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盗版光碟的影响下,录像带的收入锐减,华国电视台的电视播放权都是打包价,几万块而已,就这还不能完全拿到手。
可以说,民营影视公司在电影的出品和发行方面处于绝对劣势。
如果能拿到发行权,就能直接和院线合作,或者尝试进入海外市场,增加收入渠道。
不过相对于其他民营影视公司,好梦公司的业绩相当抢眼,两年时间,公司的总资产从十万暴增到八百万,算得上是获利丰厚了。
“采访的怎么样?”在车上,慕姗姗询问道。
“还行吧,都是平常的问题,没什么新鲜。”林子轩不在意地说道。
《当代电影》是一本相对严肃的杂志,记者问的问题都很专业,很少涉及八卦,他们更多的是想了解林子轩成功的经验,以及对于国产电影的看法。
让林子轩没想到的是这期杂志把他当作了年度焦点人物来报道。
他们认为林子轩所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很可能预示着国产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研究和借鉴。
这让林子轩进入了电影专家和学者的视线,引起了电影理论界的关注。
这时候,林子轩把车子停在友谊宾馆外边,牵着慕姗姗的手朝里走。
外边是冰天雪地,宾馆里面却很温暖,这次庆功宴邀请了不少人,除了相熟的朋友和《不见不散》剧组的成员,还有京城演艺圈的人。
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讨生活,互相捧场,就是一份情面。
作为宴席的主要人物,林子轩和慕姗姗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瞬间成为了焦点。
一路走过来,都有人和他们打招呼,说着庆祝的话,一脸的热情。
不知不觉间,在京城演艺圈里,有了林子轩的一席之地,不再是那个任人揉捏的新人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
在庆功宴上,林子轩和在座的人一一打着招呼,碰到熟悉的人还要停下来寒暄几句,不能让人觉得被怠慢了。
这是交际应酬,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避免不了。
其中最让他重视的无疑是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韩三平了,这两年大家合作的很愉快,这种合作关系还会继续下去。
从韩三平过来参加庆功宴就知道,他有着同样的想法,否则找个人代替他来就行了。
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国有电影制作单位过的都不容易。
以京影厂为例,为了筹集拍摄资金,韩三平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四处找企业筹资,没办法,他手底下那么多导演都等着开工呢。
国有企业的导演和民营公司的导演不同,他们不负责找资金,只负责拍片子。
这一年,京影厂总共拍摄了三十多部影片,这在全国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中产量算是高的了,可这些电影不少因为没有档期,无法在影院上映。
就算是上映了,基本上都是一周游,很难收回成本。
京影厂家大业大不假,但资源有限,每年只能主推四五部电影,其他的电影都是陪衬。
不像好梦公司,一年只制作一部电影,公司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方方面面都能打点到,不至于出现疏漏。
这就是国有单位和民营公司不同的生存之道。
国有单位可以广撒网,拍摄多部影片,只要其中有一两部票房大卖,就能弥补其他电影的亏损,民营公司只拍摄一部电影,一旦赔本,公司就可能关门歇业。
这都是不怎么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民营影视公司还没有发展起来。
韩三平挺羡慕林子轩。
如果去年《甲方乙方》的成功让人觉得意外的话,那今年《不见不散》继续拿到高票房就值得研究了,冯小刚和葛优证明了两人的搭档具有票房号召力。
这种贺岁喜剧很有市场,观众买账。
作为京影厂的厂长,韩三平不会像影评人一样认为这种低成本喜剧庸俗,不够艺术,在他眼里,能够赚钱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他甚至想过把冯小刚和葛优给挖过来。
葛优和京影厂的关系很深,他的父母都是京影厂的职工,父亲是演员,母亲是文学编辑,他从小就在京影厂长大,有着很深的感情。
京影厂就像是一颗大树,京城演艺圈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它有着关系。
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加上京影厂的全力支持,韩三平有信心打造一系列的精品电影。
这个念头在《不见不散》获得成功后就愈发的强烈了。
不光是韩三平有这种想法,其他影视公司也有,在商场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最近葛优收到不少剧本,其中不乏投资上千万的大制作,即便葛优的片酬已经上涨到了一部戏五十万,还是有影视公司想邀请他加盟新片。
冯小刚的情况差不多,请他导戏的公司多了起来,最好是他和葛优两人一起。
这就是品牌效应,一旦发现这么干能赚钱,大家就一拥而上。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部电影的基础,剧本的重要性。
有的公司就是把《不见不散》的剧本稍微改动一下,把洛杉矶换成了香港,就敢号称是《不见不散》的姐妹篇。
