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
此次恩科与历届科举不同,会试的题目也有变化,除了四书五经的内容外还增加了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算术,天文等等。这些题目都以附加题的形式存在,若是某位学子四书五经不行,但于数术方面见长,他也有可能被朝廷录用。
“老夫不懂你们文人的话,既然让老夫来参加这个会议,那老夫就能发表意见,会试题目怎么就不能加几道关于战场的?军队也需要人才!”
“镇国公……”傅成光摇着头,他也不明白这种文人讨论的场所怎么就混进来一个兵撸子的,“恩科取士只是第一道门槛,后面还是官考,关于兵法的题目完全可以放到官考试题上嘛。”
“你就是看不起我们当兵的,我告诉你……”
牛清气的吹鼻子瞪眼,正准备挽袖子跟傅成光来一场全武行的时候,被林如海拉住了,他谁的面子都不给,但对方是林如海,这面子他不给也得给。
林如海向阮昌晋使了个眼色,毕竟他是兵部尚书,这会儿好劝劝牛清。
阮昌晋才不发言呢,幸亏冯唐今儿没来,要不这会就开不下去了。要他说,牛清这就是白忙活,军队的人才还是要出自军中为好,恩科举子,大部分人都手无缚鸡之力,哪个愿意去军中吃苦?那题目出了就跟没出一样。
看来军队改革也迫在眉睫了,当兵的都不识字,读书的都不愿意当兵,这可不行啊。林禹州坐在季盛彦下首,他敲了敲桌子,隐晦地跟季盛彦对视了一眼。
先将牛清安抚住,林禹州拿出一叠资料,每个人面前放了一份:“这是这次恩科试题的出卷方式,各位大人看一下,有问题就提出来。”
林禹州跟季盛彦一样,有一种莫名的让人信服的能力,他开口了,大家也都停止了争吵,开始认真看资料。
资料写的很清楚,这次恩科试题跟以往不同,它考两天,分四个部分,第一部 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判断题,第三部分是策论,第四部分是附加题,其中策论有两道,一道是实事分析,一道是作文章。每种题型好都举了例子。
“尧……禹州,这试卷形制没问题,可这题量,两天够吗?”林如海问道。选择题,判断题看似简单,但迷惑性极强,其中还掺杂着算术,做完要费不少时间,更别说后面的策论题了。
林禹州笑了笑,答题时间他测算过,这个时间刚好可以将学子的水平拉开。
“不止如此,每个题型都要出千道题目出来,最后抽签决定用那些题目,再将这些题目组合在一起,构成试卷。下个月就是恩科了,这么多试卷抄写可得花不少功夫。”傅成光的顾虑是大多数朝臣的顾虑,毕竟以往的考试,题目并不多,抄写简单,但是这次恩科,这么多题目,用以前的方法就不行了。
林如海灵光一闪,想起摆在工部的印刷机,他一直以为那是林禹州为了帮季盛彦印“福”字做出来的,原来他那时候就想到了变革恩科试题吗?
第76章 红楼梦一场(82)
季朝百姓第一次明白日新月异这个词的意思, 昨天还在为高产的土薯,红苕高兴,今儿就可以去府衙领最新的玉蜀黍和小麦,每个村还能免费领用最新的农具,最壮实的牛。待到秋收时,府衙又推出了新的收割农具,百姓节省体力的同时, 还能收获更多的粮食,不像以往那样, 很有些穗子由于收获不当,落在了田中。
朝廷将种田方式编撰成册, 发放到各地, 各地府衙安排人学习,同时将新的农具新的作物推广开来。农田丰收,田赋减免, 让百姓家中多了余粮, 也让他们多了时间,于是城郊建起了各式工坊,水泥工坊, 砖块工坊, 粮食加工工坊等等,甚至还有专门让女人工作的织布工坊以及大型绣坊。
工坊建立, 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 围绕着商业区又出现了很多餐饮小店, 一个美食街自然而然的形成。商贾往来,让季朝的钱财流动起来,也让国库越来越丰盈。
季盛彦登基第一年,季朝税收翻了两倍不止,登基第二年,季朝建立了两个大型粮食基地,一个在关外漠东,一个在江南太湖,只这两地的粮食产量便可养活季朝一半人口。除此之外,沿海出现多个港口,海军的建立,新式海船的出现,热武器的使用,让季朝成为东方海域的霸主。
季盛彦登基第三年是科举之年,不过此时科举已经变革。取得举人功名的学子可以参加会试,成绩出来之后填取学院,被学院录取后,在学院读满三年,方能取得进士功名。成绩优异的进士可参加官考,合格者被朝廷录用。
如今季朝最有名的学院有四所,一是由国子监改组的京师大学院,一是由太学改组的季朝律法学院,这两所学院都在京城。剩余两所,一所是渠城商学院,由原来江浙的四所著名书院合并而成,林禹州曾经就读的书院就在其中,他如今是渠城商学院的荣誉学生,学院里还挂着他的画像。最后一所学院是专门为军队培养人才而建立的,雁门武校,设在晋城。
科举大年将是这四所学院争夺生源的最好时机,京城也变为他们交锋的场所,面对虎视眈眈的四位校长,即便是林禹州也要避其锋芒。
二月出头,北方的天气还是很冷,林聪从柴房里扒拉出煤块,将它倒进煤炉里,待火劲起来,他才去叫醒他的妻子小花。如今林聪已经成亲一年,小花已然怀孕了。
--
“老夫不懂你们文人的话,既然让老夫来参加这个会议,那老夫就能发表意见,会试题目怎么就不能加几道关于战场的?军队也需要人才!”
