸引读者的关注。
林子轩虽然也能想到类似的手段,可具体怎么操作是个大问题,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以后的电影行业会越来越倚重宣传,在国外,一部烂片通过精心策划的宣传从而大卖的例子并不少见,好梦公司也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王钟军只收了5万元,这是友情价,对华宜广告来说只是一笔小单子,不过他非常重视。
他做这件事倒不是为了钱,一个是通过这件事展现自身的能力,在圈子里得到重视,还有就是看看自己能做到哪一步。
他学的是传媒,广告只是传媒里的小众,真正和传媒联系紧密的还是娱乐行业。
影视剧的营销,艺人的包装和推广,维系和媒体的关系等等,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看着在自己的策划下一部电影获得成功,他会很有成就感,这对他来说也是经验的积累。
在京城生活,王钟军深知想要进入演艺圈很容易,只要有钱就行,那些大款能和演艺圈的大导演和大明星吃吃喝喝,谈笑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