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法忍!
秦国现在是没法打了,韩国很识相的直接送了几座城平息他的怒火,赵国最开始强硬,换了新君后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也选择了割让城池,这事儿按理说就算过去了,但是架不住魏王经不住公子卬的哭着求着要报仇,打不动秦国可以打赵国这个罪魁祸首,正好赵侯正在攻打中山,兵力集中在太行山一带分身乏力正是他们下手的好机会。
中山国是鲜虞人建立的国家,早在五十多年前中山国已经被魏国灭了一次,魏武侯在继位之前还被封为中山君,将当时的鲜虞人赶到太行山深处才算作罢,后来武侯回国继位,中山一带也就放松了注意,中山桓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十几年前再次复兴。
好巧不巧,新复兴的中山国定都在灵寿城,正好把赵国南北分成两半,赵侯赵种在位的时候试图除去这个心腹大患,奈何中山国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不是白干的,把赵军打退后就在边境修长城,任赵侯气的吐血也拿他们没办法。
当今赵侯也是个杀伐果断的,知道不把中山国解决了赵国就没法将全部精力放在称霸中原上,趁现在花了大代价将魏国安抚下来,就想着赶紧把中山灭了,只是如今列国之间的盟约说不算数就不算数,赵国想平定后院,魏国却不想给他这个机会。
现在的三晋早就不是一家了,韩国实力弱小经常充当透明人挨欺负,赵魏两国分分合合那么多次,谁都不会看着对方坐大。
魏国朝堂,龙贾对大举攻赵坚决反对,如今的魏国已经不是当年吴起还在时的魏国,他们灭不了秦国,同样没法在短时间内灭了赵国,攻赵需徐徐图之,绝对不能如此轻率。
只可惜对魏国君臣来说,这种老成持重的法子不太符合他们的心意。
大魏国强盛了那么多年,就算在秦国吃了点亏可底子还在,硬碰硬就能打赢的仗在他们眼里都不是事儿,三年能搞定的战事非要拖到三十年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秦国侥幸取胜都是用了阴谋诡计,他们山沟里出来的也就这么小家子气了,大魏国乃是中原霸主,速战速决堂堂正正作战,这才能彰显他们大国的底蕴。
庞涓也觉得大举用兵有些草率,却也没有像龙贾一样觉得魏国如今实力大减不是赵国的对手,灭赵的确困难,但是将赵国打到接下来几十年没法给他们找麻烦却不是问题。
天下诸侯不是傻子,不会眼睁睁看着赵国被灭,但是也不会过早插手,各国之间的斗争有着无形的限制,小国的存亡没人在乎,但是像齐楚燕韩这些大国不行,哪个没了对天下都会带来巨大动荡,承受不住其他诸国合而攻之的反噬,就绝对不能突破这条底线。
如今秦齐逐渐崛起,魏国之前一场大败正是要重整威望的时候,赵国就是他们稳固霸主地位的最佳选择。
前任赵侯赵种在位时赵国不断对外扩张,魏国燕国齐国卫国但凡接壤就没有他赵国不敢要的,周边各国被得罪的差不多了,没有亡国之险绝对不会有人帮忙。
魏国这些年虽有波折,但是家底还在,将赵国的实力削弱,三晋就会再次回到魏国当家作主的时候,即便韩赵两家尚存,在外也只有魏王一个掌权者的声音。
若魏国能强大到昔年晋国强盛时的地步,此后若能将韩赵慢慢蚕食,要是再一不小心把秦国也给灭了,这天下间谁还拦得住他们?
庞涓如此作想,说与魏王听过后更得魏王欣赏,他大魏国乃中原霸主,秦国蛮夷小国擅使阴谋诡计,他们上当一次就不会再有第二次,庞涓乃鬼谷弟子,兵法谋略中原无人能出其右,待他们整合三晋再灭掉秦国,攻取中原指日可待。
龙贾老将军气的浑身发抖,他年轻时经历无数场战争,如今魏国最需要的是稳妥,秦齐两国愈发强势,他们就算打下赵国短时间内也稳定不下来,秦国在一旁虎视眈眈,到时后果不堪设想。
何况赵国不是中山国,想打下来并不容易。
“老将军,赵军善用骑兵,而骑射善于追击,却不适合守城,且赵国和魏国相比,不管在兵力还是在粮饷上都落尽下风,北方的戎狄也不是吃素的,到时赵国四面受敌,绝无可能是我魏国大军的对手。”魏王不甚满意的看着瞻前顾后的老将,觉得不让他带兵果然是个好主意。
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乃是天下诸侯中纪律最严明的,赵国骑兵再精良也得看地方,攻城战的确难打,可骑兵守城同样没好哪儿去。
庞涓面容沉着站在下首第一个位子,看龙贾被魏王说的哑口无言,转过身去以晚辈的姿态劝道,“老将军,此战我大魏国获胜的几率极大,赵侯年轻,对国内的掌控远不如我王,老将军莫要涨他人威风。”
他敢在朝堂上说起这件事情,自然已经有了万全的打算。
太行山和旁边的大片谷地养活了赵国,但是邯郸和晋阳之间并没有通顺的道路,南北道路不通是赵国最大的弱点,如今又有中山国插在中间,想要从邯郸到晋阳只能绕更远的路。
北部边境经常有草原上的异族入侵,赵国一半的兵力必须留在北方边境防御,而赵国产粮的地区在南边,北边连百姓的吃喝都要靠南方供给,更不用说还有几十万大军,所以晋阳周围以及北部边境的粮草运输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同样也是他们攻赵时需要重点照顾的地方。