“镇国公……”傅成光摇着头,他也不明白这种文人讨论的场所怎么就混进来一个兵撸子的,“恩科取士只是第一道门槛,后面还是官考,关于兵法的题目完全可以放到官考试题上嘛。”
“你就是看不起我们当兵的,我告诉你……”
牛清气的吹鼻子瞪眼,正准备挽袖子跟傅成光来一场全武行的时候,被林如海拉住了,他谁的面子都不给,但对方是林如海,这面子他不给也得给。
林如海向阮昌晋使了个眼色,毕竟他是兵部尚书,这会儿好劝劝牛清。
阮昌晋才不发言呢,幸亏冯唐今儿没来,要不这会就开不下去了。要他说,牛清这就是白忙活,军队的人才还是要出自军中为好,恩科举子,大部分人都手无缚鸡之力,哪个愿意去军中吃苦?那题目出了就跟没出一样。
看来军队改革也迫在眉睫了,当兵的都不识字,读书的都不愿意当兵,这可不行啊。林禹州坐在季盛彦下首,他敲了敲桌子,隐晦地跟季盛彦对视了一眼。
先将牛清安抚住,林禹州拿出一叠资料,每个人面前放了一份:“这是这次恩科试题的出卷方式,各位大人看一下,有问题就提出来。”
林禹州跟季盛彦一样,有一种莫名的让人信服的能力,他开口了,大家也都停止了争吵,开始认真看资料。
资料写的很清楚,这次恩科试题跟以往不同,它考两天,分四个部分,第一部 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判断题,第三部分是策论,第四部分是附加题,其中策论有两道,一道是实事分析,一道是作文章。每种题型好都举了例子。
“尧……禹州,这试卷形制没问题,可这题量,两天够吗?”林如海问道。选择题,判断题看似简单,但迷惑性极强,其中还掺杂着算术,做完要费不少时间,更别说后面的策论题了。
林禹州笑了笑,答题时间他测算过,这个时间刚好可以将学子的水平拉开。
“不止如此,每个题型都要出千道题目出来,最后抽签决定用那些题目,再将这些题目组合在一起,构成试卷。下个月就是恩科了,这么多试卷抄写可得花不少功夫。”傅成光的顾虑是大多数朝臣的顾虑,毕竟以往的考试,题目并不多,抄写简单,但是这次恩科,这么多题目,用以前的方法就不行了。
林如海灵光一闪,想起摆在工部的印刷机,他一直以为那是林禹州为了帮季盛彦印“福”字做出来的,原来他那时候就想到了变革恩科试题吗?
第76章 红楼梦一场(82)
季朝百姓第一次明白日新月异这个词的意思, 昨天还在为高产的土薯,红苕高兴,今儿就可以去府衙领最新的玉蜀黍和小麦,每个村还能免费领用最新的农具,最壮实的牛。待到秋收时,府衙又推出了新的收割农具,百姓节省体力的同时, 还能收获更多的粮食,不像以往那样, 很有些穗子由于收获不当,落在了田中。
朝廷将种田方式编撰成册, 发放到各地, 各地府衙安排人学习,同时将新的农具新的作物推广开来。农田丰收,田赋减免, 让百姓家中多了余粮, 也让他们多了时间,于是城郊建起了各式工坊,水泥工坊, 砖块工坊, 粮食加工工坊等等,甚至还有专门让女人工作的织布工坊以及大型绣坊。
工坊建立, 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 围绕着商业区又出现了很多餐饮小店, 一个美食街自然而然的形成。商贾往来,让季朝的钱财流动起来,也让国库越来越丰盈。
季盛彦登基第一年,季朝税收翻了两倍不止,登基第二年,季朝建立了两个大型粮食基地,一个在关外漠东,一个在江南太湖,只这两地的粮食产量便可养活季朝一半人口。除此之外,沿海出现多个港口,海军的建立,新式海船的出现,热武器的使用,让季朝成为东方海域的霸主。
季盛彦登基第三年是科举之年,不过此时科举已经变革。取得举人功名的学子可以参加会试,成绩出来之后填取学院,被学院录取后,在学院读满三年,方能取得进士功名。成绩优异的进士可参加官考,合格者被朝廷录用。
如今季朝最有名的学院有四所,一是由国子监改组的京师大学院,一是由太学改组的季朝律法学院,这两所学院都在京城。剩余两所,一所是渠城商学院,由原来江浙的四所著名书院合并而成,林禹州曾经就读的书院就在其中,他如今是渠城商学院的荣誉学生,学院里还挂着他的画像。最后一所学院是专门为军队培养人才而建立的,雁门武校,设在晋城。
科举大年将是这四所学院争夺生源的最好时机,京城也变为他们交锋的场所,面对虎视眈眈的四位校长,即便是林禹州也要避其锋芒。
二月出头,北方的天气还是很冷,林聪从柴房里扒拉出煤块,将它倒进煤炉里,待火劲起来,他才去叫醒他的妻子小花。如今林聪已经成亲一年,小花已然怀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