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族民寿命没有办法一下子延长几十年,但目前有天然优势的进步是,这些族民过了一段平静安宁的时光,而且有信心方征和金龙仍然会护着他们。种植意图大大增加,方征巡查到的每家每户,大都愿意尝试“田值官”教的办法——只是真正把想法付诸的,大约只占半数,剩下一半虽然嘴上说愿意——方征哭笑不得——却嘴馋把种子都先食用了。
畜牧问题更突出些,三分之二的人当做储备肉类吃掉了。方征意识到了一件严重的事:原始的族民们,缺乏储存的意识,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非要等到食物告罄,才会继续考虑劳作。青龙岭采集作物方便,够他们临时填补肚饿,就养成了逸习。
方征皱紧眉头,这从根源来看,是对未来没有规划、没有忧患思想,也没有“一定能活下去”的信心,不愿意提前耗费功夫。他须得采取一点强制措施。
因为这除了影响农耕畜作,还影响他要推行的其他政策——譬如训练军队。方征听着负责管理武士的铜牙小队的报告,他们按方征所说,每天都在训练。但是不少士兵厌倦每日枯燥训练,有不满的声音。
方征深深叹了口气,社会身份的认同和坚持,对这时候的人来说的确很有难度。他也一直在思考解决的办法。
方征命令田职官和畜牧官把现今每户家庭的生产资料数量进行记录,然后定期检查。监督他们播撒稻种,不能提前吃掉种子;畜牧也必须养大喂肥,能生殖繁衍后才允许宰杀。否则就没收他们的生产资料,并把他们赶出青龙岭。
在前期没有回报的时候,这些族民必须兼顾着外出采集狩猎,这的确会让他们暂时辛苦一些。但勤劳是一个民族繁盛的最重要品质之一。而且以青龙岭的作物资源,他们每日并不需要太费劲。
《洪范》八政,第一条是“食”,也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得饱饭。方征心知肚明要保证。但如果不规划好发展方向,短期吃得饱饭、长期却要挨饿。这是一个蛮荒中孕育着文明种子的时代,这个时代动荡不安,如果不把握好机会,在社会形态发生变化后就会被淘汰。方征想起了逃入地下、最后退化成了猴子的白民人——一转身,就是几百万年的倒退。他不禁打了个寒噤,有深深的忧患意识。
“越勤劳越有收获。”方征告知那些人,这种观点需要推广。他命令击鼓人在广场人传颂伟大英雄们带领族民勤劳致富的歌谣和故事。在赞美那些英雄的基础上,他自己添加了不少细节,比如他们都热爱劳动、很好地照顾老人和孩子……
此外,为了扭转族民靠天吃饭不事生产的心态,方征需要淡化他们对于气候变化、天时旱涝等的恐惧。他找了那些略懂农时的田职官,让他们把农用的重要性传达开,天时有规律可寻。把从前轩辕黄帝制造的历法(农历)推广,告诉族民们:春夏有涨汛、夏秋有酷暑、秋冬有凝冻……都不必害怕,好好储备就能顺利度过。
有了农用经济为基础,方征才放心建设军队来保卫领土。现在华族专职军队人数并不多,大约两千人,多半是从前族中勇猛强大的战士。但在这个时代,最强力的武士一般还担负着他们本族的高位,自然也是心高气傲的,忽然变成方征手底下接受训练的战士,一天到晚都听别人指挥,自然会有委屈的声音。
这些人当然不是方征的对手,但他们虽然服气方征,却不见得服气方征选出来的“军队管理员”。早些时候,九黎人加入华族时曾占据数量优势,他们是蚩尤的后裔。当初守在姚虞帝的苍梧之渊入口,抵御过各种许多外敌,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当初方征让九黎人中的几位大铜牙负责训练军队。早期华族人不多,但随着后来不断有新部族的加入,九黎人在武士人数中占比逐渐下降,新的矛盾就此产生——新加入的部族,亦有骁勇善战的武士,认为每日训练军人不过是些发号施令的轻松活路,为什么要听那几个九黎人的?
