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混演艺圈的记者对林晓玲并不陌生,别看这位林导年轻,却有拿得出手的资历。
在电影学院上学期间,林晓玲就得到了包括郑洞添在内的多位老师的赞扬,毕业作品拿了大奖,是学院里的风云人物。
电影学院九七年毕业的那一届学生,有两个人以导演的身份闯出了名堂。
一个是林晓玲,还有一个是贾章柯。
贾章柯凭借《小武》在国际上拿了一些奖项,受到国外电影人的关注,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佼佼者。
不少记者还知道除了自身的努力,林晓玲在圈子里有着深厚的背景。
好梦公司的老总林子轩是她的哥哥,她和冯小刚、葛优、姜文等人熟惯的很。
姜文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林晓玲就在剧组里做过剧务,这就是人脉关系。
所以,混演艺圈的记者对于林晓玲执导《渴望》的续集一点都不奇怪,也不会问那些可能得罪人的问题,不值得。
可以预见,今年有关《渴望》续集的话题会一直火爆下去。
他们还想从好梦公司得到更多的独家新闻,如果因为得罪了林晓玲被好梦公司列入黑名单,那就得不偿失了。
整场发布会,林晓玲就回答了一个问题。
“林导,《渴望》这部电视剧在国内影响深远,你觉得这部续集怎么样才能让观众满意?”有记者发问道。
“每一部电影都不可能让所有观众满意,总会留有遗憾,电影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林晓玲回答道,“我们有一支出色的制作团队,有一批像张老师和李老师这样优秀的演员,有大家的支持,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遗憾,为观众奉献一部值得回味的影片。”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不张扬,符合她现在的身份。
发布会结束,记者们回去赶稿,争取明天见报。
电视台占有优势,在晚上的娱乐新闻上就能播出。
这个报道不光是发布会,还要整理各种资料,对《渴望》这部电视剧进行全方位的回顾,甚至是做一个专题。
接下来的几天,媒体在回顾的同时,对《渴望》的续集做了大量的解读。
通过发布会上透露出来的点滴消息,这部续集讲的是九十年代的故事,但具体的故事内容不得而知,只能说和整个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除了那些演员们,年轻的导演同样受到了关注,林晓玲过往的履历被刊登出来。
有些读者恍然,原来那部叫做《姐姐》的纪录片是她拍的啊。
当年《姐姐》在社会上由于家庭教育问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反响。
林晓玲没想到自己拿了大奖没有出名,拍《渴望》的续集却让她被国内的百姓所熟知。
在感慨的同时,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项目已经启动,资金会陆续到位,电影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林晓玲以往只指挥过二三十人的剧组,这次要统领上百人的制作团队,对她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锻炼。
一名导演不能光拍摄小成本电影,还要能驾驭大制作,如此才能成为大导演。
以李桉为例,刚开始拍片的时候也就是几十人的小团队,现在几百人的团队照样玩得转。
大家都是这么一步步锻炼出来的。
这次的制作班底以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为主,林子轩和韩三平是制片人,还邀请了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添作为艺术顾问。
整个制作团队的水准很高,接下来就看影片的拍摄情况了。
按照拍摄计划,两个月的筹备期,七月份开机,五个月的拍摄周期,十二月份拍完,一个月的后期制作,争取在过年之前上映。
二零零零年元旦和春节的间隔不远。
那时正是迎接千禧年的狂欢时刻,《渴望》续集的上映有着特殊的意义。
“迎千禧,看《渴望》。”
千禧年意味是新的开始,《渴望》意味着对过去的怀旧。
新旧交织的年代,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信这种宣传口号一定会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好梦公司今年投资的两部电影,《大腕的葬礼》放在贺岁档,《渴望》的续集放在春节档,这样免得自己和自己竞争。
这种安排对其他影视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冯小刚和葛优联手的贺岁片就是票房的保障,现在再加上全国瞩目的《渴望》续集,连续霸占贺岁档和春节档,让那些影视公司情何以堪。
他们要么选择和好梦公司的电影同期上映,拼一拼,要么就改变上映档期。
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的竞争会愈发的激烈。
第五百一十七章 第一步
五月底,出演《大腕的葬礼》的好莱坞演员来到了京城。
这名演员叫做布莱恩克兰斯顿,在好莱坞的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配角,是那种脱离了龙套生涯,却还没有代表作的演员。
不过他毕竟在全国性的电视台上亮过相,在美国观众面前混了个脸熟。
观众会觉得好像见过这个演员,可就是叫不上名字来。
在好莱坞,布莱恩只能算是三线演员,还是属于三线底层的那种,主要活跃在电视剧行业,偶尔在电影中客串角色。
