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燕王朝的习俗就是这样,成年的皇子如果无缘皇位就分散到四面八方给朝廷看大门,能力强的就多给点兵守着重要的关卡,能力弱或者不得宠的就随便给点兵派去无关紧要的地方养老。
显而易见,大皇子就是那能力强的,而李煦就是那不得宠的,待遇简直天差地别。
那人提起大皇子后才察觉到说错话,低着头不敢吭声。
李煦不是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大皇子手上的兵再多只要不来打他,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他俩一南一北,这辈子要想见上一面都难。
他淡淡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名叫贾平。”
“青菜苗子不宜远途运送,就算送到了,不适应那边的气候也很难存活,本王教你个更简便更好的法子吧。”
贾平没想到顺王这么宽宏大量,感激地说:“多谢殿下。”
李煦回房,把黄豆芽的制作方法写给他,泡发豆芽不难,五六天就能收一茬,步骤简单又高效,而且这东西很常见,只是很多人不会自己做而已。
他了解过,北方豆子产量高,很多人家一年到头都以豆子为主食,家里要么直接做豆饭,要么磨成面吃,豆芽只是附属产品,但也就这样了,豆腐什么的他根本没见过也没听过。
做豆腐也不难,他小时候每到过年家里都会做一屉,做的当天吃豆花喝豆浆,第二天再把压好的豆腐炸一炸,做成油豆腐,刚出锅的油豆腐外酥里嫩,他沾着酱料就能吃很多块,然后再做一些灌豆腐,灌肉和灌菜都可以,蒸熟了留着春节吃,一般能吃上七八天。
这么一想,李煦开始怀念豆腐的味道了,可惜人在途中,做这些不方便,而且他准备把豆腐带到南方去,让它从南越起家,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南越的特产之一。
李煦想着豆腐,贾平却看着他写的方子发呆,他心想:殿下的学识真是令人佩服,怎么什么吃食都会做呢?而且他的胸襟真的无人能比,如此轻易的就把方子送给他了。
贾平当年进羽林军的时候也肖想过能到东宫任职,因为大家都知道,太子脾气好,大方仁义,从不打骂下属,而且他是储君,跟着他意味着前途无量。
现在太子不是太子了,贾平却还保留着初心,他想着,等到了南越,如果殿下需要他,他就留下吧。
就不知道林统领那关过得了不。
******
小剧场:
李煦:“听说老大手里有二十万雄兵呢,好想要。”
老攻:“我去抢来送你!”
李煦:“就凭你?靠什么抢?”
老攻:“靠我机智的大脑,卓绝的武术,诱人的美色和一颗虔诚的心啊。”
李煦:“……”想吐。
第23章 不能死的太随便了
青菜有了,李煦让刘树上街买稻米,他想吃白米饭,想喝大米粥,面食虽然也是他的心头好,但吃了一个多月也腻了,作为南方人,大米才是他的主食基调。
北方的黄米和小米虽然也是米,但对李煦来说,总是差了点味道。
稻米现在主要产地还是南方,刘树找遍了全城也只找到一家卖稻米的,而且价格昂贵,刘树没舍得多买,先买了十斤回去。
当天晚上,李煦就迫不及待地蒸了大米饭,一连吃了三碗,配着一盘炒青菜和一盘腌萝卜,把刘树心疼坏了。
他心想:早知道殿下如此热爱稻米,他应该把那家店所有的稻米都买回来的,贵就贵点,他家殿下的身份难道还不值得吃最贵的米吗?
李煦吃完饭才想起来问大米的价格,知道价格后不知该喜该忧,喜的是,以后他有田有地,只要把大米往北方卖不就能赚大钱了吗?忧的是,这么贵的米南方人真的能吃饱吗?
毕竟买一斤大米能买十斤面呢,真是太奢侈了!
刘树眼瞅着自家殿下脸色忽明忽暗,小心翼翼地问:“殿下,稻米还买吗?”
李煦看着他问:“你爱吃吗?”
刘树认真想了想,说:“还好吧,没觉得和北方的米有太大区别。”
李煦又问小公主:“姝儿觉得这稻米味道如何?”
小公主也认真想了想,说:“香甜软糯,但不如面饼好吃。”
李煦又问:“到了南越,面食不易得,一年四季都得吃稻米,能习惯么?”
