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灶房取了筷子,插着打糕让小常乐抓着啃,乔深盯着祁硕,开口要东西:“硕哥,你能给我也做个货郎的那种走货工具吗?”
“工具可以做,只是打糕需费大力气,一日下来,很累。”而且现下,家里也并没有走到需要乔深如此劳累的地步。
“不是做打糕,我做的可比打糕轻松的多,我做红豆芋圆,解暑又美味。”
第6章
乔深怀揣着迫切要发财的心,和祁硕说了心里的想法。
“芋圆可以晚上就做好,只等早上和红豆一起煮了,我就在附近巷子卖,上午走两趟,午后走两趟,累不着,还能锻炼身体。”
祁硕思考了下可行性,食材家里都有,就在东寿兰镇外十多里路的守云村里,家里父母都是农户,这些产量高的红薯南瓜,农村家家户户多的吃不完都喂了猪。
红豆也可以在村里以物易物来换取,唯一需要银子买的就是淀粉和糖了。
“就先试试,如果太累,我就再想法子。”乔深眨巴着眼睛央求着祁硕。
乔深瞳孔黑亮,眼睛黑白分明,就如一双小鹿眼,衬的乔深温润如玉,看着这样的乔深,祁硕同意了。
“只一点,不可劳累,常乐还小,正是闹人的年级,可不能只顾生意忽视了他。”
“不会,我就在附近巷子游卖,不弄多。常乐也需得锻炼了,我带着他多走走,才能走的稳当。”乔深一听祁硕答应了,开心的搂着乖乖吃糕的小常乐,吧唧亲在他脑门上。
看小常乐嘟着嘴用一口小米牙吧嗒吧嗒的咬着打糕,乔深被萌的亲完一口又一口。
小常乐一开始还笑眯眯的任亲任抱,亲了四五下后,他忍不住挣了挣,讨厌,爹爹一直打扰他吃糕。
祁硕考虑到乔深平日在家,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索性给他打一个小木轮拖车。
和乔深商量了下,乔深凭借着现代黑科技的见识,给出了大致的草图思路,于是改良版的小推车正在制作。
第二天祁硕忙活一天,小推车就做好了。
小推车其实就是仿照现代那些老太太去菜市场买菜,装菜的小拖车。在两个扩大了的木轮轱辘上支起两个结实的杆儿,最下面嵌着一块厚厚的板子,用来放木桶,木桶后面有个小空间,架起隔板,就可以放勺子钱罐子之类的东西。
当天晚上,乔深欣喜的试了试小推车,放上装了水的木桶,桶里装个三分之二的水,既不会撒出来,推起来也不费力气。
第三天,祁硕便带着乔深坐上牛车回守云村探亲。
赶牛车的阿爷是守云村的农户,他三五天的来东镇送菜给一些酒楼卖钱。
早些年的时候,祁硕还是个木匠学徒,因为在镇上生活,便帮村里谈了这单子买卖,守云村不少农户各自产出不同的蔬菜,统一让阿爷运到镇上卖给酒楼。
因着这层关系,阿爷到镇上也顺路给祁硕送些菜,走得近了,祁硕一家时不时的便搭着阿爷的牛车回村,阿爷也多赚几个铜钱。
一路上乔深看看古代农村的面貌风景,时不时的和阿爷聊上几句,晃悠晃悠便进了守云村。村里背靠大山,村子前面一条小河流穿过守云村向前不知尽头,守云村可谓是依山傍水的宝地,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付了车钱,告别了阿爷,祁硕抱着小常乐,领着乔深往家里走。
祁父当年图着方便扩建,所以家建在了村尾,祁硕小时候找小伙伴玩耍都不方便,好在大一点后进了县城当学徒,不再贪玩才罢。
农村民风质朴,偶有院门大开,主人家坐在院子里乘凉,有人路过,都大方主动的打着招呼。村民们见祁硕领着夫郎儿子回来,都热情的出来寒暄。
祁硕在守云村村民心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个小小子的时候就去到县城谋生计,年纪轻轻的就在县城买了院子,还开了铺子,村里人教育孩子都喜欢拿祁硕做榜样。
“祁二,镇上生意可还行?”
祁硕抱着小常乐,停下回应:“凑合,能过日子罢了。”
祁硕回应了出来打招呼的村民,别人邀请他,他也回邀,这才拜别了村民,回到祁家。
祁家除了祁父祁母,还住着祁硕的大哥,祁砚一家,祁砚大儿子是个小哥儿,叫小常喜,十二岁了;小儿子是个汉子,叫小常安,也九岁了。
祁母在院子纳鞋底。虽是午时,农村的人还是大都还在地里忙农活,祁父和祁硕大哥一家都还在地里。
祁母高兴的迎接小儿子一家,抱着小常乐不撒手。
又是切甜瓜,又是端自家炒的南瓜子给乔深吃,看着小常乐捧着一小块甜瓜吃,祁母小心翼翼的问:“还是不会说话?问过大夫没?”
“看过,大夫说正常。没事,现下天天开口学着呢。”祁硕赶紧让祁母放心,怕乔深介意多疑,他自己知道母亲没有怪乔深的意思,所以赶紧转移话题:“娘,家里红薯南瓜还有多吗?”
