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王府,李煦还住在这里,纪韩宇入京后没有找住处也暂住在这里,反正王府够大,两人天天商议事情也方便。
这天,李煦收到了寇骁的来信,心情极为不错,拉着纪韩宇喝了几杯酒,数了数寇骁离开的日子,颇有些想念。
“等将来国库有钱了,还是得修路,否则去哪都不方便。”李煦现在回想去当年南下之路,腿都是软的。
纪韩宇老练多了,看着一点也不像是刚入官场几年的人,他打趣道:“王爷只是想去看寇将军了吧?说来,我也许久不曾见过寇将军了,甚是想念。”
李煦睨了他一眼,挑眉问道:“你想他什么?”
这话问的纪韩宇都不知道怎么接了,立即改口,“说错了,下官是想姜军师了,这段日子也不知在忙什么,连信都少了。”
“你们二人经常通信?”
“算……算是吧,毕竟他有机会游历天下,而下官也很想知道各地风光,就拜托他转告沿途风光。”
“如果你早一步来京城,倒是可以去西北当个执政官,与寇骁他们里应外合,还愁西北不平定?”李煦开玩笑道,论人选,还是魏澜更适合些,毕竟纪韩宇的身份不够,很难压制官场上那些老油条。
纪韩宇自然知道这一点,撇开这个话题与他说起了土地改革的事情,他是李煦教导出来的官员,理念与如今官场上的官员不太相同,因此更能理解李煦的想法。
土地改革并非是要将所有土地均分到个人头上,只是统计出一个清晰明了的数目,与户籍制度相辅相成,一方面能杜绝偷税漏税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全面的掌控人口与土地数量。
当然,李煦依旧是鼓励开荒的,现阶段百姓的投入和产出比太低了,干了一年的活,结果只能收获那么点粮食,这完全达不到他的预期。
士农工商,阶级分明的社会里,占据最大份额人数的依旧是农,按李煦的计划,要想提高国民经济,肯定要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也更细化,所以,他接下来几十年大概都会致力于改良社会人才结构上,让大燕王朝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也多亏了有南越这个试验点,这几年李煦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取得的成就还是显着的,南越能在短短几年内从贫穷发展到富饶,肯定与他的政策有关。
不过南越只是一个郡,全国要想完善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好在李煦不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一点一点做,有生之年,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完的。
“本王有意让你来做这件事,你也有经验,不过这几天朝廷上反对的声音挺多的,本王毕竟只是亲王,还做不到与满朝文武对抗的程度。”
纪韩宇知道,李煦这是提醒他好好解决那件事,他犹豫了片刻,向李煦请教:“王爷如果遇上这样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那得看对那位恩师是何种态度了,要是想一刀两断,干脆趁机来个狠的,也要让天下人知道你们的师徒情断了,要是还惦记着那点恩情,干脆回报他一二,外人也无话可说。”
纪韩宇再怎么绝情也不可能斩断恩师对他的抚养和教导之情,虽然两人道不同,感情维系不起来,但也没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恩师认定了我是小人,忘恩负义,他此来并非向外人所说的那样是想与我修复关系的,而是来训斥我的。”纪韩宇苦笑道:“小师妹因为当年的事最终没嫁个好人家,两年前因为生产一尸两命,恩师觉得,当年若是我肯定答应娶小师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他对我心里有恨。”
李煦很想骂一句:脑烧了吧?这也能怪到别人头上?
“那你上哪儿赔他一个女儿去?这种莫名其妙地迁怒最是不可理喻,也讲不得道理,你想怎么解决?”
“青穹书院的学生非富即贵,大部分最后都会入仕,学子们的出路也是恩师最关心的事情,也许我可以从中帮点忙,回报他一点,也许他就不会如此生气了吧?”纪韩宇也只是想想,朝廷官员的录用是大事,他最多只能帮忙引荐,如果干涉太多,顺王也保不了他。
青穹书院的名声李煦也知道一点,虽然当初遇到了一群书院的败类,但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学生还是好的,他眨了眨眼睛,笑着说:“不如这样,你去和卢山长达成一份用人协议,你给他们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正好各地缺人的很,用他们可比用别人放心多了。”
李煦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好,这些可都是优质实习工啊,还可以不用付工资,用得好给个职位,用不好他们还可以回家吃老本,还能给将来普及学校做铺垫,渐渐地将用人制度和学校钩挂起来,一举多得。
如果是别人,可能还无法理解李煦的意思,纪韩宇一听就知道这是双赢的局面,当即不客气地同意了。
他笑看着李煦,暗忖:这世上能把生意做到如此地步的恐怕也仅有顺王一人了,别的商人重利,顺王却是注重结果,他高瞻远瞩,别人想一步,他已经想了十步,永远走在别人面前,而他们,只能仰望着他过日子了。
第363章 惊不惊喜?