小公主笑了笑,“父王不是说过,习惯只要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了,姝儿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
李煦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老怀安慰,之前因为小公主总是习惯了早起给他请安,说了几次也没用,他想让小姑娘多睡会儿懒觉,就告诉她,习惯只要坚持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不信她试试。
这会儿才试到第十天,她的习惯就改了,所以她对此深信不疑。
李煦心里却想:面包蛋糕还没问世呢,他的美食连锁店也缺不了面粉啊,还是得想办法弄条稳定的商路才好。
李煦到底没让刘树大肆购买稻米,只买了几十斤屯着自己消耗,然后买了不少大豆,准备在船上发豆芽吃,小公主爱好面食,李煦又让刘树多买了几十斤小麦。
比起大豆和小米,小麦的价格也更高些,做出来的面食也更好吃,在这个年代,各种粮食的产量都低,而且靠天吃饭,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能多收些,粮价也会低些,遇上灾年,大家吃不上饭不说,粮价还高的出奇。
--
显而易见,大皇子就是那能力强的,而李煦就是那不得宠的,待遇简直天差地别。
那人提起大皇子后才察觉到说错话,低着头不敢吭声。
李煦不是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大皇子手上的兵再多只要不来打他,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他俩一南一北,这辈子要想见上一面都难。
他淡淡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名叫贾平。”
“青菜苗子不宜远途运送,就算送到了,不适应那边的气候也很难存活,本王教你个更简便更好的法子吧。”
贾平没想到顺王这么宽宏大量,感激地说:“多谢殿下。”
李煦回房,把黄豆芽的制作方法写给他,泡发豆芽不难,五六天就能收一茬,步骤简单又高效,而且这东西很常见,只是很多人不会自己做而已。
他了解过,北方豆子产量高,很多人家一年到头都以豆子为主食,家里要么直接做豆饭,要么磨成面吃,豆芽只是附属产品,但也就这样了,豆腐什么的他根本没见过也没听过。
做豆腐也不难,他小时候每到过年家里都会做一屉,做的当天吃豆花喝豆浆,第二天再把压好的豆腐炸一炸,做成油豆腐,刚出锅的油豆腐外酥里嫩,他沾着酱料就能吃很多块,然后再做一些灌豆腐,灌肉和灌菜都可以,蒸熟了留着春节吃,一般能吃上七八天。
这么一想,李煦开始怀念豆腐的味道了,可惜人在途中,做这些不方便,而且他准备把豆腐带到南方去,让它从南越起家,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南越的特产之一。
李煦想着豆腐,贾平却看着他写的方子发呆,他心想:殿下的学识真是令人佩服,怎么什么吃食都会做呢?而且他的胸襟真的无人能比,如此轻易的就把方子送给他了。
贾平当年进羽林军的时候也肖想过能到东宫任职,因为大家都知道,太子脾气好,大方仁义,从不打骂下属,而且他是储君,跟着他意味着前途无量。
现在太子不是太子了,贾平却还保留着初心,他想着,等到了南越,如果殿下需要他,他就留下吧。
就不知道林统领那关过得了不。
******
小剧场:
李煦:“听说老大手里有二十万雄兵呢,好想要。”
老攻:“我去抢来送你!”
李煦:“就凭你?靠什么抢?”
老攻:“靠我机智的大脑,卓绝的武术,诱人的美色和一颗虔诚的心啊。”
李煦:“……”想吐。
第23章 不能死的太随便了
青菜有了,李煦让刘树上街买稻米,他想吃白米饭,想喝大米粥,面食虽然也是他的心头好,但吃了一个多月也腻了,作为南方人,大米才是他的主食基调。
北方的黄米和小米虽然也是米,但对李煦来说,总是差了点味道。
稻米现在主要产地还是南方,刘树找遍了全城也只找到一家卖稻米的,而且价格昂贵,刘树没舍得多买,先买了十斤回去。
当天晚上,李煦就迫不及待地蒸了大米饭,一连吃了三碗,配着一盘炒青菜和一盘腌萝卜,把刘树心疼坏了。
他心想:早知道殿下如此热爱稻米,他应该把那家店所有的稻米都买回来的,贵就贵点,他家殿下的身份难道还不值得吃最贵的米吗?
李煦吃完饭才想起来问大米的价格,知道价格后不知该喜该忧,喜的是,以后他有田有地,只要把大米往北方卖不就能赚大钱了吗?忧的是,这么贵的米南方人真的能吃饱吗?
毕竟买一斤大米能买十斤面呢,真是太奢侈了!
刘树眼瞅着自家殿下脸色忽明忽暗,小心翼翼地问:“殿下,稻米还买吗?”
李煦看着他问:“你爱吃吗?”
刘树认真想了想,说:“还好吧,没觉得和北方的米有太大区别。”
李煦又问小公主:“姝儿觉得这稻米味道如何?”
小公主也认真想了想,说:“香甜软糯,但不如面饼好吃。”
李煦又问:“到了南越,面食不易得,一年四季都得吃稻米,能习惯么?”
小公主笑了笑,“父王不是说过,习惯只要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了,姝儿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
李煦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老怀安慰,之前因为小公主总是习惯了早起给他请安,说了几次也没用,他想让小姑娘多睡会儿懒觉,就告诉她,习惯只要坚持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不信她试试。
这会儿才试到第十天,她的习惯就改了,所以她对此深信不疑。
李煦心里却想:面包蛋糕还没问世呢,他的美食连锁店也缺不了面粉啊,还是得想办法弄条稳定的商路才好。
李煦到底没让刘树大肆购买稻米,只买了几十斤屯着自己消耗,然后买了不少大豆,准备在船上发豆芽吃,小公主爱好面食,李煦又让刘树多买了几十斤小麦。
比起大豆和小米,小麦的价格也更高些,做出来的面食也更好吃,在这个年代,各种粮食的产量都低,而且靠天吃饭,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能多收些,粮价也会低些,遇上灾年,大家吃不上饭不说,粮价还高的出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