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写好剧本,凑一块商量,这个角色谁演合适,那个角色谁演合适,有时候剧本就是按照某个演员的性格特征写的。
虽然也有试镜,但不正规,就是和演员聊聊,双方满意了就成。
这里面人情关系占了很大的比重。
有演员不想演,但抹不开情面,有剧组不愿意用这个演员,可推不掉介绍来的关系。
这都是常有的事儿。
那时候京城演艺圈不算大,数来数去就那么多演员,能够挑大梁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基本上是来自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只要是这两个地方出来的应该会靠谱,如今社会上的艺术学校越办越多,大多是糊弄事的。
看着当演员赚钱,大家一拥而上,到所谓的艺术学校学上一年,就敢出来拍戏了。
那些艺术学校连中专都算不上,就是为了捞钱,能学到什么东西。
这导致影视行业的整体制作水平被拉低了,变得越来越混乱,粗制滥造,良莠不齐。
剧组拍戏不看演技,只要漂亮就行,媒体愿意刊登那些外表漂亮的演员,因为读者爱看。
就这样,演员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快速的更新换代。
好梦公司采取这种打分制来选拔演员是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这样的确专业了,不过只是针对主演,否则工作量太大。
张嘉绎能拿到这种分数说明各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
五分是满分,要表现的让人无可挑剔,或许只有葛优或者陈道明这样的才行。
这只是第一轮试镜,初选是为了刷掉大部分的演员,能留下的不超过十个人。
第二轮是带妆试镜,穿上剧中人物的服装,拍造型,看看是不是合适,还会提前给演员一部分剧本,指定某个演出场景。
这才是决定性的试镜,林子轩有空的话会去参加。
第二轮基本上就定下来了,除非是两名演员旗鼓相当,导演组难以取舍,那种状况很少。
专业化能给一部戏选择最为合适的演员,尽可能的不受人情关系的影响。
不过,华国是个人情社会,尤其是演艺圈这种氛围,根本避免不了。
林子轩也不例外,他同样喜欢用自己人,不介意照顾他看好的演员。
第二天,林子轩询问了负责试镜的导演组成员。
“张嘉绎的这个外型三分是怎么回事?”林子轩不解道。
“哪个演员啊,各方面表现的都不错,就是形象不大好,我们后来问了,他刚从外地坐火车过来,没来得及收拾。”导演组的人回答道,“这倒没什么,还有一点是他驼背,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正气。”
作为一名演员,演技是一方面,形象同样重要。
能在影视剧里的出演主角,大多是那种看起来浓眉大眼,正气凛然的演员。
这种演员观众容易接受,像葛优那样还能混出来的毕竟是少数。
在谍战剧里,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需要有种大无畏的精神,整天弯腰驼背的不太好看。
这是大家对地下工作者的固有印象。
不说以前老电影里塑造的那种高大全的形象,就是王志文扮演的余则成,也是气宇轩昂。
如果不是张嘉绎整体表现的不错,光凭这一点就可能进不了第二轮试镜。
张嘉绎的驼背是一种病,他原来不驼背。
他从电影学院毕业,进入长安电影制片厂,那时还年轻,拍戏的时候拼命,什么都自己来,不偷奸耍滑,结果在二十二岁那年得了强直性脊椎炎。
从那以后他直起身子就会疼,只能哈着腰走路,逐渐就驼背了。
这是一种慢性病,不好根治,需要慢慢治疗缓解,疼得厉害了要靠吃止疼片维持。
林子轩没说什么,他要亲眼看看张嘉绎的状态怎么样。
演员的外型可以靠化妆弥补,有的演员能从十七八岁的活泼少女演到老态龙钟的模样,除了演技了得,就是化妆的功劳了。
第二轮试镜三天后进行。
这三天时间张嘉绎一直窝在一家小旅馆里,没去找他的同学,而是把《潜伏》的碟片租来一遍遍的观看,琢磨着自己该怎么演。
通过上次的试镜,他大致了解了剧中这个叫熊阔海的人物。
熊阔海原来是学相声的,后来被赶出师门,在洋行里做职员,同时还是一位情报人员。
他处在社会的底层,有妻子和女儿,需要自己挣钱养家糊口,还要花钱买情报,可他就是没钱,每天都要为钱的事情忙碌。
这个人物和《潜伏》里的余则成显然不同,余则成属于社会中层,不会整天为钱发愁。
张嘉绎琢磨着不能和王志文演的一样,他要演出自己的东西。
学相声的嘴皮子一定好使,还可能有点耍贫嘴,于是,他又找了相声的碟片来看。
他在小旅馆里对着镜子练习,一段不长的剧情他反复的练,看看那种表演更好一些。
试镜那天,他起的很早,小旅馆的条件不太好,就在马路边,夜里吵得慌。
由于没休息好,他的脊椎又疼了起来,只能吃两片止痛药暂时止痛。