乔深嗑着南瓜子,倒是没多想,还心大的逗着小常乐喊奶奶,小常乐呐呐了两声,继续小口地啃着甜瓜。
祁母见乔深大大方方的,松了口气的同时,也不再小心翼翼地开口:“可多呢,你这回走,多装些去。”
几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小常乐哒哒哒的东摸摸,西踩踩,聊着天,唠着家常。
--
“工具可以做,只是打糕需费大力气,一日下来,很累。”而且现下,家里也并没有走到需要乔深如此劳累的地步。
“不是做打糕,我做的可比打糕轻松的多,我做红豆芋圆,解暑又美味。”
第6章
乔深怀揣着迫切要发财的心,和祁硕说了心里的想法。
“芋圆可以晚上就做好,只等早上和红豆一起煮了,我就在附近巷子卖,上午走两趟,午后走两趟,累不着,还能锻炼身体。”
祁硕思考了下可行性,食材家里都有,就在东寿兰镇外十多里路的守云村里,家里父母都是农户,这些产量高的红薯南瓜,农村家家户户多的吃不完都喂了猪。
红豆也可以在村里以物易物来换取,唯一需要银子买的就是淀粉和糖了。
“就先试试,如果太累,我就再想法子。”乔深眨巴着眼睛央求着祁硕。
乔深瞳孔黑亮,眼睛黑白分明,就如一双小鹿眼,衬的乔深温润如玉,看着这样的乔深,祁硕同意了。
“只一点,不可劳累,常乐还小,正是闹人的年级,可不能只顾生意忽视了他。”
“不会,我就在附近巷子游卖,不弄多。常乐也需得锻炼了,我带着他多走走,才能走的稳当。”乔深一听祁硕答应了,开心的搂着乖乖吃糕的小常乐,吧唧亲在他脑门上。
看小常乐嘟着嘴用一口小米牙吧嗒吧嗒的咬着打糕,乔深被萌的亲完一口又一口。
小常乐一开始还笑眯眯的任亲任抱,亲了四五下后,他忍不住挣了挣,讨厌,爹爹一直打扰他吃糕。
祁硕考虑到乔深平日在家,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索性给他打一个小木轮拖车。
和乔深商量了下,乔深凭借着现代黑科技的见识,给出了大致的草图思路,于是改良版的小推车正在制作。
第二天祁硕忙活一天,小推车就做好了。
小推车其实就是仿照现代那些老太太去菜市场买菜,装菜的小拖车。在两个扩大了的木轮轱辘上支起两个结实的杆儿,最下面嵌着一块厚厚的板子,用来放木桶,木桶后面有个小空间,架起隔板,就可以放勺子钱罐子之类的东西。
当天晚上,乔深欣喜的试了试小推车,放上装了水的木桶,桶里装个三分之二的水,既不会撒出来,推起来也不费力气。
第三天,祁硕便带着乔深坐上牛车回守云村探亲。
赶牛车的阿爷是守云村的农户,他三五天的来东镇送菜给一些酒楼卖钱。
早些年的时候,祁硕还是个木匠学徒,因为在镇上生活,便帮村里谈了这单子买卖,守云村不少农户各自产出不同的蔬菜,统一让阿爷运到镇上卖给酒楼。
因着这层关系,阿爷到镇上也顺路给祁硕送些菜,走得近了,祁硕一家时不时的便搭着阿爷的牛车回村,阿爷也多赚几个铜钱。
一路上乔深看看古代农村的面貌风景,时不时的和阿爷聊上几句,晃悠晃悠便进了守云村。村里背靠大山,村子前面一条小河流穿过守云村向前不知尽头,守云村可谓是依山傍水的宝地,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付了车钱,告别了阿爷,祁硕抱着小常乐,领着乔深往家里走。
祁父当年图着方便扩建,所以家建在了村尾,祁硕小时候找小伙伴玩耍都不方便,好在大一点后进了县城当学徒,不再贪玩才罢。
农村民风质朴,偶有院门大开,主人家坐在院子里乘凉,有人路过,都大方主动的打着招呼。村民们见祁硕领着夫郎儿子回来,都热情的出来寒暄。
祁硕在守云村村民心里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个小小子的时候就去到县城谋生计,年纪轻轻的就在县城买了院子,还开了铺子,村里人教育孩子都喜欢拿祁硕做榜样。
“祁二,镇上生意可还行?”
祁硕抱着小常乐,停下回应:“凑合,能过日子罢了。”
祁硕回应了出来打招呼的村民,别人邀请他,他也回邀,这才拜别了村民,回到祁家。
祁家除了祁父祁母,还住着祁硕的大哥,祁砚一家,祁砚大儿子是个小哥儿,叫小常喜,十二岁了;小儿子是个汉子,叫小常安,也九岁了。
祁母在院子纳鞋底。虽是午时,农村的人还是大都还在地里忙农活,祁父和祁硕大哥一家都还在地里。
祁母高兴的迎接小儿子一家,抱着小常乐不撒手。
又是切甜瓜,又是端自家炒的南瓜子给乔深吃,看着小常乐捧着一小块甜瓜吃,祁母小心翼翼的问:“还是不会说话?问过大夫没?”
“看过,大夫说正常。没事,现下天天开口学着呢。”祁硕赶紧让祁母放心,怕乔深介意多疑,他自己知道母亲没有怪乔深的意思,所以赶紧转移话题:“娘,家里红薯南瓜还有多吗?”
乔深嗑着南瓜子,倒是没多想,还心大的逗着小常乐喊奶奶,小常乐呐呐了两声,继续小口地啃着甜瓜。
祁母见乔深大大方方的,松了口气的同时,也不再小心翼翼地开口:“可多呢,你这回走,多装些去。”
几人坐在院子里,看着小常乐哒哒哒的东摸摸,西踩踩,聊着天,唠着家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