“好,那就凭实力来竞争。”方征很快找到了症结,“能者居之。在华族里,没有高低贵贱,只有不同的分工。如果你们觉得自己适合,那就来竞争。”
方征把目前的两千余战士聚集在一起,向他们传达了“竞争上岗”的机构调整思路。
“我知道很多人都做过首领,你们一定懂得,能承担管理的责当,不但要靠力气,还要靠这里。”他指了指脑袋,“在青龙岭里,论勇武的人,我最多排第三。”
那些战士们听到这里四下交换视线,倒也无人反驳。这排第一的当然就是那刀枪不入的杀胚连子锋,排第二的是那手持八人才能抬动大斧子的三苗蛮人仆牛。但他二人都不是军队领袖,连子锋是所谓的狱讼神使,仆牛独来独往从不编入军队。
“所以你们也不要觉得,自己武力高,就应该指挥别人。你们当然也可以像仆牛那样自由来去。但他的生活用度也是自己解决的。如果你们要享受免费吃喝,听好了,这叫做军队。军队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服从命令。不管选出来的是谁,不管如何训练,都必须听从指令!谁不听,我就送他去见神使。”
在青龙岭,“见神使”是仅次于被赶出去的第二件最令人害怕之事。其实连子锋来到青龙岭后,就再也没有滥杀过一个人。他每日所做的事情,只是在方征专门给他划定的一片火山灰岩洞改造的大厅中,行使“神使”的责当。
--
畜牧问题更突出些,三分之二的人当做储备肉类吃掉了。方征意识到了一件严重的事:原始的族民们,缺乏储存的意识,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非要等到食物告罄,才会继续考虑劳作。青龙岭采集作物方便,够他们临时填补肚饿,就养成了逸习。
方征皱紧眉头,这从根源来看,是对未来没有规划、没有忧患思想,也没有“一定能活下去”的信心,不愿意提前耗费功夫。他须得采取一点强制措施。
因为这除了影响农耕畜作,还影响他要推行的其他政策——譬如训练军队。方征听着负责管理武士的铜牙小队的报告,他们按方征所说,每天都在训练。但是不少士兵厌倦每日枯燥训练,有不满的声音。
方征深深叹了口气,社会身份的认同和坚持,对这时候的人来说的确很有难度。他也一直在思考解决的办法。
方征命令田职官和畜牧官把现今每户家庭的生产资料数量进行记录,然后定期检查。监督他们播撒稻种,不能提前吃掉种子;畜牧也必须养大喂肥,能生殖繁衍后才允许宰杀。否则就没收他们的生产资料,并把他们赶出青龙岭。
在前期没有回报的时候,这些族民必须兼顾着外出采集狩猎,这的确会让他们暂时辛苦一些。但勤劳是一个民族繁盛的最重要品质之一。而且以青龙岭的作物资源,他们每日并不需要太费劲。
《洪范》八政,第一条是“食”,也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得饱饭。方征心知肚明要保证。但如果不规划好发展方向,短期吃得饱饭、长期却要挨饿。这是一个蛮荒中孕育着文明种子的时代,这个时代动荡不安,如果不把握好机会,在社会形态发生变化后就会被淘汰。方征想起了逃入地下、最后退化成了猴子的白民人——一转身,就是几百万年的倒退。他不禁打了个寒噤,有深深的忧患意识。
“越勤劳越有收获。”方征告知那些人,这种观点需要推广。他命令击鼓人在广场人传颂伟大英雄们带领族民勤劳致富的歌谣和故事。在赞美那些英雄的基础上,他自己添加了不少细节,比如他们都热爱劳动、很好地照顾老人和孩子……
此外,为了扭转族民靠天吃饭不事生产的心态,方征需要淡化他们对于气候变化、天时旱涝等的恐惧。他找了那些略懂农时的田职官,让他们把农用的重要性传达开,天时有规律可寻。把从前轩辕黄帝制造的历法(农历)推广,告诉族民们:春夏有涨汛、夏秋有酷暑、秋冬有凝冻……都不必害怕,好好储备就能顺利度过。
有了农用经济为基础,方征才放心建设军队来保卫领土。现在华族专职军队人数并不多,大约两千人,多半是从前族中勇猛强大的战士。但在这个时代,最强力的武士一般还担负着他们本族的高位,自然也是心高气傲的,忽然变成方征手底下接受训练的战士,一天到晚都听别人指挥,自然会有委屈的声音。
这些人当然不是方征的对手,但他们虽然服气方征,却不见得服气方征选出来的“军队管理员”。早些时候,九黎人加入华族时曾占据数量优势,他们是蚩尤的后裔。当初守在姚虞帝的苍梧之渊入口,抵御过各种许多外敌,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当初方征让九黎人中的几位大铜牙负责训练军队。早期华族人不多,但随着后来不断有新部族的加入,九黎人在武士人数中占比逐渐下降,新的矛盾就此产生——新加入的部族,亦有骁勇善战的武士,认为每日训练军人不过是些发号施令的轻松活路,为什么要听那几个九黎人的?
“好,那就凭实力来竞争。”方征很快找到了症结,“能者居之。在华族里,没有高低贵贱,只有不同的分工。如果你们觉得自己适合,那就来竞争。”
方征把目前的两千余战士聚集在一起,向他们传达了“竞争上岗”的机构调整思路。
“我知道很多人都做过首领,你们一定懂得,能承担管理的责当,不但要靠力气,还要靠这里。”他指了指脑袋,“在青龙岭里,论勇武的人,我最多排第三。”
那些战士们听到这里四下交换视线,倒也无人反驳。这排第一的当然就是那刀枪不入的杀胚连子锋,排第二的是那手持八人才能抬动大斧子的三苗蛮人仆牛。但他二人都不是军队领袖,连子锋是所谓的狱讼神使,仆牛独来独往从不编入军队。
“所以你们也不要觉得,自己武力高,就应该指挥别人。你们当然也可以像仆牛那样自由来去。但他的生活用度也是自己解决的。如果你们要享受免费吃喝,听好了,这叫做军队。军队的第一条规矩,就是服从命令。不管选出来的是谁,不管如何训练,都必须听从指令!谁不听,我就送他去见神使。”
在青龙岭,“见神使”是仅次于被赶出去的第二件最令人害怕之事。其实连子锋来到青龙岭后,就再也没有滥杀过一个人。他每日所做的事情,只是在方征专门给他划定的一片火山灰岩洞改造的大厅中,行使“神使”的责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