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就怕没那么好迁。”政令光靠他一张嘴是没用的,他的方法再好也要底下的人都配合才行,先不提有没有玩忽职守的官员,就说百姓,也不可能全都乖乖听话放弃家宅迁往高处。
在许多百姓的眼里,自己的命恐怕还没有一间房屋重要。
“王爷,到了。”吴进先跳下马车,把伞撑起来,护着李煦跑进郡守府。
这样的天气官员有一半没来,另外一半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这要是放到现代的企业,分分钟钟解雇一批人。
李煦所过之处惊起了一群悠闲的人,众人纷纷跑来迎接,李煦并不想搭理他们,直接去了纪韩宇的办公室,见他正和几名官员对着地图商议事情,便打算在门外等会儿。
吴进悄悄的咳嗽两声,里头的人看过来,急忙放下地图跑出来。
纪韩宇头发还是湿的,身上也没穿官服,而是随便套了一件灰白色的长衫,估计早上出门时淋了雨。
“王爷怎地在这样的天气出门了,快请进。”纪韩宇把人请进门,然后朝其他官员说:“你们先回去候着,本官空闲了再找你们说话。”
“不急,你们在说什么?”李煦插了一句嘴。
“今日大雨,下官怕雨势持续下去容易闹灾,便叫了几位大人来商议该如何防范。”
“可有结果?”
几位官员把脑袋低到胸口,纪韩宇无奈地回答:“自古以来,天灾都难以预料,更难以防范,下官们也没个好主意,好在王爷下令整改河道,又交代了移民的事情,肯定会好许多的。”
李煦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总不能让老天把雨收回去。
他往纪韩宇的桌前一坐,敲着桌上命令道:“去把此次修路的账本拿来本王看看。”
纪韩宇只是稍微愣了一下就出去找人要账本了,其余几个官员缩手缩脚地站在一旁,想走不敢走,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纪韩宇只去了一会儿就抱着两本账本回来了,这路刚修完没多久,账本也是刚核对完的,纪韩宇很自信地摆到李煦面前,“前几日下官和几位大人一起把账册核过了,并未发现问题。”
“行,本王随便翻翻,你继续忙你的吧。”李煦拿着账本坐到一边,先翻到第一页看了汇总金额,这个数字与报给他的数字是一样的。
这路虽说是李煦要修的,但一切开支都是走官府的账,钱不够就赊账,反正买的都是王府的东西,只要李煦点头,这账很快就能抹平了。
古代记账和现代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写的数字看起来很费劲,好在账本一进一出,多花点时间也能看明白。
劳动力是免费的,只供应了午餐和茶水,午餐的开支也是最大的,占了七成,茶水自然不花钱,剩余的就是一些小工具和易耗品。
李煦重点看了下水泥用量,修这两条路事先是做过预算的,李煦也是在算出水泥厂的产量后才敢动工,否则路修到一半水泥供应不上了肯定会有负面影响。
纪韩宇一边和官员谈话一边关注着李煦的动静,这种被上司查岗的事情他是第一次遇到,可能是因为和李煦很熟,他竟然没觉得紧张。
等他这边告一段落,李煦把其他人赶了出去,关上门问他:“纪大人,你可知上个月城中米价多少?盐价多少?木柴价格多少?”
纪韩宇上任后忙的昏天暗地,既要和雷战交接,又要熟悉日常工作,哪有时间去了解民生,他报了个三月份的资料,心想近几个月无灾无难的,米价应该很稳定才是。
“商人都是消息灵通的,并且反应极为迅速,自从那几亩试验田里的稻子抽穗后,钟大人就对外告知了,不少商人已经能算出下半年的粮食会增产,粮价必然会跌,因此屯粮的商户肯定会在此时抛售,正好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粮价原本就比较高。只要一家米铺的量加大了,其他米铺肯定也有样学样,这米一多,价格自然会下跌,因此上个月的粮价比三月份降了一成左右。
你看看,这账本上每日购进的粮食还是按三月份的零售价算的,我这还没算他大批量进购商家给的优惠,这次修路招了上千民夫,每日消耗的粮食近千斤,一斤差几文,这一个多月下来能差多少出来。”
纪韩宇越听脸越白,李煦只当没看见,继续说:“盐价还算平稳,虽说盐田出产了大批的盐,但都被本王白送了,因此没有调低盐价,但你可只知,一餐饭需要消耗多少盐吗?按账本上记载,每两日购盐百斤,每天就是消耗了五十斤的盐,你也去看过他们的饭食了,汤是紫菜虾米汤,本身就有咸味没加几粒盐的,菜只有一道,从账本就能看出,每隔几天就会有一道咸菜蒸肉,这咸菜不用我说了吧,再加盐得齁死人,那这些盐去哪了呢?
再来说木柴,因为西郊那几个工厂,这两个月山上伐木晒柴的人特别多,大部分都供应给了工厂,市集上买柴的樵夫都少了很多,因此木柴价格一直在涨,但这个涨幅也是有数的,不可能卖到天价去,他们肯定跟你说,木柴稀缺不好买,得高价去乡下收购,对吧?”