认为请一位香港有名气的女演员和葛优搭戏对观众更有吸引力,成功的几率更大。
--
可以说,民营影视公司在电影的出品和发行方面处于绝对劣势。
如果能拿到发行权,就能直接和院线合作,或者尝试进入海外市场,增加收入渠道。
不过相对于其他民营影视公司,好梦公司的业绩相当抢眼,两年时间,公司的总资产从十万暴增到八百万,算得上是获利丰厚了。
“采访的怎么样?”在车上,慕姗姗询问道。
“还行吧,都是平常的问题,没什么新鲜。”林子轩不在意地说道。
《当代电影》是一本相对严肃的杂志,记者问的问题都很专业,很少涉及八卦,他们更多的是想了解林子轩成功的经验,以及对于国产电影的看法。
让林子轩没想到的是这期杂志把他当作了年度焦点人物来报道。
他们认为林子轩所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很可能预示着国产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研究和借鉴。
这让林子轩进入了电影专家和学者的视线,引起了电影理论界的关注。
这时候,林子轩把车子停在友谊宾馆外边,牵着慕姗姗的手朝里走。
外边是冰天雪地,宾馆里面却很温暖,这次庆功宴邀请了不少人,除了相熟的朋友和《不见不散》剧组的成员,还有京城演艺圈的人。
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讨生活,互相捧场,就是一份情面。
作为宴席的主要人物,林子轩和慕姗姗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瞬间成为了焦点。
一路走过来,都有人和他们打招呼,说着庆祝的话,一脸的热情。
不知不觉间,在京城演艺圈里,有了林子轩的一席之地,不再是那个任人揉捏的新人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年年有今日
在庆功宴上,林子轩和在座的人一一打着招呼,碰到熟悉的人还要停下来寒暄几句,不能让人觉得被怠慢了。
这是交际应酬,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避免不了。
其中最让他重视的无疑是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韩三平了,这两年大家合作的很愉快,这种合作关系还会继续下去。
从韩三平过来参加庆功宴就知道,他有着同样的想法,否则找个人代替他来就行了。
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国有电影制作单位过的都不容易。
以京影厂为例,为了筹集拍摄资金,韩三平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四处找企业筹资,没办法,他手底下那么多导演都等着开工呢。
国有企业的导演和民营公司的导演不同,他们不负责找资金,只负责拍片子。
这一年,京影厂总共拍摄了三十多部影片,这在全国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中产量算是高的了,可这些电影不少因为没有档期,无法在影院上映。
就算是上映了,基本上都是一周游,很难收回成本。
京影厂家大业大不假,但资源有限,每年只能主推四五部电影,其他的电影都是陪衬。
不像好梦公司,一年只制作一部电影,公司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方方面面都能打点到,不至于出现疏漏。
这就是国有单位和民营公司不同的生存之道。
国有单位可以广撒网,拍摄多部影片,只要其中有一两部票房大卖,就能弥补其他电影的亏损,民营公司只拍摄一部电影,一旦赔本,公司就可能关门歇业。
这都是不怎么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民营影视公司还没有发展起来。
韩三平挺羡慕林子轩。
如果去年《甲方乙方》的成功让人觉得意外的话,那今年《不见不散》继续拿到高票房就值得研究了,冯小刚和葛优证明了两人的搭档具有票房号召力。
这种贺岁喜剧很有市场,观众买账。
作为京影厂的厂长,韩三平不会像影评人一样认为这种低成本喜剧庸俗,不够艺术,在他眼里,能够赚钱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他甚至想过把冯小刚和葛优给挖过来。
葛优和京影厂的关系很深,他的父母都是京影厂的职工,父亲是演员,母亲是文学编辑,他从小就在京影厂长大,有着很深的感情。
京影厂就像是一颗大树,京城演艺圈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和它有着关系。
冯小刚和葛优的组合,加上京影厂的全力支持,韩三平有信心打造一系列的精品电影。
这个念头在《不见不散》获得成功后就愈发的强烈了。
不光是韩三平有这种想法,其他影视公司也有,在商场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最近葛优收到不少剧本,其中不乏投资上千万的大制作,即便葛优的片酬已经上涨到了一部戏五十万,还是有影视公司想邀请他加盟新片。
冯小刚的情况差不多,请他导戏的公司多了起来,最好是他和葛优两人一起。
这就是品牌效应,一旦发现这么干能赚钱,大家就一拥而上。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一部电影的基础,剧本的重要性。
有的公司就是把《不见不散》的剧本稍微改动一下,把洛杉矶换成了香港,就敢号称是《不见不散》的姐妹篇。
认为请一位香港有名气的女演员和葛优搭戏对观众更有吸引力,成功的几率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