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魏国都觉得庞涓有能耐,有能耐也没见他打多少大仗,三晋灭秦何等霸气,若主将换个人当岂不更好?
可惜不管他怎么说也只求来了半数兵马的调兵权,王上对庞涓过于信任,现在还不是扳倒他的时候。
庞涓说完之后,看公子卬依旧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强压怒气面无表情道,“如此安排,公子可有异议?”
公子卬掏了掏耳朵,故作惊讶的坐正了身子,“讲完了吗?上将军见谅,卬刚才不小心走神了,劳烦上将军再说一遍呗。”
作者有话要说: 韩赵:我们就静静看着不说话。
———————————————
接上章作话,看有小可爱没反应过来驷儿的名字为什么魔性,那就来个不算科普的科普吧。
战国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国公族以目前来说接受度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嬴姓赵氏,当然也有说是以国为氏赢姓秦氏的,这个我也没办法(PS:不准杠,杠我也不会改),现在没有确切的说法,只能说嬴姓赵氏的接受度最广。
我们现在叫政哥嬴政是因为秦汉之后姓氏就不区分了,为了迎合后人的习惯才直接叫嬴政,但是在战国时期,政哥可以叫公子政太子政秦王政等等等等,同理前面的秦王秦公也是这样,咱们国家的史书避讳特别多,不懂各朝的避讳直接看史料很大的可能就是什么都看不懂,因为没人敢直接写他们的大名,所以政哥他们家的氏到现在还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明白了这些那我们就再掰扯一下,驷儿吧,他是嬴姓赵氏名驷,所以是我们尼古拉斯*赵四过气了,还是这是个暴露年龄系列的梗,猫猫式疑惑.jpg
第105章
营帐之中, 韩赵两国的将领坐在旁边当透明人,公子卬朝庞涓发难不是一次两次了,最开始他们还会吃惊, 现在却学会不该掺和的事情绝对不掺和,仗还没正儿八经开始打, 魏国内部就已经起了争执, 说出去也不怕别人笑话。
只希望公子卬在真正开战时别再胡闹, 联军攻秦不是玩笑, 兵马已经到位, 若功亏一篑最终谁都没法交代。
赵韩的将领明白这个道理, 庞涓自然看的更清楚, 此战不光不能输,还得光明正大的赢的利落,不然他这些年攒下来的名声就彻底无法挽回了。
所以就算公子卬再怎么故意搅闹, 他现在也只能忍着火气不能发作, 公子卬不在乎名声, 他庞涓还要脸。
主位之上,盔甲加身的盟军统帅悄然捏紧了拳头,面上却依旧冷静,看着玩世不恭故意和他过不去的公子卬,眸光微闪将刚才的布置又说了一遍。
秦人坚守函谷不肯出来,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七月流火,夏去秋来, 天气转凉,洛水的河面也大大缩减,空出了很大一片河谷, 夏日里没有河滩可以行走,这些天却不同。
行军讲究天时地利,如今地利归秦,天时归联军,接下来就看他和孙伯灵的本事了。
公子卬漫不经心听庞涓说着,目光转到舆图上看了一会儿,暗恨自己怎么就想不出这些策略来,如果他比庞涓先想出来,多来几次帅位不就非他莫属了吗。
华贵的大帐布置的非常符合公子卬的心意,他虽然带过几年兵,但是却是个吃不得苦的,能过的舒服绝对不会亏待自己,魏国也有这个资本让他这么舒服。
而庞涓不一样,打仗就是打仗,主将和士兵的区别只在于一个下令一个执行,营帐能住人就行,如果都按公子卬的要求舒服的和在家一样那还打什么仗,直接卷铺盖回家得了。
这俩人的矛盾一时半会儿说不完,不过公子卬也不是一心只想胡闹,他费了那么大劲儿到军中来是为了打胜仗,给庞涓找麻烦只是顺带,最重要的还是灭秦。
没了公子卬捣乱,帐中的气氛很快恢复如常,韩赵两国的将领也敢说话了,众人讨论到日上中天,传令兵出去了一个又一个,直到饭菜送过来才堪堪停下。
灭秦的诱惑实在太大,谁都想让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件事情名留史册,韩赵魏五十万大军压境,任秦人再怎么挣扎,这个坎儿也绝对过不去。
三晋联军中如此作想,中原乃至整个天下也都这么觉得,秦公在国内稍有起色时便得意忘形,这么被三晋灭了不亏,就是三晋这次出兵太快没法掺一脚分杯羹有些不好,秦国再怎么穷也是正儿八经的诸侯国,地盘拿到自己手中谁还会嫌他穷?
卫国帝丘,宫里大大小小也都在关注西边的战事,秦国的输赢并不只代表着秦国,他们两国如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秦国要是输了,他们卫国也得跟着凉。
傍晚的凉亭中,卫霁带着大侄子和太子驷玩,听到最新战况时不由得再次庆幸魏王派去当主帅的是庞涓而不是老将龙贾。
庞涓在兵法上的天赋的确够高,可他毕竟年轻气盛,通晓兵法却不熟悉河西秦魏交界的地形,只这一点就足够孙伯灵将他算计死。
龙贾是老将,历经文侯武侯再到如今魏王三朝,年少时便在军中摸爬滚打,当年吴起在魏国为将,更是随之打足了七十六场战役。
吴起拿下函谷关拿下龙津渡一直打到关中,每一战都有他的存在,他对河西地形的了解不比公子虔等秦人少多少,如果联军主将是龙贾,孙大军师想从地形上算计他,成功的可能性几近于零。
--
可惜不管他怎么说也只求来了半数兵马的调兵权,王上对庞涓过于信任,现在还不是扳倒他的时候。
庞涓说完之后,看公子卬依旧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强压怒气面无表情道,“如此安排,公子可有异议?”