--
在电影学院上学期间,林晓玲就得到了包括郑洞添在内的多位老师的赞扬,毕业作品拿了大奖,是学院里的风云人物。
电影学院九七年毕业的那一届学生,有两个人以导演的身份闯出了名堂。
一个是林晓玲,还有一个是贾章柯。
贾章柯凭借《小武》在国际上拿了一些奖项,受到国外电影人的关注,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佼佼者。
不少记者还知道除了自身的努力,林晓玲在圈子里有着深厚的背景。
好梦公司的老总林子轩是她的哥哥,她和冯小刚、葛优、姜文等人熟惯的很。
姜文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林晓玲就在剧组里做过剧务,这就是人脉关系。
所以,混演艺圈的记者对于林晓玲执导《渴望》的续集一点都不奇怪,也不会问那些可能得罪人的问题,不值得。
可以预见,今年有关《渴望》续集的话题会一直火爆下去。
他们还想从好梦公司得到更多的独家新闻,如果因为得罪了林晓玲被好梦公司列入黑名单,那就得不偿失了。
整场发布会,林晓玲就回答了一个问题。
“林导,《渴望》这部电视剧在国内影响深远,你觉得这部续集怎么样才能让观众满意?”有记者发问道。
“每一部电影都不可能让所有观众满意,总会留有遗憾,电影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林晓玲回答道,“我们有一支出色的制作团队,有一批像张老师和李老师这样优秀的演员,有大家的支持,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遗憾,为观众奉献一部值得回味的影片。”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不张扬,符合她现在的身份。
发布会结束,记者们回去赶稿,争取明天见报。
电视台占有优势,在晚上的娱乐新闻上就能播出。
这个报道不光是发布会,还要整理各种资料,对《渴望》这部电视剧进行全方位的回顾,甚至是做一个专题。
接下来的几天,媒体在回顾的同时,对《渴望》的续集做了大量的解读。
通过发布会上透露出来的点滴消息,这部续集讲的是九十年代的故事,但具体的故事内容不得而知,只能说和整个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除了那些演员们,年轻的导演同样受到了关注,林晓玲过往的履历被刊登出来。
有些读者恍然,原来那部叫做《姐姐》的纪录片是她拍的啊。
当年《姐姐》在社会上由于家庭教育问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反响。
林晓玲没想到自己拿了大奖没有出名,拍《渴望》的续集却让她被国内的百姓所熟知。
在感慨的同时,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项目已经启动,资金会陆续到位,电影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林晓玲以往只指挥过二三十人的剧组,这次要统领上百人的制作团队,对她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锻炼。
一名导演不能光拍摄小成本电影,还要能驾驭大制作,如此才能成为大导演。
以李桉为例,刚开始拍片的时候也就是几十人的小团队,现在几百人的团队照样玩得转。
大家都是这么一步步锻炼出来的。
这次的制作班底以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为主,林子轩和韩三平是制片人,还邀请了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添作为艺术顾问。
整个制作团队的水准很高,接下来就看影片的拍摄情况了。
按照拍摄计划,两个月的筹备期,七月份开机,五个月的拍摄周期,十二月份拍完,一个月的后期制作,争取在过年之前上映。
二零零零年元旦和春节的间隔不远。
那时正是迎接千禧年的狂欢时刻,《渴望》续集的上映有着特殊的意义。
“迎千禧,看《渴望》。”
千禧年意味是新的开始,《渴望》意味着对过去的怀旧。
新旧交织的年代,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信这种宣传口号一定会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好梦公司今年投资的两部电影,《大腕的葬礼》放在贺岁档,《渴望》的续集放在春节档,这样免得自己和自己竞争。
这种安排对其他影视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冯小刚和葛优联手的贺岁片就是票房的保障,现在再加上全国瞩目的《渴望》续集,连续霸占贺岁档和春节档,让那些影视公司情何以堪。
他们要么选择和好梦公司的电影同期上映,拼一拼,要么就改变上映档期。
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的竞争会愈发的激烈。
第五百一十七章 第一步
五月底,出演《大腕的葬礼》的好莱坞演员来到了京城。
这名演员叫做布莱恩克兰斯顿,在好莱坞的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配角,是那种脱离了龙套生涯,却还没有代表作的演员。
不过他毕竟在全国性的电视台上亮过相,在美国观众面前混了个脸熟。
观众会觉得好像见过这个演员,可就是叫不上名字来。
在好莱坞,布莱恩只能算是三线演员,还是属于三线底层的那种,主要活跃在电视剧行业,偶尔在电影中客串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