--
秦国现在是没法打了,韩国很识相的直接送了几座城平息他的怒火,赵国最开始强硬,换了新君后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也选择了割让城池,这事儿按理说就算过去了,但是架不住魏王经不住公子卬的哭着求着要报仇,打不动秦国可以打赵国这个罪魁祸首,正好赵侯正在攻打中山,兵力集中在太行山一带分身乏力正是他们下手的好机会。
中山国是鲜虞人建立的国家,早在五十多年前中山国已经被魏国灭了一次,魏武侯在继位之前还被封为中山君,将当时的鲜虞人赶到太行山深处才算作罢,后来武侯回国继位,中山一带也就放松了注意,中山桓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十几年前再次复兴。
好巧不巧,新复兴的中山国定都在灵寿城,正好把赵国南北分成两半,赵侯赵种在位的时候试图除去这个心腹大患,奈何中山国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不是白干的,把赵军打退后就在边境修长城,任赵侯气的吐血也拿他们没办法。
当今赵侯也是个杀伐果断的,知道不把中山国解决了赵国就没法将全部精力放在称霸中原上,趁现在花了大代价将魏国安抚下来,就想着赶紧把中山灭了,只是如今列国之间的盟约说不算数就不算数,赵国想平定后院,魏国却不想给他这个机会。
现在的三晋早就不是一家了,韩国实力弱小经常充当透明人挨欺负,赵魏两国分分合合那么多次,谁都不会看着对方坐大。
魏国朝堂,龙贾对大举攻赵坚决反对,如今的魏国已经不是当年吴起还在时的魏国,他们灭不了秦国,同样没法在短时间内灭了赵国,攻赵需徐徐图之,绝对不能如此轻率。
只可惜对魏国君臣来说,这种老成持重的法子不太符合他们的心意。
大魏国强盛了那么多年,就算在秦国吃了点亏可底子还在,硬碰硬就能打赢的仗在他们眼里都不是事儿,三年能搞定的战事非要拖到三十年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秦国侥幸取胜都是用了阴谋诡计,他们山沟里出来的也就这么小家子气了,大魏国乃是中原霸主,速战速决堂堂正正作战,这才能彰显他们大国的底蕴。
庞涓也觉得大举用兵有些草率,却也没有像龙贾一样觉得魏国如今实力大减不是赵国的对手,灭赵的确困难,但是将赵国打到接下来几十年没法给他们找麻烦却不是问题。
天下诸侯不是傻子,不会眼睁睁看着赵国被灭,但是也不会过早插手,各国之间的斗争有着无形的限制,小国的存亡没人在乎,但是像齐楚燕韩这些大国不行,哪个没了对天下都会带来巨大动荡,承受不住其他诸国合而攻之的反噬,就绝对不能突破这条底线。
如今秦齐逐渐崛起,魏国之前一场大败正是要重整威望的时候,赵国就是他们稳固霸主地位的最佳选择。
前任赵侯赵种在位时赵国不断对外扩张,魏国燕国齐国卫国但凡接壤就没有他赵国不敢要的,周边各国被得罪的差不多了,没有亡国之险绝对不会有人帮忙。
魏国这些年虽有波折,但是家底还在,将赵国的实力削弱,三晋就会再次回到魏国当家作主的时候,即便韩赵两家尚存,在外也只有魏王一个掌权者的声音。
若魏国能强大到昔年晋国强盛时的地步,此后若能将韩赵慢慢蚕食,要是再一不小心把秦国也给灭了,这天下间谁还拦得住他们?
庞涓如此作想,说与魏王听过后更得魏王欣赏,他大魏国乃中原霸主,秦国蛮夷小国擅使阴谋诡计,他们上当一次就不会再有第二次,庞涓乃鬼谷弟子,兵法谋略中原无人能出其右,待他们整合三晋再灭掉秦国,攻取中原指日可待。
龙贾老将军气的浑身发抖,他年轻时经历无数场战争,如今魏国最需要的是稳妥,秦齐两国愈发强势,他们就算打下赵国短时间内也稳定不下来,秦国在一旁虎视眈眈,到时后果不堪设想。
何况赵国不是中山国,想打下来并不容易。
“老将军,赵军善用骑兵,而骑射善于追击,却不适合守城,且赵国和魏国相比,不管在兵力还是在粮饷上都落尽下风,北方的戎狄也不是吃素的,到时赵国四面受敌,绝无可能是我魏国大军的对手。”魏王不甚满意的看着瞻前顾后的老将,觉得不让他带兵果然是个好主意。
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乃是天下诸侯中纪律最严明的,赵国骑兵再精良也得看地方,攻城战的确难打,可骑兵守城同样没好哪儿去。
庞涓面容沉着站在下首第一个位子,看龙贾被魏王说的哑口无言,转过身去以晚辈的姿态劝道,“老将军,此战我大魏国获胜的几率极大,赵侯年轻,对国内的掌控远不如我王,老将军莫要涨他人威风。”
他敢在朝堂上说起这件事情,自然已经有了万全的打算。
太行山和旁边的大片谷地养活了赵国,但是邯郸和晋阳之间并没有通顺的道路,南北道路不通是赵国最大的弱点,如今又有中山国插在中间,想要从邯郸到晋阳只能绕更远的路。
北部边境经常有草原上的异族入侵,赵国一半的兵力必须留在北方边境防御,而赵国产粮的地区在南边,北边连百姓的吃喝都要靠南方供给,更不用说还有几十万大军,所以晋阳周围以及北部边境的粮草运输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同样也是他们攻赵时需要重点照顾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