来到友谊宾馆,张嘉绎坐在外边等着,心里还在琢磨着等会怎么演才好。
不一会,有人带他去化妆,给他换上一身长袍,让他看起来有三十多岁的模样。
--
虽然也有试镜,但不正规,就是和演员聊聊,双方满意了就成。
这里面人情关系占了很大的比重。
有演员不想演,但抹不开情面,有剧组不愿意用这个演员,可推不掉介绍来的关系。
这都是常有的事儿。
那时候京城演艺圈不算大,数来数去就那么多演员,能够挑大梁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基本上是来自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只要是这两个地方出来的应该会靠谱,如今社会上的艺术学校越办越多,大多是糊弄事的。
看着当演员赚钱,大家一拥而上,到所谓的艺术学校学上一年,就敢出来拍戏了。
那些艺术学校连中专都算不上,就是为了捞钱,能学到什么东西。
这导致影视行业的整体制作水平被拉低了,变得越来越混乱,粗制滥造,良莠不齐。
剧组拍戏不看演技,只要漂亮就行,媒体愿意刊登那些外表漂亮的演员,因为读者爱看。
就这样,演员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快速的更新换代。
好梦公司采取这种打分制来选拔演员是借鉴了国外的经验,这样的确专业了,不过只是针对主演,否则工作量太大。
张嘉绎能拿到这种分数说明各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
五分是满分,要表现的让人无可挑剔,或许只有葛优或者陈道明这样的才行。
这只是第一轮试镜,初选是为了刷掉大部分的演员,能留下的不超过十个人。
第二轮是带妆试镜,穿上剧中人物的服装,拍造型,看看是不是合适,还会提前给演员一部分剧本,指定某个演出场景。
这才是决定性的试镜,林子轩有空的话会去参加。
第二轮基本上就定下来了,除非是两名演员旗鼓相当,导演组难以取舍,那种状况很少。
专业化能给一部戏选择最为合适的演员,尽可能的不受人情关系的影响。
不过,华国是个人情社会,尤其是演艺圈这种氛围,根本避免不了。
林子轩也不例外,他同样喜欢用自己人,不介意照顾他看好的演员。
第二天,林子轩询问了负责试镜的导演组成员。
“张嘉绎的这个外型三分是怎么回事?”林子轩不解道。
“哪个演员啊,各方面表现的都不错,就是形象不大好,我们后来问了,他刚从外地坐火车过来,没来得及收拾。”导演组的人回答道,“这倒没什么,还有一点是他驼背,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正气。”
作为一名演员,演技是一方面,形象同样重要。
能在影视剧里的出演主角,大多是那种看起来浓眉大眼,正气凛然的演员。
这种演员观众容易接受,像葛优那样还能混出来的毕竟是少数。
在谍战剧里,作为一名地下工作者,需要有种大无畏的精神,整天弯腰驼背的不太好看。
这是大家对地下工作者的固有印象。
不说以前老电影里塑造的那种高大全的形象,就是王志文扮演的余则成,也是气宇轩昂。
如果不是张嘉绎整体表现的不错,光凭这一点就可能进不了第二轮试镜。
张嘉绎的驼背是一种病,他原来不驼背。
他从电影学院毕业,进入长安电影制片厂,那时还年轻,拍戏的时候拼命,什么都自己来,不偷奸耍滑,结果在二十二岁那年得了强直性脊椎炎。
从那以后他直起身子就会疼,只能哈着腰走路,逐渐就驼背了。
这是一种慢性病,不好根治,需要慢慢治疗缓解,疼得厉害了要靠吃止疼片维持。
林子轩没说什么,他要亲眼看看张嘉绎的状态怎么样。
演员的外型可以靠化妆弥补,有的演员能从十七八岁的活泼少女演到老态龙钟的模样,除了演技了得,就是化妆的功劳了。
第二轮试镜三天后进行。
这三天时间张嘉绎一直窝在一家小旅馆里,没去找他的同学,而是把《潜伏》的碟片租来一遍遍的观看,琢磨着自己该怎么演。
通过上次的试镜,他大致了解了剧中这个叫熊阔海的人物。
熊阔海原来是学相声的,后来被赶出师门,在洋行里做职员,同时还是一位情报人员。
他处在社会的底层,有妻子和女儿,需要自己挣钱养家糊口,还要花钱买情报,可他就是没钱,每天都要为钱的事情忙碌。
这个人物和《潜伏》里的余则成显然不同,余则成属于社会中层,不会整天为钱发愁。
张嘉绎琢磨着不能和王志文演的一样,他要演出自己的东西。
学相声的嘴皮子一定好使,还可能有点耍贫嘴,于是,他又找了相声的碟片来看。
他在小旅馆里对着镜子练习,一段不长的剧情他反复的练,看看那种表演更好一些。
试镜那天,他起的很早,小旅馆的条件不太好,就在马路边,夜里吵得慌。
由于没休息好,他的脊椎又疼了起来,只能吃两片止痛药暂时止痛。
来到友谊宾馆,张嘉绎坐在外边等着,心里还在琢磨着等会怎么演才好。
不一会,有人带他去化妆,给他换上一身长袍,让他看起来有三十多岁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