“王爷,供应给匈奴的粮食是否该停一停了,如此无止境地投入,只会将匈奴人喂养的更加强悍,到时候他们兵强马壮,岂不是更要对大燕出手了吗?”有人在朝会上提出了这个意见。
--
这天,李煦收到了寇骁的来信,心情极为不错,拉着纪韩宇喝了几杯酒,数了数寇骁离开的日子,颇有些想念。
“等将来国库有钱了,还是得修路,否则去哪都不方便。”李煦现在回想去当年南下之路,腿都是软的。
纪韩宇老练多了,看着一点也不像是刚入官场几年的人,他打趣道:“王爷只是想去看寇将军了吧?说来,我也许久不曾见过寇将军了,甚是想念。”
李煦睨了他一眼,挑眉问道:“你想他什么?”
这话问的纪韩宇都不知道怎么接了,立即改口,“说错了,下官是想姜军师了,这段日子也不知在忙什么,连信都少了。”
“你们二人经常通信?”
“算……算是吧,毕竟他有机会游历天下,而下官也很想知道各地风光,就拜托他转告沿途风光。”
“如果你早一步来京城,倒是可以去西北当个执政官,与寇骁他们里应外合,还愁西北不平定?”李煦开玩笑道,论人选,还是魏澜更适合些,毕竟纪韩宇的身份不够,很难压制官场上那些老油条。
纪韩宇自然知道这一点,撇开这个话题与他说起了土地改革的事情,他是李煦教导出来的官员,理念与如今官场上的官员不太相同,因此更能理解李煦的想法。
土地改革并非是要将所有土地均分到个人头上,只是统计出一个清晰明了的数目,与户籍制度相辅相成,一方面能杜绝偷税漏税的想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全面的掌控人口与土地数量。
当然,李煦依旧是鼓励开荒的,现阶段百姓的投入和产出比太低了,干了一年的活,结果只能收获那么点粮食,这完全达不到他的预期。
士农工商,阶级分明的社会里,占据最大份额人数的依旧是农,按李煦的计划,要想提高国民经济,肯定要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也更细化,所以,他接下来几十年大概都会致力于改良社会人才结构上,让大燕王朝更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也多亏了有南越这个试验点,这几年李煦一步一步慢慢摸索,取得的成就还是显着的,南越能在短短几年内从贫穷发展到富饶,肯定与他的政策有关。
不过南越只是一个郡,全国要想完善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好在李煦不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一点一点做,有生之年,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完的。
“本王有意让你来做这件事,你也有经验,不过这几天朝廷上反对的声音挺多的,本王毕竟只是亲王,还做不到与满朝文武对抗的程度。”
纪韩宇知道,李煦这是提醒他好好解决那件事,他犹豫了片刻,向李煦请教:“王爷如果遇上这样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那得看对那位恩师是何种态度了,要是想一刀两断,干脆趁机来个狠的,也要让天下人知道你们的师徒情断了,要是还惦记着那点恩情,干脆回报他一二,外人也无话可说。”
纪韩宇再怎么绝情也不可能斩断恩师对他的抚养和教导之情,虽然两人道不同,感情维系不起来,但也没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恩师认定了我是小人,忘恩负义,他此来并非向外人所说的那样是想与我修复关系的,而是来训斥我的。”纪韩宇苦笑道:“小师妹因为当年的事最终没嫁个好人家,两年前因为生产一尸两命,恩师觉得,当年若是我肯定答应娶小师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他对我心里有恨。”
李煦很想骂一句:脑烧了吧?这也能怪到别人头上?
“那你上哪儿赔他一个女儿去?这种莫名其妙地迁怒最是不可理喻,也讲不得道理,你想怎么解决?”
“青穹书院的学生非富即贵,大部分最后都会入仕,学子们的出路也是恩师最关心的事情,也许我可以从中帮点忙,回报他一点,也许他就不会如此生气了吧?”纪韩宇也只是想想,朝廷官员的录用是大事,他最多只能帮忙引荐,如果干涉太多,顺王也保不了他。
青穹书院的名声李煦也知道一点,虽然当初遇到了一群书院的败类,但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学生还是好的,他眨了眨眼睛,笑着说:“不如这样,你去和卢山长达成一份用人协议,你给他们的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正好各地缺人的很,用他们可比用别人放心多了。”
李煦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好,这些可都是优质实习工啊,还可以不用付工资,用得好给个职位,用不好他们还可以回家吃老本,还能给将来普及学校做铺垫,渐渐地将用人制度和学校钩挂起来,一举多得。
如果是别人,可能还无法理解李煦的意思,纪韩宇一听就知道这是双赢的局面,当即不客气地同意了。
他笑看着李煦,暗忖:这世上能把生意做到如此地步的恐怕也仅有顺王一人了,别的商人重利,顺王却是注重结果,他高瞻远瞩,别人想一步,他已经想了十步,永远走在别人面前,而他们,只能仰望着他过日子了。
第363章 惊不惊喜?
“王爷,供应给匈奴的粮食是否该停一停了,如此无止境地投入,只会将匈奴人喂养的更加强悍,到时候他们兵强马壮,岂不是更要对大燕出手了吗?”有人在朝会上提出了这个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