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毓庆宫的哥哥们在书房,师傅就没有那么经常的问弘晗哥哥问题。而且弘晰哥哥不也是弘晗哥哥的弟弟,现在除了儿子,只有弘晗哥哥常常和弘晰哥哥说话。像弘晴、广延、海亮他们都躲着弘晰。”
弘晖虽然年纪不大,但眼力不错,胤禛心里满意,脸上还要做严父状:“师傅们自有道理,你上学要好生读书,给你弟弟们做个好榜样,不能懈怠。还有,在书房和你哥哥弟弟们照样相处……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广延是纯王嫡长子,海亮是他们大姐姐纯禧公主的长子,都属宗室亲贵,和毓庆宫从来也不算很亲近,这俩孩子避着弘晰倒也不奇怪。只是弘晴,胤禛坐在书房叹口气,这必是他的好三哥告诉孩子的。
何必呢,小孩子之间简简单单的,早早让他们搅合进大人的是是非非,乌七八糟的。
四贝勒揉着眉心,外头他的侍卫进来禀告:“八贝勒府八爷的侍卫,今儿又离府好几趟。”听着禀告,老四不屑的笑了笑,老八还真想染指储位。
他们家有艺高人胆大的、有桀骜不驯的,如今居然也出傻大胆了。
想着想着,胤禛又把笑容收了起来,老八胆子大,但说他傻也只是调侃。四贝勒想起前几天亲表弟阿尔松阿的那个德性,别提多恶心了,话里话外透着“咱们太疏远,您瞧八阿哥……”
哼,疏远也是你们不好,四爷想起这茬就生气,人品不端正还指望爷亲近你们?做梦去罢,要扒着老八就去,看汗阿玛到时候怎么收拾你们。
那我自己呢?
想想明明成日闭门不出,外头却依然传着“三贝勒乐善好文、礼贤下士”,而直郡王权当没有废太子这档子事儿,该怎么行事还怎么行事,汗阿玛也一样倚重他。更别说老八装出一副不理外事,实际上天天和外头勾连……自己也是皇上的四阿哥,又要如何做才能站的更稳当,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至于争储这件事,且不说汗阿玛对废太子的处置留下很多隐患,胤禛也得再看看。就说如今谁最有资格问鼎储位,胤禛压下自己的心思仔细思量,毫无疑问是他们大哥直郡王。
就像方才弘晖说的,毓庆宫倒了,内内外外都会把目光放在直郡王身上。如果胤禛晚生个三百年,他就该知道立嫡立长导致的这种现象,叫“约定俗成”“条件反射”。
太子倒台有直郡王替补,这种念头在所有人来看都是顺理成章,这就是人心。
但如今直郡王状若无事,这可以理解,就当直郡王也在观望。本来他作为今上长子就够显眼了,以大哥一贯作风,此刻只会更加低调。
但再低调大家还会盯着他,胤禛眉头紧皱,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情况只要出一点事,好的坏的都会让直郡王百口莫辩,他打算怎么脱困……
明日就要去上驷院问话了,四贝勒一想到做了三十年太子的二阿哥,现在居然被困在上驷院那种地方,他心中百味杂陈,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滋味。
过去二十多年,在胤禛的印象中,毓庆宫何等煊赫,汗阿玛又是如何的慈爱包容。一朝父子生隙走到了这个地步,想到乾清宫依然卧病的父亲、和住在上驷院帐篷里的哥哥,胤禛突然担心起了明日的问话。
按照惯例,是皇上出问题,他们是代天子问话。可现在这个情形,汗阿玛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会……何等诛心,这可真不好说。这个差事真是,汗阿玛信任,这不假,但也着实让人为难。
算了,到时候看大哥怎么办罢,四贝勒自我安慰道,反正我是弟弟嘛。
作者有话要说: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是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常常是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之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孤臣说的是,被天子/君王疏远的臣子。孽子说的是庶出,庶孽最初指的就是树叶的分叉。
就是不被君王偏爱、信任,亲近的臣子们,他们为了自己就必须不停的思考自己的处境。反过来说,如果是被君王所偏爱亲近袒护的臣子,很容易飘飘然或者不通世故。
这话没错,可惜老八觉得就他自己是孤臣孽子,想的太美了。
第208章 忠臣孝子直郡王
就算四贝勒胤禛接受并欣喜于自己“弟弟”的身份, 并以为自己可以“逃过一劫”,但当他们在乾清宫接旨并前往上驷院问话的时候,胤禛依旧被自己亲爹的刻薄震惊了。
过去二十多年的时光中,怎么就没看出来汗阿玛是个如此刻薄的男人呢?刻薄的对象还是他心疼了三十年的胤礽。
“奉旨问二阿哥话。”胤禔看着跪在地上的胤礽, 心里也叹口气, 对方看上去憔悴不少。如果说在承德那会, 胤礽还处于一种诡异的、应激似的亢奋状态, 那么现在他似乎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处境。
“胤礽在。”
“奉旨问胤礽, 在承德是否意图兵变, 谋害皇父?是否与诸多大臣结党营私、行为不法?说岂有三十年的太子之言, 巧言令色……居于东宫之时, 骄奢淫逸、恣意妄为!”