公子卬掏了掏耳朵,故作惊讶的坐正了身子,“讲完了吗?上将军见谅,卬刚才不小心走神了,劳烦上将军再说一遍呗。”
作者有话要说: 韩赵:我们就静静看着不说话。
———————————————
接上章作话,看有小可爱没反应过来驷儿的名字为什么魔性,那就来个不算科普的科普吧。
战国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秦国公族以目前来说接受度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嬴姓赵氏,当然也有说是以国为氏赢姓秦氏的,这个我也没办法(PS:不准杠,杠我也不会改),现在没有确切的说法,只能说嬴姓赵氏的接受度最广。
我们现在叫政哥嬴政是因为秦汉之后姓氏就不区分了,为了迎合后人的习惯才直接叫嬴政,但是在战国时期,政哥可以叫公子政太子政秦王政等等等等,同理前面的秦王秦公也是这样,咱们国家的史书避讳特别多,不懂各朝的避讳直接看史料很大的可能就是什么都看不懂,因为没人敢直接写他们的大名,所以政哥他们家的氏到现在还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明白了这些那我们就再掰扯一下,驷儿吧,他是嬴姓赵氏名驷,所以是我们尼古拉斯*赵四过气了,还是这是个暴露年龄系列的梗,猫猫式疑惑.jpg
第105章
营帐之中, 韩赵两国的将领坐在旁边当透明人,公子卬朝庞涓发难不是一次两次了,最开始他们还会吃惊, 现在却学会不该掺和的事情绝对不掺和,仗还没正儿八经开始打, 魏国内部就已经起了争执, 说出去也不怕别人笑话。
只希望公子卬在真正开战时别再胡闹, 联军攻秦不是玩笑, 兵马已经到位, 若功亏一篑最终谁都没法交代。
赵韩的将领明白这个道理, 庞涓自然看的更清楚, 此战不光不能输,还得光明正大的赢的利落,不然他这些年攒下来的名声就彻底无法挽回了。
所以就算公子卬再怎么故意搅闹, 他现在也只能忍着火气不能发作, 公子卬不在乎名声, 他庞涓还要脸。
主位之上,盔甲加身的盟军统帅悄然捏紧了拳头,面上却依旧冷静,看着玩世不恭故意和他过不去的公子卬,眸光微闪将刚才的布置又说了一遍。
秦人坚守函谷不肯出来,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七月流火,夏去秋来, 天气转凉,洛水的河面也大大缩减,空出了很大一片河谷, 夏日里没有河滩可以行走,这些天却不同。
行军讲究天时地利,如今地利归秦,天时归联军,接下来就看他和孙伯灵的本事了。
公子卬漫不经心听庞涓说着,目光转到舆图上看了一会儿,暗恨自己怎么就想不出这些策略来,如果他比庞涓先想出来,多来几次帅位不就非他莫属了吗。
华贵的大帐布置的非常符合公子卬的心意,他虽然带过几年兵,但是却是个吃不得苦的,能过的舒服绝对不会亏待自己,魏国也有这个资本让他这么舒服。
而庞涓不一样,打仗就是打仗,主将和士兵的区别只在于一个下令一个执行,营帐能住人就行,如果都按公子卬的要求舒服的和在家一样那还打什么仗,直接卷铺盖回家得了。
这俩人的矛盾一时半会儿说不完,不过公子卬也不是一心只想胡闹,他费了那么大劲儿到军中来是为了打胜仗,给庞涓找麻烦只是顺带,最重要的还是灭秦。
没了公子卬捣乱,帐中的气氛很快恢复如常,韩赵两国的将领也敢说话了,众人讨论到日上中天,传令兵出去了一个又一个,直到饭菜送过来才堪堪停下。
灭秦的诱惑实在太大,谁都想让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件事情名留史册,韩赵魏五十万大军压境,任秦人再怎么挣扎,这个坎儿也绝对过不去。
三晋联军中如此作想,中原乃至整个天下也都这么觉得,秦公在国内稍有起色时便得意忘形,这么被三晋灭了不亏,就是三晋这次出兵太快没法掺一脚分杯羹有些不好,秦国再怎么穷也是正儿八经的诸侯国,地盘拿到自己手中谁还会嫌他穷?
卫国帝丘,宫里大大小小也都在关注西边的战事,秦国的输赢并不只代表着秦国,他们两国如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秦国要是输了,他们卫国也得跟着凉。
傍晚的凉亭中,卫霁带着大侄子和太子驷玩,听到最新战况时不由得再次庆幸魏王派去当主帅的是庞涓而不是老将龙贾。
庞涓在兵法上的天赋的确够高,可他毕竟年轻气盛,通晓兵法却不熟悉河西秦魏交界的地形,只这一点就足够孙伯灵将他算计死。
龙贾是老将,历经文侯武侯再到如今魏王三朝,年少时便在军中摸爬滚打,当年吴起在魏国为将,更是随之打足了七十六场战役。
吴起拿下函谷关拿下龙津渡一直打到关中,每一战都有他的存在,他对河西地形的了解不比公子虔等秦人少多少,如果联军主将是龙贾,孙大军师想从地形上算计他,成功的可能性几近于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