纪韩宇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他也知道柴价上涨的事情,因此底下的官员汇报时他也就没多想。
“下乡收购价能和樵夫挑到城里来卖的价格一样吗?这其中的差价肯定不少。”
--
在许多百姓的眼里,自己的命恐怕还没有一间房屋重要。
“王爷,到了。”吴进先跳下马车,把伞撑起来,护着李煦跑进郡守府。
这样的天气官员有一半没来,另外一半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这要是放到现代的企业,分分钟钟解雇一批人。
李煦所过之处惊起了一群悠闲的人,众人纷纷跑来迎接,李煦并不想搭理他们,直接去了纪韩宇的办公室,见他正和几名官员对着地图商议事情,便打算在门外等会儿。
吴进悄悄的咳嗽两声,里头的人看过来,急忙放下地图跑出来。
纪韩宇头发还是湿的,身上也没穿官服,而是随便套了一件灰白色的长衫,估计早上出门时淋了雨。
“王爷怎地在这样的天气出门了,快请进。”纪韩宇把人请进门,然后朝其他官员说:“你们先回去候着,本官空闲了再找你们说话。”
“不急,你们在说什么?”李煦插了一句嘴。
“今日大雨,下官怕雨势持续下去容易闹灾,便叫了几位大人来商议该如何防范。”
“可有结果?”
几位官员把脑袋低到胸口,纪韩宇无奈地回答:“自古以来,天灾都难以预料,更难以防范,下官们也没个好主意,好在王爷下令整改河道,又交代了移民的事情,肯定会好许多的。”
李煦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总不能让老天把雨收回去。
他往纪韩宇的桌前一坐,敲着桌上命令道:“去把此次修路的账本拿来本王看看。”
纪韩宇只是稍微愣了一下就出去找人要账本了,其余几个官员缩手缩脚地站在一旁,想走不敢走,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纪韩宇只去了一会儿就抱着两本账本回来了,这路刚修完没多久,账本也是刚核对完的,纪韩宇很自信地摆到李煦面前,“前几日下官和几位大人一起把账册核过了,并未发现问题。”
“行,本王随便翻翻,你继续忙你的吧。”李煦拿着账本坐到一边,先翻到第一页看了汇总金额,这个数字与报给他的数字是一样的。
这路虽说是李煦要修的,但一切开支都是走官府的账,钱不够就赊账,反正买的都是王府的东西,只要李煦点头,这账很快就能抹平了。
古代记账和现代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写的数字看起来很费劲,好在账本一进一出,多花点时间也能看明白。
劳动力是免费的,只供应了午餐和茶水,午餐的开支也是最大的,占了七成,茶水自然不花钱,剩余的就是一些小工具和易耗品。
李煦重点看了下水泥用量,修这两条路事先是做过预算的,李煦也是在算出水泥厂的产量后才敢动工,否则路修到一半水泥供应不上了肯定会有负面影响。
纪韩宇一边和官员谈话一边关注着李煦的动静,这种被上司查岗的事情他是第一次遇到,可能是因为和李煦很熟,他竟然没觉得紧张。
等他这边告一段落,李煦把其他人赶了出去,关上门问他:“纪大人,你可知上个月城中米价多少?盐价多少?木柴价格多少?”
纪韩宇上任后忙的昏天暗地,既要和雷战交接,又要熟悉日常工作,哪有时间去了解民生,他报了个三月份的资料,心想近几个月无灾无难的,米价应该很稳定才是。
“商人都是消息灵通的,并且反应极为迅速,自从那几亩试验田里的稻子抽穗后,钟大人就对外告知了,不少商人已经能算出下半年的粮食会增产,粮价必然会跌,因此屯粮的商户肯定会在此时抛售,正好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粮价原本就比较高。只要一家米铺的量加大了,其他米铺肯定也有样学样,这米一多,价格自然会下跌,因此上个月的粮价比三月份降了一成左右。
你看看,这账本上每日购进的粮食还是按三月份的零售价算的,我这还没算他大批量进购商家给的优惠,这次修路招了上千民夫,每日消耗的粮食近千斤,一斤差几文,这一个多月下来能差多少出来。”
纪韩宇越听脸越白,李煦只当没看见,继续说:“盐价还算平稳,虽说盐田出产了大批的盐,但都被本王白送了,因此没有调低盐价,但你可只知,一餐饭需要消耗多少盐吗?按账本上记载,每两日购盐百斤,每天就是消耗了五十斤的盐,你也去看过他们的饭食了,汤是紫菜虾米汤,本身就有咸味没加几粒盐的,菜只有一道,从账本就能看出,每隔几天就会有一道咸菜蒸肉,这咸菜不用我说了吧,再加盐得齁死人,那这些盐去哪了呢?
再来说木柴,因为西郊那几个工厂,这两个月山上伐木晒柴的人特别多,大部分都供应给了工厂,市集上买柴的樵夫都少了很多,因此木柴价格一直在涨,但这个涨幅也是有数的,不可能卖到天价去,他们肯定跟你说,木柴稀缺不好买,得高价去乡下收购,对吧?”
纪韩宇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他也知道柴价上涨的事情,因此底下的官员汇报时他也就没多想。
“下乡收购价能和樵夫挑到城里来卖的价格一样吗?这其中的差价肯定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