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页
看见林禹州现身内堂,韩遂赶紧上前说道:“大人,黄巾之乱已蔓延至七州二十八郡,汇集叛党三十余万,我们凉州也要早做准备。”
林禹州抬头看了他一眼:“凉州也有太平道的教众?”
韩遂笑道:“以前有的,经去岁大旱,百姓觉得信太平道,不如信大人您,故而又都没了。”
“虽然凉州境内没有黄巾军作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防守之事你跟马腾商议,务必保证春播不乱。”虽然老天没下雨,但是林禹州根据脑中的知识,一早就带领凉州军给此地百姓挖了河渠水井,保证吃水的同时,稍稍了惠及一下田地。
韩遂点头:“如此,我要跟老马好好商量一下城防事宜了。”
马腾是凉州军的偏将军,跟韩遂一样,是林禹州的左膀右臂。历史上,这两位是凉州之乱的始作俑者,他俩割据西凉,成了东汉末年第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而在此世界,他们却是林禹州属下。
“告诉农作属,让他们做好应对蝗灾的准备。”说道这儿,林禹州皱起了眉,一想到内府空间中的那些无法拿出来的高产农作物,他的心就隐隐作痛,没有金手指的日子,好苦逼。
韩遂跟在林禹州身后,见他要擦汗,马上递上汗巾:“有去年的经验,大家都紧着神。”
林禹州吐了口气:“不能大意。”大旱之后必有蝗灾,今年的蝗灾或许比去年的还要严重,林禹州的金手指用不出来,能靠的只有百姓自己。
韩遂转移的话题:“驿站传来消息,陛下认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着其平定冀州黄巾军,又认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命其平定颍川黄巾军。”
林禹州将汗巾扔到架子上,问他:“情况如何?”
“未见战报传来,结果不敢说。不过,这三位将军都是有才能之士,对付黄巾军那些乌合之众,应该不成问题。”
林禹州抿了一下嘴唇,张角用一碗啥用没有的符水,骗取了那么多百姓的信任,短短时间,发展教众几十万,其根本原因还是朝廷不作为,百姓没饭吃,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神”身上。当下这种乱局,只一味派兵镇压,压得住吗?
韩遂汇报完工作后就离开了,林禹州一个人待在书房里沉思。他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待了十几年,不能运用灵力,打不开内府空间,即便知道季盛彦和青崖也在这个世界,却依旧找不到他们。如今他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名气,等熟知历史的季盛彦察觉董卓有异,而找过来。
“黄巾起义啊。”林禹州心酸,外面乱的狠,他既希望伴侣早点找来,又担心他受到伤害。
时间在纷纷扰扰的局势中匆匆而过,六月初的时候,凉州下了一场雨。这场雨对旱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却也让凉州百姓喜笑颜开,这让他们感觉到未来的日子会逐渐好转。
林禹州版的董卓管辖凉州之后,第一年镇压叛乱,第二年赈灾抗旱,第三年才开始,看局势,更加不轻松。不过经前两年的治理,凉州羌人再也不作乱了,他们跟汉人一起劳作,享受同等待遇,不受阶级压迫,成了真正的凉州一员。
大旱年份,羌人们同样为凉州做了很大贡献,他们的牛羊帮助凉州的百姓渡过了艰难的第一年,所以开春之后,凉州百姓自发帮他们补种草籽,打理牧场。虽然汉族百姓和羌人没做到完全融合,但也有了大一统的趋势。
冒着这场细雨,林禹州来到了议事厅。
坐在高位之上,林禹州打量着议事厅的人,他是凉州军政一把手,下面坐着的都是他的属下。左边三位,分别是韩遂,段煨,华雄;右边三位,分别是马腾,董越,徐荣。在林禹州眼中,这六人,带兵打仗尚可,内政管理一塌糊涂。
林禹州一眼又一眼地瞄他们,直将这些属下看的冷汗淋漓。
想着刺史一人管理凉州政事,的确辛苦,董越小心翼翼地建议:“黄巾之乱,朝廷自顾不暇,大人,不如我们自行招揽人才?”
林禹州嘴角微动,这会儿天下割据的局面还没形成,还不是囤积人才的最好时机,更别说外面还乱着。他揉了揉眉心,换个话题问道:“军中的粮草可还够?”
徐荣开口道:“因大人高瞻远瞩,前两年我们就囤积了大量粮草,除了腾出去给百姓的,余下的省吃俭用,够支撑到来年春天。”
韩遂有些担忧:“明年的雨水也未必足够。”
华雄闷声说道:“实在不行,只能向世家借粮。”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之风盛行,田地都集中到士大夫阶层手中,大旱并蝗灾,百姓没有粮食吃,可那些世家大族过得却依旧奢靡。
林禹州敲着矮榻的扶手,凉州境内特别有名的世家很少,且都被他整治过了,华雄所说的世家,是其他州牧的。看来他的属下们,是想乘着黄巾之乱,搅风搅雨了。
“先在刺史府门口贴一张招贤令。”林禹州暂且按下属下们想搞事的念头,“徐校尉,你的说的那个很有能力的同乡,可到凉州了?”
徐荣起身说道:“升济不日就能抵达。”
林禹州压了压手,示意徐荣坐下,他又道:“其他人若是有举荐的,尽可说出来。”
外面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凉州不可能偏安一隅,要想在这种世道站稳脚跟,粮食和人才缺一不可,林禹州见属下们都有数了,便将话题拉到了黄巾之乱上。
--
林禹州抬头看了他一眼:“凉州也有太平道的教众?”
