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子虔多余的叮嘱之下,景监慎重的将这一路的危险等级再次提高,和挑出来的几十个兵讨论了许久到底该如何安稳的抵达卫国。
总之在卫霁将竹简和种子安排好之后,看到的就是一众戒备森严到像是防备人劫法场的秦国汉子。
小甲将闲置了一冬的马车拉出来,布置的舒舒服服后正想和来时一样去赶车,谁能想到马鞭还没拿热乎人就被赶到车厢里去了。
小护卫茫然的看着他们家公子,掀开帘子看着抢了他活计的黑衣青年,再看看后面跟着的一队护卫,眨了眨眼睛迟疑的问道,“公子,我是不是下去才比较合适?”
“没事。”卫霁拢了拢外衣,看着站在旁边的公子虔压低了声音问道,“为什么比护卫昨天说的多了这么多?”
难道路上还要顺便打个家劫个舍?还是说秦国境内的山匪多到连官兵都忌惮?
不至于吧,他和小甲来时明明挺太平,所以这么多人究竟想干什么?
公子虔不甚自在的挠了挠头,眸光闪烁然后粗声粗气的将景监喊来询问。
景监:???
不是你自个儿说的路上危险吗?
作者有话要说: 公子虔(理不直气也壮):反正不是我的错。
第22章
公子虔打个哈哈假装无事发生,顶着旁边人古怪的目光强行岔开话题,“记得回去之后把欠下的债还了,听说卫君说过谁能将公子霁送回去就赏金一万,景监你别忘了去要。”
卫霁:……
您还记得这事儿呢?
景监一手扶额回到车前,懒得和公子虔纠缠,让卫霁和小甲坐稳然后直接驾车启程,他算是看出来了,有长公子在的地方什么错儿都得他来扛。
赵虔站在门口看着车队走远,莫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渠梁啊,从今往后家里就没人再能捣鼓出来好吃的了。”
“大哥!你这一天天的到底都在想什么?”秦公忍不住一拳头捶了过去,公子霁此行能给秦国带来那么多好处,他们家大哥可好,满脑子只有那一口吃的。
“该想的你们都想的差不多了,就不能让我再想点别的吗?”公子虔有气无力的反驳着,示意这人和他一起去书房,“霁儿走前又留下了许多种子,种法产量什么的都写在竹简上了,你有空的话就划出来一片地种下去试试,我有预感,这些都是好东西。”
“有东西留下你不早说?”秦公又是一拳头捶在他们家大哥肩膀上,不用人带就急吼吼朝书房冲了过去,“还你有预感,那孩子拿出来的东西有不好的吗?”
红薯土豆哪个不令人震惊,他又不是整天就想着要吃什么,真都和这家伙一样,这么大一个秦国谁来管?
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产量大够,先把人养活再想怎么才能吃的好,本末倒置算怎么回事儿?
兄弟俩一边吵一边说,关上门后就算打起来也没人管。
卫霁他们出了栎阳城一路向东,过了函谷关之后就是魏国边境,在通关文牒齐全的情况下,一行人魏国时没有掀起半点波澜。
卫国商队遍布天下,来时偷偷摸摸不想让人知道,回时却不用那么麻烦,求贤令不是非要到卫国之后才能发布,找到公族的商队后他们随时可以开始干活。
秦公的求贤令那叫一个言辞恳切,只要有才不问出身,但凡对秦国有利便裂土封侯,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求贤若渴就等山东士子入秦。
商队之间有自己的联络方式,比他们挨个去找迅速多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秦公发布求贤令的消息便在各个诸侯国的市井巷陌中流传开来。
齐王在稷下开办学宫招揽了大批人才,但是稷下学宫偏重于著书立学,诸子百家只要有想法皆能在那里有立足之地。
在稷下学宫得到认可便等同于名满天下,这对士子来说是难以抵抗的诱惑,然学而优则仕,有志于治学的士子们在治学有成后绝大部分都想入仕为官。
齐王对士子格外优待,稷下学宫里的士子地位也很高,但那里到底只是个学宫,齐王笼络了大批士人在临淄,真正受到重用的却寥寥无几。
秦公的求贤令和稷下学宫不同,士子们入秦不为著书治学,只为建功立业,更有甚者出将入相,乃至让贫弱的秦国在自己手中变的强大,如若能济民救世,谁想在茅草屋里修书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就是要为百姓做事,百家争鸣文字碰撞,在这时候的士子们心中做官比治学重要,即便是治学治的也是也是为官为政之学,老子、孔子、墨子等大家,哪个不是求官不成然后才以治学为终身己任?
景监原以为让求贤令传遍天下诸侯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没想到只是拿了几份抄好的羊皮纸给了公子霁后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说好的他这次出来乃身负重任需披荆斩棘历尽磨难才能完成任务呢?