这还不算完, 胤禔怀疑康熙或许这段日子就琢磨怎么杀“礽”诛心,这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
弘晖虽然年纪不大,但眼力不错,胤禛心里满意,脸上还要做严父状:“师傅们自有道理,你上学要好生读书,给你弟弟们做个好榜样,不能懈怠。还有,在书房和你哥哥弟弟们照样相处……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广延是纯王嫡长子,海亮是他们大姐姐纯禧公主的长子,都属宗室亲贵,和毓庆宫从来也不算很亲近,这俩孩子避着弘晰倒也不奇怪。只是弘晴,胤禛坐在书房叹口气,这必是他的好三哥告诉孩子的。
何必呢,小孩子之间简简单单的,早早让他们搅合进大人的是是非非,乌七八糟的。
四贝勒揉着眉心,外头他的侍卫进来禀告:“八贝勒府八爷的侍卫,今儿又离府好几趟。”听着禀告,老四不屑的笑了笑,老八还真想染指储位。
他们家有艺高人胆大的、有桀骜不驯的,如今居然也出傻大胆了。
想着想着,胤禛又把笑容收了起来,老八胆子大,但说他傻也只是调侃。四贝勒想起前几天亲表弟阿尔松阿的那个德性,别提多恶心了,话里话外透着“咱们太疏远,您瞧八阿哥……”
哼,疏远也是你们不好,四爷想起这茬就生气,人品不端正还指望爷亲近你们?做梦去罢,要扒着老八就去,看汗阿玛到时候怎么收拾你们。
那我自己呢?
想想明明成日闭门不出,外头却依然传着“三贝勒乐善好文、礼贤下士”,而直郡王权当没有废太子这档子事儿,该怎么行事还怎么行事,汗阿玛也一样倚重他。更别说老八装出一副不理外事,实际上天天和外头勾连……自己也是皇上的四阿哥,又要如何做才能站的更稳当,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至于争储这件事,且不说汗阿玛对废太子的处置留下很多隐患,胤禛也得再看看。就说如今谁最有资格问鼎储位,胤禛压下自己的心思仔细思量,毫无疑问是他们大哥直郡王。
就像方才弘晖说的,毓庆宫倒了,内内外外都会把目光放在直郡王身上。如果胤禛晚生个三百年,他就该知道立嫡立长导致的这种现象,叫“约定俗成”“条件反射”。
太子倒台有直郡王替补,这种念头在所有人来看都是顺理成章,这就是人心。
但如今直郡王状若无事,这可以理解,就当直郡王也在观望。本来他作为今上长子就够显眼了,以大哥一贯作风,此刻只会更加低调。
但再低调大家还会盯着他,胤禛眉头紧皱,百思不得其解,这个情况只要出一点事,好的坏的都会让直郡王百口莫辩,他打算怎么脱困……
明日就要去上驷院问话了,四贝勒一想到做了三十年太子的二阿哥,现在居然被困在上驷院那种地方,他心中百味杂陈,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滋味。
过去二十多年,在胤禛的印象中,毓庆宫何等煊赫,汗阿玛又是如何的慈爱包容。一朝父子生隙走到了这个地步,想到乾清宫依然卧病的父亲、和住在上驷院帐篷里的哥哥,胤禛突然担心起了明日的问话。
按照惯例,是皇上出问题,他们是代天子问话。可现在这个情形,汗阿玛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会……何等诛心,这可真不好说。这个差事真是,汗阿玛信任,这不假,但也着实让人为难。
算了,到时候看大哥怎么办罢,四贝勒自我安慰道,反正我是弟弟嘛。
作者有话要说: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是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常常是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之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孤臣说的是,被天子/君王疏远的臣子。孽子说的是庶出,庶孽最初指的就是树叶的分叉。
就是不被君王偏爱、信任,亲近的臣子们,他们为了自己就必须不停的思考自己的处境。反过来说,如果是被君王所偏爱亲近袒护的臣子,很容易飘飘然或者不通世故。
这话没错,可惜老八觉得就他自己是孤臣孽子,想的太美了。
第208章 忠臣孝子直郡王
就算四贝勒胤禛接受并欣喜于自己“弟弟”的身份, 并以为自己可以“逃过一劫”,但当他们在乾清宫接旨并前往上驷院问话的时候,胤禛依旧被自己亲爹的刻薄震惊了。
过去二十多年的时光中,怎么就没看出来汗阿玛是个如此刻薄的男人呢?刻薄的对象还是他心疼了三十年的胤礽。
“奉旨问二阿哥话。”胤禔看着跪在地上的胤礽, 心里也叹口气, 对方看上去憔悴不少。如果说在承德那会, 胤礽还处于一种诡异的、应激似的亢奋状态, 那么现在他似乎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处境。
“胤礽在。”
“奉旨问胤礽, 在承德是否意图兵变, 谋害皇父?是否与诸多大臣结党营私、行为不法?说岂有三十年的太子之言, 巧言令色……居于东宫之时, 骄奢淫逸、恣意妄为!”
这还不算完, 胤禔怀疑康熙或许这段日子就琢磨怎么杀“礽”诛心,这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