韩遂笑道:“以前有的,经去岁大旱,百姓觉得信太平道,不如信大人您,故而又都没了。”
“虽然凉州境内没有黄巾军作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防守之事你跟马腾商议,务必保证春播不乱。”虽然老天没下雨,但是林禹州根据脑中的知识,一早就带领凉州军给此地百姓挖了河渠水井,保证吃水的同时,稍稍了惠及一下田地。
韩遂点头:“如此,我要跟老马好好商量一下城防事宜了。”
马腾是凉州军的偏将军,跟韩遂一样,是林禹州的左膀右臂。历史上,这两位是凉州之乱的始作俑者,他俩割据西凉,成了东汉末年第一个地方割据势力,而在此世界,他们却是林禹州属下。
“告诉农作属,让他们做好应对蝗灾的准备。”说道这儿,林禹州皱起了眉,一想到内府空间中的那些无法拿出来的高产农作物,他的心就隐隐作痛,没有金手指的日子,好苦逼。
韩遂跟在林禹州身后,见他要擦汗,马上递上汗巾:“有去年的经验,大家都紧着神。”
林禹州吐了口气:“不能大意。”大旱之后必有蝗灾,今年的蝗灾或许比去年的还要严重,林禹州的金手指用不出来,能靠的只有百姓自己。
韩遂转移的话题:“驿站传来消息,陛下认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着其平定冀州黄巾军,又认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命其平定颍川黄巾军。”
林禹州将汗巾扔到架子上,问他:“情况如何?”
“未见战报传来,结果不敢说。不过,这三位将军都是有才能之士,对付黄巾军那些乌合之众,应该不成问题。”
林禹州抿了一下嘴唇,张角用一碗啥用没有的符水,骗取了那么多百姓的信任,短短时间,发展教众几十万,其根本原因还是朝廷不作为,百姓没饭吃,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神”身上。当下这种乱局,只一味派兵镇压,压得住吗?
韩遂汇报完工作后就离开了,林禹州一个人待在书房里沉思。他一个人在这个世界待了十几年,不能运用灵力,打不开内府空间,即便知道季盛彦和青崖也在这个世界,却依旧找不到他们。如今他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名气,等熟知历史的季盛彦察觉董卓有异,而找过来。
“黄巾起义啊。”林禹州心酸,外面乱的狠,他既希望伴侣早点找来,又担心他受到伤害。
时间在纷纷扰扰的局势中匆匆而过,六月初的时候,凉州下了一场雨。这场雨对旱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却也让凉州百姓喜笑颜开,这让他们感觉到未来的日子会逐渐好转。
林禹州版的董卓管辖凉州之后,第一年镇压叛乱,第二年赈灾抗旱,第三年才开始,看局势,更加不轻松。不过经前两年的治理,凉州羌人再也不作乱了,他们跟汉人一起劳作,享受同等待遇,不受阶级压迫,成了真正的凉州一员。
大旱年份,羌人们同样为凉州做了很大贡献,他们的牛羊帮助凉州的百姓渡过了艰难的第一年,所以开春之后,凉州百姓自发帮他们补种草籽,打理牧场。虽然汉族百姓和羌人没做到完全融合,但也有了大一统的趋势。
冒着这场细雨,林禹州来到了议事厅。
坐在高位之上,林禹州打量着议事厅的人,他是凉州军政一把手,下面坐着的都是他的属下。左边三位,分别是韩遂,段煨,华雄;右边三位,分别是马腾,董越,徐荣。在林禹州眼中,这六人,带兵打仗尚可,内政管理一塌糊涂。
林禹州一眼又一眼地瞄他们,直将这些属下看的冷汗淋漓。
想着刺史一人管理凉州政事,的确辛苦,董越小心翼翼地建议:“黄巾之乱,朝廷自顾不暇,大人,不如我们自行招揽人才?”
林禹州嘴角微动,这会儿天下割据的局面还没形成,还不是囤积人才的最好时机,更别说外面还乱着。他揉了揉眉心,换个话题问道:“军中的粮草可还够?”
徐荣开口道:“因大人高瞻远瞩,前两年我们就囤积了大量粮草,除了腾出去给百姓的,余下的省吃俭用,够支撑到来年春天。”
韩遂有些担忧:“明年的雨水也未必足够。”
华雄闷声说道:“实在不行,只能向世家借粮。”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之风盛行,田地都集中到士大夫阶层手中,大旱并蝗灾,百姓没有粮食吃,可那些世家大族过得却依旧奢靡。
林禹州敲着矮榻的扶手,凉州境内特别有名的世家很少,且都被他整治过了,华雄所说的世家,是其他州牧的。看来他的属下们,是想乘着黄巾之乱,搅风搅雨了。
“先在刺史府门口贴一张招贤令。”林禹州暂且按下属下们想搞事的念头,“徐校尉,你的说的那个很有能力的同乡,可到凉州了?”
徐荣起身说道:“升济不日就能抵达。”
林禹州压了压手,示意徐荣坐下,他又道:“其他人若是有举荐的,尽可说出来。”
外面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凉州不可能偏安一隅,要想在这种世道站稳脚跟,粮食和人才缺一不可,林禹州见属下们都有数了,便将话题拉到了黄巾之乱上。
--