其他国家是什么情况他还不清楚,但是魏国已经传开了,尤其是国都安邑,街头巷尾几乎都在讨论秦公求贤的事情。
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安邑城极其繁华,只是位置不利于卫国争霸中原,这里离中原腹地太远,调兵遣将运输粮草都不方便,但是打秦国却很是轻松,毕竟两国在河西接壤,出了安邑渡河之后便是河西。
--
总之在卫霁将竹简和种子安排好之后,看到的就是一众戒备森严到像是防备人劫法场的秦国汉子。
小甲将闲置了一冬的马车拉出来,布置的舒舒服服后正想和来时一样去赶车,谁能想到马鞭还没拿热乎人就被赶到车厢里去了。
小护卫茫然的看着他们家公子,掀开帘子看着抢了他活计的黑衣青年,再看看后面跟着的一队护卫,眨了眨眼睛迟疑的问道,“公子,我是不是下去才比较合适?”
“没事。”卫霁拢了拢外衣,看着站在旁边的公子虔压低了声音问道,“为什么比护卫昨天说的多了这么多?”
难道路上还要顺便打个家劫个舍?还是说秦国境内的山匪多到连官兵都忌惮?
不至于吧,他和小甲来时明明挺太平,所以这么多人究竟想干什么?
公子虔不甚自在的挠了挠头,眸光闪烁然后粗声粗气的将景监喊来询问。
景监:???
不是你自个儿说的路上危险吗?
作者有话要说: 公子虔(理不直气也壮):反正不是我的错。
第22章
公子虔打个哈哈假装无事发生,顶着旁边人古怪的目光强行岔开话题,“记得回去之后把欠下的债还了,听说卫君说过谁能将公子霁送回去就赏金一万,景监你别忘了去要。”
卫霁:……
您还记得这事儿呢?
景监一手扶额回到车前,懒得和公子虔纠缠,让卫霁和小甲坐稳然后直接驾车启程,他算是看出来了,有长公子在的地方什么错儿都得他来扛。
赵虔站在门口看着车队走远,莫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渠梁啊,从今往后家里就没人再能捣鼓出来好吃的了。”
“大哥!你这一天天的到底都在想什么?”秦公忍不住一拳头捶了过去,公子霁此行能给秦国带来那么多好处,他们家大哥可好,满脑子只有那一口吃的。
“该想的你们都想的差不多了,就不能让我再想点别的吗?”公子虔有气无力的反驳着,示意这人和他一起去书房,“霁儿走前又留下了许多种子,种法产量什么的都写在竹简上了,你有空的话就划出来一片地种下去试试,我有预感,这些都是好东西。”
“有东西留下你不早说?”秦公又是一拳头捶在他们家大哥肩膀上,不用人带就急吼吼朝书房冲了过去,“还你有预感,那孩子拿出来的东西有不好的吗?”
红薯土豆哪个不令人震惊,他又不是整天就想着要吃什么,真都和这家伙一样,这么大一个秦国谁来管?
好不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产量大够,先把人养活再想怎么才能吃的好,本末倒置算怎么回事儿?
兄弟俩一边吵一边说,关上门后就算打起来也没人管。
卫霁他们出了栎阳城一路向东,过了函谷关之后就是魏国边境,在通关文牒齐全的情况下,一行人魏国时没有掀起半点波澜。
卫国商队遍布天下,来时偷偷摸摸不想让人知道,回时却不用那么麻烦,求贤令不是非要到卫国之后才能发布,找到公族的商队后他们随时可以开始干活。
秦公的求贤令那叫一个言辞恳切,只要有才不问出身,但凡对秦国有利便裂土封侯,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求贤若渴就等山东士子入秦。
商队之间有自己的联络方式,比他们挨个去找迅速多了,短短十几天的时间,秦公发布求贤令的消息便在各个诸侯国的市井巷陌中流传开来。
齐王在稷下开办学宫招揽了大批人才,但是稷下学宫偏重于著书立学,诸子百家只要有想法皆能在那里有立足之地。
在稷下学宫得到认可便等同于名满天下,这对士子来说是难以抵抗的诱惑,然学而优则仕,有志于治学的士子们在治学有成后绝大部分都想入仕为官。
齐王对士子格外优待,稷下学宫里的士子地位也很高,但那里到底只是个学宫,齐王笼络了大批士人在临淄,真正受到重用的却寥寥无几。
秦公的求贤令和稷下学宫不同,士子们入秦不为著书治学,只为建功立业,更有甚者出将入相,乃至让贫弱的秦国在自己手中变的强大,如若能济民救世,谁想在茅草屋里修书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就是要为百姓做事,百家争鸣文字碰撞,在这时候的士子们心中做官比治学重要,即便是治学治的也是也是为官为政之学,老子、孔子、墨子等大家,哪个不是求官不成然后才以治学为终身己任?
景监原以为让求贤令传遍天下诸侯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没想到只是拿了几份抄好的羊皮纸给了公子霁后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说好的他这次出来乃身负重任需披荆斩棘历尽磨难才能完成任务呢?
其他国家是什么情况他还不清楚,但是魏国已经传开了,尤其是国都安邑,街头巷尾几乎都在讨论秦公求贤的事情。
坐落在黄河北岸的安邑城极其繁华,只是位置不利于卫国争霸中原,这里离中原腹地太远,调兵遣将运输粮草都不方便,但是打秦国却很是轻松,毕竟两国在河西接壤,出了安邑渡河之后便是河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